基本信息
書名:我負丹青吳冠中自傳
定價:100.00元
作者:吳冠中編
齣版社:人民文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6-1
ISBN:9787020104055
字數:338000
頁碼:42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標識:23624154
編輯*
這本自傳,吳冠中分三部分書寫:*部分敘生命之流,記述自己思想感情的成長、發展、轉變與衰退。第二部分是“局部放大圖”,講述有關生活、文藝觀,其中不少文章都是當年針對現實而發,並引起過強烈反響和爭議。第三部分是年錶。此外,書中他還描繪瞭林風眠、潘玉良、潘天壽、徐悲鴻、衛天霖、江豐、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的曆史影像。全書以他愛憎分明的性情、直言不諱的真誠、富有激情的文筆,詳述瞭一位藝術傢的人生旅程、無盡的凡人心事。
內容提要
暫無
目錄
目錄
一生命之流
傢貧·個人奮鬥·誤入藝途
公費留學到巴黎·夢幻與現實·嚴峻的抉擇
故園·煉獄·獨木橋
嚴寒·酷暑·土地
藝海沉浮,深海淺海幾巡迴
年齡飛升,看寰宇塊壘
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二此情此景
水鄉青草育童年
父親
母親
歧途
走齣象牙塔目錄
一生命之流
傢貧·個人奮鬥·誤入藝途
公費留學到巴黎·夢幻與現實·嚴峻的抉擇
故園·煉獄·獨木橋
嚴寒·酷暑·土地
藝海沉浮,深海淺海幾巡迴
年齡飛升,看寰宇塊壘
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二此情此景
水鄉青草育童年
父親
母親
歧途
走齣象牙塔
憶初戀
望盡天涯路
而立與不惑
他和她
風景寫生迴憶
黃金萬兩付官司
雜記狂人
毀畫
展畫倫敦斷想
蜂蝶何處覓芬芳
巴黎劄記
又見巴黎
土土洋洋洋洋土土
繪畫的形式美
關於抽象美
內容決定形式?
風箏不斷綫
評選日記
美盲要比文盲多
水墨行程十年
說“變形”
是非得失文人畫
撲朔迷離意境美
邂逅江湖
三方淨土轉輪來:黑、白、灰
比翼連理
筆墨等於零
一畫之法與萬點惡墨
風格
三吳冠中年錶
作者介紹
吳冠中(1919—2010),筆名“荼”。當代*畫傢、美術教育傢、散文傢。1919年生於江蘇省宜興縣。1942年畢業於國立杭州藝術專*校。1946年考取公費留學,次年赴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深造。1950年迴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北京藝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係及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曾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數十年來曆經坎坷,苦戀傢園,在緻力於油畫民族化與國畫現代化的不斷探索、創新中,創作瞭大量的繪畫藝術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香港藝術館、颱灣曆史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巴黎塞紐齊博物館、美國底特律藝術博物館、新加坡國傢博物館、印尼國傢展覽館等處舉辦個展數十次。齣版畫集100餘種,文論集、散文集80餘種。1991年獲法國文化藝術*高勛位。1993年獲巴黎市金勛章。2002年3月被選為法蘭西學士院通訊院士。2010年6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文摘
暫無
媒體*
暫無
盡管我尚未閱讀《我負丹青吳冠中自傳》,但每次在藝術展覽中看到吳冠中的作品,我都會被深深吸引。他的畫作,總能喚起我內心深處對美的感知。那些簡潔而充滿張力的綫條,大膽而富有錶現力的色彩,以及獨特的空間處理方式,無不展現齣他非凡的藝術纔華。我經常在想,是什麼樣的經曆,造就瞭吳冠中先生如此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是在故鄉江南的童年記憶,還是在異國他鄉的求學歲月?是在傳統山水畫的浸潤,還是在西方現代藝術的洗禮?我很好奇,在《我負丹青》這本書中,他是否會詳細講述他如何從一個傳統的中國青年,成長為一位將東方意境與西方形式完美結閤的藝術大師。他的自傳,我想一定充滿瞭對藝術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情,以及對民族文化的深沉思考。我期待著,通過他的文字,能夠觸摸到他創作的脈搏,理解他“為藝術而生,為人民而畫”的初心。
評分雖然我還沒有閱讀《我負丹青吳冠中自傳》,但我對吳冠中先生的藝術早已心生景仰。每次看到他的畫,我都會被那份獨特的韻味所吸引。他的作品,既有中國傳統繪畫的意境,又不乏西方現代藝術的張力,仿佛一座連接古今、融匯中西的藝術橋梁。我經常在想,一位偉大的藝術傢,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語言?他又如何用這門語言,去描繪他對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我想,他的自傳,一定充滿瞭智慧與哲思。在書中,我期待能讀到他關於藝術教育的深刻見解,關於文化傳承的獨到思考,以及他對人生、對藝術的真摯情懷。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位藝術大師的內心世界,感受他“負丹青”背後所蘊含的,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對國傢民族的深沉熱愛。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略知一二的愛好者,我對吳冠中先生的藝術成就早有耳聞,但很遺憾,始終未曾有機會翻閱他的《我負丹青吳冠中自傳》。我曾多次在博物館和畫廊中駐足欣賞他的作品,那些既有東方韻味又不乏西方現代感的形式,總讓我沉醉其中。他的畫,像是跳躍的音符,又像是流動的詩篇,將抽象與具象巧妙地融閤,勾勒齣他對山川河流、江南水鄉的深情。我常常思考,一位藝術傢在漫長的藝術生涯中,是如何在堅守傳統與擁抱變革之間尋找到平衡的?他的“黑白灰”理論,他的“點綫麵”構圖,他的“風格多樣化”,每一個詞條背後,都蘊含著怎樣的思考和實踐?我深信,他的自傳,絕不僅僅是個人經曆的迴顧,更可能是一部關於藝術探索、文化思考、乃至時代變遷的深刻剖析。通過他的文字,我渴望瞭解那些塑造瞭他藝術風格的關鍵時刻,那些影響瞭他創作理念的導師和友人,以及他對中國藝術未來發展的期許。
評分我深知吳冠中先生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但一直未能拜讀他的《我負丹青吳冠中自傳》。每一次與他的畫作“不期而遇”,都是一次心靈的觸動。他筆下的江南,不再是簡單的寫實,而是一種情感的抒發,一種精神的寄托。那錯落有緻的黑白灰,那疏密有間的綫條,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古老民族的記憶與情懷。我常常在想,藝術傢在創作過程中,是如何平衡內心的情感與外界的現實的?他如何將自己對傢國、對藝術、對人生的感悟,通過畫麵傳遞給觀者?我想,《我負丹青》這本書,或許能夠為我揭示這些謎底。我渴望瞭解,在吳冠中先生的藝術探索之路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艱辛與喜悅,有哪些深刻的哲學思考與人文關懷。我期待著,他的文字能夠帶我走進他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與他一同感受藝術的魅力。
評分初次接觸吳冠中先生的作品,源於一本畫冊,那潑墨寫意的江南水鄉,那抽象而又充滿生命力的筆觸,至今仍讓我心潮澎湃。雖然我未能親眼拜讀《我負丹青吳冠中自傳》,但僅憑那些流傳於世的畫作,我便能感受到一位藝術傢內心深處的澎湃與孤獨,以及他對中國傳統藝術的深沉眷戀與大膽革新。我常常想象,在吳先生揮灑筆墨的瞬間,他腦海中閃爍的是怎樣的光芒?是孩提時代江南水鄉朦朧的煙雨,還是留學法國時西方現代藝術的強烈衝擊?是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召喚,還是對藝術語言孜孜不倦的探索?他的畫作,總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那是一種跨越語言和文化的共鳴。即使不瞭解他的個人經曆,光是欣賞他的畫,也能窺見他藝術道路上的艱辛與執著。那些色彩的碰撞,綫條的糾葛,構圖的巧妙,無一不透露齣藝術傢對世界獨特的觀察視角和深刻的理解。我期待著,能有機會通過他的自述,更深入地理解這位藝術巨匠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如何“負丹青”,又如何以丹青迴饋這個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