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陆征祥传
原价:16.20元
作者:石建国;石源华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2-01
ISBN:9787202026724
字数:
页码:2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以帝国主义侵华史取代中华民国外交史,一是以“弱国无外交”的简单结论取代对于丰富多彩的外交史的研究,这不仅不能正确地、全面地反映民国外交史的全貌,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对于民国外交家的正确评价。本套丛书在编纂过程中强调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外交家的一生,既充分肯定和褒扬他们的历史功绩,也不讳言并批评他们的失策和错误,力图向读者展现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塑造一代民国外交家的新形象。
目录
第一章 少时即识愁滋味
家世
丧母
求学
第二章 步人外交殿堂
入学北京同文馆
拜师许景澄
师徒四年
第三章 风雨圣彼得堡
外交场上的磨炼
充当杨儒助手
痛失恩师与慈父
与“魔鬼”的较量
“调离”风波
第四章 异国婚恋
一见钟情
视妻如友
改信公教
第五章 荷兰公使任上
筹建公使馆
救助康有为
出席海牙和会
谈判设领问题
第六章 首任民国外交总长
联袂倡议共和
改革外交部
“余厨子事件”
第七章 短命的“超然内阁”总理
首次出任内阁总理
一次不成功的演说
组阁危机
挂冠而去
第八章 参与中俄外蒙古问题谈判
初涉外蒙古问题
重掌外交部
艰难的谈判
心血付诸东流
第九章 主持中日“二十一条”谈判
三任外交总长
马拉松式的较量
签下人生的“死案”
在帝制的漩涡中
第十章 重返政治舞台
为“参战”而奔波
参与中日军事协定交涉
与协约国的交涉
第十一章 出席巴黎和会
“和会代表权”之争
一波三折的巴黎之行
出.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山东问题交涉
拒签对德和约
辞别外交舞台
第十二章 与培德相伴的最后时光
为爱妻远行欧洲
“养女出走事件”
培德去世
第十三章 皈依上帝
进入比利时修道院
浓浓故国情
心系祖国抗战事业
没能实现的报国梦
死后哀荣
……
作者介绍
文摘
恰在此时,国际国内形势风云突变,直接促进了中俄交涉的进程。先是,美国新当选总统威尔逊,宣布改变美国远东政策,3月19日,退出六国银行团。此举给银行团所属其他各国带来巨大冲击。由于害怕美国可能会单独对华借款,银行团遂以积极姿态谋与袁世凯政府尽快签署大借款合同。不料,3月20日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反袁声浪陡然高涨。袁世凯为镇压革命党人的反抗,急欲得款,在借款条件上竞附和了银行团的要求,于是,臭名昭著的善后大借款合同在4月26日骤然签字(陆征祥也是签字人之一)。虽然大借款合同危害中国权益极大,但对袁世凯政府的外蒙问题交涉来说,则是减灭了一个掣肘因素。
继而,5月2日美国驻华代办威廉斯向袁世凯呈递国书,正式承认中华民国,打破了列强孤立,瓜分中国的阴谋。在承认中华民国问题上,俄、英一直狼狈为奸向中国施压,以中国先行承认其在蒙、藏特别利益为先决条件。美国的行动,对俄、英无疑是个不小的刺激。因之,中国的险恶国际环境稍有改观。
5月14日,中俄代表再次全面商议悬而未决的俄蒙商务专条问题。陆征祥的谈判态度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库朋斯齐声言“本国政府必欲留一直接与外蒙订议商务问题之余地”时,陆征祥态度强硬,驳斥说:“所谓为商务问题留直接订议之余地者,系指中国未曾追认库约十七条而言。今此十七条既经明白加入,所谓商务问题业已包括无遗,何必再有此第六款”。力主要求将俄方对案中的第六款删除。①
……
序言
第一章 少时即识愁滋味
家世
丧母
求学
第二章 步人外交殿堂
入学北京同文馆
拜师许景澄
师徒四年
第三章 风雨圣彼得堡
外交场上的磨炼
充当杨儒助手
痛失恩师与慈父
与“魔鬼”的较量
“调离”风波
第四章 异国婚恋
一见钟情
视妻如友
改信公教
第五章 荷兰公使任上
筹建公使馆
救助康有为
出席海牙和会
谈判设领问题
第六章 首任民国外交总长
联袂倡议共和
改革外交部
“余厨子事件”
第七章 短命的“超然内阁”总理
首次出任内阁总理
一次不成功的演说
组阁危机
挂冠而去
第八章 参与中俄外蒙古问题谈判
初涉外蒙古问题
重掌外交部
艰难的谈判
心血付诸东流
第九章 主持中日“二十一条”谈判
三任外交总长
马拉松式的较量
签下人生的“死案”
在帝制的漩涡中
第十章 重返政治舞台
为“参战”而奔波
参与中日军事协定交涉
与协约国的交涉
第十一章 出席巴黎和会
“和会代表权”之争
一波三折的巴黎之行
出.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山东问题交涉
拒签对德和约
辞别外交舞台
第十二章 与培德相伴的最后时光
为爱妻远行欧洲
“养女出走事件”
培德去世
第十三章 皈依上帝
进入比利时修道院
浓浓故国情
心系祖国抗战事业
没能实现的报国梦
死后哀荣
……
《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陆征祥传》提供了一种独特视角,让我得以穿越时空,触摸到民国时期那位名叫陆征祥的外交官的灵魂。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细致入微的刻画,它没有将陆征祥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英雄,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凡人的成长、奋斗与局限。我被书中关于他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涯交织的叙述所吸引,那些夹杂着个人情感、家庭责任与国家使命的琐事,共同构筑了一个立体而丰满的形象。例如,书中对他在某些外交场合的心理活动描写,以及他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保持冷静,做出的那些足以影响国家命运的决策,都让我感到身临其境。尤其是当读到他面对国家利益受损时内心的痛苦与不甘,那种身为外交官的责任感与无力感交织在一起,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之外,每一个个体所经历的真实人生,以及他们为时代变革所付出的努力。
评分陆征祥,一个名字在民国历史的洪流中并不算家喻户晓,但他的身影却穿梭于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阅读《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陆征祥传》,仿佛打开了一扇尘封的往事之门,让我得以窥见一位中国近代外交官的奋斗与挣扎。书中的叙述,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堆砌,更是在还原一个鲜活的个体。从他早年接受的西方教育,到后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权衡。尤其是在处理诸如“一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参与巴黎和会等重大事件时,作者深入挖掘了陆征祥的决策过程,那些在历史书页中被简化甚至略过的细节,在这里变得生动起来。我看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之际,如何以他的智慧和勇气,试图为民族争取应有的权益,即便有时显得力不从心,但那种坚持与担当,依然令人动容。这本书让我对民国时期中国外交的艰难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陆征祥这位被历史洪流裹挟的个体,有了更为立体和人性化的认知。
评分初捧《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陆征祥传》,内心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好奇,也掺杂着对那个时代官场运作的隐忧。然而,读罢之后,这种复杂的情绪逐渐转变为一种深沉的敬意。书中描绘的陆征祥,并非我们通常理解中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外交家形象,他更像是在时代巨浪中努力掌舵的船长,时而坚定,时而摇摆,却从未真正放弃。我特别关注书中有关于他与列强周旋的章节,那些发生在条约签订、利益划分的谈判桌上,字里行间的博弈,充满了智慧与妥协。作者并未回避陆征祥在某些时刻的无奈与局限,反而将这些放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让我得以理解,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中国的外交官们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与挑战。他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信息下,做出艰难的选择?他又是如何平衡国内的政治势力与国际的现实格局?这些问题,在书中得到了细致的梳理,也让我对“外交”这一充满艺术与科学的领域,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陆征祥传》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传记,更是关于一个时代、一个群体命运的缩影。陆征祥,这位民国时期身居要职的外交官,其人生轨迹与中国近代史的跌宕起伏紧密相连。书中对他外交生涯的描绘,不仅仅停留在事件的罗列,更是深入到事件背后的动机、考量以及决策过程。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他如何应对国际压力、如何处理复杂的外交关系的部分,那些在书页间流淌的智慧与策略,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中国外交官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作者的叙述风格很是独特,既有史学家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温度,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年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中,像陆征祥这样的外交官,是如何以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为民族的崛起贡献力量的。
评分我一直对民国时期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充满兴趣,而《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陆征祥传》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外交领域的大门。陆征祥这个名字,在我阅读此书之前,并没有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但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仿佛亲眼见证了他的外交生涯。书中对他参与的每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每一次艰难谈判的描述,都显得格外生动。我被他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努力为中国争取一席之地所折服。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历史节点,比如面对列强的步步紧逼,他所展现出的审慎与韧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并没有回避他在外交生涯中的一些争议性时刻,而是通过翔实的史料,展现了他当时的处境和考量,这让我对“外交”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体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他们所要承担的巨大责任。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好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