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脊柱外科临床解剖学
定价:260.00元
作者:丁自海 , 杜心如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
ISBN:97875331506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章 概论节 脊柱外科简史一、脊柱外科的沿革二、现代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第二节 我国脊柱外科解剖学的研究进展一、脊柱解剖学体质调查二、脊柱外科临床解剖学研究三、脊柱的生物力学研究四、椎间盘的功能解剖学五、脊柱的微创外科解剖学第三节 如何学习脊柱外科解剖学一、建立解剖学与临床相结合的新思维模式二、带着问题学习临床解剖学三、带着否定的心态学习临床解剖学第四节 脊椎微创外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脊椎微创外科的现状二、脊椎微创外科的发展趋势三、脊椎微创外科对解剖学的要求第二章 脊柱的发生与发育节 脊柱的发生一、原条与三胚层的形成二、脊索突和脊索的形成三、体节的形成第二节 脊椎的发育一、椎骨发育的间充质期二、椎骨发育的软骨期三、椎骨发育的骨化期第三节 椎间盘的发生和发育一、椎间盘的发生二、椎间盘的发育第三章 脊柱的生物力学节 脊柱各组成部分的力学性能一、椎体二、椎间盘三、椎弓根和关节突四、韧带五、肌肉第二节 脊柱功能单位第三节 脊柱运动学一、颈椎运动学二、胸椎运动学三、腰椎运动学第四节 脊柱不稳定的生物力学一、脊柱稳定性系统二、脊柱不稳定的定义三、脊柱不稳定的诊断第五节 脊柱内固定的生物力学一、强度和疲劳试验二、稳定性试验第四章 脊柱体表标志及投影定位节 脊柱体表标志一、整体体表标志二、脊柱侧弯三、脊柱各部的体表标志第二节 重要结构的投影定位第三节 脊柱的功能第五章 椎骨及其连结节 椎骨的一般形态和结构一、椎骨的一般形态二、椎骨的结构第二节 椎骨的连结一、椎体间连结二、椎弓间连结三、关节突关节四、脊柱的曲度五、脊柱的运动第三节 脊柱的血管一、脊柱的动脉二、脊柱的静脉第四节 脊柱的神经一、脊神经后支二、窦椎神经第六章 颈椎及其连结节 枕骨和颈椎一、枕骨二、寰椎和枢椎三、第3~6颈椎四、第7颈椎五、颈椎变异第二节 颈椎的连结一、寰枕关节二、寰枢关节三、颈椎关节突关节四、钩椎关节五、颈部韧带六、颈椎椎间盘七、颈椎椎间孔八、颈椎椎管第三节 脊柱颈段的血管和神经一、脊柱颈段的血管二、脊柱颈段的神经第四节 脊柱颈段的运动第五节 颈椎的X线像第六节 颈椎MRI影像的临床解剖学特点一、矢状面观{二、冠状面观三、横断面观第七节 颈椎椎弓根进钉方法的临床解剖学一、枢椎椎弓根进钉方法二、寰椎后路椎弓根和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及生物力学三、中、上颈椎侧块与寰椎椎弓根位置关系的解剖学第八节 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临床解剖学一、生物力学特性二、侧块钢板内固定的临床应用三、侧块钢板内固定特点第七章 颈部软组织节 颈部的分区第二节 颈前外侧部软组织一、颈前外侧部皮肤和浅筋膜二、颈深筋膜和筋膜间隙三、颈部肌肉四、颈部动脉五、颈部静脉六、颈深淋巴结和淋巴导管七、颈部神经第三节 颈后部软组织一、颈后部的浅层结构二、颈后肌群三、颈神经后支第四节 脊柱颈胸移行部临床解剖学一、颈胸移行部的特点二、颈胸移行部前部的结构和毗邻三、交感干与交感神经节四、胸导管与右淋巴导管五、胸膜顶和肺尖六、锁骨下动脉和臂丛七、上纵隔结构八、椎体前方的肌肉及韧带九、颈胸移行部后部软组织第五节 颈椎病的临床解剖学一、局部型二、神经根型三、脊髓型第八章 颈椎手术入路临床解剖学节 颈椎前方入路一、经口咽入路二、经口咽扩大上颌骨切开入路三、经唇下颌入路四、第1~3颈椎经咽后入路五、第4~7颈椎前入路六、颈动脉鞘与椎前筋膜的解剖关系及其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意义第二节 颈椎后方入路一、枕骨到枢椎的后入路二、第3-7颈椎的后入路第三节 颈椎侧方入路一、颈侧方经颈动脉鞘后外侧入路二、上颈椎经颈动脉鞘内侧入路三、上颈椎侧后方入路四、下颈椎侧方显露五、第3~6颈椎段椎动脉的显露途径六、联合切口入路第四节 颈胸移行部的手术入路一、下颈椎前内侧入路二、锁骨上入路三、经胸腔入路四、劈开胸骨入路五、经升主动脉和头臂干右侧间隙入路六、开胸显露第1~4胸椎入路第九章 胸椎及其连结第十章 胸部软组织第十一章 胸椎手术临床解剖学第十二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解剖学第十三章 腰部软组织第十四章 脊柱腰段手术入路临床解剖学第十五章 骨盆第十六章 骶尾部和盆底临床解剖学第十七章 脊髓第十八章 脊神经根第十九章 内脏神经第二十章 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解剖学第二十一章 脊柱断层解剖学第二十二章 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数字化导航模板第二十三章 有限元分析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索引
内容提要
暂无相关内容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丁自海,1952年生,河南人。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原军医大学)解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副主编,中国解剖学会科技咨询与开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解剖学会理事,广东省手外科学会委员。从事解剖学教学和研究32年,对临床解剖学研究有较深造诣,在脊柱解剖学手外科解剖学、组织瓣、微创外科解剖学、实验性神经伤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较突出成绩。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手外科解剖与临床》、《泌尿外科临床解剖学图谱》等专著8部,主译《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图谱》和《骨科手术入路图谱》等专著3部,主编《人体解剖学》等国家规划教材3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承担军队和省级重点课题5项。在率先组建了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目前正在进行微创外科解剖学相关课题的研究。杜心如,男,汉族,1965年生,河北人。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教授,外科教研室主任。1985年毕业于承德医学院,1988年于中国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9年于北京协和医院获博士学位。2002年在中国人民总医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长期在骨科临床一线工作,结合需要进行了多项临床解剖学研究,发表相关论著97篇,先后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6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主编专著3部,参编5部。指导研究生8名。现任中国临床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疼痛协会中国分会常委,中华医学奖评审委员,中华医学科研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解剖与临床》编委,《中国临床医生》编委。在脊柱外科,骨肿瘤,骨结核和临床解剖学等方面有较深造诣。
作为一个刚接触脊柱外科不久的年轻医生,我一直非常渴望能有一本既权威又实用的临床解剖学参考书。市面上这类书籍不少,但我始终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脊柱复杂结构、为临床操作打下坚实基础的“宝藏”。我最近了解到有一本由丁自海和杜心如教授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脊柱外科临床解剖学》,据说内容非常扎实,讲解细致,图片也很清晰,这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了解每一块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的精细走行和相互关系,尤其是在手术视野下,这些解剖结构会呈现出怎样的形态,以及它们在不同体位、不同手术方式下的变化。我希望这本书的描述能够超越教科书式的枯燥,更贴近实际手术中的触感和视觉体验,让我能够通过阅读就仿佛置身手术室,在脑海中勾勒出清晰的三维解剖图谱。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结构,比如神经根的走行、椎间盘的层次、韧带的附着点等,我希望能有详细的比对和区分,帮助我避免术中的误判。另外,我对一些术中可能遇到的解剖变异也颇感兴趣,希望这本书能对此有所提及,为我应对突发情况提供预警。这本书能否真正成为我日后临床实践的得力助手,这点至关重要。
评分我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复杂或罕见的病例,需要对脊柱解剖有极其精准的把握。虽然我已经在临床一线工作多年,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术式的出现,我深知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重要性。最近,我听闻丁自海教授和杜心如教授合著的《脊柱外科临床解剖学》一书即将出版(或已经出版),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我对这本书给予了相当高的关注。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一些在实际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但可能在传统解剖教材中略显笼统的部分。例如,关于神经根的解剖变异,在椎间孔狭窄或肿瘤压迫时,神经根的实际走行与教科书上的描述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术中操作可能带来的影响。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这些变异情况进行详尽的描述,并提供相应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要点。此外,对于一些精细的解剖层次,如硬膜囊的毗邻结构、脊髓的血供来源和分布、椎动脉在寰枢关节区的走行特点等,我都希望书中能有更加细致的图文解析,帮助我规避术中的潜在风险,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评分我是一名热爱医学史研究的学生,一直对脊柱解剖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医学进步中的作用充满好奇。近日,我偶然听说了由丁自海和杜心如教授编撰、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脊柱外科临床解剖学》一书。虽然我并非直接的临床实践者,但我对书中能够如何体现解剖学知识的演进,以及它如何为脊柱外科这一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奠定基础而感到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一本静态的解剖图谱,更能展现出解剖学知识在临床应用中的“活”的历史。例如,早期对脊柱神经和血管结构的认识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哪些关键的解剖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脊柱疾病的理解?书中是否能通过案例或历史事件,穿插一些关于解剖学研究方法和技术进步的介绍,比如显微镜的发明对解剖学观察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以及影像学技术(如X光、CT、MRI)如何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活体内的解剖结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每一个清晰的解剖描述背后,都凝聚着前人的探索和智慧,它不仅仅是关于“是什么”,更是关于“如何被认识”和“如何被应用”的历史。
评分我是一位对解剖学有着深厚兴趣的学生,一直以来都觉得脊柱的解剖知识是学习人体结构中一个既迷人又极具挑战性的部分。它不仅仅是骨骼和肌肉的堆砌,更是一个精妙绝伦的动态平衡系统,承载着我们身体的重量,维持着我们的行动能力。近期,我偶然得知一本名为《脊柱外科临床解剖学》的书籍,由丁自海和杜心如两位资深教授编撰,并且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脊柱的每一个组成部分,从最表层的皮肤、筋膜,到深层的椎弓、椎体,再到穿梭其中的脊髓、神经以及丰富的血管网络。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些结构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形态变化,比如在弯曲、伸展、旋转等动作中,肌肉如何收缩,韧带如何拉伸,以及它们对脊柱稳定性的贡献。此外,对于临床上常见的一些退行性改变,例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是如何在解剖层面上发生的,书中能否给出清晰的解释,并配以直观的图示,让我能够更好地将解剖知识与病理变化联系起来。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脊柱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孤立的零散知识点,而是融会贯通的整体。
评分作为一名对骨科康复有着浓厚兴趣的治疗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更深入理解脊柱解剖,从而更好地制定康复方案的参考资料。我了解到一本由丁自海和杜心如教授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脊柱外科临床解剖学》引起了很多关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康复治疗的角度出发,为我提供更实用的解剖信息。例如,在处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我需要清楚地知道突出的椎间盘具体压迫到了哪根神经根,以及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结构是如何受到影响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展示不同节段、不同方向的椎间盘突出在解剖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并说明这些突出的解剖位置如何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疼痛、麻木、肌力减退等)相对应。此外,对于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它们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脊柱的形态发生了哪些改变?这些改变对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解释,帮助我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康复训练计划,例如,如何通过手法治疗松解紧张的肌肉,如何通过运动训练来增强核心肌群的稳定性,以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