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三十九軍在朝鮮
定價:35.00元
作者:吳信泉
齣版社:遼寜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205035044
字數:433000
頁碼:382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本書是首批參加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誌願軍部隊——39軍軍長吳信泉同誌的長篇迴憶錄。39軍在朝鮮戰場奮戰2年零9個月,殲敵4萬餘人。更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創造瞭“七個之*”。號稱“十大猛將”之一的吳信泉,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先與美軍交鋒,重創美軍騎兵**師,取得瞭中美兩國軍隊交鋒的勝利。*先繳獲和擊毀美軍飛機、坦剋。*先迫使美軍成建製投降,這也是朝鮮戰場上美軍**一次成建製投降。*先攻入平壤和漢城,贏得瞭國際聲譽。打到抗美援朝戰場*南端。一個師一次戰鬥俘敵*多,一舉殲敵3300餘人,其中俘敵2500餘人。*先實施坑道作戰,一個班堅守坑道5晝夜,粉碎瞭敵人的襲擊與破壞,誌願軍坑道戰成功範例。
內容提要
翻開這部長篇戰爭紀實巨著,展現在人們麵前的是一幅這支英雄的部隊在朝鮮戰場上那艱苦卓絕的1000個日日夜夜光彩奪目的畫捲。那一次又一次艱難殘酷的戰役戰鬥的驚人場麵在人們麵前再現;那一個又一個熱愛祖國、熱愛朝鮮人民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可愛的人”在嚮人們走來;那一件又一件生動感人、催人淚下的曆史故事在嚮人們訴說……
 三十九軍是在中國黨領導下的自紅軍誕生之日組建至今完整保存下來的一支英勇善戰的老部隊,以善於打硬仗、打惡仗而聞名全軍全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都是八路軍、新四軍和解放軍的主力之一。在朝鮮戰場上,這個軍又是誌願軍的主力之一。
目錄
編者的話
章 齣兵
第二章 是戰爭就會有流血
第三章 首戰告捷
第四章 活捉黑人連
第五章 目標——平壤
第六章 跨過三八綫
第七章 局部犧牲
第八章 號聲退強敵
第九章 解放漢城
第十章 奇兵穿插
第十一章 天助誌願軍
第十二章 曆盡艱辛重返部隊
第十三章 水淹美軍陸戰隊
第十四章 接見
第十五章 步兵陷危境炮兵解燃眉
第十六章 代錶團的殊榮
第十七章 炮震敵膽
第十八章 坑道戰
第十九章 擊碎的“空中優勢”
第二十章 紅旗插上老禿山
第二十一章 不幸之中有萬幸
第二十二章 戰術反擊戰的勝利
第二十三章 士氣高漲
第二十四章 安息吧戰友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誌願軍第三十九軍犧牲的團職以上乾部
後記
作者介紹
吳信泉同誌是湖南省平江縣人,1926年參加農協,1928年參加赤衛隊,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曆任紅軍班長、參謀、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團特派員、軍團保衛局執行部部長、師特派員、師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瞭中央革命根據地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不像傳統的時間綫敘事那樣平鋪直敘,而是采用瞭多綫索、非綫性的敘事手法,將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的事件有機地編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張密不透風的網。這種結構處理,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張力,也為讀者提供瞭更為宏觀和立體的視角去審視那段復雜的曆史進程。你會發現,看似不相關的側麵描寫,最終都在某個意想不到的轉摺點上匯閤,彼此印證,構建齣一個完整而深刻的理解框架。更令人稱道的是,作者在敘事節奏的把握上堪稱爐火純青。時而急促如暴風驟雨,讓人喘不過氣;時而又慢下來,聚焦於某個安靜卻意味深長的場景,讓讀者有時間消化和沉澱。這種張弛有度的處理,使得整本書讀起來酣暢淋灕,絕無冗餘之感。它考驗讀者的耐心,但也給予瞭那些願意深入挖掘的讀者豐厚的迴報,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解開一個新的謎團,充滿瞭探尋的樂趣。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融閤瞭新聞報道的犀利與文學散文的溫婉,形成瞭一種既客觀又富有感染力的獨特語調。作者的遣詞造句看似平實,實則暗藏深意,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一個鮮明的場景或一種復雜的情緒。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環境和氛圍的描繪,那不僅僅是簡單的背景交代,而是與人物命運緊密相連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如,對鼕季冰雪覆蓋下的景象,那種冷冽和肅殺之氣,幾乎能透過紙麵滲透齣來,烘托齣人物所處的絕境。這種環境敘事手法的高明之處在於,它讓讀者無需過多解釋,便能直觀感受到人物所承受的巨大壓力。總而言之,這本書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乾淨、有力、富有張力,既有曆史文獻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學作品應有的審美愉悅,真正做到瞭雅俗共賞,引人入勝。
評分從曆史考據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嚴謹程度令人肅然起敬。它顯然是建立在大量深入、細緻的文獻梳理和資料查閱之上的。書中引用的細節、地名、時間點,都透露齣作者對研究對象抱有的近乎偏執的求真精神。然而,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作者沒有讓這些紮實的史料束縛住自己的筆觸,而是將“史實”巧妙地融入到“故事”的血肉之中。你讀到的不是教科書式的陳述,而是有血有肉的、被時間打磨過的真實。特彆是對於一些關鍵決策的背景分析,作者展現瞭非凡的洞察力,他不僅描述瞭“發生瞭什麼”,更深入挖掘瞭“為什麼會這樣發生”以及“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這使得本書的價值超越瞭一般的紀實文學,上升到瞭對曆史規律進行深刻反思的層麵。它提供瞭一種看待曆史事件的全新視角,既尊重瞭既定的史實框架,又充滿瞭對曆史細節背後復雜性的深刻解讀。
評分作為一部描繪特定軍事行動的書籍,它在細節的呈現上展現瞭驚人的專業度和尊重。這不是那種隻關注宏大戰略布局的泛泛而談,而是深入到瞭戰術層麵、後勤保障乃至普通士兵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書中對武器裝備的描述、對特定地形的分析、對火力配係的探討,都顯示齣作者對軍事常識有著紮實的理解,使得行文在專業人士看來也挑不齣太多硬傷。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種專業性並沒有成為普通讀者的閱讀障礙。作者總能找到恰當的比喻和解釋,將復雜的軍事術語和運作流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給大眾。這種平衡掌握得恰到好處,既滿足瞭軍事愛好者對深度信息的需求,也確保瞭普通讀者能夠跟上故事的主綫,理解每一個決策背後的邏輯和代價。讀完後,你會對那場戰爭中各方的真實運作模式,産生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晰認知。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功力實在是令人拍案叫絕。作者仿佛擁有穿梭時空的能力,將讀者瞬間帶入那個硝煙彌漫、風雲變幻的年代。筆觸細膩入微,無論是戰場上緊張到令人窒息的瞬間,還是戰後士兵們心靈深處的掙紮與反思,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富有畫麵感。尤其對人物心理的刻畫,簡直達到瞭大師級的水平。那些鮮活的個體,他們的恐懼、他們的英勇、他們的迷茫,都通過作者精妙的文字得到瞭立體而飽滿的展現。我讀到某些片段時,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當時那種濕冷和疲憊,那種深入骨髓的信念與動搖。它不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一部充滿人性光輝與重量感的史詩,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戰爭的本質以及個體在宏大曆史洪流中的位置。閱讀體驗如同跟隨一位技藝精湛的紀錄片導演,鏡頭精準地捕捉瞭每一個關鍵的眼神和動作,讓人在緊張之餘,又為那些普通人的不凡之處深深動容。這種敘事上的高超技巧,使得這本書即使對於不熟悉相關曆史背景的讀者來說,也能迅速沉浸其中,感受到強烈的代入感和情感衝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