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通过对明代中后期世情生活的描写,为明代中国社会生活留下了一幅绘声绘色的生活画卷,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金瓶梅》的艺术成就一直缺乏充分的认识。当代著名作家、古代文学学者刘心武先生研读该作数十年,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对《金瓶梅》的文本得失、细节关联、人物命运、写作艺术的承继与独创等诸多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评点,体察入微,匠心独发,颇见深刻和睿智,不仅辅助阅读理解,而且展示了更为广阔的文学空间、历史空间,多少儿女情,多少辛酸事,均如流水淙淙,宛在目前。
1957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一次谈话中说:“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看一看,这本书写了明朝的真正历史。”1961年12月,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书记会议上又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
中国《金瓶梅》专家
刘心武评点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等,并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以《班主任》而闻名文坛,其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推出新长篇小说《飘窗》。
中国《金瓶梅》研究
王汝梅审读
著名金学家、吉林大学教授、吉大《金瓶梅》研究室主任、金瓶梅研究会会长、从事金瓶梅研究60余年,被称为中国金瓶梅研究一人。
作为一个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结构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金瓶梅》的叙事结构感到着迷。这套书在文本的完整性上做到了极致,那种原汁原味、不加修饰的语言风格,让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词话”体小说在叙事上的独特韵律。最让我津津乐道的,是刘心武先生对书中谶语和暗示的梳理。在许多人眼中,这部书的重点在于它对市井百态的描绘,但刘先生的点评却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其中隐藏的宿命论和因果报应的线索。他会将书中某句看似不经意的对话,与后文的重大变故联系起来,这种前后呼应的精妙之处,如果不是有经验丰富的学者点拨,普通读者很容易就忽略过去了。这种对文本深层肌理的挖掘,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解谜”的乐趣。我甚至会反复对照着他的评点,重新审视一些章节,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发现,足见其注释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我对市面上所有版本的《金瓶梅》都保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但这次的“兰陵笑笑生堪比张竹坡评”版本,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的装帧设计本身就透着一股“不妥协”的气质,厚重的函套,精良的用纸,都显示出出版方对于这部巨著的敬畏与诚意。翻开卷帙,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些插图的质量与数量。很多其他版本中模糊不清、敷衍了事的图画,在这里被重新校订,细节之丰富,简直是视觉上的盛宴。这些图画不是简单的情色点缀,而是对文本场景、服饰器皿、乃至建筑布局的立体还原。我甚至可以想象出西门庆府邸中宴饮的场景,听见丫鬟仆妇的低语,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纯文字阅读时对具体环境想象力的不足。更关键的是,它的评注体系似乎采用了多方位的视角,刘心武的评点提供了现代性的、心理学的剖析框架,而穿插在其中的那些类似“张竹坡体”的精辟批注,则保留了古代批书人那种犀利而世故的洞察力,二者相互参照,使得阅读体验层次极为丰富,不再是单一路线的导读,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坦率地说,阅读《金瓶梅》从来就不是一种轻松的体验,它揭示的人性中的贪婪、虚伪和物欲,足以让人感到压抑和不适。因此,一套好的评点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它需要提供一个锚点,帮助读者在泥淖中保持清醒的批判性视角,而不是沉溺于感官的刺激。这套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没有试图将作品“道德化”,而是将其“学术化”。刘心武的点评,尤其是在分析西门庆集团的经济运作和权力腐蚀机制时,那种冷静的社会学分析视角,有效地将读者的注意力从表面的淫秽场景,引导到对明代中晚期商业社会病态的理解上。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站在一个高处,观察着这个注定要崩塌的泡沫,而那些精妙的批注,就是观察这些细节的望远镜。这让阅读体验从单纯的猎奇,升华为一种对历史兴衰规律的沉思,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对于寻找原汁原味,且带有深度导读的读者来说,这套“全图刘心武评点”的版本几乎可以视为终极收藏品。我特别留意了它对于方言和俚语的注释。由于时代久远,很多词汇的本义已经失传,即便是学贯古今的读者,也难免产生歧义。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扎实,刘先生的评语中穿插着对具体词汇的考证,有时还会引用其他类书的佐证,确保了读者在理解人物对话时的准确性。举例来说,对一些民间俗语和当时流行的行酒令的解释,都极为详尽。这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鲜活感,让我能够更真实地“听见”那个时代人们的交流方式,而不是通过一个现代化的滤镜去想象。总而言之,它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像是一部带有详尽使用说明书的复杂机械,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其精妙结构,是难得一见的大工程。
评分这套书拿到手的时候,光是那厚重的分量就让人心中一凛。初翻几页,扑面而来的便是那种古老的墨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陈旧气息,仿佛真的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烟云。我最欣赏的是它没有对原著进行任何“净化”或“美化”,那种毫不掩饰的直白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才是一个读者真正渴望从《金瓶梅》中探寻的。市面上太多版本总是在关键处遮遮掩掩,读起来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意犹未尽。而这套全本,尤其是那详尽的评点部分,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刘心武先生的解读角度非常独特,他不仅仅是就事论事地评说情节的因果,更深入到社会结构、人物心理的底层逻辑,很多地方的阐发,让我对那些看似荒诞的行为背后隐藏的文化密码有了豁然开朗之感。特别是对于那些诗词曲赋的品鉴,不同于传统文人的风雅解读,他总能将其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烟火气的趣味。那种详尽到近乎“考古”的考据,让这部作品不再仅仅是“奇书”,而是一部极具研究价值的社会风俗画卷。
评分书很快就到了。但我还未腾出时间认真拜读,看简介和目录是本好书。希望尽快付诸行动。
评分货真,就是价高了些,另外,繁体字有些不方便阅读,装帧不错。
评分还没拆封呢
评分朋友过生日,点名要的生日礼物!
评分工艺不错
评分和几个其他版本对照了,真正的完整版,比吉林版的多了不少具体描写。刘心武的评价如不喜欢,可以不去看他,并不影响阅读的乐趣。
评分纸质还行,印刷清晰,就是封面有点小瑕疵
评分不是线装本
评分东西不错,纸张挺厚,部分书页有小折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