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邁爾斯《社會心理學》11版的N個理由:
1.全新的內容。與第8版相比,增加瞭2000多處全新的研究資料,新增和更新內容達50%以上。社會心理學近十年發展迅猛,成果纍纍,最新最全的研究成果和趨勢都反映在《社會心理學》11版之中,資料更新到2011年。
2.影響力最廣。已被翻譯成12種語言,再版10餘次,纍計銷量達300萬冊,中文版重印35次,銷量逾30萬冊。
3.頂級的譯者團隊。北大、北師大、南開、浙大四所一流大學9位知名的心理學教授參與瞭翻譯工作,其中包括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樂國安,副理事長金盛華。
4.豪華的編輯團隊。6位編輯都是心理學研究生,4位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學係,2位畢業於北師大心理學係,專業功底紮實,保證瞭本書編校的學術和專業質量。
5.學界評價好。津巴多曾說,“戴維??邁爾斯清晰、嚴謹的寫作風格,優雅、雄辯的文辭在當今整個心理學界無人能齣其右。”彭凱平曾說,“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已經成為典範,是評價其他教科書的一把標尺。”
6.嚴謹而鮮活。每項研究、每個觀點都言而有據,指明作者和年代,都反映在4000多篇參考文獻之中。《社會心理學》還采用瞭大量生動的插圖、幽默的漫畫、睿智的名言、清晰的錶格、優美的語言,讀來賞心悅目,不忍釋捲。
7.讀者評價高。《社會心理學》在豆瓣被近萬名讀者評為9分,有著近韆條書評和書摘,深受讀者喜愛。在三傢網店中有著一萬多條的評論。
8.設計印製精美。單欄留白,圖文並茂,銅版彩印,護封精裝——不遜原版。 …… 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持續暢銷30餘年,連續再版10次,版版優秀,越齣越精。全球銷量超過300萬冊,有800多萬名讀者利用它學習社會心理學。中文版重印瞭35次,銷量逾30萬冊。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具影響力、權威性和可讀性很強的經典之作,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有人文的形象性,讀者能在快樂閱讀的同時輕鬆掌握社會心理學的知識。
★10年前,我嚮國內的同仁推薦瞭一本我從1994 年開始就一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和加州大學教授社會心理學時所使用的教材。她就是這本由著名心理學傢戴維·邁爾斯撰寫的 《社會心理學》。在美國,如果一本心理學教科書能夠再版3 次以上,這本書就堪稱經典教材瞭。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在過去的30 年中連續再版瞭10 餘次,大傢公認版版優秀,越齣越精。在美國心理學教材市場上,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已經成為一個典範,是評價其他同類教科書的一把標尺。我相信讀者拿到這本書後,也會和我一樣捧讀再三,不忍釋捲。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係主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心理學係終身教授 ★戴維·邁爾斯清晰、嚴謹的寫作風格,優雅、雄辯的文辭在整個心理學界無人可比。他撰寫的《心理學》《社會心理學》都無一例外地極為暢銷。 ——菲利普·津巴多 美國心理學會前任主席,《心理學與生活》 作者 ★最初受邀寫這本書時,我就想全書既要體現科學的嚴謹性,又要具備人文的寬泛性,言而有據,啓發思考。《社會心理學》在人文藝術的大背景下寫就,其寫作風格能讓每名學生都從 這門方興未艾的學科中獲取豐富的知識。 ——戴維·邁爾斯 美國密歇根希望學院心理學教授
[美]戴維·邁爾斯 著
[美] 戴維·邁爾斯(David Myers),自從獲得愛荷華大學的博士學位之後,戴維·邁爾斯就在密歇根的霍普學院工作,成為心理學教授,並且開設瞭多門社會心理學的課程。霍普學院的學生邀請他在畢業典禮上發言,並評選他為“最傑齣的教授”。 在獲得美國國傢科學基金的資助下,邁爾斯曾在30 多種科學書籍和期刊上發錶過多篇論文,包括《科學》《美國科學傢》《心理科學》和《美國心理學傢》等。 邁爾斯同時還緻力於把心理科學介紹給普通大眾。他在40 多種雜誌上發錶過科普類文章,如《今日教育》和《科學美國人》等。他的17 本著作中包括《幸福與直覺的追尋:權力與危害》。 他撰寫的《心理學》(由著名心理學傢黃希庭教授組織翻譯並審校,最新第9 版已於2013 年12 月齣版)是當今最暢銷的心理學導論性教材,全球有數百萬學生在用它來學習心理學。同樣,這本《社會心理學》在過去的10 多年中占瞭將近40% 的市場份額(社會心理學類書籍)。正如他在《心理學》第9 版前言中所寫的,“我希望以一種充滿熱情的、富有個性的方式來講述心理學,而不僅僅用一種嚴謹的科學方式”。這應該就是他的教材如此受歡迎的秘訣吧。 由於邁爾斯在研究和寫作領域的突齣貢獻,他曾獲得眾多奬項,包括美國心理學會的“高爾頓·奧爾波特奬”、美國腦和行為聯閤會的“傑齣科學傢奬”、美國人格及社會心理學分會的“傑齣服務奬”以及“2011 年美國科學院總統奬”,等等。 戴維·邁爾斯還是城市人際關係委員會的主席,幫助創建瞭一個快速發展的協助中心,以扶助貧睏傢庭,同時他還去過數以百計的大學和社區做演講。他還寫瞭一些聽力喪失的文章,倡導在美國進行一場助聽技術革命(hearingloop.org)。 他常年騎自行車上下班,每天中午都會去打籃球,他還是希望學院校籃球隊的粉絲。邁爾斯夫婦共同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還有一個孫女。
中譯版序言 緻中國讀者 作者來信 前言 第1章 社會心理學導論 2 社會心理學的概念 4 社會心理學中的重要觀點 5 我們構建瞭社會現實 5 社會直覺通常強大但有時也危險 6 社會影響塑造行為 7 個人態度和性格傾嚮塑造行為 8 社會行為有其生物性基礎 8 社會心理學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9 人類的價值觀對社會心理學的影響 10 價值觀直接影響心理學的方式 10 價值觀間接影響心理學的方式 11 我早就知道瞭:社會心理學隻是常識嗎 13 聚焦:我早就知道瞭 15 研究方法:如何從事社會心理學研究 17 假設的形成與驗證 17 相關研究:探尋自然的聯係 18 實驗研究:探尋因果關係 24 從實驗室推廣到生活 28 後記: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30 第一編 社會思維 第2章 社會中的自我 32 焦點和錯覺:對瞭解我們自己的啓示 34 研究特寫:害怕自己顯得緊張 35 自我概念:我是誰 37 我們世界的核心:我們的自我感覺 37 社會自我的發展 37 自我與文化 40 研究背後的故事:馬庫斯和北山忍論文化心理學 44 自我認識 45 自尊的實質及其動機力量 50 自尊動機 51 自尊的陰暗麵 52 “知覺到的自我控製”的意義 55 自我的能量 55 自我效能感 56 控製點 56 習得性無助與自我決定 58 研究背後的故事:丹尼爾·吉爾伯特論不可撤消之承諾的益處 60 自我服務偏差 61 對積極和消極事件的解釋 61 我們所有人都能高於平均水平嗎? 62 聚焦:自我服務偏差——我們如何愛自己?看看其錶現方式 63 盲目樂觀 64 虛假普遍性和獨特性 66 對自我服務偏差的解釋 67 對自尊和自我服務偏差的反思 68 自我錶現的管理 71 自我妨礙 71 印象管理 72 後記:傲慢的危險與積極思維的力量——一對相反的事實 74 第3章 社會信念和判斷 76 社會世界的感知 78 啓動 78 感知和解釋事件 79 信念固著 82 建構我們自己和我們世界的記憶 83 社會世界的判斷 86 直覺判斷 86 過度自信 88 啓發式判斷:心理捷徑 92 反事實思維 95 錯覺思維 97 情緒和判斷 99 社會世界的解釋 100 歸因因果:歸於個人還是情境 101 基本歸因錯誤 104 我們為什麼會犯歸因錯誤 106 社會期望的影響 110 教師的期望與學生的錶現 110 聚焦:股市的自我實現心理 111 從他人那裏獲得我們的期望 113 社會信念和判斷的結論 115 後記:對錯覺思維的反思 117 第4章 態度和行為 118 態度對行為的預測 120 態度何時能預測行為 121 研究背後的故事:馬紮林·巴納吉對實驗社會心理學的探索 122 行為對態度的影響 126 角色扮演 126 言語變成信念 128 登門檻現象 128 聚焦:言語變成信念 128 邪惡行為與道德行為 130 社會運動 133 行為影響態度的原因 134 自我錶露:印象管理 134 自我辯解:認知失調 135 研究背後的故事:費斯廷格與減少不協調 138 自我知覺 139 理論比較 144 後記:通過行為改變我們自己 147 第二編 社會影響 第5章 基因、文化與性彆 150 自然天性和後天教養對人類的影響 152 基因、演化與行為 152 文化與行為 154 聚焦:文化動物 155 研究特寫:東西方的行人研究 158 性彆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161 性彆和基因 162 獨立性與聯係性 163 社會支配性 165 攻擊 167 性特徵 167 演化與性彆:與生俱來的行為 169 性彆與擇偶偏好 170 對演化心理學的反思 172 聚焦:演化學與宗教 173 性彆與荷爾濛 174 文化與性彆:文化塑造的行為 175 因文化而異的性彆角色 176 因時代而異的性彆角色 177 同伴相傳的文化影響 177 基因、文化與性彆各自的影響 179 生物因素與文化因素 179 研究背後的故事:艾麗斯·伊格利兩性異同的研究 180 環境與人的力量 181 後記:人類是社會塑造的被動産物抑或是塑造社會的能動主體? 182 第6章 從眾和服從 184 從眾的概念 186 經典的從眾和服從研究 187 謝裏夫的規範形成研究 187 研究特寫:哈欠的傳染性 189 聚焦:群體妄想 191 阿施的群體壓力研究 192 米爾格拉姆的服從實驗 193 米爾格拉姆實驗的道德倫理問題 195 引起服從的因素 196 聚焦:將受害者個性化 198 研究背後的故事:斯坦利·米爾格拉姆的服從研究 200 對經典研究的反思 200 行為和態度 201 預測從眾的因素 206 群體規模 206 一緻性 207 凝聚力 208 地位 209 公開的反應 209 事前承諾 209 影響個體從眾的原因 211 從眾的個體差異 213 人格 213 文化 215 社會角色 216 抵製從眾的社會壓力 218 逆反 218 堅持獨特性 219 後記:成為社區中一員 220 第7章 說服 222 說服的路徑 225 中心路徑 225 外周路徑 226 不同目的選用不同路徑 227 說服的要素 228 說服者:信息的傳達方 228 研究特寫:虛擬社會現實的實驗 232 說服內容:信息特點 233 說服渠道 241 說服對象:信息的接受方 245 極端說服:邪教的洗腦方法 248 態度依從行為 250 邪教說服的因素 251 群體效應 252 抵製邪教說服的方法 254 加強個人承諾 254 研究背後的故事:麥圭爾的態度免疫研究 255 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免疫工程 256 態度免疫的意義 259 後記:開明但不幼稚 260 第8章 群體影響 262 群體的概念 264 社會助長作用:他人在場的影響 265 純粹他人在場 265 擁擠現象:眾多他人在場 267 他人在場引起喚醒的原因 268 社會懈怠:群體中的個人減少努力 269 人多未必力量大 270 日常生活中的社會懈怠 272 去個體化:群體中的個體失去自我感 274 群體失控:法不責眾 274 弱化自我覺察 278 群體極化:群體對我們觀點的強化 278 “風險轉移”的案例 279 群體對我們觀點的強化 280 聚焦:群體極化 284 對極化的解釋 284 群體思維:群體對決策的影響 287 群體思維的癥狀錶現 288 研究背後的故事:賈尼斯對群體思維的研究 288 對群體思維的批評 290 預防群體思維 291 群體問題的解決 292 研究背後的故事:諾貝爾奬的背後: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293 少數派影響:個體對群體的影響 295 一緻性 295 自信 296 背叛多數派 296 領導是否屬於少數派影響 297 聚焦:轉變型社區領導 299 後記:群體的利弊 300 第三編 社會關係 第9章 偏見:不喜歡他人 302 偏見的本質和作用 304 偏見的界定 304 偏見:微妙形式和公開形式 306 種族偏見 307 偏見的微妙形式 308 性彆偏見 312 偏見的社會根源 315 社會不平等:不平等的地位與偏見 315 社會化 316 社會製度的支持 319 偏見的動機根源 321 挫摺與攻擊:替罪羊理論 321 社會同一性理論:感覺自己比他人優越 322 避免偏見的動機 326 偏見的認知根源 328 類彆化:將人歸入不同群體 328 獨特性:感知那些突齣的人 331 歸因:這是一個公正的世界嗎 335 偏見的後果 338 自身永存的刻闆印象 339 歧視的影響:自我實現的預言 340 刻闆印象威脅 341 研究背後的故事:剋勞德·斯蒂爾談刻闆印象威脅 343 刻闆印象會使個體判斷齣現偏差嗎 344 刻闆印象扭麯認知解釋和記憶 345 後記:我們能夠減少偏見嗎? 347 第10章 攻擊:傷害他人 348 攻擊的概念 350 攻擊的理論 351 攻擊的生物學理論 351 攻擊的挫摺—攻擊理論 356 攻擊的社會學習理論 358 攻擊的影響因素 361 厭惡事件 361 喚醒 363 攻擊綫索 364 媒體影響:色情作品和性暴力 365 媒體影響:電視和互聯網 368 媒體影響:電子遊戲 374 電子遊戲對兒童的影響 374 研究背後的故事:剋雷格·安德森談暴力電子遊戲 377 群體影響 378 研究特寫:被激怒時,群體比個體更具攻擊性嗎? 380 減少攻擊行為 381 宣泄假說成立嗎 381 社會學習法 383 文化改變和世界暴力 384 後記:對暴力文化的改革 385 第11章 吸引與親密:喜歡他人與愛他人 386 導緻友誼和吸引的因素 390 接近性 391 聚焦:喜歡與自己相關的事物 395 外錶吸引力 396 研究背後的故事:埃倫·伯奇德談吸引力 401 相似性與互補性 405 研究背後的故事:詹姆斯·瓊斯論文化多樣性 407 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 408 聚焦:缺點比優點更有影響力 410 關係中的迴報 412 愛情的種類及要素 413 激情之愛 414 影響愛情的因素:文化與性彆 416 伴侶之愛 417 促進親密關係的因素 419 依戀 419 依戀類型 420 公平 421 自我錶露 422 親密關係的結束 425 聚焦:互聯網創造瞭親密關係還是人際隔絕 426 離婚 427 分離的過程 428 後記:經營愛情 430 第12章 幫助行為 432 幫助行為發生的原因 435 社會交換與社會規範 435 研究背後的故事:丹尼斯·剋雷布斯論生活經曆與利他研究 437 進化心理學 443 比較和評價幫助行為的理論 446 真正的利他主義 446 聚焦:同理心誘發的利他主義的益處與代價 450 幫助行為的影響因素 451 旁觀者數量 452 研究背後的故事:約翰·達利論旁觀者效應 455 當彆人也提供幫助時 457 時間壓力 457 相似性 458 研究特寫:內群體相似性與幫助行為 459 幫助者的特點 461 人格特質 461 性彆 462 宗教信仰 463 增加幫助行為 465 減少模糊性,提高責任感 465 內疚和對自我形象的關注 466 利他主義的社會化 467 聚焦:猶太人救助者的行為和態度 470 後記:讓社會心理學走進生活 473 第13章 衝突與和解 474 引發衝突的原因 476 社會睏境 476 競爭 483 知覺到的不公正 485 誤解 485 研究特寫:誤解和戰爭 489 獲得和平的途徑 491 接觸 491 研究特寫:本應該有的關係 494 研究背後的故事:妮可·謝爾頓和詹妮弗·裏奇森談跨種族友誼 495 閤作 496 聚焦:為什麼我們那麼在意誰獲勝? 499 聚焦:布蘭奇·裏基、傑基·羅賓遜和棒球運動的種族融閤 503 溝通 506 和解 510 後記:個人權利和公共權利之間的衝突 512 第四編 應用社會心理學 第14章 社會心理學在臨床領域中的應用 516 導緻臨床診斷的偏差的原因 518 相關錯覺 519 事後聰明與過分自信 519 自我證實的診斷 520 臨床預測與統計預測 521 聚焦:醫生的觀點:醫學中的社會心理學 523 對更好的臨床實踐的啓示 523 伴隨行為問題的認知過程 524 抑鬱 524 研究背後的故事:泰勒對正性錯覺的研究 526 孤獨 528 焦慮和害羞 530 健康、疾病與死亡 531 有助於治療的社會心理方法 536 通過外顯行為引發內在改變 536 打破惡性循環 537 通過對成功的內在歸因維持變化 539 通過社會影響來進行治療 540 社會關係對健康與幸福感的促進 541 親密關係與健康 541 親密關係與幸福感 544 後記:提升幸福感 548 第15章 社會心理學在司法領域中的應用 550 目擊者的證詞是否可靠 552 目擊者證詞的說服力 552 當眼見不為實時 553 誤導信息效應 555 重述 557 減少錯誤 558 研究特寫:對目擊者的反饋 559 影響陪審團判斷的其他因素 562 被告的特徵 562 法官的指示 565 其他因素 567 影響個體陪審員的因素 568 陪審員的理解 568 陪審團的選擇 570 “死刑認定”陪審員 571 群體因素對陪審員的影響 573 少數派的影響 573 群體極化 574 研究特寫:自然法庭情境下的群體極化 575 寬容 575 12個人會比1個人要好嗎 576 6個人會和12個人一樣好嗎 576 從實驗室到生活:模擬陪審團和真實陪審團 577 後記:心理科學使我們的思考更睿智 578 第16章 社會心理學與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580 心理學與氣候變化 584 氣候變化的心理學效應 584 公眾對氣候變化的態度 585 缺乏理解 586 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 587 新技術 587 減少消費 588 物質主義和財富 590 日漸盛行的物質主義 591 財富與幸福感 591 為什麼物質主義未能讓我們滿意 595 聚焦:社會比較、歸屬感和幸福 598 麵嚮可持續發展與生存 599 研究特寫:測量國民幸福感 602 結語 605 參考文獻 606
-------
------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
图书大百科 图书大百科 静思书屋 静思书屋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新城书站 求知書站 小特书站 远山书站 湾湾书站 静流书站 静流书站 大本图书下载中心 歷史價格查詢 小美书屋 百答小站 本本书屋 Soundcloud mp3 download 图书目录大全 百科问答小站 趣味新闻网 Twitter video downloader isbn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