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金瓶梅》的神秘面纱;走入西门庆的日常生活;解读明朝的百科全书
1 数百年来,《金瓶梅》一直被视为“淫书”“禁书”。在这里,作者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解读这部大家都知道却又甚少了解的文学名著,还原它“世情书”的本来面目。
2 这部描写数百年前明朝生活的书,其实与我们当代生活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包括商业城市的繁华生活、人们对名利的追逐、欲望的膨胀、复杂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数百年来从未改变的世道人心。解读《金瓶梅》,仿佛是在照镜子,穿越历史时空看到我们的另一个版本。
3 《金瓶梅》写的是日常生活,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却在日常中,写出了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写出了结实而丑陋的人性。
4 《金瓶梅》还是明朝的百科全书,对经济生活的描绘尤其详尽,可以我们了解明朝生活方方面面。买房要多少钱,买衣服要多少钱,吃一顿饭、逛妓院要给多少消费,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5 本书作者对《金瓶梅》的解读精确到位,如“金瓶物语”专题,从书中的小事物、小细节出发,鞋子、猪头,既是精美的衣饰、可口的食物,又是了解人物、背景乃至整个文化的切入点。
6 本书的原始录音在喜马拉雅上已播出一段时间,销售状况良好,吸引了一批读者。
7 带读者按专题细读小说,解析故事情节、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独立成书,无需对照原著。
8 文字为讲稿风格,略显口语化,流畅自然,可读性强。
《红楼梦》读蒋勋,《金瓶梅》读叶思芬。
《金瓶梅》对世情的揭露,对人性的描绘,比它的色情描写更具冲击力与持久性。
在解读者叶思芬的眼中,这不是一部人们惯常认为的“淫书”“禁书”,而是一部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描写日常生活的书,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运河沿岸一个有钱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潘金莲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地未来;看到西门庆在官场、商场乃至欢场的应对进退;看到那个时代的经纪人、妓女与尼姑的生活日常,以及这样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看到数千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世道与人心。
自序:行到水穷处 I
第yi辑
第yi章/ 天下第yi奇书
一部世情书 2
嬉笑怒骂看人生 5
无关乎道德、宗教 7
开中国文学自然写实的先河 9
《金瓶梅》的“奇”在于“不奇” 12
《金瓶梅》的作者、创作年代和版本 17
词话本与崇祯本的区别 26
第二章/《金瓶梅》的人物、时间和背景
你我所熟悉的人生 44
整理《金瓶梅》的文人之谜 46
《金瓶梅》的人物和创作时间 48
一个令人窒息而又风气大开的时代 52
市民写实,士人写心 58
享受主义大行其道 59
《金瓶梅》大事年表 63
第三章/ 奸夫淫妇谋害亲夫
武松:狭隘的英雄主义 75
潘金莲:这个世界不曾给她一点光 80
西门庆、潘金莲“一见钟情” 87
王婆的欲擒故纵 92
西门庆实施“挨光计” 101
被毒死的“亲夫” 104
崇祯本绣像说奸夫淫妇 106
第四章/ 西门庆借色聚财孟玉楼
“高人”孟玉楼 118
孟玉楼和潘金莲的对比 120
城市商人阶级妇人的自主性 123
女强人薛嫂 127
西门庆、孟玉楼相亲 133
孟玉楼风光出嫁 139
潘金莲的双重焦虑 144
潘金莲孤军深嫁西门府 150
第五章/ 李瓶儿一波三折的情戏
三个女人的算计与考量 157
西门庆和李瓶儿快乐的调情 159
李瓶儿五求西门庆 165
误嫁蒋竹山 169
潘金莲的考量:拥有知情权 173
吴月娘的考量:帮丈夫聚财 174
西门庆终娶李瓶儿 176
妻妾众人各怀心事 180
金瓶物语之金簪 185
金瓶物语之墙 187
第六章/《清明上河图》再现晚明风物
第七章/ 春梅初露头角
性聪慧、善应对的春梅 242
潘金莲与春梅的“革命”情感 245
春梅的自我意识凸显 255
第八章/ 两个金莲生死斗
自然主义的标本 260
复杂多样的宋惠莲 265
不要忘了自己是谁 267
宋惠莲先犯众怒,再惹潘金莲 270
无声胜有声的金莲初斗 275
性明敏、善机变的宋惠莲 279
潘金莲的反击:借刀杀人 283
偷情不是“罪”,害人伤天理 293
金瓶物语之秋千、烧猪头 297
第九章/ 金、瓶、梅同唱一台戏
潘金莲焦虑加倍 304
金瓶物语之鞋:女人如鞋 310
金瓶物语之床:女人的私密空间 320
宿命式的预言 321
不要小看小人物——秋菊 330
一部炎凉书 332
第十章/ 帮闲与妓女
帮闲与妓女:zui实际的人性 340
不可或缺的角色:应伯爵 342
西门庆十兄弟 345
机要秘书应伯爵 352
《扬州瘦马》:贩卖女子的产业链 357
言情小说和春宫画的盛行 364
妓女扮演公关角色 366
妓女解决了中国古代的爱情荒 368
妓女引ling时尚潮流 369
妓院的富贵风流 373
高消费的烟花之地 379
绣像里的妓院 383
妓女的生存之道 389
妓院的底层——私娼 394
妓女与帮闲的共生共存 398
————
第二辑
第yi章/ 道是平常也动人
第二章/ 韩道国夫妇登场
第三章/ 西门府的元宵节
第四章/ 借色求财的韩、王夫妇
第五章/ 一步步走向没有光的所在
第六章/ 西门庆在商场与官场
第七章/ 吴月娘的心事
第八章/ 僧尼道之名利场
第九章/ 从因到果的转折
第十章/ 官哥儿之死
第十一章/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第十二章/ 李瓶儿之死谁关心?
第十三章/ 李瓶儿的热闹丧礼
————
第三辑
第yi章/《金瓶梅》的寻常与不寻常
第二章/ 妓女、帮闲、尼姑、清客
第三章/ 西门庆的zui后一场荒唐戏
第四章/ 晚明官场现形记
第五章/ 潘金莲再斗吴月娘
第六章/ 西门庆zui后的满心欢喜
第七章/ 西门庆的贪欲与死亡
第八章/ 西门府的众叛亲离
第九章/ 潘金莲的末路
第十章/ 春梅:《金瓶梅》的一抹亮色
第十一章/ 两个女人迥然不同的命运
第十二章/ 沉重苍劲的结局
郑振铎:
表现真实的中国社会的形形色色者,舍《金瓶梅》恐怕找不到更重要的一部小说了。
张爱玲:
(《金瓶梅》与《红楼梦》)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
鲁迅:
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通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宇文所安:
在十六世纪的世界文学里,没有哪一部小说像《金瓶梅》。它的质量可以与塞万提斯的 《堂·吉诃德》或者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相比,但那些小说没有一部像《金瓶梅》这样具有现代意义上的人情味。
《金瓶梅》是一部什么书?
长期以来,《金瓶梅》被认为是“淫秽”读物,是一本禁书。我相信大家对这本书从来都是挺好奇的。讲《金瓶梅》,这真的算是一种挑战。老实讲,现在如果我们想在大学里开一门关于《金瓶梅》的通识课,估计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它的争议性太大,就连很多大学的中文系也不见得会将《金瓶梅》列入学生的选读书。对于这样一部几百年来都被认为是“淫秽”的禁书,我们现在能够公然在一起读它,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可能有很多朋友拥有这套《金瓶梅》,那么,大家看完了没?看到哪里了?有没有看懂?或者早就“阵亡”在某一回?没有关系,因为它本来就是一部不太容易读的书,相信我们一起读它之后,会改变自己对它的看法。
首先介绍一下《金瓶梅》这部书。《金瓶梅》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大家可能对《红楼梦》都比较熟悉,事实上它和《金瓶梅》这两部书经常被相提并论。我个人认为,《红楼梦》就像台湾阳明山的前山公园,花团锦簇、游人如织,尤其是在花季;而《金瓶梅》就像阳明山的后山公园,没有被多少人重视,但是相对来说,它没有那么多的人工雕琢痕迹,颇负野趣,景致天然,其实不乏妙景。关于“前山公园”,我相信很多人已经走过了,那么大家何妨壮一壮胆,去看看“后山”的样子呢?
在我看来,《金瓶梅》是一部世情书,也是一部奇书。所以,我们不要再说《金瓶梅》是一部淫书,也不是所谓的禁书。说它是一部世情书,意思是说,书里讲的就是你我的日常生活。《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世界文学史上,我们常常会忽略这部书的价值。它极有可能是世界文学史上第yi部以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方还要等几百年才有这样一种形式的小说出现。它写的完全是家常琐事,是一般读者,甚至一般作家都不会看在眼里的内容,它居然将吃喝拉撒睡这样的日常生活,写成了百万言的世界名著。
各位想象一下,无论古今中外,世界文学史上的作品大多是写翻天覆地的大场面,比如天灾人祸、战争之类,而很少看到写zui普通的人生。因此,这一部以西门庆的一生为主的世情书,也就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人生。有学者认为,《金瓶梅》所涵盖的一个个“画面”,其广度只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可以媲美。当然,他所指的不是战争场面,而是人性的诡谲。也可以说,《金瓶梅》写的就是“人”,写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人的可笑在于,一天到晚就在做那一件事情;人的可怕则是,为了一点钱,就可以把人整死;人的可悲可悯,则是世事无常。我们可以这样说:你要是效仿他,你就是畜生;如果你觉得他可怜,你就是菩萨的心。
作者写的是琐碎的人生、平凡的人生,读者大概都会觉得很奇怪,这么平常的生活,怎么读起来会有一种对文字的隔阂感呢?这个不奇怪,只有你渐渐熟悉了之后,才会觉得书里虽然写的就是吃饭、喝酒、饮茶,很琐碎,读起来却不沉闷。这一点和《红楼梦》一样。《红楼梦》在写什么?也是吃饭睡觉,可是写的人不厌其烦,看的人津津有味。事实上,很多称赞《红楼梦》的话,可以移到《金瓶梅》上来。我这一两年都在读《金瓶梅》,不得不承认一句话:如果没有《金瓶梅》的传世,可能《红楼梦》要晚一些才出现,或者不会写得那么好。可以这么说,《红楼梦》是站在《金瓶梅》的“肩膀”上写出来的。
……
初拿到这三册书时,我还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或枯燥,毕竟涉及的主题向来被认为需要专业的学术背景才能领会。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显然在“化繁为简”的艺术上造诣极高,他用非常生活化、甚至略带幽默感的笔触,将那些深奥的哲理和复杂的社会结构娓娓道来。阅读体验极其舒适,完全没有传统学术著作那种“硬邦邦”的感觉。它更像是一位博学的朋友,坐在你对面,手里端着一杯热茶,带着你一起探讨人生的种种困境与出路。书中的案例选取也非常巧妙,既有大人物的兴衰,也有小人物的挣扎,形成了一种多维度的观察视角,让读者能更全面地理解“世道”的复杂性。读完后,感觉自己的思维也变得更加开阔和立体了。
评分这套书带给我的冲击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对“人性”剖析的深度和锐度。它不像许多通俗读物那样,给人物贴上简单的“好人”或“坏蛋”的标签,而是毫不留情地撕开了人性的多面性,展示了在特定环境压力下,即便是最光鲜亮丽的人物,其内心深处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矛盾与卑微。作者的笔下,没有绝对的圣人,也没有彻底的恶魔,只有在欲望、道德与现实之间艰难挣扎的、有血有肉的个体。这种真实感是极其震撼的,它迫使我们停下来审视自己,反思在相似的境遇下,自己会做出何种选择。这种由内而外的审视,远比单纯的知识获取更有价值,它带来的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知。
评分我很少看到一套书能将“历史观”和“个体命运”结合得如此紧密而又自然。作者似乎拥有某种超凡的洞察力,能够穿透历史的迷雾,直指人与人之间永恒不变的互动模式——那种关于利益、情感、权力和妥协的博弈。每一章节的展开都像是精心布局的棋局,每一步都看似不经意,实则步步为营,最终导向一个令人深思的结论。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忍不住要拿起笔在旁边的空白处做笔记,记录下那些让我拍案叫绝的金句和精妙的论断。这套书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叙述,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在”,以及未来可能面对的种种挑战。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并且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发现的力作。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但它绝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文学垃圾”,而是将复杂的思想以一种极其流畅且富有画面感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时间跨度极大的叙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从容不迫的节奏感,时而如疾风骤雨,将关键转折一笔带过;时而又如春日细雨,对某个情感的萌芽或转折点进行反复的打磨和审视,让人不忍快读,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微妙的暗示。读到一些描绘社会百态的段落时,我甚至会停下来,想象当时的街景、气味和喧嚣,仿佛自己真的穿越回了那个特定的历史场景之中。这套书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边界,更重要的是,它重新激活了我对文字本身的敬畏和热爱。能看到如此精良的出版物,实属幸运。
评分最近读完的这套书,简直让人耳目一新!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历史传记的一些刻板印象,作者的叙事手法太高明了,把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描绘得如同身边的生活琐事一般亲切,却又不失其应有的庄重与厚重感。特别是其中对于一些关键人物内心挣扎的刻画,细腻入微,仿佛能透过文字直接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读完之后,我合上书本,闭目沉思良久,脑海中仿佛还能回荡着那个时代的风声雨声,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久久不散。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深入灵魂的对话,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与周遭世界的关系。装帧设计也深得我心,古朴中透着典雅,拿在手里把玩,都能感受到出版方的一份匠心。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心灵洗礼,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深度阅读有追求的朋友们。
评分好书,值得一读。
评分好书,装帧也不错。
评分发货快,送货快,很快就收到货了,非常好的书,印刷很好,正品
评分包装严密,发货迅捷,阅后再评。
评分一如既往支持京东平台的卖家,很不错的产品,很喜欢。
评分好评一如既往。
评分新出版的一套点评名著好书,制作不错,非常值得阅读欣赏。
评分看了开头,写的还不错,准备结合原著一起看
评分很棒的正版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