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正面管教简尼尔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才肯说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0-12岁TW

正版 正面管教简尼尔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才肯说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0-12岁TW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正面管教
  • 亲子沟通
  • 亲子教育
  • 儿童教育
  • 0-12岁
  • 育儿
  • 家庭教育
  • 简尼尔森
  • 行为塑造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泽存图书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11715333
商品编码:18167525370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正面管教
作者:(美)简·尼尔森开本:16开
原价:38页数:实物为准
现价:见顶部出版时间实物为准
ISBN号:9787550268517印刷时间:实物为准
出版社:京华版次:实物为准
商品类型:图书印次:实物为准
内容提要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好的结果。
自1981年《正面管教》第一版出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正面管教》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自1987年第一次修订之后,每10年修订一次,《正面管教》根据英文原版的第三次修订版(2006年出版第翻译,该版首印数为70多万册。
简·尼尔森——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在本书中告诉21世纪的父母和老师们:惩罚和娇纵为什么对孩子都不好,并且不管用?怎样用既不惩罚又不娇纵的正面管教方法培养孩子受益终身的良好品
质?如何用正面管教方法自动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何赢得孩子与父母和老师的合作?如何消解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超级父母”对孩子会有什么危害?各种性格的父母会对孩子有什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父母如何发挥自己性格中的优点,避免缺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老师们如何避免对学生造成管教问题?……从3岁到青春期的十几岁的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将因为本书而彻底改变家里和学校的气氛,改变自己的人生。作者简介简·尼尔森(Jane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冶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予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征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本书根据英文原版的第三次修订版翻译,该版首印数为70多万册。目录

译者的话:我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

序言及致谢

引言

第1章  正面的方法

  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9

  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11

  和善与坚定并行/12

  相反相吸:当一个家长和善,而另一个坚定时/16

  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心灵纽带)/17

  是否长期有效?/17

  教给孩子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18

  正面管教之旅/18

  回顾/19

    ·正面管教工具/19

    ·问题/19

第2章  几个基本概念

  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22

  “赢得”孩子/23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26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27

    ·1.孩子是社会人/27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27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28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28

    ·5.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29

    ·6.平等/31

    ·7.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31

    ·8.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35

  回顾/38

    ·正面管教工具/38

    ·问题/38

第3章  出生顺序的重要性

  排行最大的孩子/42

  排行最小的孩子/43

  排行中间的孩子/45

  独生子/46

  一些例外/46

  家庭氛围/48

  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来鼓励孩子/49

  出生顺序和婚姻/52

  出生顺序和执教风格/52

  小组练习/53

  回顾/54

    ·问题/54

第4章  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责任感不等于责难或羞辱/57

  什么是不良行为?/57

  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64

    ·第一条线索/64

    ·第二条线索/65

  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67

    ·寻求过度关注/67

    ·寻求权力/68

    ·报复/69

    ·自暴自弃/70

  目的揭示法/73

  失望行为的不同表现/76

  对待十几岁的孩子/78

  回顾/80

    ·正面管教工具/81

    ·问题/82

第5章  当心逻辑后果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88

  逻辑后果/90

  转移孩子的行为/93

  逻辑后果与行为的错误目的/194

  转变态度的必要性/95

  让孩子们事先参与/96

  回顾/100

    ·正面管教工具/100

    ·问题/101

第6章  关注于解决问题

  积极的“暂停”/109

  启发式问题/113

  回顾/114

    ·正面管教工具/115

    ·问题/116

第7章  有效地运用鼓励

  时机/119

  相互尊重/120

  改善,而不是完美/123

  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124

  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124

  作出弥补/125

  避开社会压力/127

  安排特别时光/128

  鼓励与赞扬/131

  鼓励与批评/133

  鼓励自我评价/134

  花一些时间训练孩子/135

  日常惯例表/137

  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好时机/138

  启发式问题/139

  试试抱一抱/140

  一个孩子的观点/141

  回顾/142

    ·正面管教工具/142

    ·问题/143

第8章  班会

  成功班会的态度和指导原则/147

  班会的几个目的/150

    ·教会孩子们相互尊重/150

    ·致谢、感谢以及感激/150

    ·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案/151

    ·超越逻辑后果/153

  班会指南/153

    ·使用议程/153

    ·使用冷静期/154

    ·围成圆圈/155

    ·班会的组织/155

  老师的态度和技巧/157

    ·1.放弃控制,邀请孩子合作/157

    ·2.做出榜样/158

    ·3.问启发式问题(“苏格拉底法”)/158

    ·4.要为一些问题承担起责任/160

    ·5.要客观,不要评判/160

    ·6.寻找每个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161

  常见问题/161

  其他建议/169

    ·秘密好友/169

    ·班级规则/170

    ·如何结束班会/171

    ·事情在变好之前,往往会变得更糟/171

  回顾/172

    ·班会指导原则/172

    ·班会失败的六个原因/173

第9章  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与班会有哪些不同/176

  家庭会议的“构件”/177

    ·主席/111

    ·秘书/178

    ·致谢/178

    ·感激/179

    ·议程/179

    ·解决问题/179

    ·计划家庭活动/179

    ·计划家庭娱乐活动/182

    ·讨论家务事/182

  一些特殊的挑战/184

    ·年幼的孩子/184

    ·十几岁的孩子/185

    ·单亲家庭/186

  为家庭会议增添趣味/187

    ·家庭格言/187

    ·感激纸/188

    ·致谢纸/189

    ·家庭娱乐表/189

  家庭晚餐计划/191

  回顾/192

    ·正面管教工具/193

    ·问题/194

第10章  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什么是生活态度取向?/197

  搞清楚你的基本生活态度取向/200

  你的人生蓝图/201

  搞清楚你的次级生活态度取向/203

  生活态度取向和养育风格、教学风格/203

    ·安逸型/205

    ·控制型/206

    ·取悦型/207

    ·力争优秀型/208

  互相冲突的生活态度取向/210

  回顾/212

第11章  综合应用

  卫生间的使用技巧/214

  小说的使用技巧/215

  积极的“暂停”/217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219

  情绪的撤出/222

  避免早晨的麻烦/223

  日常惯例表/224

  避免就寝时的争斗/224

  睡前分享/227

  避免就餐时的争斗/227

  让孩子参与/228

  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229

  无言的信号/233

  给孩子提供选择/236

  “你一……我们就……”/237

  零花钱/238

  回顾/238

    ·正面管教工具/239

    ·问题/240

第12章  家里和教室里的爱与欢乐

  三个提醒/241

    ·1.我们做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更重要/241

    ·2.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242

    ·3.有时候,我们必须反复学习同一件事情/245

  寻找积极的方面/246

  先假定孩子无辜/247

  表达我们无条件的爱/248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252

  教给孩子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做出榜样/253

  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255

  承担起你自己的全部责任/255

  对你自己要有同情心/256

  加强自我学习/256

  回顾/257

    ·正面管教工具/25'7

    ·问题/258

附录1  发起一个正面管教学习小组

附录2  通过“同伴辅导”培养社会责任感

附录3  给家长的信

精彩导读正面的方法如果你是一位老师,已经教了很多年的书,你是否还记得孩子们会整整齐齐地坐好,规规矩矩地听老师的话?如果你是一位家长,你是否还记得孩子不敢和父母顶嘴?也许你不记得有这样的事,但你的爷爷奶奶却可能会记得。
现在的许多家长和老师倍感沮丧,因为孩子们的行为已不再像他们自已在当年“过去的好时光”中那样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在以前的孩子们中普遍存在的那种责任感和上进心呢?
可能的解释有很多,比如家庭破裂、电视泛滥、电子游戏、妈妈全职工作等等。可这些因素在当今社会中是如此普遍,假如它们真的能够解释孩子给我们造成的挑战的话,那我们简直就该绝望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许多单亲家庭和双职工家庭,因为采用了有效的养育技巧,他们在孩子的管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对此,鲁道夫·德雷克斯有不同的见解。
他认为,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化是造成孩子们的变化的直接原因。这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希望。因为一旦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些社会变化以及所造成的影响,我们就能够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弥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还可以消除很多人认为的因为家庭破裂
、电视泛滥、电子游戏以及妈妈全职工作等原因所造成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重大社会变化是,今天的成年人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成年人忘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再像“过去的好时光”那样了。还记得以前不论爸爸说什么妈妈都很顺从,或者至少表面上顺从吗?因为那是当时的文化所要求的。在那“过去的好时光”,很少有人会质疑“爸爸说了算”的观念。
但是,由于人权运动的发展,这一传统成为了历史。德雷克斯指出:“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的控制权时,父母双方也就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这就意味着妈妈不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这是社会的进步。“过去的好时光”中有很多事情其实并不真就那么好。
那时,顺从的样板随处可见。爸爸顺从不认同自己观点的上司,以免丢掉饭碗。少数族群以牺牲人格尊严为代价,屈居于顺从的角色。而今天,所有的少数族群都在积极地争取自己的权利,谋求完全的平等和尊严。
我们很难再看到有谁愿意继续扮演卑下和顺从的角色。孩子们只是在追随他们周围的榜样。他们也希望得到平等和尊重。
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四个25分硬币和一张一元纸币完全不一样,但却等值。孩子显然不能拥有那些基于更丰富的经验、更熟练的技能和更充分的成熟之上的全部权利。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羞辱和痛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要的生活技能。
另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我们不再需要孩子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相反,孩子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而无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太多的母亲和父亲相信,好爸爸好妈妈就应该保护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们会包揽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或对孩子过度保护,因而剥夺了孩子发展出对自己的信念——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的起伏——的机会。因为忙于生计,或者不懂得让孩子对家庭有所贡献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父母们常常忽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
当家长和老师太严格和控制过多时,孩子们培养不出责任感;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太娇纵时,孩子也培养不出责任感。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有机会去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
的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时,才能培养出来。
必须要强调的是,停止惩罚并不意味着允许孩子为所欲为。我们需要
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体验与其享受到的特权直接相关的责任。否则,孩子就会成为只会依赖和接受的人,认为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惟一方法就是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有些孩子会认为“他们不照顾我就是不爱我”。
还有些孩子则因为做任何事都会招来羞辱和痛苦,而认定自己不该再努力。最悲哀的是,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这些孩子会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为上。
当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精力全用在了操纵别人、反叛和逃避上时,他们怎么可能培养出成为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备的洞察力和技能来呢?在我和史蒂芬·格伦博士合著的一本书中,我们明确提出了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需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P1-3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作者:(美)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开本:32开
定价:36.8页数:320
现价:售价为准出版时间2016
ISBN号:9787511714152印刷时间:2016
出版社:中央编译版次:1
商品类型:图书印次:8
内容提要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2012年全新修订版)》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作者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恰当地赞赏孩子、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2012年全新修订版
作者女儿乔安娜?法伯深情讲述本书理念和方法对自己成长的巨大帮助。
两位杰出的教育专家所提供的互相尊重而又切实可行的沟通方法,使得父母与各年龄段孩子的关系更加轻松而有质量,本书因此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的赞美。本书出版30周年之际,作者修订本书,再次与读者分享她们最新的观点和建议。

 “你 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行为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是的,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凉可就是要打光脚,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饭弄 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吃饭的点了可就是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等等,全是怎么说都不听。
无数家长为此烦恼,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没用,火药味越发浓烈,问题却解决不了。
要是有一本书能让你学会一种语言,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你会吃惊吗?
不必惊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 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 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 和孩子的合作。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2012年全新修订版)》由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所著,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如何说”“怎么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2012年全新修订版)》作者从六个方面进
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作者简介

阿黛尔·法伯,本科毕业于美国皇后学院戏剧专业,获学士学位,又在纽约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她曾在纽约市的高中任教8年。
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她们的著作不仅深受家长的欢迎,而且也得到专业权威人士的认可。
  两位作者的书《释放家长释放孩子》曾荣获“克里斯多佛”奖,第二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销售量超过300万本,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关于这本书的讲座教材和录像带被全球20多万个亲子团体所使用。
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Mazlish)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她们的著作不仅深受家长的欢迎,而且也得到专业权威人士的认可。
自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出版以来,两位作者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为父母、老师和职业心理医师进行幽默、鼓舞人心的演讲和培训。她们持续开 展的工作被拍成系列片在电视台CBS节目中播放。她们还经常出现在《早安美国》(GoodMorning America)和《欧普拉》(Oprah)等热门电视节目里。
两位作者都曾师从于已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Haim Ginott)博士,她们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New School of Social Research)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协会(Family Life Ititute of Long Island Univeity)的创建者。
两位作者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们已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

目录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谢辞
如何阅读本书
第1章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很简单,接受他们的感受。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地倾听
2. 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第2章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孩子不愿意合作,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家长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尊重孩子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 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 提示
3.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 说出你的感受
5. 写便条
第3章 代替惩罚的方法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 请孩子帮忙
2.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 表明你的期望
4. 提供选择
5.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 采取行动
7.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4章 鼓励孩子自立
⊙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让孩子依赖感降到最少,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1.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2. 尊重孩子的努力
3. 不要问太多问题
4. 别急着告诉答案
5. 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6. 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
第5章 学会赞赏孩子
⊙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 ⊙赞赏需要谨慎,善意的赞赏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拒绝。 ⊙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学会如何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情。 ⊙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
1. 描述你所看见的
2. 描述你的感受
3. 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第6章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比做一个“妈妈的乖女儿”更重要。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
1.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 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3.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4. 以身作则
5. 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6. 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第7章 融会贯通
⊙改变孩子,需要将所有的技巧都用上。 ⊙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精彩在继续
1. 多年以后
I是这样,但是…… 如果……会怎么样?
II孩子们的“母语”
III读者来信
2. 30周年纪念版感言
3. 下一代的成长 乔安娜·法伯
为读者推荐的家教图书精彩导读

你已经了解到了当听到这些常见的说话方式时,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的。我愿意在这里进一步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当我在难过
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笙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
绪和面临的问题。 我还可能会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应该马上认真处理那份报告……但我也不能假装这件事情没发生……好吧,明天早点到公司,先把报告写完……不过,到他办公室交报告的时候,我还是要让他知道,他昨天那样对我说话,让我很难过……另外,也让他知道。以后他对我有看法,最好单独和我谈。”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
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P10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中文5周年纪念版)
作者:(美)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译者:霍雨佳|绘画:(美)肯伯利·安·蔻开本:32开
定价:29.8页数:237
现价:见顶部出版时间2013-01-01
ISBN号:9787511715333印刷时间:2013-01-01
出版社:中央编译版次:1
商品类型:图书印次:1
内容提要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两位亲子沟通*家在《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中文5周年纪念版)》里展现的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征服了*界。在《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中文5周年纪念版)》中她们继续运用那些技巧和方法,解决当下父母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娱乐和享受而又自由反叛的年代,如何激励孩子在学习上拥有*大的积极性。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中文5周年纪念版)》让家长和老师学会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每天在学校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沟通技巧、实用的对话场景和令人愉快的卡通漫画是《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中文5周年纪念版)》成为百万畅销书的品质保证。作者简介阿黛尔·法伯(Adele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Mazlish)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她们的著作不仅深受家长的欢迎,而且也得到****人士的认可。 两位作者的*一本书《解放父母解放孩子》(LiberatedParentsLiberatedChildren)曾荣获“克里斯多佛”奖,第二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HowtoTalkSoKidsWillListen&ListenSoKidsWillTalk;)销售量超过300万本,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关于这本书的讲座教材和录像带被全球20多万个亲子团体所使用。 随后她们又出版了一系列亲子教育图书,其中《如何说孩子才肯学》(HowToTalkSoKidsCanLearnAtHomeandInSchool)被美国《儿童》杂志评为“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图书”;《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SiblingsWithoutRivalry)荣登《纽约时报书评》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自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出版以来,两位作者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为父母、老师和职业心理医师进行幽默、鼓舞人心的演讲和培训。她们持续开展的工作被拍成系列片在电视台CBS节目中播放。她们还经常出现在《早安美国》(GoodMorningAmerica)和《欧普拉》(Oprah)等热门电视节目里。 两位作者都曾师从于已故*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HaimGinott)博士,她们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NewSchoolofSocialResearch)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协会(FamilyLifeInstituteofLongIslandUniversity)的创建者。 阿黛尔·法伯,本科毕业于美国皇后学院戏剧专业,获学士学位,又在纽约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她曾在纽约市的高中任教8年。 伊莱恩·玛兹丽施,本科毕业于纽约大学,获舞台美术的学士学位,毕业后创建并指导了格罗斯维诺尔和雷诺克斯·希尔社区活动中心的儿童节目。她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画家和作曲家。 两位作者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们已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目录这本书的由来“我”是谁? 第1章如何处理干扰学习的情绪关注学生们的情绪,并作出恰当的反应。 面对学生情绪的错误和正确反应分别有哪些表现方式。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孩子们的感情都需要被接纳。(随时提醒自己)1.认同孩子的感受。 2.用语气或语言接纳孩子的感情。 3.给予孩子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幻想。 4.即便你想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也要接纳他们的情绪。 第2章吸引孩子合作的七个技巧孩子们并不懂得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也不会把学校教育和他们的未来联系在一起。 在指出孩子问题时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 在家里和在学校鼓励孩子合作的七个技巧(随时提醒自己):1.描述问题。 2.提示。 3.提供选择。 4.用一个词或者一个手势来表达。 5.描述你的感受。 6.写字条。 7.游戏方式(用另一种声音或者腔调)。 第3章惩罚的隐患与替代惩罚培养自律的方法惩罚能解决什么问题吗? 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惩罚能控制不良行为,但是不能教给孩子正确行为,甚至不能减少他们做坏事的念头。 在家里和在学校替代惩罚的一些办法。(随时提醒自己)1.提出有帮助性的办法。 2.表达你强烈的不满(不做人身攻击)。 3.说出你的期望。 4.告诉孩子如何改正。 5.提供选择。 6.让孩子去体验行为的后果。 第4章共同解决问题: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诚信精神的六个步骤如果和孩子们共同讨论问题、一起制定解决方案,孩子们就更愿意去实施这些解决方案。 老师解决问题的重要经验:在你匆忙或愤怒时不要试图解决问题;倾听孩子们述说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表达你的感受时要简洁;控制住评价同学观点的冲动。 家庭作业之战。 在家里和在学校的问题解决方式。(随时提醒自己)1.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2.归纳孩子的观点。 3.表达你的感受和需求。 4.邀请孩子和你共同想办法。 5.写下所有想法,不做评价。 6.共同决定这些意见是去掉还是保留,并商定如何让计划付诸行动。 第5章表扬,不要贬损;批评,不要伤害注意表扬的方式,不要用评价式表扬,要用描述式表扬。 既表达自己的不满,又不使孩子丧失信心的方法。 在家里和在学校行之有效的表扬。(随时提醒自己)1.描述你所看到和听到的事。 2.描述你的感受。 3.指出还需要做的事。 第6章如何使孩子从角色定型中解脱出来期望对于学生的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 不要给学生贴上个性的标签,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看作是个多面性的存在。 在家和在学校,将孩子从角色定型中解脱出来的方法。(随时提醒自己)1.找机会让孩子展示他新的一面。 2.将孩子置身于使他能看到自己与众不同的情景中。 3.让孩子听到你的言谈话语中对她的肯定。 4.示范你希望看到的行为。 5.提示孩子曾取得的成绩。 6.说出你的感受和期望。 第7章家长与老师理想的合作关系家长与老师都需要得到对方的尊重。 老师和父母平时都应该多交流,不要孩子问题变得非常严重才联系。 理想的家长会。(随时提醒自己)1.从描述正确的事情开始。 2.讲述孩子需要做的事。 3.尽量交流相关信息。 4.讲述在家或在学校已经做的事。 5.共同制定计划。 6.以能够向孩子复述的对他的积极评论结束家长会。 7.执行计划。 第8章梦的守护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