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他為一貫憂鬱的心理學帶來瞭積極與幸福
他是心流之父希斯特來哈伊的親密摯友
他是哈佛幸福導師本?沙哈爾的導師
積極心理學之父、以高票數當選的美國心理協會主席的馬丁?塞利格曼開創之作,提升幸福感不可不讀的心理學經典,銷量達到200萬冊!暢銷全球20年。
清華大學心理學係主任,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心理學係終身教授彭凱平傾力推薦。
在哈佛,這是一堂聽課人數最多、受歡迎的課程,在IBM、通用電氣、殼牌、寶潔、榖歌,這是一堂平衡成功事業和幸福人生的必修課;在英國貴族名校威靈頓公學,這是堂提升人生品質的素質課
內容簡介
《真實的幸福》以一種通俗而不失科學嚴謹的方式告訴人們,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怎樣纔能變得更幸福。其實,真正的幸福來源於你對自身所擁有的優勢的辨彆和運用,來源於你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和追求,它是可控的。如果你想變得更幸福一些,不妨照著塞利格曼博士的建議來試試:改變對過去的消極看法,重視當下的積極體驗以及對未來的積極期望。
作者簡介
馬丁?塞利格曼,美國著名心理學傢,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當代認知心理治療的創始人之一。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主要從事習得性無助、抑鬱、樂觀主義、悲觀主義等方麵的研究。從“抑鬱專傢”到“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博士從“習得性無助”中走來,不再隻關注人性黑暗、脆弱與痛苦的一麵。他發齣瞭“積極心理學”的召喚——幫助普通人增加幸福感。他是一位獲美國心理協會兩項大奬的學者——威廉詹姆斯奬及詹姆斯卡特爾奬,曾獲美國應用與預防心理學會的榮譽奬章,並由於他在精神病理學方麵的研究而獲得該學會的終身成就奬。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教,曾登上《紐約時報》、《時代周刊》、《新聞周刊》等眾多流行雜誌,著作超過20本,被譯成多種語言,暢銷全球。
目錄
第一部分 什麼是幸福
第1章 為什麼要幸福
大學畢業照上,有的人笑得很燦爛,眼角擠齣瞭魚尾紋;有的人隻是禮貌性地提瞭提嘴角,笑容的不同能預測未來的幸福嗎?
第2章 幸福的心理學
有的人在遇到連續的睏難和打擊後,退縮瞭,認為自己無能為力;而有些人卻越挫越勇,好像很不識時務。這兩種人,誰會更幸福?
第3章 幸福的誤區
給有幸福感和沒有幸福感的兩組人看一篇有關日曬與皮膚癌關係的文章,一個星期後,讓他們迴憶文章的內容,誰的記憶更清晰?
第4章 怎樣纔能永遠幸福
社交廣泛,有很多朋友;和相愛的人結婚;賺很多錢;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經常鍛煉身體。這些通常意義的幸福法則真的能幫我們獲得幸福嗎?
第5章 塞式幸福法則1: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父母離異;媽媽不幸辭世;媽媽生瞭弟弟,沒有人再關心我的存在,等等,這些童年的大災難與成年後的抑鬱、焦慮、攻擊性、婚姻不美滿等有怎樣韆絲萬縷的聯係?
第6章 塞式幸福法則2:未來不全像你想象
放假期間,你大吃大喝,結果長胖瞭很多,雖然已開始節食,但並沒有瘦下來的跡象。這時跳入你腦海的想法是“其實長遠來看,節食根本沒用”,還是“這種減肥法沒有效”?
第7章 塞式幸福法則3:抓住現在的幸福
你會選擇在下雪的夜晚,坐在柔軟溫暖的沙發裏,看影碟、吃冰激淩;還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背著帳篷去野營?
第二部分 幸福在哪裏
第8章 拉近幸福的六種美德
如果上天給你一個機會,你可以選擇擁有某些優勢,你會怎麼選?你是希望擁有姣好的容貌、富貴的齣身、聰明的頭腦還是選擇擁有好奇心、正義感和勤勤懇懇的態度?
第9章 獲得幸福的24個優勢
在一傢大型連鎖超市,收銀員在結賬時算錯瞭,少收瞭你50塊錢。你擔心這筆錢會由收銀員來賠償,所以你把錢退還給瞭超市。這樣做時,
你有幸福感嗎?
第三部分 用幸福斟滿人生
第10章 在職場中尋找幸福
在美國,律師是最高薪的行業,能成為律師的人通常從小就很優秀,一路順風順水。但為什麼律師患抑鬱癥的比例比其他行業高,離婚率也很高,健康狀況欠佳?
第11章 結瞭婚的人最幸福
按照市場經濟的理論,人們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人是功利的、自私的。這是不是意味著,當我們變老瞭,失去瞭美貌和金錢,我們就隻能孤獨悲哀地等死?
第12章 彆讓孩子輸在幸福感上
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最好的禮物,我們要無條件地愛他們,所以我們應該隨時對他們說“你真棒”,“你是最瞭不起的孩子”嗎?
後記 終極幸福的真諦
精彩書摘
第1章為什麼要幸福
我們的睏惑
1.真實的幸福來自哪裏?
2.我的幸福指數是多少?我跟彆人比,擁有的幸福感是更多還是更少?
1932年,歐潘在密爾沃基宣誓成為修女,她在聖母修道院宣誓:決心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幼兒教育。她在簡短的自傳中寫道:
感謝上帝賜予我無價的美德。過去一年在聖母修道院的日子非常愉快,我很開心地期待正式成為修道院的一員,與慈愛天主一起開始新生活。
在同一年、同一座城市、發同樣願的丹那莉則在她的自傳中寫道:
我齣生於1909年9月26日,是傢裏七個孩子中的老大……在修道院見習的一年中,我教授化學和二年級拉丁文。承濛上帝恩寵,我願傾心盡聖職,以宣揚教義,並完成自我修煉。
這兩位修女以及另外178位修女,是一項最齣色的關於幸福感和長壽研究的研究對象。
有幸福感的人更長壽嗎
人可以活多長以及哪些情況會縮短或延長人的壽命,是非常復雜的科學問題。例如,文獻記載猶他州的人比鄰近的內華達州的人長壽。為什麼呢?是因為猶他州的空氣比較清新,而賭城拉斯維加斯的空氣太汙濁?還是因為摩門教教徒的生活比較嚴謹,而內華達州人的生活太放縱?或者是因為內華達州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吃垃圾食物、吃宵夜、酗酒、喝咖啡、吸煙等造成他們比吃新鮮的食物、禁煙、禁酒、禁咖啡的猶他州人短壽?有太多的混淆變量使科學傢無法分離齣真正的原因。
與以上情況不同的是,修女們過著有規律的、與世隔絕的生活,與內華達州人的生活大不相同,甚至跟猶他州人的生活也不同。這些修女吃同樣的食物,不抽煙也不喝酒;她們有相似的生育和婚姻史,都沒有得過性病,擁有相同的社會地位和醫療條件。所以上述的混淆變量在此都被剔除,但是這些修女的壽命和健康情況仍然有很大的差彆。歐潘歲時,仍然很健康,幾乎從來沒有生過病;相反,丹那莉在歲時中風,不久就過世瞭。我們可以確定,修女的生活形態、飲食和醫療條件都不是丹那莉早死的原因。當這10位修女的自傳被拿齣來研讀時,一個驚人差異顯現瞭齣來。現在讓我們迴頭來看歐潘和丹那莉在自傳中的描述,你能看齣它們的差異嗎?
歐潘修女用瞭“非常愉快”、“很開心地期待”這兩個錶達幸福感的積極字眼;相反,丹那莉修女的自傳中找不到一絲積極的氣息。在請對這些修女的壽命毫不知情的人,針對自傳中所傳達齣的積極感受做評分時,發現落在有幸福感端的修女90%年過85歲仍然活著,落在沒幸福感端的修女隻有34%仍然在世;同樣,落在有幸福感端的修女到94歲時仍有34%的人在世,而沒幸福感端的修女隻有11%仍然在世。
以上差異真的來自她們自傳中所傳遞齣的幸福感的不同嗎?這種差異也許是因為她們錶達幸福感的程度、對未來期盼的程度、虔誠奉獻的程度,甚至是自傳寫得好壞程度等變量引起的,但是研究發現這些變量都不相關,唯一相關的是她們在自傳中所錶達齣的幸福感的強烈程度。看起來,一個幸福的修女會是長命的修女。
愛笑的女人更幸福
大學畢業紀念冊也是研究積極心理學的金礦,攝影師會叫你“看著鏡頭、微笑”,於是你盡可能地展示齣最好的微笑,結果發現應他人要求而微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些人可以笑得很燦爛,有些人隻是禮貌性地動一下嘴角。微笑有兩種:一種叫做“杜鄉的微笑”(Duchenne smile),這一命名是用來紀念發現它的法國人杜鄉(Guillaume Duchenne),這種微笑指的是發自內心的微笑,你的嘴角上揚,眼尾魚紋齣現,而牽動這些地方的肌肉非常難以用意誌加以控製;另一種微笑叫做“官夫人剪彩的微笑”(Pan American smile),這種微笑不是發自內心的,沒有杜鄉微笑的特點,與其說是快樂,倒不如說是低等靈長類動物受到驚嚇時的錶情,也就是中國人所謂的“皮笑肉不笑”。
有經驗的、受過訓練的心理學傢可以很快區分齣杜鄉微笑和非杜鄉微笑。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的剋特納和哈剋研究瞭密爾斯女子學院(Mills College)10年畢業照上的11個女生,裏麵除瞭三名女生,其餘都是微笑的,而在這些微笑中,有一半是杜鄉微笑。研究者分彆在這些女生2歲、歲以及2歲時訪問她們,詢問她們的婚姻狀況,對生命的滿意程度等。當哈剋和剋特納在10年接手這個研究時,他們很懷疑能否從畢業照中預測齣這些人的婚姻生活。結果他們驚訝地發現,擁有杜鄉微笑的女生一般來說更可能結婚,並能長期維持婚姻,在以後的0年中也過得比較如意。原來,人的幸福與否竟然能從微笑的魚尾紋中預測齣來。
哈剋和剋特納曾質疑他們所得到的結果,思考是否擁有杜鄉微笑的人本來就比較漂亮,是她們的美貌而不是微笑的真誠預測瞭她們未來生活的幸福度。所以這兩位研究者又迴頭去做美貌的評估,結果發現美貌跟婚姻是否美滿、生命是否完美無關,一個真誠微笑的女人就會擁有美滿的婚姻、幸福的生活。
積極心理學中的幸福
以上兩項研究都很令人驚奇,因為它們的結果都顯示,傳記中所傳達齣的積極情緒與照片中的微笑,竟然可以預測壽命長短及婚姻幸福。本書的第一部分就是有關這些幸福的論述:快樂、心流體驗、愉悅、滿足、真誠、希望及狂喜。在此,我特彆提齣三個問題。
·進化為什麼要賦予我們幸福感?幸福感除瞭令我們感覺良好外,其他的功能和意義是什麼?
·誰會有更多的幸福感,而誰沒有?幸福感是怎麼産生的,又是什麼使它消失?
·你如何在生活中建立一種持久的幸福感?
每個人都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很自然地會求助於心理學,但你會很驚訝地發現:心理學完全忽略瞭生命的積極層麵。在學術期刊的論文中,如果有100篇是關於抑鬱、悲傷的論文,那麼隻有一篇會談到幸福。本書的目標之一就是為上述三個問題提供有科學根據的答案,不幸的是,我們對如何獲得幸福的知識所知甚少,完全不像對抑鬱癥,我們已經有瞭解除抑鬱的操作手冊。所以,在有些主題上,我可以提供確鑿的科學證據;而在有些主題上,我隻能從最新的研究去推論,建議你該如何引導自己的生活。但不管怎樣,我會很清楚地告訴你,什麼是已知的,什麼是我的推論。在下麵的三章中,你會發現,我最終的目的是要校正心理學過去的不平衡,利用過去辛苦纍積的有關心理問題與痛苦的知識,帶齣更多關於幸福,以及個人優勢和美德的知識。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