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1895-1916-列宁全集-笔记-55-第二版-增订版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3-01 |
| 作者:列宁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62.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010171166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2 |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从1984年开始发行第1卷,是根据《列宁全集》俄文第五版并增收《列宁全集》俄文版中的部分文献编辑而成的。全集共60卷,共2600万字,收载列宁文献9000多篇,比第一版新增6000篇。全集分三大部分,即著作卷、书信卷和笔记卷。著作卷(第1~43卷),收载列宁的著作、文章、报告、决议草案、批示、指示、命令、一些具有独立著述性质或涉及重大方针政策的书信形式的文献。书信卷(第44~53卷),收辑了列宁各个时期的书信,与《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相比,这一部分文献增加数量*多。著作卷和书信卷的附录,还包括某些正式文献的提纲、草稿、有关的笔记和批语等。笔记卷(第54~60卷),收辑了列宁为研究某些专题所作的文献资料的摘录、提要和批注等。该版各卷有编者写的前言,介绍该卷所收文献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书后附有资料性的注释、简介、人物和人名索引、列宁引用和提到的文献资料的索引、记述列宁主要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的年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中国人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和研究的深入。
《列宁全集(第55卷 哲学笔记1895-1916年 第2版 增订版)》收载列宁在1895—1916年期间研读哲学著作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时所写的摘要、短文、札记和批注,通称《哲学笔记》。
前言
一 摘要和短文
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一书摘要(1895年4月25日和9月7日[5月7日和9月19日]之间)
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一书摘要(不早于1909年)
费尔巴哈《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阐发和批判》一书摘要(1914年9月和11月4日[17日]之间)
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1914年9—12月)
第1版序言
第2版序言
导言:逻辑的一般概念
存在论
科学应当以什么为开端?
第1篇 规定性(质)
第2篇 量
第3篇 度
本质论
第1篇 作为自身中反思的本质
第2篇 现象
第3篇 现实
主观逻辑或概念论
概念总论
第1篇 主观性
第2篇 客观性
第3篇 观念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1915年)
哲学史导言
第13卷哲学史第1卷希腊哲学史
伊奥尼亚学派的哲学
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派
埃利亚学派
赫拉克利特的哲学
留基伯
德谟克利特
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
第14卷哲学史第2卷
诡辩学派的哲学
苏格拉底的哲学
苏格拉底派
柏拉图的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斯多亚派的哲学
伊壁鸠鲁的哲学
怀疑论者的哲学
第15卷哲学史第3卷
新柏拉图派
黑格尔论柏拉图的对话录
黑格尔《历史哲学讲演录》一书摘要(1915年)
黑格尔论世界历史
诺埃尔《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摘要(1915年)
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小逻辑》(《哲学全书》)的目录](1915年)
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1915年)
谈谈辩证法问题(1915年)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1915年)
二 关于书籍、论文和书评的札记
弗·宇伯威格《哲学史概论》(1903年)
弗·保尔森《哲学引论》(1903年)
关于恩·海克尔《生命的奇迹》和《宇宙之谜》的书评的札记(1904年底)
关于索邦图书馆中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书籍的札记(1909年上半年)
《奥地利农业统计及其他》笔记本片段(1913年)
弗·拉布《理查·阿芬那留斯的哲学》和佩兰《原子》
关于约·普伦格《马克思和黑格尔》的书评
关于拉·巴·佩里《现代哲学倾向》的书评
关于安·阿利奥塔《唯心主义对科学的反动》的书评
《哲学笔记本》片段(1914—1915年)
关于《费尔巴哈全集》和《黑格尔全集》卷目的札记(1914年9月)
关于论述黑格尔的*新文献(1914年12月)
关于让·佩兰《物理化学论文。原理》的书评(1914年12月)
彼得·盖诺夫《费尔巴哈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1914年12月16—17日[29—30日])
保尔·福尔克曼《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原理》(1915年)
麦克斯·费尔伏恩《生物起源假说》(1915年)
弗·丹奈曼《我们的世界图像是怎样构成的?》(1915年)
路德维希·达姆施泰特《自然科学和技术历史指南》(1915年拿破仑《思想》(1915年)
阿尔图尔·埃里希·哈斯《现代物理学中的希腊化时代精神》(1915年)
泰奥多尔·利普斯《自然科学和世界观》(1915年)
《帝国主义笔记本》片段(1915—1916年)
苏黎世州立图书馆中的部分哲学书籍(1915年)
约翰·普伦格博士《马克思和黑格尔》(不晚于1916年6月)
三 批注
约·狄慈根《短篇 哲学著作集》一书批注(1908年2月和10月之间)
格·瓦·普列汉诺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一书批注(不早于1908年5月)
弗·舒利亚季科夫《西欧哲学(从笛卡儿到恩·马赫)对资本主义的辩护》一书批注(不早于1908年)
阿贝尔·莱伊《现代哲学》一书批注(1909年)
阿·德波林《辩证唯物主义》一文批注(不早于1909年)
格·瓦·普列汉诺夫《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一书批注(1909年10月和1911年4月之间)
尤·米·斯切克洛夫《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平和活动(1828一1889)》一书批注(1909年10月和1911年4月之间)
注释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名目索引
插图
我一直对近代的中国历史充满兴趣,尤其是那些塑造了我们今天世界的思想潮流。当读到与那个时期欧洲思潮相关的部分时,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列宁在笔记中探讨的那些关于社会变革、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国家形态的理论,即使跨越时空,依然能引起我对于当下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我尝试着去理解他论证的逻辑,去体会他批判的力度,去感受他预见未来的能力。有时候,我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在房间里踱步,努力消化那些复杂而深刻的观念。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被动接受信息,不如说是一种主动的思辨和对话。我开始重新审视我所处的社会,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在列宁的视角下,似乎都显露出了不同的面貌,引发了我新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纯粹的学术探索精神。在阅读那些关于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论述时,我看到了一个思想家如何严谨地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他对于前人成果的继承与批判,对于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解答,都体现出一种扎实的学养和深刻的洞察力。我尤其欣赏他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那种不回避、不畏难的精神。他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够用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阅读他的笔记,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思想的实验室,观察他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得出结论。这种过程本身就极具启发性,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源于不懈的探索和深入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泛黄的纸张,散发着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气息。我翻开它,字里行间似乎都凝聚着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一个伟大的灵魂在思想的海洋里探索、挣扎、前进的轨迹。阅读列宁的笔记,不仅仅是阅读他个人的思考,更是与一个时代进行对话,与一个革命的灵魂进行交流。我特别关注那些他标注的、引用的文献,它们像一个个指向更深层知识的线索,让我得以窥见他思想形成的过程。那些手写的批注,寥寥数语,却常常是点睛之笔,揭示了他对某个理论的深刻理解,或者对某个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有时,我甚至能想象出他伏案疾书,眉头紧锁,笔尖在纸上飞舞的画面。这些笔记,就像是他思想的原材料,未经雕琢,却充满了生命力。
评分有时候,在阅读那些关于政治斗争和策略的论述时,我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列宁在笔记中对现实政治的分析,对斗争形势的判断,都显得极其精准和深刻。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波诡云谲的年代,各种力量的较量,各种思想的碰撞。他对于如何组织和领导革命的思考,对于如何应对复杂局面的策略,都让我感到敬佩。这种阅读,不仅仅是对理论的理解,更是对历史的洞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把握。它让我明白,伟大的成就,绝非偶然,而是建立在深刻的理论认知和卓越的实践能力之上。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革命家是如何炼成的,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脉搏。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伟人的思想,必须深入到他的思考过程之中。而这本笔记,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我看到,他并非是凭空产生出宏大的理论,而是在阅读、分析、反思中一步步形成的。那些他圈划出的句子,那些他补充的注记,都揭示了他思想演进的轨迹。我能够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思想家的挣扎与求索,他如何吸收、消化、转化不同的思想流派,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这种阅读体验,让我觉得更加真实和立体,仿佛能触摸到他思想的温度。我不再仅仅是学习他的结论,更是理解他“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