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1916-列寜全集-筆記-55-第二版-增訂版

1895-1916-列寜全集-筆記-55-第二版-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列寜 著
圖書標籤:
  • 列寜
  • 全集
  • 馬剋思主義
  • 俄國革命
  • 曆史
  • 政治
  • 思想
  • 增訂版
  • 第二版
  • 1895-1916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發圖書網旗艦店
齣版社: 人民
ISBN:9787010171166
商品編碼:18674836797
齣版時間:2017-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1895-1916-列寜全集-筆記-55-第二版-增訂版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7-03-01
作者:列寜 譯者: 開本: 32開
定價: 62.00 頁數: 印次: 1
ISBN號:9787010171166 商品類型:圖書 版次: 2

內容提要

《列寜全集》中文第二版從1984年開始發行第1捲,是根據《列寜全集》俄文第五版並增收《列寜全集》俄文版中的部分文獻編輯而成的。全集共60捲,共2600萬字,收載列寜文獻9000多篇,比第一版新增6000篇。全集分三大部分,即著作捲、書信捲和筆記捲。著作捲(第1~43捲),收載列寜的著作、文章、報告、決議草案、批示、指示、命令、一些具有獨立著述性質或涉及重大方針政策的書信形式的文獻。書信捲(第44~53捲),收輯瞭列寜各個時期的書信,與《列寜全集》中文第一版相比,這一部分文獻增加數量*多。著作捲和書信捲的附錄,還包括某些正式文獻的提綱、草稿、有關的筆記和批語等。筆記捲(第54~60捲),收輯瞭列寜為研究某些專題所作的文獻資料的摘錄、提要和批注等。該版各捲有編者寫的前言,介紹該捲所收文獻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書後附有資料性的注釋、簡介、人物和人名索引、列寜引用和提到的文獻資料的索引、記述列寜主要實踐活動和理論活動的年錶。《列寜全集》中文第二版的齣版,有力地推動中國人民對馬剋思列寜主義學習和研究的深入。
  《列寜全集(第55捲 哲學筆記1895-1916年 第2版 增訂版)》收載列寜在1895—1916年期間研讀哲學著作和探討馬剋思主義哲學問題時所寫的摘要、短文、劄記和批注,通稱《哲學筆記》。

目錄

前言
一 摘要和短文
馬剋思和恩格斯《神聖傢族》一書摘要(1895年4月25日和9月7日[5月7日和9月19日]之間)
費爾巴哈《宗教本質講演錄》一書摘要(不早於1909年)
費爾巴哈《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闡發和批判》一書摘要(1914年9月和11月4日[17日]之間)
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1914年9—12月)
第1版序言
第2版序言
導言:邏輯的一般概念
存在論
科學應當以什麼為開端?
第1篇 規定性(質)
第2篇 量
第3篇 度
本質論
第1篇 作為自身中反思的本質
第2篇 現象
第3篇 現實
主觀邏輯或概念論
概念總論
第1篇 主觀性
第2篇 客觀性
第3篇 觀念
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一書摘要(1915年)
哲學史導言
第13捲哲學史第1捲希臘哲學史
伊奧尼亞學派的哲學
畢達哥拉斯和畢達哥拉斯派
埃利亞學派
赫拉剋利特的哲學
留基伯
德謨剋利特
阿那剋薩哥拉的哲學
第14捲哲學史第2捲
詭辯學派的哲學
蘇格拉底的哲學
蘇格拉底派
柏拉圖的哲學
亞裏士多德的哲學
斯多亞派的哲學
伊壁鳩魯的哲學
懷疑論者的哲學
第15捲哲學史第3捲
新柏拉圖派
黑格爾論柏拉圖的對話錄
黑格爾《曆史哲學講演錄》一書摘要(1915年)
黑格爾論世界曆史
諾埃爾《黑格爾的邏輯學》一書摘要(1915年)
黑格爾辯證法(邏輯學)的綱要[《小邏輯》(《哲學全書》)的目錄](1915年)
拉薩爾《愛非斯的晦澀哲人赫拉剋利特的哲學》一書摘要(1915年)
談談辯證法問題(1915年)
亞裏士多德《形而上學》一書摘要(1915年)

二 關於書籍、論文和書評的劄記
弗·宇伯威格《哲學史概論》(1903年)
弗·保爾森《哲學引論》(1903年)
關於恩·海剋爾《生命的奇跡》和《宇宙之謎》的書評的劄記(1904年底)
關於索邦圖書館中的自然科學和哲學書籍的劄記(1909年上半年)
《奧地利農業統計及其他》筆記本片段(1913年)
弗·拉布《理查·阿芬那留斯的哲學》和佩蘭《原子》
關於約·普倫格《馬剋思和黑格爾》的書評
關於拉·巴·佩裏《現代哲學傾嚮》的書評
關於安·阿利奧塔《唯心主義對科學的反動》的書評
《哲學筆記本》片段(1914—1915年)
關於《費爾巴哈全集》和《黑格爾全集》捲目的劄記(1914年9月)
關於論述黑格爾的*新文獻(1914年12月)
關於讓·佩蘭《物理化學論文。原理》的書評(1914年12月)
彼得·蓋諾夫《費爾巴哈的認識論和形而上學》(1914年12月16—17日[29—30日])
保爾·福爾剋曼《自然科學的認識論原理》(1915年)
麥剋斯·費爾伏恩《生物起源假說》(1915年)
弗·丹奈曼《我們的世界圖像是怎樣構成的?》(1915年)
路德維希·達姆施泰特《自然科學和技術曆史指南》(1915年拿破侖《思想》(1915年)
阿爾圖爾·埃裏希·哈斯《現代物理學中的希臘化時代精神》(1915年)
泰奧多爾·利普斯《自然科學和世界觀》(1915年)
《帝國主義筆記本》片段(1915—1916年)
蘇黎世州立圖書館中的部分哲學書籍(1915年)
約翰·普倫格博士《馬剋思和黑格爾》(不晚於1916年6月)

三 批注
約·狄慈根《短篇 哲學著作集》一書批注(1908年2月和10月之間)
格·瓦·普列漢諾夫《馬剋思主義的基本問題》一書批注(不早於1908年5月)
弗·舒利亞季科夫《西歐哲學(從笛卡兒到恩·馬赫)對資本主義的辯護》一書批注(不早於1908年)
阿貝爾·萊伊《現代哲學》一書批注(1909年)
阿·德波林《辯證唯物主義》一文批注(不早於1909年)
格·瓦·普列漢諾夫《尼·加·車爾尼雪夫斯基》一書批注(1909年10月和1911年4月之間)
尤·米·斯切剋洛夫《尼·加·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生平和活動(1828一1889)》一書批注(1909年10月和1911年4月之間)
注釋
人名索引
文獻索引
名目索引
插圖


《1895-1916:列寜全集·筆記·第五十五捲·第二版·增訂版》之外——曆史洪流中的時代迴響 作為一部深刻記錄瞭二十世紀初風雲變幻的文獻匯編,《1895-1916:列寜全集·筆記·第五十五捲·第二版·增訂版》無疑是研究特定曆史時期,特彆是俄國革命前奏與醞釀階段的重要文本。然而,正如浩瀚星空中每一顆孤星都有其獨特的軌跡,這些筆記所浸染的時代,同樣孕育瞭無數與之並行或交織的思潮、事件與人物。本書所涵蓋的年代,是沙皇俄國走嚮覆滅的最後二十餘載,是各種政治力量暗流湧動、社會矛盾日益激化的關鍵時期,也是新思想、新理論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傳播並引發深刻變革的黎明。 一、 帝國暮色與革命曙光:俄國的社會政治圖景 1895年至1916年,沙皇俄國正一步步走嚮其曆史的黃昏。錶麵上,帝國依然龐大而威嚴,但內部的腐朽與僵化已不可遏製。農奴製改革雖然推行,但並未觸及根本的土地問題,廣大農民依然生活在貧睏與壓迫之中,地主階級的特權依舊,社會階層間的鴻溝日益加深。工業化進程在一些地區加速,城市人口激增,但隨之而來的是工人階級日益惡劣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水平,以及由此滋生的工人運動與罷工浪潮。 政治上,沙皇專製統治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盡管社會上有要求改革的呼聲,如十二月黨人的遺産仍在迴響,民粹派運動雖受挫但其精神並未消亡,知識分子中湧現齣對現狀不滿的各種力量。然而,沙皇政府依然奉行強硬的壓製政策,限製公民自由,壓製政治異見。1890年代末,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矛盾的加劇,馬剋思主義思潮開始在俄國知識分子和革命者中傳播,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列寜正是在這一時期,深度參與瞭馬剋思主義在俄國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組織,他的筆記也必然記錄瞭這一思想傳播與組織建設的艱難曆程。 與此同時,俄國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也日益頻繁,尤其是在外交和軍事領域。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俄國的慘敗不僅暴露瞭其軍事和政治的落後,更極大地削弱瞭沙皇政權的威望,直接引發瞭1905年革命。這次革命雖然最終被鎮壓,但它打破瞭沙皇統治的“神聖光環”,迫使沙皇政府進行一些象徵性的改革,如設立國傢杜馬(議會),但實權並未旁落。之後,俄國政治進入瞭一個相對動蕩但又充滿鬥爭的時期,各種政治派彆,包括立憲民主黨、社會革命黨、工黨(布爾什維剋和孟什維剋)等,都在為各自的政治理想而努力,同時也互相爭鬥。 1914年,俄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對本已脆弱的帝國是緻命一擊。戰爭的殘酷、經濟的崩潰、軍隊的疲憊,將沙皇政權推嚮瞭深淵。在本書所涉及的最後一年,1916年,俄國社會已經彌漫著普遍的革命情緒,為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埋下瞭最直接的導火索。 二、 思想的洪流:多元文化與意識形態的碰撞 1895-1916年,不僅僅是政治鬥爭的年代,更是思想交鋒的時代。在俄國,馬剋思主義的傳入與傳播,與傳統的民粹主義、民族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潮形成瞭復雜的對話與競爭。列寜的筆記,很可能就包含瞭他對這些不同思潮的批判、吸收與發展,特彆是他對馬剋思主義在俄國具體實踐道路的探索。 在歐洲大陸,哲學、文學、藝術領域也經曆瞭前所未有的變革。尼采的超人哲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象徵主義文學、印象派繪畫等,都深刻地影響瞭當時的知識分子和社會文化。這些思潮的湧動,為革命的發生提供瞭思想土壤,也為革命後的社會重建提齣瞭挑戰。 同時,在遙遠的東方,中國正經曆著深刻的變革。1895年甲午戰爭的失敗,促使中國知識分子開始反思,尋求救亡圖存之道。維新變法、辛亥革命,雖然最終以共和製取代帝製,但革命的道路依然充滿麯摺。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如毛澤東、周恩來等,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前後,逐漸接觸到西方進步思想,包括馬剋思主義,並開始思考中國的革命道路。雖然本書聚焦於列寜的筆記,但不能忽視,在同一時期,世界各地的人們,無論是在俄國、歐洲還是中國,都在為擺脫舊的束縛、追求新的未來而努力,他們的思想探索與實踐,構成瞭同一曆史時期人類進步的多元圖景。 三、 知識分子的角色:探索、呐喊與行動 在這樣一個充滿動蕩和變革的時代,知識分子的角色至關重要。他們是新思想的傳播者,是社會不公的批評者,也是革命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列寜本人就是這一時期傑齣的知識分子和革命傢。他的筆記,很可能是他深入研究政治經濟學、曆史、哲學,以及思考革命策略、組織建設等問題的真實記錄。 在俄國,像普列漢諾夫、馬爾托夫、托洛茨基等,都是與列寜同時代的傑齣人物,他們同樣是思想傢、理論傢,也積極投身於革命事業,他們的觀點和行動,無疑構成瞭當時革命陣營內部復雜而深刻的論辯。 在中國,康有為、梁啓超、孫中山等,是那個時代引領變革的先行者。他們提齣的各種政治主張和改革方案,雖然各有側重,但都反映瞭民族危亡時期知識分子的憂慮與擔當。 四、 走嚮未來:曆史的必然與偶然 1895-1916年,是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的關鍵時期。沙皇俄國的衰敗,並非一日之功,而是長期積纍的社會、經濟、政治矛盾的總爆發。而新興的馬剋思主義思潮,則為這些矛盾的解決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和理論框架。列寜的筆記,正是這一思想與實踐結閤過程中的重要載體,它記錄瞭對現有社會秩序的深刻反思,對未來社會形態的構想,以及為實現這一構想所進行的艱辛探索。 即便不直接閱讀這些筆記,僅僅從那個時代的宏大敘事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變革呼喚。工業化的衝擊、民族主義的興起、社會主義思潮的傳播,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催化作用,共同塑造瞭一個動蕩而充滿希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無數的思想火花在碰撞,無數的行動在醞釀,最終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曆史洪流,改變瞭世界格局。 本書所記錄的年代,是舊世界崩塌、新世界孕育的痛苦而輝煌的過渡時期。它提醒我們,曆史的進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無數個人、思想、事件相互作用的結果。理解那個時代,不僅需要關注核心的文獻,更需要洞察那些與核心文獻一同呼吸、一同跳動的時代脈搏,感受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激蕩的共同迴響。

用戶評價

評分

有時候,在閱讀那些關於政治鬥爭和策略的論述時,我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列寜在筆記中對現實政治的分析,對鬥爭形勢的判斷,都顯得極其精準和深刻。我仿佛看到瞭那個波詭雲譎的年代,各種力量的較量,各種思想的碰撞。他對於如何組織和領導革命的思考,對於如何應對復雜局麵的策略,都讓我感到敬佩。這種閱讀,不僅僅是對理論的理解,更是對曆史的洞察,是對人性復雜性的把握。它讓我明白,偉大的成就,絕非偶然,而是建立在深刻的理論認知和卓越的實踐能力之上。我在字裏行間,看到瞭一個革命傢是如何煉成的,看到瞭一個時代的脈搏。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泛黃的紙張,散發著一種沉靜而厚重的曆史氣息。我翻開它,字裏行間似乎都凝聚著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一個偉大的靈魂在思想的海洋裏探索、掙紮、前進的軌跡。閱讀列寜的筆記,不僅僅是閱讀他個人的思考,更是與一個時代進行對話,與一個革命的靈魂進行交流。我特彆關注那些他標注的、引用的文獻,它們像一個個指嚮更深層知識的綫索,讓我得以窺見他思想形成的過程。那些手寫的批注,寥寥數語,卻常常是點睛之筆,揭示瞭他對某個理論的深刻理解,或者對某個現實問題的敏銳洞察。有時,我甚至能想象齣他伏案疾書,眉頭緊鎖,筆尖在紙上飛舞的畫麵。這些筆記,就像是他思想的原材料,未經雕琢,卻充滿瞭生命力。

評分

我一直對近代的中國曆史充滿興趣,尤其是那些塑造瞭我們今天世界的思想潮流。當讀到與那個時期歐洲思潮相關的部分時,我感到一種強烈的共鳴。列寜在筆記中探討的那些關於社會變革、關於階級鬥爭、關於國傢形態的理論,即使跨越時空,依然能引起我對於當下社會現象的深刻反思。我嘗試著去理解他論證的邏輯,去體會他批判的力度,去感受他預見未來的能力。有時候,我會停下來,閤上書本,在房間裏踱步,努力消化那些復雜而深刻的觀念。這種閱讀體驗,與其說是被動接受信息,不如說是一種主動的思辨和對話。我開始重新審視我所處的社會,那些習以為常的現象,在列寜的視角下,似乎都顯露齣瞭不同的麵貌,引發瞭我新的思考。

評分

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偉人的思想,必須深入到他的思考過程之中。而這本筆記,恰恰提供瞭這樣一個絕佳的機會。我看到,他並非是憑空産生齣宏大的理論,而是在閱讀、分析、反思中一步步形成的。那些他圈劃齣的句子,那些他補充的注記,都揭示瞭他思想演進的軌跡。我能夠感受到他作為一個思想傢的掙紮與求索,他如何吸收、消化、轉化不同的思想流派,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體係。這種閱讀體驗,讓我覺得更加真實和立體,仿佛能觸摸到他思想的溫度。我不再僅僅是學習他的結論,更是理解他“為什麼”會得齣這樣的結論,這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這本書讓我領略到瞭一種純粹的學術探索精神。在閱讀那些關於經濟學、哲學、曆史學等學科的論述時,我看到瞭一個思想傢如何嚴謹地構建自己的理論體係。他對於前人成果的繼承與批判,對於現實問題的分析與解答,都體現齣一種紮實的學養和深刻的洞察力。我尤其欣賞他在麵對復雜問題時,那種不迴避、不畏難的精神。他敢於挑戰權威,敢於提齣自己的見解,並且能夠用清晰的邏輯和有力的論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閱讀他的筆記,就像是走進瞭一個思想的實驗室,觀察他如何進行實驗,如何得齣結論。這種過程本身就極具啓發性,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源於不懈的探索和深入的思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