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丑陋的中国人
定价:28.00元
作者:柏杨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020065639
字数:197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丑陋的中国人》一针见血指出中国人的丑陋面,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次受到严厉检讨柏杨说:“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斗自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因此他要写《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让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
痛心中国的“酱缸文化”,反省中国人的“丑陋”,要中国人活得有尊严。
内容提要
《丑陋的中国人》是柏杨在1984年9月24日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并将原因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的子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次年8月,此篇讲稿和另外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杨的三十几篇杂文、近二十篇的回应文章结集出版,是为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
漫画家方成先生,以八十九岁的高龄特为八十八岁的柏杨先生绘制漫画插图,两位年近九旬老者的携手,珠联璧合,实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
柏杨曰:
脏、乱、吵,窝里斗!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头猪!
死不认错;为了掩饰一个错,不得不用很大的努力再制造更多的错,来证明个错并不是错。
喜欢装腔作势,记仇,缺乏包容性,中国人打一架可是三代都报不完的仇恨!
自傲、自卑,就是没有自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更恐惧独立思考。没有是非、没有标准,只会抽风发飙。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次翻开《丑陋的中国人》,就被其直白的标题所吸引,内心既有期待,又带着一丝忐忑。读罢,发现它果然是一部“石破天惊”的作品。柏杨先生以其洞察世事的睿智和饱含热情的文字,将中国国民性中的种种弊端,如同一件件展品,呈现在读者面前。从对“君子”精神的嘲讽,到对“奴才”心态的鞭挞,再到对“愚昧”的控诉,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刀锋,割裂着那些我们不愿面对的现实。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集体主义”的解读,他指出,当集体主义被滥用,就可能演变成对个体自由的压制,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群体效应。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陷入沉思,反思自己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些“丑陋”所影响。这本书不是一本轻松愉快的读物,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民族灵魂的拷问。它让我们看到,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我们首先需要勇敢地面对并承认自己的不足。
评分《丑陋的中国人》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难以用三言两语来概括的。它是一本让我从骨子里感到“痛”的书,但同时也是一本让我感到“醒”的书。作者柏杨先生,以其近乎苛刻的批判精神,将中国国民性中的种种“病症”一一列举,从“嫉妒”、“懦弱”到“盲目自大”,无一不触及人心。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对照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境,发现书中所述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现象。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中国人“报喜不报忧”的传统习惯的剖析,认为这种习惯虽然看似是一种维护尊严的方式,但实际上却阻碍了问题的暴露和解决。读这本书,不是为了找寻民族的荣光,而是为了认识到我们身上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契机,努力改变。它是一次沉重的自我反省,更是民族进步的催化剂。
评分这是一本挑战舒适区的书,它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中国文化中那些令人不安的方面。读《丑陋的中国人》的过程,就像是在解剖自己的身体,虽然痛苦,但却是为了找到病灶,治愈自身。柏杨先生用其独特的视角,剖析了中国人身上普遍存在的“自欺欺人”、“损人利己”以及对权威的过度崇拜等现象。他将这些国民性中的“丑陋”比作“酱缸”,认为这种文化环境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书中对“面子”文化的深刻解读,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是否也曾为了虚荣的面子而放弃了原则,或者为了维护所谓的“和谐”而选择沉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强烈的反思契机。它不是在指责,而是在敲响警钟,希望能够唤醒沉睡的民族意识,促使中国人走出历史的阴影,以更健康、更理性的姿态走向未来。
评分这本《丑陋的中国人》是一本让我反复咀嚼的书,它毫不留情地撕开了中国文化表层下的种种弊病,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甚至引以为傲的国民性,在这位作者犀利的笔触下,暴露得淋漓尽致。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次自我审视,甚至可以说是自我解剖。柏杨先生以近乎冷酷的理性,剖析了中国人身上普遍存在的“酱缸文化”——那种自欺欺人、互相包庇、不思进取的集体无意识。书中对“面子”的迷恋,对权威的盲从,对细节的粗糙,对批评的敌视,种种描述都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令我感到羞愧的现实。然而,也正是在这种痛苦的对照中,我才开始真正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些“丑陋”?这份反思并非为了全盘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我们身处的社会。它像一声声警钟,敲打着沉睡的灵魂,促使我们去挣脱历史的枷锁,去追求更健康、更进步的国民精神。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简单的答案,而在于它提出了深刻的问题,迫使读者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解答。
评分我一直认为,优秀的读物不应只是信息的堆砌,更应能引发深刻的思考,而《丑陋的中国人》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读完后,心中涌动着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愤怒,有无奈,更有隐隐的希望。作者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虽然尖锐,但却是一针见血,直击痛处。他用生动而具象的例子,描绘了中国人身上普遍存在的“自私”、“虚伪”、“盲从”等特质,这些特质在社会交往、家庭关系乃至于国家发展中,都扮演着阻碍进步的角色。读这本书,会让你不自觉地将书中的描述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联系起来,甚至会发现自己身上也存在着某些“丑陋”的影子。然而,柏杨先生并非仅仅是揭露和批判,他的目的更是为了唤醒,为了促使中国人能够自我反省,走出“酱缸”的泥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自身文化,从而有机会去改变,去进步。它是一种痛苦的成长,但却是通往更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