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诗传

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诗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李白
  • 诗歌
  • 传记
  • 历史
  • 盛唐
  • 文学
  • 文化
  • 人物
  • 古典诗词
  • 传记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ISBN:9787516908631
商品编码:19825385974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诗传
作者:孟凤梅
定价:25.0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16908631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李白留给后世九百多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本书带你走进李白,走进盛世大唐,感受李白在那个恢弘时代里跌宕起伏而又传奇精彩的一生。  


  目录

目录?


卷一◎自古英雄出少年

长庚入梦,谪仙落凡002

天生聪慧,初露才华007

怀四方志,辞师远游013

以侠自任,赋凌相如019

年少气盛,干谒碰壁023

卷二◎仗剑任侠走天涯

匡山求道,顿悟风骨032

仗剑去国,初游江陵039

南穷苍梧,存交重义043

入赘安陆,结识浩然048

王公之门,弹剑而歌053

卷三◎长安市上酒家眠

初入长安,心雄万夫060

有志难酬,对月空叹064

去家为客,落叶何归069

报国无门,羽林遭劫074

青天大道,独不得出078

伤别长安,重返家园082

卷四◎一入宫门深似海

痛失爱妻,移家东鲁086

云开月明,金龟换酒090

奉诏入京,随侍骊山094

翰林供奉,政途坎坷098

黄粱一梦,前路未卜102

卷五◎莫使金樽空对月

八仙豪饮,力士脱靴108

赐金还山,泪别长安113

仙圣结缘,挚友情深118

访道求仙,石门伤别123

卷六◎浮云蔽日使人愁

南下越中,览古伤怀129

朝局动乱,冤案不断130

拂剑而起,刺探幽燕135

报国无路,再入长安143

卷七◎乱世犹怀报国志

心系天下,陈情无门150

黑云压城,穷途恸哭154

风波险恶,避世宣城158

烽火连天,奔亡避乱161

卷八◎鹏余风激万世

误投永王,蒙冤入狱166

身陷囹圄,以美为刺169



中华诗词的明珠·典藏版

盛唐气象,孕育了这位狂傲不羁的诗人,

他一开口,整个大唐都为之沉默。
 


鸿蒙初辟:先秦诸子思想的源流与演变 一部探索中华文明思想基石的恢弘史诗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或某位文人墨客的生平,而是将目光投向中华文明思想体系的源头——先秦时期。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群星璀璨的“轴心时代”,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铸就熔炉。我们将深入剖析从上古禅让到秦汉大一统前夕,诸子百家争鸣的宏大历史背景,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对“道”、“德”、“仁”、“义”、“礼”、“法”等核心范畴的辩驳、构建与继承,为后世两千多年的政治哲学、伦理道德和社会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篇:文明的曙光——神话、信仰与早期政治秩序的构建 在文字尚未完全普及的蒙昧时代,人类如何理解世界、组织社会?本书的开篇将追溯上古神话体系的演变,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创世传说中,解读先民对自然力的敬畏与征服欲望。我们不满足于对神话故事的简单复述,而是着重分析这些神话如何内化为早期的政治合法性来源。从“天命观”的萌芽到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的初步确立,这一部分将梳理早期宗法制度、血缘关系与祭祀礼仪如何在社会治理中扮演核心角色。 重点探讨周公制礼作乐的深远影响。礼,作为一种规范人际关系与社会等级的准绳,如何在青铜器铭文和早期文献中得以体现?乐,又如何作为教化民众、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我们将细致考量西周“封建”制度的运作机制,理解“德行”取代纯粹的血缘继承,成为政治权力的重要注释的早期迹象。这一阶段的研究旨在为理解后续诸子对“正统”与“秩序”的思考提供历史纵深感。 第二篇:大变局下的思想激荡——春秋的礼崩乐坏与士阶层的崛起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权威日益衰微,诸侯争霸的局面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这种“礼崩乐坏”的社会动荡,恰恰是思想大爆发的温床。本书详细描绘了士人阶层(以游说之士、卿大夫、隐士为代表)的社会地位变化及其思想活动的勃兴。他们不再仅仅是王室或贵族的附庸,而是开始独立思考如何重建一个稳定、合理的社会秩序。 我们将聚焦于春秋末期几位关键人物的早期思想雏形,例如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活动轨迹。与其泛泛而谈“仁爱”,不如深入挖掘“克己复礼”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实践意义。理解“正名”思想如何试图修补被僭越的等级秩序,以及早期“中庸之道”如何平衡极端化的政治倾向。这一阶段是“德治”观念深入人心的关键期,为后续的百家争鸣积累了大量的议题与资源。 第三篇:百家争鸣:轴心时代的思想谱系构建 战国,是本书的核心篇章,我们将按照思想流派,系统梳理各家学说的创立、发展与相互间的对话。我们不以“谁是谁的继承者”来简单划分,而是以他们解决核心社会问题的路径差异来构建思想的谱系图。 儒家思想的系统化与扩大:除孔子思想的继承与阐发外,重点分析孟子如何将“仁”发展为“性善论”的哲学基础,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早期民本思想;荀子则通过“性恶论”与强调后天教化、礼法约束的观点,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更具实践性的操作框架。 道家哲学的超越与隐逸:老庄学说的独特性在于其对“有”与“无”、“名”与“实”的深刻辨析。我们将探讨“道”作为宇宙本源的形而上学意义,以及“无为而治”在个体精神自由与国家治理层面上的双重解读。庄子的逍遥思想,如何成为乱世中知识分子逃避政治泥淖的精神庇护所? 法家思潮的实用主义转向:面对战国日益残酷的生存竞争,法家以其锐利和效率赢得了统治者的青睐。本书将详细梳理商鞅变法中的“循名责实”原则,韩非子如何集前代法家之大成,构建了“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权力操作体系,并批判性地分析了其思想如何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家的伦理政治。 墨家与名家的独特贡献:墨家的“兼爱”、“非攻”在早期军事与社会救助中展现了强大的组织力和伦理实践性,我们分析其理论体系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名家以其对逻辑、概念边界的严谨探讨(如“白马非马”),在思想方法论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尽管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影响力较小,但其对后世辩论学和逻辑思维的影响深远。 第四篇:思想的融合与制度的奠定 秦朝的建立,并非是简单地选择了一家学说,而是对诸子思想的实用性成果进行了一次残酷的整合与筛选。本书将分析秦政权如何在统治初期采纳了法家的核心结构(郡县制、中央集权),同时,也间接地利用了部分墨家和名家的工具性成果。 最后,我们将目光投向汉代对先秦思想的最终裁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复杂性。这一“独尊”并非简单的复古,而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其与谶纬之学、阴阳五行学说以及部分道家哲学进行融合,以适应大一统帝国对稳定性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探讨这种“新儒学”如何在保留了儒家伦理的表象下,实质上强化了君权与官僚体制,从而完成了先秦思想向帝国政治哲学的历史性过渡。 结语:不朽的遗产 先秦诸子留下的思想遗产,并非仅仅是历史的陈迹,而是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结构、伦理困境与思维模式的钥匙。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引导读者理解这些看似古老的争论,如何塑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意识,并继续在当代社会中回响。这是一部关于“如何思考”的历史,而非仅仅是“发生了什么”的记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诗传》以一种非常别致的视角,带我走进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李白。它没有刻意去拔高或神化这位伟大的诗人,而是以一种平等且充满敬意的姿态,去还原他真实的人生轨迹。书中对李白政治抱负的描绘,以及他渴望建功立业却屡屡碰壁的经历,都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士子的无奈与失落。然而,正是这种失落,激发了他更加旺盛的创作激情,让他的诗歌更加深沉、更加动人。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李白与自然关系的解读,他笔下的山水,不仅仅是景物,更是他心灵的寄托,是他精神的写照。无论是壮丽的黄河,还是宁静的湖泊,都在李白的眼中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这本书让我明白,伟大的诗歌,源于对生活最深切的体验和最真挚的情感。李白的诗,就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是他与时代对话的独特方式。通过这本书,我不仅看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更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它让我更加热爱这个充满诗意的盛唐,也更加敬佩这位“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伟大诗人。

评分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诗传》给我带来的阅读体验,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笔力雄健,仿佛能将盛唐的空气都凝聚在纸页之间。他对李白诗歌的阐释,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诗人的浪漫。书中对李白性格多面的刻画,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丰满的人物。他可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般的豪迈,也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般的忧伤;他可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般的真挚,也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般的傲骨。这些诗句,在作者的解读下,仿佛拥有了新的生命,与李白的人生际遇紧密相连,让我对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李白晚年漂泊生涯的描绘,那种英雄迟暮的悲凉,以及在风雨飘摇中依旧不灭的诗魂,都让我为之动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诗人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理想、关于抱负、关于生命哲学的深刻探讨。它让我看到了李白作为一个人,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追求,也让我反思了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评分

这本《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诗传》在我手中,仿佛握住了一把穿越时空的钥匙。书本的装帧典雅,触感温润,翻开扉页,便被那熟悉的笔触和意境所吸引,仿佛置身于长安的繁华街市,又或是寻访那名放浪形骸的诗仙。我一直对盛唐文化情有独钟,尤其是李白的诗歌,其浪漫飘逸,豪迈不羁,总能轻易点燃我心中的某种情怀。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李白生平的流水账,更是一次深入的灵魂对话。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将李白置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去解读那些千古传诵的名句。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李白创作心路历程的剖析,那些意气风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瞬间,都仿佛通过文字跃然纸上。读到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仿佛自己也随之振翅高飞;读到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奈,也能感同身受那份沉甸甸的失落。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李白,他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真实个体。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诗歌,是情感的升华,是时代的缩影,更是诗人内心最深处的呐喊。

评分

初读《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诗传》,我便被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作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历李白的人生起伏。书中对于李白早年经历的描绘,尤其是他那仿佛带着侠客风骨的游历,充满了神秘感和浪漫色彩。他行走在山川之间,结交各路英雄豪杰,这些经历无疑滋养了他桀骜不驯的性情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李白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神祇,而是细致地展现了他作为凡人的七情六欲,他的骄傲、他的失意、他的友情、他的爱情,都如此真实可感。书中对李白与当时文人墨客的交往,尤其是他与杜甫、高适等人的情谊,描绘得尤为动人,那些酬唱往来,那些肝胆相照,都成为盛唐文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对李白的深深理解和热爱,这种情感投射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富有感染力。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也经历了一次李白式的人生,感受到了那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决心,也体会到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

评分

拿到《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诗传》的时候,我本来是抱着一种“了解一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李白的传记和解读已经不少了。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是出乎意料的。它没有落入俗套地去堆砌史料,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文学化、更具想象力的方式来讲述李白的故事。书中对李白所处的唐朝社会风貌的描绘,简直是纤毫毕现,从宫廷的奢靡到市井的喧嚣,从文人雅士的酬唱到边塞将士的征战,都仿佛在眼前铺展开来,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而李白,这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诗人,就如同这幅画卷中最耀眼的一抹亮色。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李白与当时政治、社会人物互动时的视角,既看到了他的锋芒毕露,也体会到了他的苦闷彷徨。书中对李白诗歌的解读,也并非仅仅是孤立的赏析,而是巧妙地融入了他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波动之中,让每一句诗都拥有了动人的生命力。比如,当我读到他因怀才不遇而郁郁不得志的章节时,再回看那些充满盛唐气象的诗篇,便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份豪情之下隐藏的落寞,以及在孤独中依旧不屈的灵魂。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李白,也重新审视了那个辉煌而又充满矛盾的时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