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典藏版)》
怀着“人类在精神上都在高级漂泊和流浪”的想法,刘震云用了三年的时间写下了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小说中塑造了很多世间的百姓,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可以说上知心话的朋友,一个人找另外一个知心朋友不容易,你可能跟这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你们在一块的话未必能说得上话,其实比人找人不容易的是话找话,《一句顶一万句》反映了一种中国式的孤独和友情观。
《一地鸡毛(典藏版)》
《一地鸡毛》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获得多种文学奖,描写了主人公小林在单位在家庭的种种遭遇和心灵轨迹的演变。菜篮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从而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主旋律,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给人们内心和外在的变化。本书以生动的细节和人物形象取胜,是一部精彩作品。
《我不是潘金莲(典藏版)》
当大多数中国作家还在与历史和灵魂对话时,刘震云坚持与时代对话,与人民对话,与国家对话。
本书是刘震云初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无腰封的裸书充分展现了内容品质的自信。
虽然书中写了国策,写了官场与小民,但刘震云称:这并不是一部政治小说,而是生活小说。
《我叫刘跃进(典藏版)》
刘震云很善于书写平常人庸常碌碌生活,加之对其琐碎的描写,让人乍一看觉得言语繁琐,细品却回味悠长,从而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故事的起因很简单——工地厨子刘跃进又穷又没本事,老婆被别人勾搭走了,捉奸在床后提出条件,给刘跃进六万块钱,为防止他闹事,打了张欠条,说好六年以后再给钱。而这件小事却酿成了把官、商都拉下马的大事件。
《温故一九四二(典藏版)》
本书是作者刘震云和导演冯小刚授权的小说和电影故事完整版作品,也是首次面世的刘震云电影版《一九四二》。
刘震云的小说为调查体,简洁而不着一笔作者态度,却准确还原了1942年中国的大时代环境。极为苛刻却慧眼独具的王朔,对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不吝赞誉,力荐给冯小刚。冯小刚说:“我一口气看完,使我对本民族的认识产生了飞跃”,从此“把一九四二烙在了心上……”
电影故事经19年打磨,数易其稿,炉火纯青。书中冯小刚长序为难得一见的“惊世之言”,详尽记述了《一九四二》问世的艰辛与坎坷,极具震撼力!
《手机(典藏版)》
世上有用的话,一天不超过十句。——刘震云
它是一个关于说话的故事,作品里长出了许多嘴,都在说话,有不爱说话的,有说假话的,还有说实话的,还有话中有话的,还有说心里话的。但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有可能把这些嘴都表演完。一个人在有的场合不爱说话,在有的场合说的是实话,有的时候说的是假话,有的时候话中有话,有时候说心里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形的东西随处可见,无形的东西*多的是我们嘴里说出来的话,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听得见。一个人一天从早晨醒来到晚上睡觉,要说3000多句话。如果晚上说梦话,还要再加上几十句。话语在世界上充斥的这么厉害,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说出来的话跟心之间形成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它们之间有很多灰色地带,并不仅仅是口是心非。一句话经过这样那样的弯曲变形才被说出来,走的路程特别有意思.《手机》说的就是这么一个说话的故事。
《一句顶一万句(典藏版)》
本书是著名作家刘震云先生参磨四年的杠鼎之作。被北京五大评论家誉为“中国的《百年孤独》(诺贝尔获奖作家马尔克斯的作品)”,是刘震云迄今为止zui成熟zui大气的作品。这部小说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笔触始终紧贴苦难的大地和贱如草芥的底层人群,结构单纯而内容丰富,命悬一丝而荡气回肠,主人公常常走投无路而又一直勇往直前。这是当代文坛敢于直面真实的不可多得的佳作。著名评论家张颐武说,该书是刘震云“zui具企图心和想象力的作品,也是他超越自我的zui为坚韧的努力的成果。”
《一地鸡毛(典藏版)》
我们认为该书是刘震云作品中唯*可以获奖也可以留存文学史的畅销和长销的作品。
王朔称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一扫以往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传统伦理道德,是jue无仅有地反映小市民真实生活。
书中新增刘震云创作时间介于《单位》和《一地鸡毛》之间的经典作品《官场》,也是中国当代第*部官场小说。
《一地鸡毛》在首次出版时就引起轰动,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获得多种文学奖。其中很多篇目是琐碎人生的范本和关系学的教科书。菜篮子、妻子、孩子、保姆、单位……当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将官场和家庭的鸡毛蒜皮纤毫毕现,不嫌其俗,不掩其恶,人心之险展示无遗。
《我不是潘金莲(典藏版)》
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获“茅奖”后的第*部长篇,也是他第*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直逼现实,书写民苦,使这部小说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
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故事都是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不同的是,这本书中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女人,从杀人到折腾人,不过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
这个顶了潘金莲冤名的妇女经历了一场荒唐的离婚案后,要证明之前的离婚是假的,更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走上告状路。结果从镇里告到县里、市里,甚至申冤到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但没能把假的说成假的,还把法院庭长、院长、县长乃至市长一举拖下马;以至每到“两会”时她所在的省市县都要上演围追堵截的一幕,竟持续二十年。
刘震云用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讲述真切的生活常理。他的写作立场使他成为当代文坛少有的可以与时代、人民和国家对话的现实主义作家。
《我叫刘跃进(典藏版)》
刘跃进是北京某建筑工地的民工,上街时他的包被人抢了,里面装着他全部财产。找包的过程中,他又捡到一个包,这个包里藏着天大的秘密,牵涉到上流社会的几条人命。于是几拨找这个包的人马,又开始找刘跃进……
刘跃进像一只无辜的羊,意外地闯入了狼群,他自认倒霉却不悲观。问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披着羊皮,和蔼可亲;而世界上所有的羊又在装大尾巴狼,装腔作势。
刘震云用异常冷静的口气,向人们讲述了这个玩笑。不过,你可能当时没有笑,在合上书的时候笑了,过后想起又笑了,这种独特的“刘氏幽默”,在《我叫刘跃进》中达到了j致。
《温故一九四二(典藏版)》
《温故一九四二》是作家刘震云的中篇调查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饥饿的故事。一九四二年,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河南大旱,三千万民众离乡背井去陕西逃荒。“我”重温那段历史,采访了“我姥娘”、“我花生二舅”的记忆,记录了这场几乎已被这个民族淡忘的灾难。
小说出版后,王朔几次力荐冯小刚拍成电影,然而从小说到电影,立项、驳回、修改、再立项……经历了十九年的艰辛,《一九四二》才得以公映。剧本中,刘震云以地主老范、长工栓柱、佃户瞎鹿与媳妇花枝一家等灾民的逃荒之路为主线,以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等人的四处斡旋、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不堪境况为副线,比小说更立体生动地再现了河南天灾时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态度。
《手机(典藏版)》
《手机》是当代名家刘震云的经典长篇,2003年出版同期被冯小刚改编为同名电影,销量稳居图书排行榜首;2010年5月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全国四卫视同步开播,电视剧推广初期已得到各地电视台热烈追捧,反响强烈。电视剧结合手机故事线路,展示了小说内容的本来面貌。王志文和陈道明联袂主演将为小说再添魅力。
刘震云,1958年5月生,河南延津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
曾创作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废话》《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等,中短篇小说《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等。
其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瑞典语、荷兰语、俄语、匈牙利语、塞尔维亚语、阿拉伯语、日语、韩语、越南语等多种文字。
2011年8月,《一句顶一万句》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6年1月,因阿拉伯语《一句顶一万句》《手机》《塔铺》等作品,获得“埃及文化zui高荣誉奖”。
《一句顶一万句(典藏版)》
编者荐言一句胜过千年
上部出延津记
下部回延津记
《一地鸡毛(典藏版)》
序:脱掉外衣――作者的话
塔铺
新兵连
头人
单位
一地鸡毛
土塬鼓点后:理查德?克莱德曼
温故一九四二
口信
附录:
刘震云作品中文版目录
《我不是潘金莲(典藏版)》
第*章 序言:那一年
第二章 序言:二十年后
第三章 正文:玩呢
《我叫刘跃进(典藏版)》
第*章 青面兽杨志
第二章 任保良
第三章 韩胜利
第四章 刘鹏举
第五章 严格
第六章 瞿莉
第七章 马曼丽 杨玉环
第八章 青面兽杨志
第九章 老蔺 贾主任
第十章 韩胜利
第十一章 曹无伤 光头崔哥
第十二章 瞿莉
第十三章 刘跃进
第十四章 青面兽杨志
第十五章 青面兽杨志
《温故一九四二(典藏版)》
序:
不堪回首 天道酬勤 冯小刚
小说:
温故一九四二
电影:
一九四二
《手机(典藏版)》
第*章吕桂花
另一个人说
第二章于文娟
沈雪
伍月
第三章严朱氏
告别老胡,李雪莲决定不杀人了。不但不杀人,也不打人了。不但不打人,连状也不告了。她突然悟出,折腾这些没用。原想折腾别人,谁知到头来折腾了自己。但她心里还是不服,还想把这事说清楚。找普天下的人说不清楚,找一个人能把这事说清楚;普天下的人都说李雪莲是错的,惟有一个人知道李雪莲是对的;普天下的人,都说李雪莲去年离婚是真的,惟有一个人,知道这事情的真假,知道这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正是这个人,把李雪莲推到了说不清事情真假的地步,还在拘留所被关了七天;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她的前夫秦玉河。她想当面问一问秦玉河,去年离婚到底是真还是假。现在问这句话的目的,跟前些天不一样;前些天倒腾这句话是为了打官司,现在不为打官司,不再是弄清真假之后,还要与秦玉河再结婚再离婚,让秦玉河也跟他现在的老婆离婚,大家折腾个够,大家折腾个鱼死网破;而是就要一句话。世上有一个人承认她是对的,她就从此偃旗息鼓,过去受过的委屈也不再提起。李雪莲无法将真相证明给别人,只能证明给自己。就此了结既是为了了结过去,也是为了开辟未来。李雪莲今年二十九岁,说小不算小,说大不算大;但李雪莲长得不算难看,大眼睛,瓜子脸,要胸有胸,要腰有腰,不然杀猪的老胡见了她,也不会像苍蝇见了血;她不能把青春,浪费在这些没用的事情上;她准备放下过去的恩怨,开始找新的丈夫。等找到新的丈夫,带着女儿,踏踏实实过新的日子。
为了了结过去,也为了开辟未来,李雪莲又去了一趟县城西关化肥厂,去找秦玉河。一个月前,李雪莲来找过秦玉河一趟。当时是为了把他骗回镇上杀了。为了骗他,还把两个月大的女儿抱来了。但在县化肥厂寻了个遍,没有找到秦玉河,秦玉河开货车到黑龙江送化肥了;像李雪莲的弟弟李英勇,不帮李雪莲杀人,躲到山东一样;他也躲了。还亏秦玉河当时躲了,当时他不躲,说不定就把他杀了。他当时被杀了,如今李雪莲在哪里?说不定就在监狱,等着挨枪子了;也就没有今天第二回找秦玉河了。上回在化肥厂寻了个遍,没有找到秦玉河;这回李雪莲还没进化肥厂,就看到了秦玉河。秦玉河正坐在化肥厂大门口一家饭馆前,在悠然自得地喝啤酒。而且不是一个人,桌子四周,还散坐着五六个其他的男人。李雪莲认出,其中一个络腮胡子叫老张,也在化肥厂开货车。他们边喝啤酒,边说说笑笑。化肥厂门口左边,是一家收费厕所;右边,是这家饭馆。饭馆距厕所不过一箭之地,但大门两侧,上厕所的上厕所,吃饭的吃饭,喝啤酒的喝啤酒。自上次李雪莲在法院打官司,王公道判李雪莲败诉之后,秦玉河不再躲李雪莲了,秦玉河又开始光明正大地生活了,秦玉河不再去黑龙江送化肥了,又开始在化肥厂门口,跟朋友喝啤酒了。秦玉河以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李雪莲看到秦玉河跟一帮人在喝啤酒,秦玉河一帮人却没发现李雪莲来了。李雪莲上前一步,喊了一声:
“秦玉河。”
秦玉河扭头,突然发现李雪莲,倒吃了一惊。不但他吃了一惊,他身边的几个朋友也吃了一惊。但秦玉河很快镇定下来:
“干嘛?”
李雪莲:
“你过来一下,我跟你说句话。”
秦玉河看看左右的朋友,没动窝;想了半天,说:
“啥话?有啥话,就在这儿说吧。”
李雪莲:
“这话只能咱俩说。”
秦玉河不知李雪莲的来意和用意,反倒更不动了:
“有啥话,就在这儿说吧。咱俩的事,闹得全县全市都知道了,没啥背人的。”
李雪莲想了想,只好说:
“那我就在这儿说了。”
秦玉河:
“说吧。”
李雪莲:
“既然当着众人,你就当着众人说一句实话,咱俩去年离的那场婚,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秦玉河见李雪莲又提这事,不禁恼了。他没料到李雪莲再问这话,是为了了结这事;李雪莲想得到的,就是他一句话;反以为李雪莲再问这话,又要旧事重提,重新折腾一番。他闷着头答:
“是真是假,你不是到法院告我了吗?法院是咋说的?”
李雪莲:
“法院判我输了。今天我不管法院,也不管别人,我就想问问你,法院判的对不对?去年离婚,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秦玉河更看出李雪莲是要纠缠下去,仍要折腾个鱼死网破;问这一句话,还不定今后当啥使呢;她身上不会藏着录音机吧?便黑着脸说:
“我不跟你胡搅蛮缠,是真是假,法院已经判了;你还有什么话,还去法院告我吧。”
李雪莲不禁哭了:
“秦玉河,你真没良心,你咋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呢?你咋能说话不算话呢?去年离婚时明明说好是假的,你咋一声招呼都不打就变了呢?你变了没啥,还与人合伙陷害我;明明是假的,咋就说不成假的呢?”
见李雪莲哭了,秦玉河更火了:
“谁陷害你了?我陷害你,从法院到各级政府也陷害你吗?李雪莲,我还劝你,事到如今,你就别胡搅蛮缠了;再胡搅蛮缠,一件事,就变成另一件事了;就算我冤枉你,从法官到法院专委,从专委到法院院长,从法院院长到县长,再到市长,都在冤枉你吗?现在你不闹,事情还小,只是被拘留,再闹下去,事儿就大了,说不定还要蹲监狱呢!”
又说:
“你现在是与我作对吗?从法官到法院专委,从专委到法院院长,从院长到县长,再到市长,你都与人家作对,你想想,你会有好果子吃吗?”
李雪莲来找秦玉河的目的,本来不想再纠缠下去了,就为得到秦玉河一句话;正是秦玉河这番话,把李雪莲的火又点着了。秦玉河已不是过去的秦玉河了,秦玉河变了。秦玉河与她在一起的时候,一个货车司机,虽然也耍过浑,但还是讲道理的;遇事也让李雪莲三分;没想到一年过去,他们就成了仇人,他就变得浑不凛了。如不是浑不凛,他也不会另找一个老婆;如不是浑不凛,也不会把两人要说的话,非当着众人来说。比这更气人的是,说话之间,他把法官、法院专委、法院院长、县长、市长,都拉到了他那一边,好像是他们家亲戚,使李雪莲这边,成了孤零零一个人。但一个月的事实不正是如此吗?法官、法院专委、法院院长、县长、市长,不都跟秦玉河站到一起了吗?比这更气人的是,秦玉河说完这些话,照地上啐了一口唾沫,抄起酒瓶,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啤酒。李雪莲身上没带刀子;如果带着刀子,就会马上扑上去,杀了秦玉河。倒是秦玉河的朋友老张,这时站起来劝李雪莲:
“雪莲,这事儿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你还是先回去吧。”
李雪莲没走,而是又哭了:
“秦玉河,我们好歹是夫妻一场,你的心咋就这么狠呢?”
又哭:
“官司的事我不管了,县长市长我也不管了,我只是想问问,趁着我怀孕,你跟人胡搞,你还有没有良心?”
秦玉河见李雪莲提他胡搞的事,更加恼羞成怒;秦玉河仰脖子“咕咚”“咕咚”又喝了几口啤酒,又朝地上啐了一口唾沫:
“这事你问不着我,该问你自己。”
李雪莲一愣:
“啥意思?”
秦玉河:
“要说跟人胡搞,我早吃着亏呢。”
李雪莲:
“啥意思?”
秦玉河:
“嫁我的时候,你是个处女吗?新婚那天晚上,你都承认,你跟人睡过觉。”
接着又补了一句:
“你是李雪莲吗,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
李雪莲如五雷轰顶。如果不是伸手能扶着墙,李雪莲会晕到地上。她万万没想到,秦玉河会说出这种话来。今天之前,她折腾的是她和秦玉河离婚真假的事,没想到折腾来折腾去,竟折腾出她是潘金莲的事;本来他折腾的是秦玉河,没想到折腾到自己身上。李雪莲当姑娘时算漂亮的,有许多男的想跟她好;在李雪莲与秦玉河结婚之前,李雪莲谈过几回恋爱;有两个跟她好到了一定程度,就发生了关系。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成,*后嫁给了秦玉河。新婚晚上,秦玉河发现李雪莲不是处女,追问这事,李雪莲就如实说了。可如今天底下,十八岁靠上的女人,有几个会是处女?当时能看出秦玉河不高兴,但别扭几天,事情也就过去了,没想到这事一直存在秦玉河心里,八年之后又旧事重提。还不是旧事重提,而是张冠李戴。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是在与武大郎结婚之后,李雪莲与人发生关系是结婚之前,那时与秦玉河还不认识;更何况,李雪莲并没像潘金莲那样,与奸夫谋害亲夫,而是秦玉河另娶新欢在陷害她。李雪莲也能看出,秦玉河说这话也是一时冲动,说这事不是为了说这事,而是为了摆脱自己的尴尬和恼怒;或者,为了摆脱李雪莲的纠缠。正因为这样,李雪莲觉得这事突然变大了。因为,秦玉河说这话时,身边不是就他们两个人,周遭还有一大群喝啤酒的人。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明天早上,李雪莲是潘金莲这事,就会传遍全县,后天就会传遍全市;因为告状,李雪莲已经在全县全市成了名人。潘金莲这事,可比离婚真假有趣多了;离婚真假,马上就显得不重要了。比这些还重要的是,如果李雪莲成了潘金莲,不管秦玉河与她离婚真假,都情有可原,谁愿意跟潘金莲生活在一起呢?换句话,有李雪莲成了潘金莲垫底,秦玉河干什么都是应该的。李雪莲马上由原告变成了元凶。这话毒还毒在这个地方。李雪莲来的时候,本来是要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开始找新的丈夫;如今头上戴着一顶潘金莲的帽子,想开辟未来也不可能了。世上还有谁,愿意娶一个潘金莲呢?见李雪莲在那里扶着墙打晃,化肥厂的老张倒呵斥秦玉河:
“老秦,过分了啊,把一件事说成了另一件事。”
又呵斥:
“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又劝李雪莲:
“雪莲,这事儿会越说越乱,你还是先回去吧。”
李雪莲撸了一把鼻涕,转身就走了。她走不是听了老张的劝,而是一个新的主意,又产生在她的心头。既然开辟不了未来,只好还纠缠过去。过去纠缠过去是为了证明离婚的真假,现在纠缠过去还为了证明她不是潘金莲;过去说这事纯粹为了惩罚秦玉河,现在说这事还为了证明李雪莲的清白。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李雪莲是不是潘金莲这事,是由她跟秦玉河离婚的真假引起的;或者,为了证明李雪莲不是潘金莲,先得回头说清楚离婚的真假。两件事情本来没有联系,如今让秦玉河这么一说,两件事扭成麻花,就搅到了一起。老张那句“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的话,也刺激了李雪莲,可见大家已经把秦玉河的话当真了,已经把这当成她的“短处”了,已经把她当成潘金莲了。本来她不准备闹了,不准备折腾了,现在又要重新折腾。可到哪里折腾呢?该折腾的地方,她过去已经折腾了,从县里到市里,能告状的地方,她已经告遍了,也让她得罪遍了;过去告了,没用;重新告,也不会有用;说不定还会被关起来;她突然下定决心,要离开本地,直接状告到北京。这件事说不清楚,李雪莲难活下去。本地都是糊涂人,北京是首都,北京总该有明白人吧?本地从法官到专委,从法院院长到县长,再到市长,都把假的当成真的,北京总能把真的当成真的吧?或者,总能把假的当成假的吧?真假不重要,关键是,我是李雪莲,我不是潘金莲。或者,我不是李雪莲,我是窦娥。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