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备考2018 造价工程师2017教材 真题 单科(拍下自选)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安装)教材单本》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说实话,冲着“2017教材”和“2018备考”这个时间节点来的,主要是想找一套能紧跟当年考试大纲的资料。毕竟造价工程师考试,专业性强,知识点更新速度也得留意。我手里这本是专门挑出来的“安装”专业。拿到手的感觉,首先是内容量巨大,厚得像块砖头,翻开第一页就感觉挑战不小。教材部分的编排倒是比较系统,章节划分清晰,理论知识点讲解得比较透彻,对于理解安装工程中那些复杂的设备、管道、电气系统的构造和定额套用规则,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对于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考生来说,可能深度略显不足,很多地方需要结合工作经验或者其他参考书来辅助理解。特别是涉及到新规范或新技术应用的部分,2017年的教材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脱节的情况,这在做真题的时候尤其明显,真题里出现的案例往往更贴近近期的实际工程案例,教材的理论深度和真题的实战性之间,似乎隔着一层纱。我花了好大力气去梳理那些复杂的计算公式和定额说明,感觉光是啃下这部分内容,就已经消耗了我大量的精力。总体而言,作为入门和打基础的材料是合格的,但想靠它单打独斗拿下考试,恐怕还需要更精细的自我补充和针对性训练。
评分从装帧和印刷质量来看,这本书的表现中规中矩,符合当时市面上主流的考试用书标准。纸张的质量还可以,不容易洇墨,做笔记比较方便,这是我比较看重的一点,因为在学习安装工程时,我需要大量地在图示和计算过程旁边写下批注和口诀。但是,排版上存在一些小瑕疵,特别是表格的引用上,有时候跨页引用数据,查找起来比较费劲。对于安装工程中那些动辄几十个参数的设备清单和定额表,清晰的排版是至关重要的。我记得有一次查阅一个特定型号阀门的安装定额子目,需要对照好几个附表,结果表格被切割得比较零碎,极大地影响了阅读效率。另外,书中对重点和难点的标记不够突出,很多地方依赖于考生自行判断哪些是高频考点。优秀的教材应该能通过醒目的设计,引导考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最容易失分或者最核心的概念上。这本教材在这方面略显保守,更像是一份“知识的罗列”,而不是一本“应试的利器”。虽然内容是实打实的,但学习体验的优化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评分这套“单科(拍下自选)”的模式,对于我这种只专注于“安装”这一项的考生来说,无疑是节省了成本和精力,避免了买一整套其他专业的书回来占地方。但这种拆分式的教材,也带来了一个潜在的问题:知识体系的连贯性。造价工程师的《技术与计量》是基础,它需要与其他科目,比如《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形成一个闭环。虽然这本教材本身已经将技术和计量结合得不错了,但脱离了管理和经济的视角去单独学习计量,总感觉少了些“味道”。例如,在学习设备安装工程量计算时,教材会给出详细的步骤,但如果不能同时参照计价部分的取费标准和合同管理要求,你对这个工程量的最终价值判断就会是片面的。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技术与计量是“怎么算”的核心,但如果没有其他科目的辅助理解,这些复杂的计算规则就成了孤立的知识点,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对于那些想一次性通过所有科目的考生来说,这种单本购买的策略,可能需要自己在宏观层面上,花更多精力去搭建知识的桥梁,否则很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
评分我对这本教材的“真题”部分期望值本来就不高,毕竟“2017教材”搭配“2018备考”,意味着真题可能最多覆盖到2017年或更早的考点,对于评估2018年考试趋势的价值有限。实际翻阅下来,感受正如预料,前几年真题的集合,更像是用来熟悉题型和考试节奏的工具,而非预测未来考点的风向标。安装工程的真题往往侧重于识图、材料设备询价、工程量计算的精准度,以及定额子目的选取。这套真题集在这些方面的覆盖面还算周全,能让人摸清“计量”这个环节的陷阱在哪里。比如,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安装项目,比如防腐保温、接地系统的计算规则,真题里都会有明确的考察点。然而,让我感到困扰的是,真题的解析部分相对简单粗暴。很多选择题的解析,只是简单地指出了正确答案对应的法规或计算依据,缺乏对错误选项为什么错的深度剖析。在造价这种需要逻辑推理的考试中,知道“对的”比知道“错的”更重要。如果解析能更详细地解释不同计算方法的适用场景、不同定额子目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本书的价值就能大大提升。目前来看,真题的作用更多是检验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果只是机械地背诵真题答案,到了考场上遇到变体题型,还是会束手无策。
评分谈到“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安装)”这个细分领域,安装工程的特点就是技术更新快,标准规范杂乱,涉及的专业面广,从暖通、给排水到电气、弱电,都需要一个扎实的知识储备。这本教材在对这些专业知识的覆盖广度上做得不错,基本上主要的安装系统都有涉及。然而,在深度上,尤其是在某些前沿技术和新兴设备的计量方法上,2017年的教材显得有些滞后。比如,对于一些新型节能材料的计量规定,或者最新的BIM技术在工程量快速获取中的应用趋势,书里基本没有涉及,这对于立志成为紧跟时代步伐的造价工程师来说,是一个明显的短板。安装工程的计价往往比建筑工程复杂得多,因为它涉及到大量的材料采购询价、设备采购议价以及复杂的预制、安装工艺费用的确定。本书在“技术”部分着重于量化,但在如何将这些技术量转化为准确的“计量”数据,并最终链接到“计价”的逻辑链条上,这本书的过渡略显生硬。它提供了原料,但如何使用这些原料烹饪出最终的“造价大餐”,还需要读者自己去摸索和实践,特别是安装工程中那种高度依赖现场经验的判断环节,是书本很难完全替代的。
评分非常好,就是快递员不好
评分今天刚刚收到,准备刻苦学习了
评分内容全面,东西很多,怕没时间学习
评分收到货,还没开始准备研读,学习学习
评分纸张质量不错,已经开始看了
评分不错,很好,书很新,快递很快,没毛病
评分书本已收到,但是少了一本教材,申请售后后说补发。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京东快递很快
评分还可以,比实体店便宜,还会再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