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要上

《論語》心要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懷師文化編委會編趙強譯注 著
圖書標籤:
  • 國學
  • 經典
  • 論語
  • 心學
  • 修身
  • 道德
  • 智慧
  • 傳統文化
  • 儒傢
  • 啓濛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灕江齣版社
ISBN:9787540782252
商品編碼:22088682579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頁數:465
字數:400000

具體描述

作  者:懷師文化編委會 編;趙強 譯注 定  價:72 齣 版 社:灕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年11月01日 頁  數:465 裝  幀:平裝 ISBN:9787540782252 序言
學而
學而有何樂
真人和假人
寂寞的享受
誰來瞭解你
愛與罪
孝道是這樣一個東西
誰能忘情
花言巧語
三麵鏡子
師道的可貴
呂端大事不糊塗
飲食男女
沒有朋友的上帝
種瓜者
孔子的素描
五宇串通五經
善知識與惡知識
老鼠生兒的孝道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論語》是記載孔子言語行事的儒傢經典,其影響遍及政治、文化、教育、倫理等各個領域。颱灣地區地區有名學者南懷瑾先生以淵博的知識,旁徵博引,結閤孔子在每一章句講話的環境、語氣解讀《論語》,使得該書讀起來活潑、有生氣。《<論語>心要(南懷瑾“彆裁”參譯.上)》編委懷師文化編委會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宗旨,以探尋南師精神理念為己任,依照南師心願編輯瞭《<論語>心要——“彆裁”參譯》1,收集瞭《論語》前十篇內容。 懷師文化編委會 編;趙強 譯注 趙強,原太湖大學堂資曆校長,得遇南師感應教化,感悟人生。現任“懷師文化編委會”主編,編輯齣版瞭南懷瑾紀念文集《人道之路》《師道》《教育與人性》等,贏得瞭廣大教師、傢長、社會各界及有關領導的贊譽和好評。“懷師文化”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宗旨,以深入探究南師的文化精神和教育理念為己任,依照南師心願,緻力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推動公益性“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實驗基地”建設,繼續南師“教育實驗”的實踐與推廣。教育理想:創建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融閤東西方文化之精華的、世界品質“靠前化”學校(學院)。教育理念:關注人性,尊重生命,去發現那豐富多彩的、充滿陽光和活力的生命世界。為新時代培養具有中國文化底蘊和靠前視等 序 /1學而學而有何樂./ 2真人和假人./ 2寂寞的享受./ 3誰來瞭解你./ 4愛與罪./6孝道是這樣一個東西./ 7誰能忘情./8花言巧語./9三麵鏡子./ 10師道的可貴./ 14呂端大事不糊塗./ 14飲食男女./ 16沒有朋友的上帝./ 19種瓜者./22孔子的素描./ 24五字串通五經./ 25善知識與惡知識./ 27老鼠生兒的孝道./ 29無所適從的禮俗./ 30上帝的外婆是誰./ 32《三國演義》的幕後功勞./ 34多纔多藝的子貢./ 37為政第二詩的人生./ 40大政治傢的風範./ 44星辰知多少./ 45萬眾一心 / 46從颱風瞭解等
《詩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瞭自西周初年到春鞦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它以其豐富的題材、深刻的思想、優美的語言和多樣的形式,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被譽為“詩之祖也”。 《詩經》的詩歌內容廣泛,涵蓋瞭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其中,《國風》部分主要收錄瞭各地方的民歌,它們以樸素真摯的語言,描繪瞭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愛情婚姻、風俗習慣,以及對統治者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些詩歌往往直抒胸臆,情感充沛,充滿瞭生活氣息,如《關雎》中對美好愛情的追求,《氓》中對薄幸丈夫的控訴,《碩鼠》中對壓迫者的咒罵,都生動地展現瞭當時社會的真實麵貌。《風》的語言貼近口語,節奏明快,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如同勞動人民的心聲在迴蕩。 《雅》部分則包括《小雅》和《大雅》,內容相對更為嚴肅,多為朝廷的頌歌、宴饗之詩、諷喻詩以及一些貴族生活的描繪。《小雅》的題材比《國風》更顯細膩,既有描繪宴會場景、錶達政治抱負的詩歌,也有抒發個人情感、感嘆時事的篇章,常常流露齣一種內斂的憂思。《小雅》的語言更加典雅,反映瞭貴族階層的文化和審美。《大雅》的詩歌則更為莊重宏大,多為祭祀、宴會、頌揚先王功德、陳述政治得失的詩篇,其內容往往涉及國傢大事、曆史事件,具有較強的史詩性,如《生民》、《公劉》等,追溯瞭周朝先祖的創業艱辛,充滿瞭對民族繁榮的期望和對國傢興衰的警示。 《頌》部分是用於宗廟祭祀的樂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這些詩歌內容大多是歌頌神靈、祖先的功德,以及統治者祈求神靈保佑、祈求豐收的祝禱。其風格顯得更為莊重肅穆,語言上也更具儀式感。《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當時人們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 《詩經》在藝術上,最顯著的特色是其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賦,即直接陳述,是鋪陳敘事,描寫景物,直抒胸臆。 比,即比喻,用一個事物來比擬另一個事物,從而使錶達更加形象生動。 興,即起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常常是藉景抒情,或以景起,以情承,營造氛圍,暗示主旨,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就是典型的起興,為全詩定下瞭幽靜美好的基調。 《詩經》的語言極其精煉優美,大量運用瞭疊詞、疊字,句式也富於變化,節奏感強,具有很高的音樂美。它的韻律和諧,朗朗上口,深受後人喜愛。同時,《詩經》的敘事和抒情手法也對後世文學産生瞭深遠影響,為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此外,《詩經》還保留瞭大量的古代社會信息,包括當時的政治製度、經濟狀況、社會風俗、倫理道德、宗教信仰等等,為研究中國古代曆史和文化提供瞭寶貴的資料。它如同一幅幅生動的畫捲,為我們展現瞭周代社會的各個層麵,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喜怒哀樂、悲歡離閤。 總而言之,《詩經》不僅僅是一部詩歌集,它更是中華民族早期文化的瑰寶,是瞭解中國古代社會、思想和藝術的一扇重要窗口。它的價值曆久彌新,至今仍閃耀著智慧和藝術的光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論語》心要上,給我一種“直擊要害”的印象。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種解讀《論語》的新視角,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更能觸及內心深處的理解方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厘清一些對於《論語》的誤解,或者是在理解過程中産生的盲點。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有一些作者的獨到見解,那些不是人雲亦雲的解讀,而是能夠發人深省的思考。比如,在探討“君子”的概念時,是否能結閤當下社會中各種“人設”的泛濫,來分析真正的“君子”應該具備怎樣的特質?在探討“學習”的態度時,是否能對比現代社會碎片化、功利性的學習方式,來重申《論語》中強調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深刻含義?我渴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頓悟”的感覺,讓我對《論語》産生全新的認識。

評分

這本《論語》心要上,拿到手就感覺沉甸甸的,書頁泛著溫暖的米黃色,觸感很細膩,不是那種光麵紙,摸上去帶著點自然的紋理,讓人覺得特彆安心。封麵設計也很有意思,沒有花哨的插圖,隻用瞭簡約的幾個漢字,卻透著一股古樸的韻味,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迴瞭那個遙遠的時代。我一直對傳統文化很感興趣,但總覺得《論語》離我太遙遠,很多地方理解起來有點晦澀,這次拿到這本書,希望能找到一條更貼近生活的解讀路徑。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些引人入勝的故事或者例子,能把孔子的思想用更生動的方式呈現齣來,而不是乾巴巴的說教。最好能有一些作者的個人感悟,那樣讀起來纔更有溫度,更能引發共鳴。我對書中的排版和字體也挺看重的,希望它閱讀起來不會有壓迫感,文字清晰,間隔適中,這樣纔能長時間沉浸其中,慢慢品味。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論語》心要上,讓我想起小時候看過的武俠小說,總有“秘籍”和“要訣”之類的說法,感覺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通往《論語》內心深處的一扇門,而且是“上”篇,那是否意味著還有“下”篇?這讓人充滿瞭好奇和期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講解《論語》原文,更重要的是能夠挖掘齣其背後更深層次的智慧,那種能夠指導我們為人處世、修身養性的“心要”。我不太喜歡那種照本宣科的解讀,更傾嚮於作者能用現代的視角去審視古代的經典,找到那些穿越時空的普適性真理。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對當下社會現象的評論,並與《論語》的思想聯係起來,那就更有意思瞭。我希望作者的語言風格能夠接地氣一些,避免過多的學術術語,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道齣最深刻的道理,讓每一個讀者都能輕鬆理解,並從中獲得啓發。

評分

《論語》心要上這個名字,總給我一種“提煉精華”的感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論語》的浩瀚篇章,找到那些最核心、最閃耀的智慧。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鮮活的案例,能夠生動地展現孔子和他弟子的對話,讓那些古老的語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生活氣息。比如,在講到“仁”的時候,是否能舉一些現代社會中體現“仁”的例子?在講到“禮”的時候,是否能分析一些現代社會中“禮崩樂壞”的現象,並給齣《論語》的解決之道?我希望作者能夠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讀者可能遇到的睏惑,並給齣切實的解答。這本書的“心要”二字,更是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解讀,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用心”去理解和踐行《論語》的指南。

評分

拿到《論語》心要上這本書,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裝幀的考究。封麵的材質並非普通的硬殼,而是帶有一點絨感的布麵,觸感溫潤,而且不容易留下指紋,顯得十分雅緻。翻開扉頁,紙張的厚度適中,印刷清晰,字跡大小也正是我喜歡的,不至於太小而費眼,也不至於太大而顯得空泛。我一直認為,一本好書,除瞭內容本身,載體也非常重要,它能夠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我對《論語》的瞭解大多來自於中學課本,感覺那時的學習更多是齣於應試的需要,並沒有真正領略到其精髓。現在我更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重新認識《論語》,理解它在今天依然具有的生命力。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旁徵博引,將《論語》與其他古代經典,甚至是一些外國哲學思想進行對比,從而展現其思想的廣度和深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