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学会自己长大 白金修订版 和云峰著青少年成长励志书籍

正版 学会自己长大 白金修订版 和云峰著青少年成长励志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成长励志
  • 青少年
  • 自我成长
  • 心理学
  • 人生规划
  • 白金修订版
  • 云峰
  • 正版图书
  • 学习方法
  • 情绪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道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长江文艺
ISBN:9787535498694
商品编码:22219016920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学会自己长大(白金修订版)

类别:青少年励志

ISBN:978-7-5354-9869-4

作者:和云峰 著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

开本:16

定价:39.8

装帧:平装

页码:290


1 白金修订版新增3万字正文及大量二维码,扫码可获得免费数学视频课、音频课及海量学习资料;

2、 每个青少年的成长中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学会自己长大”,助力成长、解决困惑的梦想导航书;袁隆平、吕同舟、李镇西、卢勤及众多名家鼎力推荐

媒体推荐

我一辈子都在研究杂交水稻,希望超级杂交水稻走向全世界,解决全世界人的粮食问题;云峰的《学会自己长大》帮助青少年儿童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地对待成长的困惑,学会学习,学会自己长大。也希望云峰能够一辈子做教育帮助更多青少年学会自己长大,成为更*秀的自己,为世界的发展做贡献!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

一本好书的核心价值不仅是告诉了我们什么,还应该是让我们在该书之外,能思考些什么。云峰的《学会自已长大》就是这样一本书,不仅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家长和社会的。

——吕同舟 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

和云峰一直在思考关于成长的问题,这本书*大的价值是告诉我们:学习,一切在于自己。当你学会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你就获得了主动权,从而掌握了明天。

——李镇西(*名教育专家、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和云峰秉持着这样一个观念:自己是一切的根源,再好的方法也需要自己的执行。和云峰的《学会自己长大》,教你如何思考,如何找到解决方法,从而撬动自身的成长。每个不甘平凡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卢勤 (“知心姐姐”、*名家庭教育专家)


致成长中的青少年,关于你的学业、情感、青春与梦想!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涉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开的七类问题:自我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和目标生涯规划问题,是北大博士和云峰老师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青春自助手册。

书中没有倚老卖老的姿态,没有千篇一律的说教,完全是平等而真诚的态度,充满着机智诙谐的幽默。如果阅读时,书中的一些言语打动了你,一些文字启发了你,那么这些都仅仅是一个开始, 重要的是你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你的生命中去。再好的方法也需要你的执行,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改变一点点,坚持下去,一年后,变化超乎你的想象!

相信在这本书中你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你顺利度过美好而富有挑战的青春期。


和云峰:

独立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

梦想村村长,*销书作者,著有《学会自己长大》《学会自己发光》《高中三年,我的奋斗我的梦》系列;

致力于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研究,将全球优秀北大校友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传播给大众,帮助新时代爸妈教出学会自己长大的孩子。


PART 1 停下来,重新认识你自己

*一章 谁动摇了你的心?——坚定真实的自己- 002

你在意什么?- 003

什么影响了你?- 005

你身上贴着什么“标签”?- 007

别让“标签”害了你- 009

外界的标签并不能阻止你变得强大- 011

第二章 其实你不用自卑——正确评价自己- 015

你用什么方式看问题?- 016

自卑的背后是什么?- 018

神秘的“ABC”理论- 020

塑造积极的自己- 023

第三章 成绩代表一切吗?——找到自己的价值- 025

如何看待成绩- 026

成绩之外的世界- 028

你的价值是什么?- 029

寻找你的优势- 031

PART 2 学习是成长中绕不过的坎儿

*一章 读书无用?——学习观念- 036

上学还有用吗?- 037

别被富豪的学历欺骗了- 039

读书无用是谁的借口?- 041

观念错了,越努力越痛苦- 043

面向未来和成功的学习观念- 045

学习是为了什么?- 047

通过头脑风暴寻找学习动力- 050

第二章 大局已定,努力还有用吗?——学习态度- 052

那些过程比结果更有价值- 053

放弃的是什么?- 055

别人不会在意你的放弃- 057

你能创造出机会- 059

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061

改变学习态度的七条建议- 063

第三章 努力了,为何没有好成绩?——学习方法- 066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067

为什么没能得到高分?- 069

学习方法的秘密- 071

按部就班就是 快的学习方法- 080

提高成绩的九个绝招- 082

PART 3 糟糕的情绪,到底该拿你怎么办

*一章 限制自己发挥的无形魔手——考试焦虑- 088

你在害怕什么?- 089

小心不合理的信念- 091

“心想事成”的魔力- 093

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原因- 095

关键时刻超常发挥的秘密- 097

调整考试心态的六大方法- 099

这些准备帮你赢得考试- 102

第二章 你怎么可以比我优秀?——羡慕嫉妒恨- 104

揭开“魔鬼”的外衣- 105

为什么会嫉妒?- 110

别人的优秀不妨碍你的成功- 112

处理“羡慕嫉妒恨”的八大魔法- 114

PART 4 明知不对,可为什么总是管不住自己

*一章 事到临头才想起,你还有多少时间?——拖拉- 120

我们生活在拖拉的世界中- 121

为何做事会拖拉?- 125

你的时间哪儿去了?- 128

时间管理七大原则- 131

专注和平衡——让自己更有效率- 136

摆脱拖拉的十条魔法- 138

第二章 看清脚下的路,不要南辕北辙——逆反- 142

逆反不是你的专利- 143

宽容还是纵容!- 146

能否心怀感激?- 148

你是否注重方式?- 150

抑制冲动的五条建议- 151

第三章 你看得清“虚拟世界”的自己吗?——网络成瘾- 154

网瘾背后的秘密- 155

为何好的事情很难上“瘾”?- 158

“网瘾”的问题不在“网”- 159

不要把责任推到应试教育身上- 160

走出“上瘾”的十条魔法- 161

PART 5 头疼的人际问题,该对谁说心里话

第 章 莫做没水喝的和尚——同伴关系- 168

错位的同学关系- 169

不想失去却又不得不忍受- 171

不要陷入自恋的幻觉- 173

你需要什么样的朋友?- 175

三个和尚真的没水喝吗?- 179

向“大雁”学习- 181

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和白金法则- 183

第二章 老师是伯乐还是“敌人”?——师生关系- 185

你没有想过的另一面- 186

错位的师生关系,到底谁的错?- 188

老师也会成为你的“伯乐”- 190

即使有“伯乐”,你也得是“千里马”- 192

读懂老师的心- 194

那些让你无奈的老师怎么办?- 196

世界因你而不同——和谐师生关系的六条建议- 198

第三章 家,如何成为避风的港湾?——亲子关系- 200

我想有个家- 201

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 203

爱可以重来——温馨家庭的五大建议- 206

PART 6 青涩的恋情,想躲却躲不开

第 章 莫名的就是喜欢你——青涩恋情- 210

青春期你需要知道的事- 211

性意识是这样发展的- 213

这并不是早恋- 216

你要明白的“情”和“事”- 220

喜欢也可以成为动力- 222

第二章 爱你还是伤害你?——爱的困惑- 224

当“爱”成了伤害- 225

网络背后伤人的“爱”- 228

“空虚”不是借口,“潮流”不是理由—— 性的误区- 230

爱的另一面也是爱- 233

PART 7 面对未来,学会自己长大

*一章 莫让自己蒙着眼睛走路——目标- 238

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吗?- 239

梦想不是直线- 241

准备赢得一切- 243

寻找目标的精灵法则- 245

书写的力量- 248

七步确定和实现目标- 250

第二章 莫让自己陷入选择的误区——选择- 252

选择的痛苦:没有选择,还是选择太多?- 253

放弃是一种智慧- 255

愚公移山还是移人?- 257

变通,让你的目标更现实- 258

我的前途我决定- 260

选择成就明天- 262

第三章 学会自己长大- 264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265

别为自己设限- 267

知道还要做到- 269

习惯帮你实现梦想- 271

后记:我正在发起全国“学会自己长大”行动!- 277

附录:工具索引- 279

致谢- 280

名人推荐- 281

《学会自己长大》序

关于成长,我一直怀着深深的敬意,自《学会自己长大》出版到现在快6年了,这6年我和上万名读者同学交流,看到了更多人的成长和问题。在今天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时代,一切变化太快,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和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变化是唯 不变”的时代,唯有面向未来,立足当下,学会自己长大,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让自己有竞争力!

《学会自己长大》是我做了数十万人讲座和分享后的思考,正如那句话“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只要我们还有生命,就一定会成长,而成长为什么样子,我们每个人则不相同。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优点和成绩,唯独忽略了自己的,一比较就出现了落差,当你无法面对落差时,它成了你成长的刽子手;当你能坦然面对,更去利用它时,它又成了你成长的动力。随着成长,我们的认知圈会不断扩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关于青春和成长,我们逃不开七类问题——自我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和目标生涯规划问题。我一直认为问题意味着进步的机会,解决了问题就是一种进步,我们要成长就会突破原来的“空间”进入更大的“空间”,在新的“空间”就会遇到新的问题。

很多同学在遇到问题时,总渴望外界有人能够给予帮助,仿佛外人总有一副“灵丹妙药”,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每个人的问题各不相同——即使问题相同,出现问题的人与环境又不同。这样的万能钥匙很难寻到,我一直信奉“答案不在别人身上”,自己的问题答案始终在自己身上。今天的我们缺少的不是单纯的方法,而是缺少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你可能看过不少解决问题的书籍,但你照做了还是有很多问题,我不太喜欢直接给“答案”的书籍,更何况所给的答案又未必是你所需要的答案。

“自己是一切的根源”,在“互联网+”时代,“连接”和“数据”是它的两大核心,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和任何人连接,能够在互联网上获得我们想要的内容;在今天和未来,你会越来越成为“中心”,“学会自己长大”会越来越重要。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重新梳理了《学会自己长大》,我希望大家能够在“互联网+”的新时代学会自己长大。同时,在原来的基础上,经过近5年和上万名同学一对一交流和指导,加上我自己在“互联网+”下学习和成长的实践和研究,要完成当初对很多读者和同学的承诺,将《学会自己长大》的系列完成!

在《学会自己长大》系列中,我将向大家展示一个全新的思考和成长体系:面向未来,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该具备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在现在和未来有竞争力,要求我们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要想获得这些思考方式和能力,该如何锻炼和培养?

我一直秉持这样一个观念:学习,一切在于自己!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水跟前,却无法让它饮水;你可以将一个人带到教材跟前,但不能逼他思考。正如世界上 好的老师也受学生的支配,如果老师给学生提供的东西学生不去学,那他什么也教不了。所以说,自己是一切的根源,再好的方法也需要你的执行!

我觉得一本书 大的价值不是告诉你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而是教给你针对自己的问题如何思考,如何分析自己的问题,如何找到自己出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 后也是 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行动,有千百个好想法不行动不落实也是没有用的。

这些年,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为什么我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学习和发展,难道仅仅我一个人的专业是计算机吗?为什么我在高中比大多数人学得轻松?为什么到了大学我依然可以学得那么自如?今天很多人讲跨界,专业上我跨了几个,工作和创业更是跨了多个行业,为什么会如此?……在这套书籍中,我也都会给大家一一分析。

我想给大家一个与众不同的《学会自己长大》,希望它能成为大家青春和成长的一部分,这本书不仅仅有文字,还有我关于学习和成长的视频和音频。在书中,你可以记录每章的阅读感受,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看我在“成长家园”(growhome)微信公众号中更多关于学习和成长的内容,还可以看到我讲的视频和音频。时代已经发生变化,我们无法阻挡趋势,既然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工具和思维更好地成长!

在未来,我想在全国发起“学会自己长大”行动,建立“学会自己长大”社群,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希望这套书会是一个纽带,连接着更多愿意成为更优秀自己的你!

说实话,没有人希望遇到问题,可是我们要成长就一定会遇到问题,既然我们无法逃避问题,那我们就面对问题。遇到问题不是一味地向别人要方法要答案,而是自己主动寻找方法,要思考反思,要从自身找原因。当你学会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你就获得了主动权,从而掌握了明天。在你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请遵循三个原则:

原则一:平复情绪——在遇到问题时,尽可能平复自己的情绪,冲动是魔鬼;

原则二:自己是根源——在分析原因时,尽可能把自己当作一切的根源,不要把原因归结到别人和其他因素上;尽可能从自身找原因,找出改善这个问题自己可以做的方面;

原则三:重复乃至成为习惯——解决问题, 后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一旦你找到问题根源,有了解决办法,就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不断重复下去形成习惯,把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形成习惯,把寻找方法的过程形成习惯,把解决方法的过程形成习惯,把解决问题的坚持形成习惯。

扫描二维码,跟和博士一起交流学习和成长

Part 1停下来,重新认识你自己

第 章 谁动摇了你的心?——坚定真实的自己

【对话和博士】我真的不行吗?

和博士,以前我是老师眼里的优等生,同学眼中的佼佼者。当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后,高一的一年将我所有的自豪击碎了。第 次没考好时,我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第二次没考好时,我依然告诉自己,我能行;可是,第三次,第四次……当老师关注的目光不再属于我,当同学敬佩、羡慕的眼神渐渐远离我,当父母不再把称赞和荣耀挂在口头时,我彻底迷惘了,我不知所措,难道我真的没法适应高中学习,无法学习好吗?整整一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同学、老师、父母那无声的叹息,真的暗示了我的命运吗?

你在意什么?

我想没有人没遭遇过困难、经历过失败,困难、挫折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一个人势必在挫折中成长。中学阶段我也经历了不少失败,成绩也是起伏不定,甚至高考落榜。落榜后,我几乎要放弃,不敢找班里同学,不敢拜访老师,甚至不敢面对父母,只想把自己关起来。其实,遇到挫折难免产生挫败甚至放弃心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

“逃避痛苦追求快乐”是我们的天性,有逃避放弃的想法并不可耻。在成长的过程中,多数人都动摇过,正如风吹来树会摇动,只要不倒不折就没问题,动摇但不至放弃。

我觉得你关注动摇的事实倒不如关注动摇的原因,很多原因并不像你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这个高一男孩,看似被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利所影响,实则是因为老师、同学、父母对自己不再在意,让他失去了那种自豪感,这才是他难过的真正原因。遭遇失败时,我们常忽略了失败背后的原因,而过分在意失败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我更希望这个男孩回到自己“失败”的事情上,什么导致了考试不理想?题目没做对得不到分数,那为什么没有做对题目,是因为不会做,还是自己“粗心”了?当他关注这些时,大脑就不会胡思乱想;只有当他把注意力集中到找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才能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别人的看法对他会产生影响,但别人怎么看他并不能帮他解决问题。他不应该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以往他已经证明过自己是很棒的。

此时,我想问下你有在意的东西吗?(见表1—1)在意老师对你的看法,希望老师能够表扬你?在意同学对你的看法,希望同学能够敬佩、羡慕你?在意父母对你的看法,希望父母能够以自己为荣?你会在意什么?我希望你能静下心想一想。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会在意这些事情?(见表1-2)是因为害怕失去某些东西,还是因为害怕不被认可?还是……我建议你思考下,听听内心的声音,如果在意是因为害怕,弄清楚害怕什么后有利于你面对害怕,同时,也有利于你走出困境。

什么影响了你?

是真的不行吗?一个学期不断遭受打击的同学有很多,我想这不是不行的原因,而是陷入了恶性的循环。从小学升到初中或由初中升到高中有了落差,自己不能接受那样的结果,然后开始在意别人的看法,而越是在意,越想扭转这种局面,结果就越发看不到自己学习中出问题的原因。这样一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出现了很多新问题,于是不断恶化下去。如果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原因,我想结果不至于这么“糟”, 不济的情况,即使真的第 年没能学好,那就好好总结下,在接下来的两年改进也来得及。

世界上存在两种现实——我们认为的样子和它们实际上的样子。由于我们的经验、观念和思维方式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这在心理学中叫“认知扭曲”,是我们的大脑给本为中性的事实加上了不恰当的理解,用公式表述为:

中性的事实+情绪化的诠释=扭曲的事实

心理学中有两种典型的现象:一种叫作“泛化”,是说当一件事情发生后,就认为它会反复发生,比如失败几次后就觉得自己还将失败,这在心理学中还有一个解释叫作“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给自己一种“行”或“不行”的评价时,结果就应运而生。另一种叫作“自我末日宣判”,是指夸大事实,尤其是将一个小小的失败无限夸大,似乎它就是世界末日,其实那些只不过是学习和生活中正常的起伏。所以,千万不要自我否定。

有句话很有意思:“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你是一匹马,那是他疯了。如果有三个人告诉你你是一匹马,那他们一定是在酝酿一场阴谋。如果有十个人告诉你你是一匹马,那你就该买个鞍座了。”有些问题的答案,或许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只是你被外界催眠了。

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更要命的是他们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者将4只猴子放在一个房间内,房子的中间有一根很高的柱子,柱子顶端悬挂着一串非常诱“猴”的香蕉,饥饿的猴子看到香蕉,“蹭蹭蹭”就爬上柱子,当伸出爪子要拿香蕉时,实验者拿喷枪用冰冷的水喷猴子,猴子被浇后,惊恐地跳下柱子,恐惧地放弃了香蕉,其他猴子够香蕉时,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 后,4只猴子在下边“吱吱吱”地交流着,但没有一只猴子敢去够香蕉。这时,实验者把一只猴子牵出去,装进一只新猴子,新猴子看见香蕉后,猴急地就要爬上柱子,就在它要爬上去时,其他的3只猴子,一下子把它拽住,“吱吱”地交流之后,这只猴子在下边流着“哈喇子”眼巴巴地看着香蕉,不敢上去够香蕉了。实验者依次把剩下的3只猴子替换了, 后房间里的4只猴子都没被喷过水,但是,没有一只猴子敢上去够香蕉吃。

有时候,我们就像那些新放进来的猴子,由于受到他人的影响,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放弃自己。

其实,我们 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用时间来解决问题,用耐心等待成长。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当我们给自己尝试的机会后,变化也需要一个过程,耐心等待,结果就会不同。

你身上贴着什么“标签”?

大家都去过超市或商店,待售的商品上都贴着标签,标签上标着它们的价格。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身上同样也有标签呢?

你会说,我又不是商品,怎么会有标签?其实不然,你身上确实有很多标签。譬如,当你的朋友评价你是热情、开朗、富有同情心的家伙时,你知道了自己原来还有这些优点,而这些评价就成了你身上的“标签”;当你的同学说你是自私、懒惰、没有集体感的家伙时,你可能会反驳,但是,它们也成了你身上的“标签”;当你的老师说你学习就这样了,不可能再有进步时,不管你是否认同,这在你心中起了作用,它也成了你身上的“标签”;当你的父母告诉你“上学有什么用,你也没那个命”时,你的身上又贴上了新的“标签”。 可怕的是,你还会给自己贴上消极的“标签”,譬如“我考试又失败了,我不行”“我很容易紧张”“我太粗心”“我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我真的不行”等,一旦贴上消极的“标签”,你的人生也将开始消极。

每个人身上都贴着不同的“标签”,而且我们往往会主动寻找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些评价又成了不断更新变化的新“标签”。当你不断遇到挫折和打击时,为了逃避痛苦,你很可能从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中,选择一些能够解释自己不断失败这一事实的“标签”,以作为搪塞自己的理由。

很多同学知道《父子骑驴》的寓言,我也讲一个与驴子相关的故事:

有个村庄,住着一个农夫,他有一头驴。有一天,他牵着驴驮了一麻袋土豆去集市上卖。卖完后高高兴兴地牵着驴往家赶,嘴里哼着小曲儿悠哉乐哉。

有个路人看见了,说:“这个人可真笨,有驴也不骑!”

他听见了,想:“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啊!”于是,他跳上驴骑着继续赶路,还真的很舒服。

这时,有个老人看见了,骂道:“太不像话啦!驴帮你驮了那么多东西,还骑它,不让它休息休息!”

他赶紧跳下来,想:“是啊,我太没良心了。”转念又想,我骑不对,不骑也不对。我怎么办呀?!于是,他没法只好抱着驴往前走。

有人又开骂了:“这个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啊,怎么抱着驴走路啊!”

他听了气得哇哇叫:“我把驴扔下山崖,就没人说我了吧!”说完,他把驴扔下了山崖。

旁人仍旧在说:“这个人太傻啦,好端端的怎么把驴给扔了呢?!”

他听了,气向上冲,说:“我死了总不会再有人说了吧!!!!”说完,纵身跳下了山崖。

可是,所有路人都说:“这个人太不可救药啦,连自己的命都不要啦!!!”

你得明白,无论你身上有多少“标签”,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你,做决定的始终都是你自己,能动摇你内心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不介意别人看法的人不多。我不是叫你不去理会别人的看法,而是让你在听取外界的不同声音时,更要尊重自己。

别让“标签”害了你

成长的过程也是构建世界概念的过程,我觉得这个概念更像一种看法——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和我们对现象和事物的看法。在认知过程中,我们会以自身性格禀赋为背景,开始观察、聆听和尝试。出生后,我们就一直被检视、被讨论、被描述,尤其是针对我们的性情和才华。我们通过感知父母和其他人对我们的兴趣,来判定自己的重要性——也许很多判定并不正确,但不能否定这种方式。虽然我们在大学之前尚未能够描绘出世界的全貌以及自己的价值,但这些早期的描述和经验将是我们自我意识的重要指标。

肯尼斯·克里斯汀在《这辈子只能这样吗?》中提到了一个现象:“关于‘描述’本身,存在着一个重要的事实:无论如何它们都不会是中立的。所有的描述总是带有评价的意味。”我很认同,正如他在书中讲的那样,我们对于“标签”的回应往往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这些描述所暗示的部分,这些含蓄的暗示往往会间接变成催眠性的建议影响我们。我们对“标签”的害怕往往不是当下的“事实”,而是害怕它的未来影响,别人给我们的“标签”不只代表着他们对我们的看法,更代表他们对我们的预期。

如果有人给你这样的评价“随和”“很棒”“懒惰”,那意味着你将来很可能会更随和、更棒、更懒惰。克里斯汀谈到了这样一个例子,假如有人给了你“懒惰”的标签,那么“懒惰”这个词将会引导你:

1.认为将来自己做事很懒惰;

2.认为自己是个懒惰的人;

3.终于不出所料地变懒惰,并导致未来更严重的懒惰。

“被形容成懒惰,等于是将这个概念注入你的认知世界,你将会对这个描述很敏感,不知不觉变成你处理事情的态度。”不管你是否愿意变得更懒惰,你还是很容易受这类信息影响。“你很懒惰”只是解释你懒惰的行为,但这些“标签”却不断以循环的、自我增强的方式影响你,长此以往你就会将“懒惰”视为你的“特质”,如同“中国人就是黄皮肤”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当然,更重要的是你不想改变了。

事实上,在我们每天众多的想法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自我描述的,比如“我字写得不错”“我实在太聪明了”“我讨厌整理东西”“我不喜欢数学”“我喜欢玩游戏”“我是个失败的人”“我很害羞”等,很可悲的是,我们还做着符合这些描述的行为(好像不这么做,自己的存在就不够确定似的),并且不断强化这个想法。

踏入校门前,我们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是肤浅的、零散的、不稳定的,我们所学到的东西,除了来自电视、电脑、书本,就是从我们和家人的相处经验中得来。小学和中学横跨了我们整个童年、少年时期,在这个漫长的成长关键期,我们对世界的印象难免会有所改变。事实上,学校本身就是产生很多决定性改变的地方,很多偏差也在此形成。

我不擅长讲那么多大道理,其实更希望的是你能和我一起思考,事情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对于那些有危害性的“标签”要善于提出异议,不要被那些“标签”所伤害。所以,当你心中冒出一个怀疑的声音时,不妨停下来多思考一会儿,真的是这样的吗?是否有反例呢?是否能有一些好的转机呢?自己能否做点事情改善这种状况呢?自己需要做点什么呢?其实,多思考一点可以将你的忧虑转移,让你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外界的标签并不能阻止你变得强大

我们动摇的原因往往不是事情的结果,而是我们的想法,也许你会归结于各种“标签”,但 重要的还是因为你没能真正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人类 难的谜题,但也绝非想象的那样恐怖,从出生到死亡我们一直在认识自己,认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进步的过程,认识自己没有终止时间,它伴随着你成长的一生。我们需承认认识自己是件困难的事,没有人能够完全认识自己,但幸运的是我们能不断地接近真实的自己,而接近的方法便是思考和反思。

外界的错误“标签”容易让你迷失,而正确的“标签”却可以让你更加了解自己,更坚定你的信念。在学校,学习是第 要务,大家交流的机会不多,更何况很多同学也不乐意听别人唠叨。

如何看待自己是认识自己的第 步。你可以从身体、心理和能力三个方面思考和评价自己。你的身体素质如何?是否健康、体型匀称、身手敏捷、动作协调性好、高矮胖瘦……你的心理状态如何?是积极、乐观、坚强、能承受压力,还是消极、悲观、遇事退缩、不敢面对挑战?你具备哪些能力?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有组织能力,独立性强……这些看似简单、看似平常的事情,你几乎没有认真地想过。现在希望你能认真思考并完成下面表格。

工具一:帮助认识自己的“自我评价表”

对自我的评价, 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自己的立场。现在很多同学都没有自己的原则,我希望大家可以好好思考下自己的原则是什么,一旦你找到了自己的原则或者为自己树立了原则,就要坚持到底。比如,我个人把“绝不闯红灯”作为一个坚持的原则,不管有没有人,红灯当前,坚决停下。一旦你树立了原则,就要让别人知道你做事情的原则,这样别人就不容易碰触你的底线。通常情况下,拥有立场、以原则为重心的人不容易被外界标签所影响。

有句话我要送给大家:走自己的路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听听别人的话。

在中学,多数同学 欠缺的恐怕是集体沟通。不太喜欢别人在自己耳旁唠叨,因为你不再是个小孩了,很多道理你也知道。在家,你不太愿意和父母沟通,因为父母的想法和你的总有出入;在学校,你又没有太多的时间跟同学交流,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甚至班会都被剥夺了。别人对你有什么评价,大多时候你是猜测的,或者,你知道别人对你的评价,但并不清楚原因。

给你一个好建议:收集你的同学、朋友、老师、父母对你的看法。对于这些看法不要仅仅是猜测, 好能彼此心平气和、不带任何攻击色彩地去交流;同时,弄清楚看法背后隐藏的原因也很重要。尝试着完成下面这个表(表1-3)。表1-3意见收集表

别人的看法不一定准确,如果别人对你有误解,尝试着去消除,重新和别人愉快相处。但也不要刻意追求消除误解,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耗费如此多的精力,凡事只要问心无愧即可。尽量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我想你也知道在充斥着误会的环境学习、生活,会很郁闷、很痛苦。

给你一个好建议:有些时候,我们不能阻止别人对自己做不公正的评价,但我们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我们可以决定不让自己受到那些不公正评价的干扰。

学会识别“标签”,拒绝没有意义的动摇。时刻牢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因为有了目标你就不会盲目,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往哪里用力,至少不用像面对空气出拳那样,把所有的力气打出去,却找不到对象。

遇到问题时,你可以借助工具二的“问题选择表”帮你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表格,是思考的过程,认真客观地回答每个问题有助于你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我建议你好好掌握这种思考方式和方法,学会一种方法比单纯的答案更重要。

工具二:帮助解决问题的“问题选择表”

长江文艺 2017.12.13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