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8 第二卷 |
| 作者: | |
| 市场价: | 150.00 |
| ISBN号: | 9787509809501 |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继《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出版以来的又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基本著作,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1949年—1978年的历史。这是一段波澜起伏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该书的编修,始终以历史决议为指导,以新时期党历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有关党的历史的论述为准绳,并在撰写中得到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若干重要问题的表述均经中央批准,代表了目前对这29年历史研究的较高水准。该书规模宏阔、编纂工作历经十六年、十数次易稿,是党史界和党员干部群众瞩目的重大工程。 该书的编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吸收和利用党史学界的新史料和新成果,对党员、干部和群众关心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作了科学表述。全书着重反映党在这29年里不懈奋斗的主流、本质和主题主线。对诸如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作了专业准确的评述。它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教材。 |
| 目录 | |
| 第1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1949年10月一1956年9月) 第1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 一、开启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二、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和实施 三、中国大陆的统一 四、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斗争 五、建立国营经济和新的经济秩序 六、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第二章 抗美援朝战争 一、反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 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三、朝鲜停战的实现 第三章 完成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 一、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二、全社会的民主改革运动 第四章 恢复国民经济与各项建设的展开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方针的贯彻 二、农业互助合作事业的初步发展 三、民主建政和民族工作的开展 四、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文化事业的改革 五、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六、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 七、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第五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1个五年计划 一、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第1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第六章 全面实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大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二、引导个体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 三、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七章 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实行 二、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进展 三、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四、增强党的团结及审干肃反运动 五、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第八章 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一、出席日内瓦会议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出席亚非会议与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三、围绕台湾问题同美国的斗争 第九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一、农业合作化的加速完成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建立 二、手工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过渡到社会主义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 第二编 第1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1956年9月一1966年5月) 第十章 党的八大和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面临的国际形势 二、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 三、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第1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第十一章 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学说 二、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 三、反右派斗争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二、“大跃进”运动 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四、“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第十三章 九个月的初步纠“左”和纠“左”过程中的探索 一、对“左”倾错误的初步觉察 二、纠正“左”倾错误的初步展开 三、在纠“左”中对若干问题的新认识 第十四章 庐山会议纠“左”的曲折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思考 一、庐山会议从纠“左”到反右的逆转 二、全党范围的“反右倾”斗争及其严重后果 三、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问题的探索 第十五章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全面调整 一、调整方针的提出和初步贯彻 二、七干人大会与全面调整的决策 三、各领域的全面调整和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 四、维护民族团结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变革 第十六章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党的外交方针和中国对外关系 一、为维护国家主权同美国、苏联进行斗争 二、中国周边形势的变化和为坚持和平外交政策的努力 三、与美、苏两大国对抗格局的形成 第十七章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一、国民经济调整的继续和完成 二、60年代前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业绩 三、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和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 第十八章 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左"的错误的发展 一、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二、对国际国内形势的严重估计及其政治影响 三、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展开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批判 第十九章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总结 一、突出成就和基本经验 二、探索中的曲折及基本分析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 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966年5月一1976年10月) 第二十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一、“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二、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三、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和“十六条 四、“文化大革命”迅速扩展到全国 第二十一章从“全面夺权"到党的九大 一、“全面夺权”导致“天下大乱” 二、中央领导层反对动乱的抗争 三、“全面内战”和试图控制局面的努力 四、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十二章“斗、批、改”运动与7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 一、战备高潮与“斗、批、改”运动 二、7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 第二十三章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活动及其覆灭 一、九届二中全会与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矛盾的激化 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第二十四章批判极左思潮和落实党的政策 一、“批林整风”运动 二、落实党的各项政策 三、批判极左思潮的中断与十大的召开 第二十五章外交战略的转变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一、外交工作受到冲击和对外关系的初步修复 二、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 三、对外关系新局面的出现 第二十六章1975年的全面整顿 一、“批林批孔”运动和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二、挫败江青集团“组阁”阴谋的斗争 三、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 四、对邓小平的错误批判导致整顿中断 第二十七章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一、“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二、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全国性抗议运动 三、党在关键时刻扭转危局 第二十八章对“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基本分析 一、“文化大革命”内乱的严重危害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若干进展 三、“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第四编 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6年10月一1978年12月) 第二十九章“文化大革”的结束和“左”的指导方针的延续 一、揭批“四人帮”运动的开展和“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 二、国民经济的复苏和急于求成倾向的出现 三、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三十章拨乱反正的局部进展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一、平反冤假错案和澄清教育科学文艺领域的是非 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三、真理标准讨论对拨乱反正的有力推动 第三十一章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 一、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和外交工作的积极成果 二、改革开放和工作重点转移的酝酿 三、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实现 结束语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 基本经验 后记 |
捧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下册,如同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举国欢腾,到后来社会主义改造的稳步推进,再到面对内外压力下的艰难抉择,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而详实的叙述。我被书中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分析所吸引,那些关于“一五”计划、“二五”计划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党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书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梳理,如“八大”的召开,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批判与反思,以及“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与影响,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平装版的呈现,使得这两本厚重的著作更加易于接触,我可以在家中安稳地阅读,反复地思考。通过阅读,我不仅了解了历史事件的经过,更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考验和所做出的努力,这对于我理解当下中国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评分读完这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的上下册,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厚重与复杂。1949年到1978年,这三十年,对于中国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革时期。书中所描述的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个过程的艰辛与成就,是令人震撼的。然而,书中也毫不回避地展现了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与代价,那些关于政策失误、政治运动的描写,虽然读起来有些沉重,但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挑战和所付出的努力。上下两册内容充实,资料翔实,从国家层面的宏观决策,到基层社会的微观变迁,都有所涉及。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多角度呈现,虽然官方史学视角是主流,但通过字里行间,我依然能感受到当时人民的艰辛与时代的烙印。平装版的材质也便于携带和阅读,让我能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不断地重温和思考这段历史。
评分我一直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充满了好奇,毕竟这是影响深远的改革开放之前的关键奠基时期。这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下册平装版,的确提供了一个相当详尽的梳理。书中的叙事脉络清晰,从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到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再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与演变,都给予了比较充分的篇幅。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是陈述事件,还试图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决策过程,虽然作为一本官方党史著作,其立场和解读方式有其必然性,但作为普通读者,仍然能从中获得大量信息,并引发深入的思考。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反右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章节,这些时期是中国社会经历剧烈动荡的关键节点,理解这些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影响,对于认识当代中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书的装帧虽然是平装,但内容的分量和价值却丝毫不打折扣,两本厚厚的书,足以让人沉浸其中,反复咀嚼。
评分这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其厚重的篇幅和严谨的态度,为我勾勒出了新中国成立后那段波澜壮阔却又充满挑战的岁月。作为一名对中国近现代史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在这两本书中看到了共和国的诞生与初步建设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政治运动的起伏跌宕。从恢复国民经济、土地改革,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完成,再到一系列探索与曲折,作者们细致地梳理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尤其是在解读“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敏感时期时,虽然篇幅有限,但依然能够感受到一种试图还原历史真相的努力,尽管其中某些细节的阐释可能还有待商榷,但整体而言,其客观性和史料的呈现是值得肯定的。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的叙述与自己零散的认知进行比对、印证,仿佛亲历了那段充满激情的年代,也体会到了历史进程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上册在共和国建立伊始的各项开创性工作描绘得尤为生动,而下册则将目光聚焦在更为动荡和深刻的变革上,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理解那个时代的关键视角。
评分这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平装版,在我书架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它的份量不仅仅是纸张和油墨的堆叠,更是那个伟大而又曲折时代的缩影。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艰辛探索,再到动荡年代的复杂局面,这本书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为我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我被书中对于经济建设的详细描述所吸引,那些关于工业化、农业化的具体措施和成果,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如何从无到有,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基础。同时,书中对政治运动的梳理,尽管篇幅不长,却让我对那个年代的社会氛围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变,以及对民族地区工作的论述,这些都构成了理解那个时代社会肌理的重要部分。平装版的便捷性,让我随时可以翻阅,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新的理解,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民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