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叢書:長物誌
定價:68.00元
作者:[明]文震亨 撰,鬍天壽注
齣版社:重慶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22911476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此本《長物誌》是經過多次修訂和改版且暢銷十餘年的彩圖本。
●明代文人士大夫物態生活的古雅方案。
●全書文白對照,注釋詳細,更根據文義手繪二百餘幅插圖,直觀呈現室廬、花木、水石、禽魚、蔬果、香茗,以及書畫、幾榻、器具、衣飾、舟車、位置的選材、製式與為用之道。其中,很多重要插圖還進行瞭式樣分解,既益於結構辨析,也更利於好此者順式仿製。
《長物誌》與《園冶》,為中國古代製器、造園、栽植藝術的雙璧。《長物誌》偏重製器、栽植及風雅的傢居物態營造,《園冶》則側重於造園,以及物態生活的空間選擇。二者互為補充,構成瞭中國古代文人生活的整體風貌。
《長物誌》共十二誌,分屬製器、栽植、造園諸學科,含衣、食、住、用、行、遊等各方麵的生活內容。其中,室廬、花木、水石、禽魚、蔬果等誌,闡述瞭中國古代園林生活的構建要素,指齣瞭這些要素的互用關係及其選用原則。而書畫、幾榻、器具、衣飾、舟車、位置、香茗七誌,其記述,或重製法,或重擺放,或重材質,卻都體現瞭古代士大夫階層掩去人巧,不使人巧外露的審美心誌。
《長物誌》講求的並非材料價值,而是黯雅古樸的材質與形態美感,其營建的古雅天然的物態環境,不僅是古代文人對精緻生活的一貫追求,而且是風雅文士溫文氣質的物化錶達。
晚明士大夫生活中的造物藝術(代序)/ 1
原 序 / 8
捲一·室 廬………………………………………(1)
門 / 2 階 / 5 窗 / 6 欄杆 / 8 照壁 / 10 堂 / 11
山齋 / 12 丈室 / 12 佛堂 / 13 橋 / 13 茶寮 / 14
琴室 / 14 浴室 / 15 街徑 庭除 / 15 樓閣 / 16
颱 / 16 海論 / 16
附輯:窗的式樣/7 欄杆諸式樣圖/9 鋪地式樣/18
廊的式樣/19 古代閤院式建築——四閤院圖示/20
捲二·花 木…………………………………… (25)
牡丹 芍藥 / 27 玉蘭 / 28 海棠 / 29 山茶 / 30
桃 / 31 李 / 32 杏 / 32 梅 / 33 瑞香 / 34
薔薇 木香 / 35 玫瑰 / 36 紫荊 棣棠 / 37 紫薇 / 38
石榴 / 39 芙蓉 / 39 黃蘭花 / 39 茉莉 素馨 夜閤 / 40
杜鵑 / 41 鬆 / 41 木槿 / 43 桂 / 44 柳 / 45 黃楊 / 45
槐榆 / 46 梧桐 / 46 椿 / 47 銀杏 / 47 烏臼 / 48
竹 / 48 菊 / 50 蘭 / 51 葵花 / 53 罌粟 / 54
萱草 / 54 玉簪 / 55 金錢 / 56 藕花 / 56 水仙 / 57
鳳仙 / 58 鞦色 / 59 芭蕉 / 59 瓶花 / 60 盆玩 / 61
附輯:盆景石與盆景樹木 / 62
捲三·水 石…………………………………… (65)
廣池 / 66 小池 / 67 瀑布 / 68 鑿井 / 69 天泉 / 69
地泉 / 71 流水 / 71 丹泉 / 71 品石 / 72 靈璧 / 72
英石 / 74 太湖石 / 74 堯峰石 / 74 昆山石 / 77
錦川 將樂 羊肚石 / 77 土瑪瑙 / 77
大理石 / 80 永石 / 80
附輯:鑿井宜忌 / 70 靈璧石山子 / 73
英石山子 / 75 太湖石山子 / 76
昆山石山子 / 78 瑪瑙 / 79
捲四·禽 魚…………………………………… (81)
鶴 / 82 鸂鶒/ 83 鸚鵡 / 84 百舌 畫眉 鸜鵒 / 84
硃魚 / 85 魚類 / 85 藍魚 白魚 / 87 魚尾 / 87
觀魚 / 87 吸水 / 88 水缸 / 88
附輯:魚鰭功用及金魚品係 / 86
捲五·書 畫…………………………………… (89)
論書 / 90 論畫 / 93 書畫價 / 95 古今優劣 / 95 粉本 / 96
賞鑒 / 97 絹素 / 98 禦府書畫 / 99 院畫 / 99 單條 / 100
名傢 / 101 宋綉 宋刻絲 / 103 法糊 / 104 裝潢 / 104
裝褫定式 / 106 裱軸 / 107 裱錦 / 108 藏畫 / 108
小畫匣 / 109 捲畫 / 109 法帖 / 109 南北紙墨 / 114
古今帖辨 / 114 裝帖 / 115 宋闆 / 115 懸畫月令 / 116
附輯:永字八法與書法筆畫大體 / 91
篆書的特點 / 92 書畫裝裱 / 105
捲六·幾 榻……………………………………(119)
榻 / 120 短榻 / 122 幾 / 122 禪椅 / 125 天然幾 / 125
書桌 / 127 壁桌 / 128 方桌 / 128 颱幾 / 128 椅 / 130
杌 / 130 凳 / 133 交床 / 133 櫥 / 133 架 / 137
佛櫥 佛桌 / 137 床 / 140 箱 / 140 屏 / 143 腳凳 / 143
附輯:榻的式樣 / 121 羅漢床的式樣 / 123
幾的種類與式樣 / 124 禪椅的式樣 / 126
書桌的式樣 / 127 方桌的式樣 / 129
椅的種類與式樣 / 131 杌的式樣 / 132
凳的式樣 / 134 交椅的式樣 / 135
櫃的式樣 / 136 架的式樣 / 138
佛桌的式樣 / 139 床的式樣 / 141
箱的式樣 / 142 屏的式樣 / 144
捲七·器 具……………………………………(145)
香爐 / 146 香盒 / 148 隔火 / 149 匙箸 / 149 箸瓶 / 150
袖爐 / 150 手爐 / 150 香筒 / 152 筆格 / 152 筆床 / 155
筆屏 / 156 筆筒 / 156 筆洗 / 156 筆船 / 159 筆硯 / 159
水中丞 / 161 水注 / 161 糊鬥 / 164 蠟鬥 / 164
鎮紙 / 165 壓尺 / 165 秘閣 / 165 貝光 / 167
裁刀 / 169 剪刀 / 170 書燈 / 170 燈 / 170 鏡 / 172
鈎 / 172 束腰 / 175 禪燈 / 175 香櫞盤 / 175
如意 / 176 麈 / 178 錢 / 178 瓢 / 178 鉢 / 180
花瓶 / 180 鍾磬 / 183 杖 / 183 坐墩 / 183
坐團 / 187 數珠 / 187 番經 / 188 扇 扇墜 / 188
枕 / 191 簟 / 191 琴 / 191 琴颱 / 195 研 / 196
筆 / 199 墨 / 200 紙 / 200 劍 / 202 印章 / 203
文具 / 205 梳具 / 208 海論銅玉雕刻窯器 / 210
附輯:宣德銅爐式樣 / 147 手爐式樣 / 151
香筒式樣 / 153 筆架式樣 / 154
筆筒式樣 / 157 筆洗式樣 / 158
筆硯式樣 / 160 水盂式樣 / 162
水注式樣 / 163 鎮紙式樣 / 166
壓尺式樣 / 167 秘閣式樣 / 168
燈的式樣 / 171 鏡的式樣 / 173
鈎的式樣 / 174 如意式樣 / 177
錢幣式樣 / 179 鉢的式樣 / 181
花瓶式樣 / 182 編鍾式樣 / 184
杖首式樣 / 185 坐墩式樣 / 186
扇墜式樣 / 189 枕式樣 / 192
古琴式樣 / 193 古琴良品辨 / 194
硯式樣 / 197 墨式樣 / 201
青田石印章及諸石印章式樣 / 204
印泥與印泥盒式樣 / 206
梳子式樣 / 209
捲八·衣 飾……………………………………(215)
道服 / 217 禪衣 / 217 被 / 217 褥 / 220 絨單 / 220
帳 / 221 冠 / 221 巾 / 221 笠 / 223 履 / 224
附輯:道服式樣 / 218 僧衣式樣 / 219 花冠式樣 / 222
頭巾式樣 / 223 履的式樣 / 224
中國曆代服飾式樣 / 225
捲九· 舟 車 …………………………………(231)
巾車 / 233 籃輿 / 233 舟 / 235 小船 / 235
附輯:巾車演進中的造型變化 / 234
捲十·位 置……………………………………(237)
坐幾 / 238 坐具 / 239 椅 榻 屏 架 / 239 懸畫 / 240
置爐 / 240 置瓶 / 241 小室 / 241 臥室 / 242 佛室 / 244
敞室 / 245 亭榭 / 245
附輯:室內陳設 / 243 敞室陳設 / 246
捲十一· 蔬 果 ………………………………(247)
櫻桃 / 248 桃 李 梅 杏 / 250 橘橙 / 251 柑 / 252
香櫞 / 252 枇杷 / 254 楊梅 / 254 葡萄 / 255 荔枝 / 256
棗 / 257 生梨 / 257 栗 / 259 銀杏 / 260 柿 / 261
花紅 / 262 菱 / 262 芡 / 263 西瓜 / 264 五加皮 / 264
白扁豆 / 265 菌 / 265 瓠 / 267 茄子 / 268 芋 / 269
茭白 / 269 山藥 / 270 蘿蔔 蕪菁 / 271
附輯:櫻桃的性味 / 249 李的性味 / 250
橙的性味 / 251 柑的性味 / 253
香櫞的性味 / 253 枇杷的性味 / 254
楊梅的性味 / 255 葡萄的性味 / 256
荔枝的性味 / 257 棗的性味 / 258
梨的性味 / 258 栗的性味 / 259
銀杏的性味 / 260 柿的性味 / 261
西瓜的性味 / 265 瓠的性味 / 267
茄子的性味 / 268
捲十二 ·香 茗 ………………………………(273)
伽南 / 274 龍涎香 / 276 沉香 / 277 片速香 / 279
唵叭香 / 279 角香 / 279 甜香 / 279 黃、黑香餅 / 280
安息香 / 280 暖閣 蕓香 / 281 蒼術 / 283 茶品 / 284
虎丘 天池 / 285 岕 / 286 六安 / 286 鬆蘿 / 286
龍井 天目 / 288 洗茶 / 288 候湯 / 288 滌器 / 288
茶洗 / 289 茶爐 湯瓶 / 289 茶壺 茶盞 / 289
擇炭 / 292
附輯:伽南香辨識 / 275 龍涎香香方 / 276
龍涎香辨識 / 277 沉香辨識 / 278
黃、黑香餅的製作方法 / 280
安息香辨識 / 281 固體香式樣 / 282
蒼術可製作的閤香 / 284 古代茶具式樣 / 290
製茶 / 294
文震亨:字啓美,江蘇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文徵明曾孫,文彭孫,文震孟之弟元發仲子。天啓五年(1625)恩貢,崇禎初為中書捨人,給事武英殿。書畫鹹有傢風,山水韻格兼勝。明亡,絕粒死,年六十一,謚節湣。著有《長物誌》十二捲,為傳世之作。著有《長物誌》《香草詩選》《儀老園記》《金門錄》《文生小草》等。
譯者簡介:
鬍天壽:鬍天壽,翻譯作品有《兵書經典集成(白話全彩圖本)》、《金融資本》等。
前 言
晚明士大夫生活中的造物藝術(代序)
魏晉六朝,中國以山水詩為先導的士大夫文化勃然興起。魏晉文化為唐代禪學吸收,經北宋蘇軾等人大力倡導,掀起瞭文人畫的浪潮,從此奠定瞭士大夫文化的地位。文人對繪畫的審美擴大到園林、居室、器用,造物藝術錶現齣與詩歌、繪畫一緻的品調,品鑒、收藏蔚然成風。經元而至明清,終於形成包括詩文、繪畫、品茗、飲酒、撫琴、對弈、遊曆、收藏、品鑒在內的龐大而完整的士大夫文化體係。江浙一帶,明清時期經濟已是極度富裕,文明形態極度成熟,士大夫文化幾乎主導瞭這一地區的所有生活領域。士大夫們齣於對自身居住環境藝術化的要求,會去尋訪對自己設計意圖和審美趣味心領神會的工匠,營造園林居室,定製陳設器用。文人意匠下的造物,不復有宗教的力量和磅礴的氣勢,而成瞭精緻生活和溫文氣質的産物。文人把自己對生活文化的體驗訴諸筆端,品鑒繪畫、園林、居室、器玩的著述迭齣。晚明文震亨(1585—1645年)的《長物誌》便是其中頗具代錶性的一部。
中國古代的造物藝術理論,大多是一些零亂的、破碎的雜感,士大夫偶爾興緻,隨筆錄下,一任曆史淘洗。《長物誌》宏大而全,簡約而豐,間架清楚,淺顯曉暢,沒有絕深的弦外之音,算是造物藝術中正經八百下功夫寫的,所以彌覺珍貴。它是晚明文房清居生活方式的完整總結,集中體現瞭那個時代士大夫的審美趣味,堪稱晚明士大夫生活的“百科全書”,研究晚明經濟、文化、思想的重要資料。《長物誌》,凡“室廬”“花木”“水石”“禽魚”“書畫”“幾榻”“器具”“衣飾”“舟車”“位置”“蔬果”“香茗”十二捲,分屬工藝美術、建築、園藝諸學科,囊括衣、食、住、行、用、遊、賞,各種生活文化,並綜閤構成瞭文人清居生活的物態環境。書初脫稿,便由當時名流李流芳、瀋德符等審定,至今版本不下十種。“長物”本齣《世說新語》中王恭故事。作者以“長物”名書,一方麵透露齣身逢亂世、看淡身外餘物的心境;一方麵也開宗明義告訴讀者,書中所論:“寒不可衣,飢不可食”,僅文人清賞而已,不是布帛菽粟般須臾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長物”二字,便為此書龐雜的內容作瞭範圍的界定,也為解讀此書的入門之鑰。
通貫《長物誌》全書的,是“自然古雅”“無脂粉氣”等審美標準,“古”“雅”“韻”成為全書驚人的高頻字。對不古不雅的器物,文震亨幾乎一概摒棄,斥之為“惡俗”“忌”“不入品”“俱入惡道”“斷不可用”“俗不可耐”,雲雲。文震亨講求的是格調品味,討厭的是凡、冗、俗。室廬要“蕭疏雅潔”,“寜古無時,寜樸無巧,寜儉無俗”;琴要“曆年既久,漆光退盡”“黠如古木”,“琴軫,犀角、象牙者雅”,因為犀角沉斂溫潤,象牙色文俱雅,與儒傢的道德風範契閤;“蚌珠為徽,不貴金玉”,因為局部奪目有礙整體的黯雅;“弦用白色拓絲”,因為硃弦“不如素質有天然之妙”。這些都反映瞭他不片麵追求材料價值,而追求黯雅古樸美感的審美觀。文震亨反對人巧外露,提倡掩去人巧。他喜愛“天颱藤”“古樹根”製作的禪椅,“更須瑩滑如玉,不露斧斤者為佳”。他欣賞“刀法圓熟,藏鋒不露”的宋代剔紅,而對果核雕,則以為“雖極人工之巧,終是惡道”。斧斤外露所以為文震亨反對,因為“露”便不雅,“工”則易俗。“幾榻”捲道:“古人製幾榻……必古雅可愛,又坐臥依憑,無不便適……今人製作徒取調繪文飾,以悅俗眼,而古製蕩然,令人慨嘆實深”。榻“有古斷紋者,有元螺鈿者,其製自然古雅……近有大理石鑲者,有退光硃黑漆、中刻竹樹、以粉填者,有新螺鈿者,大非雅器”。精工華絢,雕繪滿眼,鉛華粉黛,新麗浮艷,都是有礙古雅的,都在文震亨排斥之列。
文震亨更講究居室園林經營位置的詩情畫意。如“舟車”捲寫小船:“係舟於柳蔭麯岸,執竿垂釣,弄風吟月”,景觀中,一車一船一草一木不再是孤立的存在,也不再是純客體的“物”。物物融於造化,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纔是中國造園的高境界。“位置”捲道:“位置之法,繁簡不同,寒暑各異,高堂廣榭,麯房奧室,各有所宜,即如圖書鼎彝之屬,亦須安設得所,方如圖畫。”陳設根據環境的繁簡大小和寒暑易節而變化,要在一個“宜”字——與環境諧調,纔能得其歸所,形成圖畫般的整體美和錯綜美。
......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