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临床图解

中医舌诊临床图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家佗 著,许家佗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舌诊
  • 临床
  • 图解
  • 医学
  • 健康
  • 养生
  • 诊断
  • 中医书籍
  • 传统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唐人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5527
商品编码:23769789599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医舌诊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系统性强,尤其是其直观形象的特点,易于学习和掌握,不仅在临床受到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广泛重视,在个人健康保健领域也被广为应用。舌象不仅可以用来诊断病证、指导用药和评价疗效,还可以用来辨识体质、管理健康、指导食疗食补等,已成为学习中医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之一。为了方便国内外广大中医初学者、临床中医师以及中医爱好者更好地学习掌握和运用舌诊的基本技能,作者团队从多年临床诊疗和研究资料中精选了具有典型特征的舌象照片400余幅,以及一批真实舌诊病例,为读者提供了难得的*手学习资料。除了传统舌诊内容方法之外,本书还融入了部分现代舌诊研究的内容,细致地阐释了舌象在疾病诊断、遣方用药、疗效评价、体质养生等方面的应用,增强了舌诊学习的实效性,是一本精彩的舌诊入门和提高之书。 作者简介 许家佗,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跨学科从事中医诊断技术信息化研究。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博士后,2013.6-2014.8美国密苏里大学 Bond Life Sciences center高级访问学者。科技部863计划课题组长、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负责人。近年来负责国家科研项目6项、部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相关研究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4项。 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工程“费兆馥名师研究室”学术传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费兆馥名老中医工作室”负责人。 目 录



舌诊的基础知识 /1

节 什么是舌诊 /1

第二节 舌诊的原理 /2

一、舌的组织结构 /2

二、蕈状乳头与舌色 /4

三、丝状乳头与舌苔 /5

四、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 /5

五、舌面脏腑的分属理论 /6

第三节 望舌的内容与方法 /6

一、望舌内容——中医望舌主要看什么? /6

1.舌体 /6

2.舌苔 /6

3.舌下络脉 /7

二、望舌的方法——临床怎么看舌? /7

1.伸舌的方法 /7

2.望舌的顺序 /8

3.望舌下络脉方法 /8

4.刮舌验苔的方法 /8

三、望舌的注意事项 /9

第四节 舌象的正常与异常 /10

一、什么是正常舌象? /10

二、什么是异常舌象? /11

三、舌象的影响因素 /11

四、如何掌握舌诊方法 /12

第二章

中医舌诊的内容 /14

节 舌质 /14

一、舌神 /14

1.荣舌 /15

2.枯舌 /15

二、舌色 /16

1.淡红舌 /16

2.淡白舌 /16

3.枯白舌 /17

4.红舌 /17

5.绛舌 /18

6.舌尖红 /18

7.舌边尖红 /19

8.青紫舌 /19

9.淡紫舌 /20

10.瘀斑舌 /21

11.瘀点舌 /21

三、舌形质 /22

1.老舌 /22

2.淡嫩舌 /22

3.红嫩舌 /23

4.胖大舌 /23

5.淡胖舌 /24

6.肿胀舌 /24

7.齿痕舌 /25

8.红瘦舌 /25

9.淡瘦舌 /26

10.红点舌 /26

11.芒刺舌 /27

12.裂纹舌 /27

附① 淡裂舌 /28

附② 红裂舌 /28

13.舌衄 /29

14.舌疮 /29

四、舌态 /30

1.正常舌态 /30

2.舌歪斜 /30

3.舌僵硬 /31

4.舌痿软 /31

5.舌短缩 /32

6.舌吐弄 /32

7.舌震颤 /32

五、舌下络脉 /33

1.正常舌脉 /33

2.舌脉粗长如网 /33

3.舌脉曲张 /34

4.舌脉瘀血 /34

第二节 舌苔 /35

一、苔质 /35

1.薄苔 /35

2.厚苔 /36

3.润苔 /36

4.滑苔 /37

5.燥苔 /37

6.糙苔 /38

7.腻苔 /38

(1)垢腻苔 /39

(2)黏腻苔 /39

(3)滑腻苔 /40

(4)燥腻苔 /40

8.腐苔 /41

9.脓腐苔 /41

10.白霉苔 /42

11.剥苔 /42

(1)淡剥苔 /43

(2)红剥苔 /43

(3)花剥苔 /44

(4)类剥苔 /44

(5)地图舌 /45

(6)镜面舌 /45

① 镜面红舌 /45

② 镜面淡舌 /46

二、苔色 /46

1.白苔 /46

(1)薄白润苔 /47

(2)薄白干苔 /47

(3)薄白滑苔 /48

(4)白厚苔 /48

(5)白厚腻苔 /49

(6)白厚腻干苔 /49

(7)积粉苔 /50

(8)白燥苔 /50

2.黄苔 /51

(1)薄黄苔 /51

(2)深黄苔 /51

(3)焦黄苔 /52

(4)黄糙苔 /52

(5)黄滑苔 /53

(6)黄腻苔 /53

(7)黄黏腻苔 /54

3.灰黑苔 /54

(1)灰黑腻润苔 /54

(2)灰黑干燥苔 /55

4.相兼苔色 /56

(1)黄白相兼苔 /56

(2)黑(灰)白相兼苔 /57

(3)黄腻黑(灰)相兼苔 /57

第三章

舌诊在临床病证诊断中的应用 /58

节 舌象的综合分析方法 /58

一、察舌的神气和胃气 /58

1.舌的神气 /58

2.舌的胃气 /59

二、舌体和舌苔特征的综合分析 /59

三、舌象的动态观察与分析 /60

第二节 临床舌象综合分析 /61

一、淡紫舌舌象分析 /61

二、痿软舌舌象分析 /61

三、镜面红舌舌象分析 /62

四、枯白舌舌象分析 /62

五、中剥苔舌象分析 /63

六、光红舌舌象分析 /63

七、瘀斑舌厚腻苔舌象分析 /64

八、淡紫胖大舌舌象分析 /64

九、淡紫舌白厚腻苔舌象分析 /65

十、边尖红舌厚腻苔舌象分析 /65

十一、淡白舌滑苔舌象分析 /66

十二、尖红舌厚腻苔舌象 分析 /66

十三、积粉苔舌象分析 /67

十四、红舌黄厚腻苔舌象 分析 /67

十五、焦黄苔舌象分析 /68

十六、灰腻苔舌象分析 /68

十七、剥苔舌象分析 /69

十八、红绛舌舌象分析 /69

十九、淡白舌舌象分析 /70

二十、尖红点舌厚腻苔舌象 分析 /70

二十一、枯白舌舌象分析 /71

二十二、青紫舌黄腻浊苔舌象  分析 /71

二十三、舌衄舌象分析 /72

二十四、水滑苔舌象分析 /72

二十五、淡紫舌舌象分析 /73

二十六、黄燥腻剥苔舌象  分析 /73

第三节 常见基础证候的典型舌象特征 /74

一、气虚证 /74

二、血虚证 /74

三、阴虚证(虚热证) /75

四、阳虚证(虚寒证) /76

五、津液亏虚证 /77

六、气滞证 /78

七、血瘀证 /79

八、实寒证 /81

九、实热证 /82

十、痰湿证 /83

第四节 舌象与病证的诊断治疗 /86

一、舌诊在病证诊断中的应用 /86

1.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 /86

2.慢性胃炎——胃腑血瘀证 /86

3.慢性胃炎——胃肠实热证 /87

4.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 /87

5.胃功能紊乱——脾胃湿热证 /88

6.肠功能紊乱——胃肠气滞证 /88

7.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 /89

8.功能性消化不良——寒湿中阻证 /89

9.慢性结肠炎——脾阳虚证 /90

10.胆石症——肝胆湿热证 /90

11.胃息肉——气滞血瘀证 /91

12.结肠息肉——血瘀痰热证 /91

13.上呼吸道感染——痰热阻肺证 /92

14.糖尿病——阴虚火旺证 /92

15.冠心病——心阴亏虚证 /93

16.冠心病——心阳不振证 /93

17.高血压——脾虚气滞证 /94

18.心律失常——心虚痰阻证 /94

19.心律失常——心肾阴虚证 /95

20.心律失常——心气亏虚证 /95

21.乳腺癌——脾虚痰浊证 /96

22.肺癌——心肝火旺证 /96

23.肺癌——肺脾气虚证 /97

24.肺癌——肾阳亏虚证 /97

25.肺癌——痰热壅肺证 /98

26.肺癌——脾虚痰瘀证 /98

27.肺癌——心肺阳虚血瘀证 /99

28.肺癌——肺肾阴虚证 /99

29.肺癌——肝火犯胃证 /100

30.肺癌——脾肾阳虚证 /100

31.肺癌——肺脾气虚湿热证 /101

32.口腔溃疡——心火上炎证 /101

33.淋巴结炎——湿热壅阻证 /102

34.抑郁症——肝气郁结证 /102

35.抑郁症——痰浊内蕴证 /103

36.下肢浮肿——水湿内停证 /103

37.痤疮——冲任不调证 /104

38.前列腺肥大——下焦血瘀证 /104

39.儿童过敏体质——阴虚火旺证 /105

40.舌麻——肝肾亏虚证 /105

41.月经失调——心肝火旺证 /106

42.慢性疲劳综合征——寒湿困脾证 /106

43.慢性疲劳综合征——阳虚阴浮证 /107

二、常见病证的诊断、治疗与舌象变化 /108

1.脾胃病证候与舌象 /108

2.心脑血管疾病证候与舌象 /116

3.内分泌疾病证候与舌象 /124

4.妇科病证候与舌象 /127

5.肿瘤病证候与舌象 /132

6.呼吸系统疾病证候与舌象 /143

7.其他杂病证候与舌象 /145

第四章

体质与舌象 /162

节 体质及其分类 /162

一、体质的概念 /162

二、体质的分类方法 /163

第二节 九种典型体质的舌象及其干预 /163

一、平和质 /165

二、气虚质 /167

三、阳虚质 /170

四、阴虚质 /172

五、痰湿质 /174

六、湿热质 /177

七、瘀血质 /179

八、气郁质 /181

九、特禀质 /182


《舌尖上的智慧:千年医术的传世秘典》 在中国浩瀚的医学宝库中,有一门古老而精深的技艺,它无需医药,仅凭一双敏锐的眼睛,便能洞悉人体内部的微妙变化,揭示疾病的症结所在。这门技艺,便是中医的舌诊。而《舌尖上的智慧:千年医术的传世秘典》这本书,便是对这门古老智慧的一次深度挖掘与系统呈现,它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描绘出舌头作为人体健康晴雨表的万千气象。 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侧重于机械式罗列舌象与病症对应关系的图谱,而是将舌诊置于中医整体观的宏大框架下进行审视。它并非一份简单的“舌头使用手册”,而是一次关于生命信息解读的哲学探索。作者以深厚的医学功底和独到的临床体悟,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经纬,追溯舌诊的源头活水,理解其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根基,以及历代医家如何不断丰富和完善这门技艺。 《舌尖上的智慧》开篇,便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关于“舌”的立体认知。它不仅仅是一块负责味觉和吞咽的肌肉,更是全身气血津液运行的集中体现,是五脏六腑功能状态的直接反映。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舌诊的理论基础,包括舌的生理结构、其与经络脏腑的联系、以及舌象变化的根本原因。读者将了解到,为何舌苔的厚薄、颜色、润燥,舌体的形态、颜色、纹理,甚至舌下脉络的充盈与否,都蕴含着关于体内湿邪、热毒、瘀血、气虚、血虚等信息的密码。 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对舌象的解读并非孤立化、片面化,而是强调“舌象与证候的有机结合”。作者深谙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指出单纯的舌象并不能直接导出病名,而是需要结合患者的整体症状,如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因此,本书在介绍各种常见舌象的同时,会详细剖析这些舌象在不同证候下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通过舌象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传变、预后,以及治疗方案的调整。 例如,对于“红舌”这一基本舌象,本书不会止步于“实热”的简单标注。它会细致区分,鲜红舌、绛舌、点刺红舌分别可能指向何种程度的热邪,是表证的里热,还是脏腑的实火,亦或是阴虚火旺?它们又分别与哪些伴随症状,如口渴、烦躁、便秘、小便赤黄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证候图谱?通过这样的层层剥茧,读者才能真正理解舌象在辨证过程中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书中对于舌苔的分析更是入木三分。白苔,不仅代表着寒证或风寒感冒,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是湿邪内阻,或者是阳气虚衰的表现。黄腻苔,常常是痰湿与热邪交织的产物,但其黄的深浅、腻的程度,都可能指示着病情的轻重缓急。本书将引导读者深入理解这些细微差别背后的病理机制,从而能够更精准地把握疾病的性质。 除了对典型舌象的深度解析,《舌尖上的智慧》还特别关注那些容易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舌象变化。例如,花剥苔、齿痕舌、紫舌、瘀点、裂纹舌等,这些非典型舌象往往是久病、重病,或是特殊体质的表现,书中对这些舌象的解读,将为临床医生和中医爱好者提供宝贵的参考。 此外,本书还深刻探讨了舌诊在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应用。比如,女性经期、孕期、产后的舌象变化,儿童舌象的特殊性,以及老年人舌象的衰退与病变,这些内容都将被一一涵盖,展现了舌诊的广泛适用性。 《舌尖上的智慧》并非一本只讲理论的书。书中穿插了大量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这些案例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来源于作者本人或其师友的真实临床实践。通过对这些鲜活案例的分析,读者可以直观地看到舌诊在实际诊疗中的应用过程,学习如何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如何通过舌诊与望、闻、问、切的四诊合参,做出最恰当的判断。这些案例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让枯燥的医学理论变得触手可及。 本书还有一个独特的视角,便是强调舌诊的“未病先知”和“既病防变”的价值。通过长期观察自身或家人的舌象变化,可以在疾病初起、症状尚不明显时就有所警觉,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寻求中医的干预,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同时,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舌象的动态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判断药物是否对症,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 在语言风格上,《舌尖上的智慧》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作者的引导下,逐步领略舌诊的奥妙。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本书的专业性有所欠缺。相反,作者在保持语言通俗性的同时,严格遵循了中医的理论体系,每一个论断都溯源有据,每一个分析都合乎逻辑。书中使用的插图,也都经过精心挑选和绘制,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舌象的特点,辅助读者理解。 《舌尖上的智慧:千年医术的传世秘典》是一本集理论深度、临床实用性、哲学思考于一体的医学著作。它不仅是学习中医舌诊的经典教材,更是每一位关注自身健康、热爱中华传统医学的读者的案头必备。它将带领你走进一个全新的健康认知领域,让你重新认识自己身体的每一处细节,并学会倾听那来自舌尖上的、最真切的生命讯息。这本书,将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每一位有识之士细细品读,反复揣摩。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诊断疾病的方法,更是一种顺应自然、关爱生命的生活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普通爱好者,我对中医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市面上有很多关于中医的书籍,但大多显得过于专业,普通人很难读懂。《中医舌诊临床图解》这本书则完全不同,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让我领略到了中医的神奇之处。书中大量的图片让我眼前一亮,它们真实而又清晰,让我能够准确地辨认出不同舌象的差异。我特别喜欢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那些复杂的医学概念,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在娓娓道来。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观察自己的舌头,还能对家人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尝试着对照书中的图解来观察自己的舌头,发现确实能够对号入座,这让我对中医的诊断方式充满了敬畏。这本书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因为我知道这些都会在舌头上有所体现。它不仅仅是一本医学书籍,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健康的指南,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科学、更自然的方式来关注自己的身体。

评分

我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舌诊的教材,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大量临床实例和高质量图片的教材。《中医舌诊临床图解》这本书,绝对是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是一名正在学习中医的学生,之前在课堂上接触过舌诊,但总是感觉不够直观,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学习舌诊的道路。书中大量的彩色图片,清晰地展示了各种舌象的特征,从舌质的颜色、光泽,到舌苔的厚薄、润燥,再到舌下络脉的形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更难得的是,每一张图片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不仅解释了舌象的表象,更深入地剖析了其内在的病机,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脏腑功能失调。书中还收录了很多真实的临床病例,通过这些病例,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舌诊在实际诊断中的应用。书中的语言也十分精炼,条理清晰,让我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舌诊的知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图文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对于任何想要深入学习舌诊的人来说,都极具价值。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望诊”中的舌诊,总觉得它蕴含着古人对人体深刻的洞察力。《中医舌诊临床图解》这本书,绝对是让我对舌诊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丰富的图片资料,这些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清晰度极高,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各种舌象的细微之处,比如舌头的胖瘦、舌边是否有齿痕、舌苔的剥落情况等等。文字的讲解也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将复杂的舌象与具体的病症、证型紧密联系起来,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舌诊背后的逻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常见疾病舌象的分析,这让我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监测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图片和文字的搭配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它让我觉得,中医的博大精深,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方式,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作为一个对中医一直充满好奇,但又苦于找不到入门途径的读者,我终于找到了这本《中医舌诊临床图解》。它不像那些枯燥晦涩的理论书籍,而是以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方式,将中医舌诊的奥秘呈现在我面前。书中的每一个舌象都配有高清、真实的彩色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舌头的颜色、形状、舌苔的厚薄、颜色以及舌底的青筋等等。更重要的是,文字的讲解也十分通俗易懂,让我能够轻松理解每一个舌象所代表的病机和证型。我尤其喜欢书中结合了大量的临床案例,通过实际的病人舌象来分析病情,这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诊室,跟着老中医一起学习。书中的插图和照片质量非常高,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甚至能看到舌头表面的细微纹理。我反复翻阅,每次都能有新的收获。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让我对中医的望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中医的兴趣。甚至可以说,这本书已经成为我中医学习路上的启蒙导师。

评分

我是一名在中医领域深耕多年的临床医生,常年在临床一线与各种疾病打交道。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接触到了这本《中医舌诊临床图解》。坦白说,起初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毕竟关于舌诊的书籍市面上也层出不穷。然而,当我翻开它的时候,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有条理,从舌头的基本形态到各种病理舌象的详细解析,再到不同证型的舌象变化,都做了系统性的阐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提供了静态的舌象图片,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视频资料的二维码,扫描后可以看到舌头的动态变化,这对于临床诊断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而且,书中对每个舌象的分析都非常到位,不仅指出了舌象的特征,还深入剖析了其背后所蕴含的病机,并结合了多种治法,这为我提供了很多临床上的参考和启发。我发现,这本书所收录的舌象非常全面,涵盖了我们日常临床中遇到的绝大多数情况,甚至包括一些比较罕见但重要的舌象。对于我们这些临床医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舌诊的准确性和效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