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舌诊的基础知识 /1
节 什么是舌诊 /1
第二节 舌诊的原理 /2
一、舌的组织结构 /2
二、蕈状乳头与舌色 /4
三、丝状乳头与舌苔 /5
四、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 /5
五、舌面脏腑的分属理论 /6
第三节 望舌的内容与方法 /6
一、望舌内容——中医望舌主要看什么? /6
1.舌体 /6
2.舌苔 /6
3.舌下络脉 /7
二、望舌的方法——临床怎么看舌? /7
1.伸舌的方法 /7
2.望舌的顺序 /8
3.望舌下络脉方法 /8
4.刮舌验苔的方法 /8
三、望舌的注意事项 /9
第四节 舌象的正常与异常 /10
一、什么是正常舌象? /10
二、什么是异常舌象? /11
三、舌象的影响因素 /11
四、如何掌握舌诊方法 /12
第二章
中医舌诊的内容 /14
节 舌质 /14
一、舌神 /14
1.荣舌 /15
2.枯舌 /15
二、舌色 /16
1.淡红舌 /16
2.淡白舌 /16
3.枯白舌 /17
4.红舌 /17
5.绛舌 /18
6.舌尖红 /18
7.舌边尖红 /19
8.青紫舌 /19
9.淡紫舌 /20
10.瘀斑舌 /21
11.瘀点舌 /21
三、舌形质 /22
1.老舌 /22
2.淡嫩舌 /22
3.红嫩舌 /23
4.胖大舌 /23
5.淡胖舌 /24
6.肿胀舌 /24
7.齿痕舌 /25
8.红瘦舌 /25
9.淡瘦舌 /26
10.红点舌 /26
11.芒刺舌 /27
12.裂纹舌 /27
附① 淡裂舌 /28
附② 红裂舌 /28
13.舌衄 /29
14.舌疮 /29
四、舌态 /30
1.正常舌态 /30
2.舌歪斜 /30
3.舌僵硬 /31
4.舌痿软 /31
5.舌短缩 /32
6.舌吐弄 /32
7.舌震颤 /32
五、舌下络脉 /33
1.正常舌脉 /33
2.舌脉粗长如网 /33
3.舌脉曲张 /34
4.舌脉瘀血 /34
第二节 舌苔 /35
一、苔质 /35
1.薄苔 /35
2.厚苔 /36
3.润苔 /36
4.滑苔 /37
5.燥苔 /37
6.糙苔 /38
7.腻苔 /38
(1)垢腻苔 /39
(2)黏腻苔 /39
(3)滑腻苔 /40
(4)燥腻苔 /40
8.腐苔 /41
9.脓腐苔 /41
10.白霉苔 /42
11.剥苔 /42
(1)淡剥苔 /43
(2)红剥苔 /43
(3)花剥苔 /44
(4)类剥苔 /44
(5)地图舌 /45
(6)镜面舌 /45
① 镜面红舌 /45
② 镜面淡舌 /46
二、苔色 /46
1.白苔 /46
(1)薄白润苔 /47
(2)薄白干苔 /47
(3)薄白滑苔 /48
(4)白厚苔 /48
(5)白厚腻苔 /49
(6)白厚腻干苔 /49
(7)积粉苔 /50
(8)白燥苔 /50
2.黄苔 /51
(1)薄黄苔 /51
(2)深黄苔 /51
(3)焦黄苔 /52
(4)黄糙苔 /52
(5)黄滑苔 /53
(6)黄腻苔 /53
(7)黄黏腻苔 /54
3.灰黑苔 /54
(1)灰黑腻润苔 /54
(2)灰黑干燥苔 /55
4.相兼苔色 /56
(1)黄白相兼苔 /56
(2)黑(灰)白相兼苔 /57
(3)黄腻黑(灰)相兼苔 /57
第三章
舌诊在临床病证诊断中的应用 /58
节 舌象的综合分析方法 /58
一、察舌的神气和胃气 /58
1.舌的神气 /58
2.舌的胃气 /59
二、舌体和舌苔特征的综合分析 /59
三、舌象的动态观察与分析 /60
第二节 临床舌象综合分析 /61
一、淡紫舌舌象分析 /61
二、痿软舌舌象分析 /61
三、镜面红舌舌象分析 /62
四、枯白舌舌象分析 /62
五、中剥苔舌象分析 /63
六、光红舌舌象分析 /63
七、瘀斑舌厚腻苔舌象分析 /64
八、淡紫胖大舌舌象分析 /64
九、淡紫舌白厚腻苔舌象分析 /65
十、边尖红舌厚腻苔舌象分析 /65
十一、淡白舌滑苔舌象分析 /66
十二、尖红舌厚腻苔舌象 分析 /66
十三、积粉苔舌象分析 /67
十四、红舌黄厚腻苔舌象 分析 /67
十五、焦黄苔舌象分析 /68
十六、灰腻苔舌象分析 /68
十七、剥苔舌象分析 /69
十八、红绛舌舌象分析 /69
十九、淡白舌舌象分析 /70
二十、尖红点舌厚腻苔舌象 分析 /70
二十一、枯白舌舌象分析 /71
二十二、青紫舌黄腻浊苔舌象 分析 /71
二十三、舌衄舌象分析 /72
二十四、水滑苔舌象分析 /72
二十五、淡紫舌舌象分析 /73
二十六、黄燥腻剥苔舌象 分析 /73
第三节 常见基础证候的典型舌象特征 /74
一、气虚证 /74
二、血虚证 /74
三、阴虚证(虚热证) /75
四、阳虚证(虚寒证) /76
五、津液亏虚证 /77
六、气滞证 /78
七、血瘀证 /79
八、实寒证 /81
九、实热证 /82
十、痰湿证 /83
第四节 舌象与病证的诊断治疗 /86
一、舌诊在病证诊断中的应用 /86
1.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 /86
2.慢性胃炎——胃腑血瘀证 /86
3.慢性胃炎——胃肠实热证 /87
4.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 /87
5.胃功能紊乱——脾胃湿热证 /88
6.肠功能紊乱——胃肠气滞证 /88
7.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 /89
8.功能性消化不良——寒湿中阻证 /89
9.慢性结肠炎——脾阳虚证 /90
10.胆石症——肝胆湿热证 /90
11.胃息肉——气滞血瘀证 /91
12.结肠息肉——血瘀痰热证 /91
13.上呼吸道感染——痰热阻肺证 /92
14.糖尿病——阴虚火旺证 /92
15.冠心病——心阴亏虚证 /93
16.冠心病——心阳不振证 /93
17.高血压——脾虚气滞证 /94
18.心律失常——心虚痰阻证 /94
19.心律失常——心肾阴虚证 /95
20.心律失常——心气亏虚证 /95
21.乳腺癌——脾虚痰浊证 /96
22.肺癌——心肝火旺证 /96
23.肺癌——肺脾气虚证 /97
24.肺癌——肾阳亏虚证 /97
25.肺癌——痰热壅肺证 /98
26.肺癌——脾虚痰瘀证 /98
27.肺癌——心肺阳虚血瘀证 /99
28.肺癌——肺肾阴虚证 /99
29.肺癌——肝火犯胃证 /100
30.肺癌——脾肾阳虚证 /100
31.肺癌——肺脾气虚湿热证 /101
32.口腔溃疡——心火上炎证 /101
33.淋巴结炎——湿热壅阻证 /102
34.抑郁症——肝气郁结证 /102
35.抑郁症——痰浊内蕴证 /103
36.下肢浮肿——水湿内停证 /103
37.痤疮——冲任不调证 /104
38.前列腺肥大——下焦血瘀证 /104
39.儿童过敏体质——阴虚火旺证 /105
40.舌麻——肝肾亏虚证 /105
41.月经失调——心肝火旺证 /106
42.慢性疲劳综合征——寒湿困脾证 /106
43.慢性疲劳综合征——阳虚阴浮证 /107
二、常见病证的诊断、治疗与舌象变化 /108
1.脾胃病证候与舌象 /108
2.心脑血管疾病证候与舌象 /116
3.内分泌疾病证候与舌象 /124
4.妇科病证候与舌象 /127
5.肿瘤病证候与舌象 /132
6.呼吸系统疾病证候与舌象 /143
7.其他杂病证候与舌象 /145
第四章
体质与舌象 /162
节 体质及其分类 /162
一、体质的概念 /162
二、体质的分类方法 /163
第二节 九种典型体质的舌象及其干预 /163
一、平和质 /165
二、气虚质 /167
三、阳虚质 /170
四、阴虚质 /172
五、痰湿质 /174
六、湿热质 /177
七、瘀血质 /179
八、气郁质 /181
九、特禀质 /182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普通爱好者,我对中医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市面上有很多关于中医的书籍,但大多显得过于专业,普通人很难读懂。《中医舌诊临床图解》这本书则完全不同,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让我领略到了中医的神奇之处。书中大量的图片让我眼前一亮,它们真实而又清晰,让我能够准确地辨认出不同舌象的差异。我特别喜欢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那些复杂的医学概念,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在娓娓道来。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观察自己的舌头,还能对家人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尝试着对照书中的图解来观察自己的舌头,发现确实能够对号入座,这让我对中医的诊断方式充满了敬畏。这本书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因为我知道这些都会在舌头上有所体现。它不仅仅是一本医学书籍,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健康的指南,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科学、更自然的方式来关注自己的身体。
评分我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舌诊的教材,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大量临床实例和高质量图片的教材。《中医舌诊临床图解》这本书,绝对是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是一名正在学习中医的学生,之前在课堂上接触过舌诊,但总是感觉不够直观,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学习舌诊的道路。书中大量的彩色图片,清晰地展示了各种舌象的特征,从舌质的颜色、光泽,到舌苔的厚薄、润燥,再到舌下络脉的形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更难得的是,每一张图片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不仅解释了舌象的表象,更深入地剖析了其内在的病机,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脏腑功能失调。书中还收录了很多真实的临床病例,通过这些病例,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舌诊在实际诊断中的应用。书中的语言也十分精炼,条理清晰,让我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舌诊的知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图文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对于任何想要深入学习舌诊的人来说,都极具价值。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望诊”中的舌诊,总觉得它蕴含着古人对人体深刻的洞察力。《中医舌诊临床图解》这本书,绝对是让我对舌诊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丰富的图片资料,这些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清晰度极高,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各种舌象的细微之处,比如舌头的胖瘦、舌边是否有齿痕、舌苔的剥落情况等等。文字的讲解也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将复杂的舌象与具体的病症、证型紧密联系起来,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舌诊背后的逻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常见疾病舌象的分析,这让我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监测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图片和文字的搭配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它让我觉得,中医的博大精深,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方式,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棒了!作为一个对中医一直充满好奇,但又苦于找不到入门途径的读者,我终于找到了这本《中医舌诊临床图解》。它不像那些枯燥晦涩的理论书籍,而是以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方式,将中医舌诊的奥秘呈现在我面前。书中的每一个舌象都配有高清、真实的彩色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舌头的颜色、形状、舌苔的厚薄、颜色以及舌底的青筋等等。更重要的是,文字的讲解也十分通俗易懂,让我能够轻松理解每一个舌象所代表的病机和证型。我尤其喜欢书中结合了大量的临床案例,通过实际的病人舌象来分析病情,这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诊室,跟着老中医一起学习。书中的插图和照片质量非常高,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甚至能看到舌头表面的细微纹理。我反复翻阅,每次都能有新的收获。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让我对中医的望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中医的兴趣。甚至可以说,这本书已经成为我中医学习路上的启蒙导师。
评分我是一名在中医领域深耕多年的临床医生,常年在临床一线与各种疾病打交道。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接触到了这本《中医舌诊临床图解》。坦白说,起初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毕竟关于舌诊的书籍市面上也层出不穷。然而,当我翻开它的时候,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有条理,从舌头的基本形态到各种病理舌象的详细解析,再到不同证型的舌象变化,都做了系统性的阐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提供了静态的舌象图片,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视频资料的二维码,扫描后可以看到舌头的动态变化,这对于临床诊断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而且,书中对每个舌象的分析都非常到位,不仅指出了舌象的特征,还深入剖析了其背后所蕴含的病机,并结合了多种治法,这为我提供了很多临床上的参考和启发。我发现,这本书所收录的舌象非常全面,涵盖了我们日常临床中遇到的绝大多数情况,甚至包括一些比较罕见但重要的舌象。对于我们这些临床医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舌诊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