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波真气运行法(再版)
作 者:李少波 著作 著 定 价:58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页 数:190 装 帧:平装 ISBN:9787802318380本书首先以增强生命活力、完整有序的动静功法系列和系统的真气运行法理论,构建了真气运行学说的基本体系;其次穷究“三圣道”理论、天人一际的哲学底蕴,将真气运行学说根植于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化之中;ZUI后,以数据翔实的临床总结、实验研究和病例实践、体会为验证,上下呼应,前后印证。
李少波,1910年2月出生,河北省安平县人。幼年体弱多病,师从祖父学练吐纳导引、行气摄生之术,兼攻《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勿药元诠》等经典,研究各家各派养生修持要旨。经数十年的躬亲实践和潜心钻研,深悉医经即道,道经亦医,皆以健身延年为旨归。20世纪
一章 真气与真气运行——生命活动的核心
第二章 真气运行的通路——经络
第三章 真气运行五步功成
一、五步功成
二、真气运行法姿势
三、对五官的要求
四、练功须知
第四章 《黄帝内经》与真气运行
第五章 动与静
一、动与静的关系
二、静极生动
三、八触
四、动极复静
第六章 真气运行对五脏和疾病的影响
一、肺脏
二、心脏
三、肝脏
四、脾胃
五、肾与命门
附:练功病例小结45例
第七章 真气运行的动力与丹田
一、呼吸的生理
二、呼吸运动天人相应
三、呼吸运动对真气的影响
四、调整呼吸
五、丹田的部位及命名
六、丹田的作用
第八章 真气运行高级功法——真气抟聚法
一、混元坐——真气抟聚法之一
二、下河车搬运——真气抟聚法之二
三、上河车搬运——真气抟聚法之三
四、五行攒簇——真气抟聚法之四
五、五龙蛰法——真气抟聚法之五
结语 真气抟聚论
附:捻指通经
第九章 《黄帝内经》养生修真秘旨——《内经图》释义
一、题解
二、生化之源
三、修真秘要
四、赞真气抟聚之妙
五、脏象
六、补释
第十章 真气运行法印证
一、真气运行法与《内经图》
二、真气运行法与《行气玉铭》
三、真气运行法与道家
四、真气运行法与内丹术
五、真气运行法与儒家
六、真气运行法与易卦
七、真气运行法与佛家
八、真气运行法与《西游记》
第十一章 练功体会10则
一、我的养生之道——翟翕武同志访谈录
二、真法奏奇效一靠信二靠练
三、矢志不渝从苦练争做凡间活仙翁
四、真气运行法慈惠无穷
五、练功要专一短期可通督
六、真法起效时间有早有晚
七、自学真气运行五步静功实践体悟
八、真气运周天形神妙圆通——谈真气运行法与太极拳兼练
九、练好五禽导引精盈气盛神旺
十、让真法为更多的印尼人造福
第十二章 练功指导(问题解答)
对于像我这样,尝试过多种不同流派气功练习但始终无法找到稳定持续练习下去的人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完整有序”的特点。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初期热情高涨,但很快就会因为某个环节的缺失或理解上的偏差而导致练习中断,最终不了了之。这本书则像是为习练者设计了一条清晰的、从入门到精深的成长路径图,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所需的准备都交代得明明白白。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动静结合”的章节安排,它并没有将静功和动功割裂开来,而是展示了两者之间如何相互滋养、彼此促进的辩证关系。这种全局观的构建,让习练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下一步的方向,从而避免了在浩瀚的练习海洋中迷失,保证了练习的连续性和进阶的科学性,这对于长期坚持至关重要。
评分作为一个资深的气功爱好者,我接触过不少关于“真气运行”的著作,但往往发现它们在“构建”这个层面上做得不够彻底,更多是经验的分享。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它真正试图去建立一套可以被理解、被检验的理论体系。作者在书中描绘的不仅仅是一套动作,更是一个关于生命能量如何被引导、被培养、最终实现自我调节的完整模型。这种宏大的视野和严密的逻辑推演,使得整本书的份量大大提升,不再是简单的“秘笈”,而更像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部专著。我期待着在实际操作中,能将书中那些精妙的理论转化为切实的身体感受,并相信通过如此系统化的指导,能够真正触及到传统功法中那个被反复提及却又难以捉摸的“核心境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把钥匙,开启了一个更加深入、更加自觉的修行之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吸引人,那种古朴中带着一丝神秘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个人一直对传统养生和气功理论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的很多书籍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零散的片段介绍,缺乏系统性。拿到这本书时,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它内容上的厚重感,那种扎实的学术底蕴扑面而来。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就被作者那种严谨的叙事风格所折服,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理论的阐述都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丝毫没有敷衍之意。尤其是对“真气”这个核心概念的探讨,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空泛的描述,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自洽的理论框架,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深入理解而非仅仅是模仿动作的习练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功法时所体现出的那种匠人精神,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准,仿佛在描绘一幅精密的工程图纸,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构建起对自身能量流动的初步认知,这对于后续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我是一个对事物逻辑性要求很高的人,很多养生书籍的“玄学”部分往往让我感到困扰,觉得缺乏可验证的基础。然而,这本书在理论构建上的努力,极大地满足了我这种探究“所以然”的好奇心。作者似乎非常清楚读者对于“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气感是如何产生的”这类问题的渴望,因此,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解析气血运行的内在机制,并试图将其与人体生理学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对接和阐释。虽然是传统功法,但其论述的框架却是现代的、系统的,这种跨界的融合处理得非常高明,既保留了古法的精髓,又赋予了它符合当代认知习惯的清晰度。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作者对某个特定体位或呼吸配合的深层解读,这种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身体的重新审视和学习,让人对接下来的具体习练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因为你知道你所做的不仅仅是机械的模仿。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给我的阅读体验加分不少。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能够遇到一本如此注重阅读质感的书籍,实属难得。那种墨香与纸张的触感,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引导,让人自然而然地放慢节奏,沉浸其中。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功法口诀和动作要领的描述部分,作者的措辞精准,既保留了传统气功术语的韵味,又用现代的语言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解释,避免了初学者因为佶屈聱牙而望而却步。阅读这些文字,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传授现场,那位资深的导师正一板一眼地在我耳边轻声教导。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极大地增强了功法学习的效率,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指导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永不疲倦的良师益友,时刻伴随在侧,指引方向,让人在面对练习中的困惑时,总能在书中找到清晰的解答和慰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