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蜀素帖及尺牍》创作于宋哲宗元佑三年( 公元一〇八八年),米芾三十八岁时,因书于蜀素之 上而得名,行书,是他的代表作。纵十九点七厘米, 横百八十四点厘米。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七十一行 ,六百五十八字,署黻款。《蜀素帖》明代为项元汴 、董苴昌、吴廷等着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人局士奇 王鸿绪、傅恒之手,後人清内府,现存台北故宫博物 院。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正侧藏露 ,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全篇用笔大量使用提按顿挫 的动作,在正侧、偃仰、转折中展现了他独特的“刷 字”风格。结字左倾,体势骏迈,然过于好“势”, “终随偏之失”(黄庭坚语)。
正文
这次购入的《米芾蜀素帖及尺牍/中国最具代表性碑帖临摹范本丛书》完全是冲着米芾的《蜀素帖》去的,毕竟这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能够近距离接触并学习,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拿到书后,发现它的用心程度远超预期。书中对《蜀素帖》的呈现,不仅有清晰的拓本,更重要的是,它将米芾的书写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复盘”。比如,某个字的起笔是如何落笔的,笔锋如何转折,最终又是如何收笔,这些细节在书中都有详细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临摹不出神韵,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些最基础的笔画处理。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耐心地指点你每一个细节,让你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写,而不是仅仅告诉你“怎么”写。特别是书中关于米芾行笔时那种“疾势”和“迟势”的结合的分析,让我对如何把握书写的节奏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我这样喜欢深挖书法背后道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真的很大。
评分入手这本《米芾蜀素帖及尺牍/中国最具代表性碑帖临摹范本丛书》纯粹是出于对米芾“刷字”的痴迷。他的字,在我看来,总有一种不拘一格的洒脱,尤其是在《蜀素帖》里,那种恣意挥洒,又暗藏章法的力量,着实令人着迷。拿到书后,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蜀素帖》的呈现方式。不是那种简单的影印,而是将每一个字的结构、笔画走向都做了细致的解析,甚至是一些细微的顿挫和转折,书中都用箭头和文字做了标注。这对于我这样手残党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总觉得,很多时候学不好书法,是因为看不到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笔锋的提按,墨色的变化。这本书就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它把米芾的书写“过程”也给“解剖”了出来,让你明白这个字是如何“长”出来的,而不是仅仅看到“结果”。而且,书中对《蜀素帖》整体布局的分析也很有价值,米芾在长卷中如何安排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和呼应,形成那种一气呵成的感觉,这对我领悟整体的章法非常重要。
评分我一直都很喜欢米芾的书法,尤其是《蜀素帖》,那种洒脱奔放,又蕴含着严谨法度的感觉,让我着迷。这次买了《米芾蜀素帖及尺牍/中国最具代表性碑帖临摹范本丛书》,主要是想认真地临摹一下。这本书的质量确实不错,纸张很有质感,印刷也很清晰,能够很好地展现米芾的笔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蜀素帖》的讲解非常细致。它不仅仅是把字摆出来让你照着临,而是会分析每个字的结构特点,以及米芾在书写这个字时所运用的技巧。比如,它会讲解某个笔画是如何起笔、行笔、收笔的,以及笔画之间的连接是如何处理的,这些对我来说都非常受用。我总觉得,学书法最难的就是领会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而这本书就尝试着把米芾的书写“精神”给“翻译”出来。它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米芾的笔法,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临摹。对于想要真正吃透米芾书法精髓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入手的。
评分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技艺的书籍,而《米芾蜀素帖及尺牍/中国最具代表性碑帖临摹范本丛书》这本书,确实给了我不少惊喜。米芾的书法,以其“风樯阵马”、“龙跳虎卧”的评价广为人知,而《蜀素帖》作为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其行笔的速度、力量和变化,总让我觉得难以捉摸。这本书在临摹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高清的拓本,更重要的是,它对《蜀素帖》的每一个字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它从笔画的结构、运笔的轨迹、墨色的变化等多个角度,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讲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飞白”的处理的讲解,米芾的飞白并非是简单地将墨色减淡,而是有内在的支撑和力量,书中对此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同时,对于《蜀素帖》中那些看似杂乱却极富表现力的笔画,书中的分析也让我能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从而更好地进行模仿。这本书让我觉得,临摹不再是盲目的复制,而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学习过程。
评分这次入手的是《米芾蜀素帖及尺牍/中国最具代表性碑帖临摹范本丛书》,本来是被“最具代表性碑帖”几个字吸引,想着学书法总得从经典入手。拿到书后,翻开来,第一感受是纸张质感不错,摸上去挺舒服的,印刷也清晰,字迹的墨色浓淡、飞白都尽可能地还原了原作的韵味,这一点对于临摹来说至关重要。米芾的《蜀素帖》向来以其奔放跌宕、变化多姿的书风著称,但光看图片摹本,就能感受到那种行笔的力度和节奏感。书中对《蜀素帖》的每个字的拆解讲解,我觉得是亮点,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字长什么样,更深入地分析了起笔、行笔、收笔的技巧,以及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甚至还提到了米芾在书写时的情感投入。这种讲解方式,让我感觉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你,而不是简单地把原作搬过来。对于我这种刚入门或者想进阶的爱好者来说,这样的细节分析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米芾的笔法精髓,避免走弯路。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韵”的阐述,书法不仅仅是技巧,更是意境的体现,米芾的字里行间的“韵味”是如何形成的,书中都有所涉及,这对我来说很有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