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2)/简帛书法大系

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2)/简帛书法大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德芳王立翔... 编
图书标签:
  • 敦煌马圈湾汉简
  • 汉简书法
  • 简帛书法
  • 书法
  • 历史
  • 文化
  • 考古
  • 文字学
  • 中国古代史
  • 敦煌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书画
ISBN:9787547915196
商品编码:25073746052
开本:12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2)/简帛书法大系
  • 作者:编者:张德芳//王立翔
  • 定价:58
  • 出版社:上海书画
  • ISBN号:978754791519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7-01
  • 印刷时间:2017-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66

内容提要

。。。

作者简介

。。。

目录

正文


《翰墨遗风:马圈湾汉简书法鉴赏》 这是一部深入探索马圈湾汉代简牍书法艺术的专著,旨在为读者呈现一批珍贵的历史墨迹,并对其书法价值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解读。本书精选了马圈湾出土的历代汉简中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涵盖了从早期隶书向成熟隶书演变的不同阶段,以及在军事、行政、日常生活等不同领域留下的书写痕迹。 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这些简牍书法的多维度分析。首先,我们将从书体演变的宏观视角出发,追溯马圈湾简书在汉代隶书发展史上的地位。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简牍上字体的仔细比对,揭示其笔画的粗细、结构的长短、点画的形态以及整体风格的细微变化。读者将有机会看到隶书从早期略显古朴、多带波磔的形态,逐渐过渡到笔画平直、结构方整、风格趋于统一的成熟隶书的过程,从而更清晰地理解这一重要书体的演进脉络。 其次,本书将深入探究书写技巧与风格特征。每一件简牍都是一次真实的笔墨实践,承载着书写者的情感与功力。我们将逐一剖析这些简书的点画用笔,例如起笔的方圆、行笔的疾涩、收笔的藏露,以及横、竖、撇、捺、钩、折等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同时,也会关注字体的结构布局,包括字形的开合、重心的高低、笔画之间的呼应与照料。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考察,读者可以领略到当时书写者在不同心境、不同目的下的多样化表现,有的工整严谨,有的则率意奔放,充满了生命力。 马圈湾汉简的地域特色也是本书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作为汉代边塞地区的重要军事设施,这里的简牍书写既要满足军事管理和行政公文的需要,也受到当地书写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我们将尝试分析是否存在与中原地区主流书法风格有所差异的本地化特征,例如某些笔画的习惯性变形,或者在书写速度和章法上的独特处理方式。这种地域性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汉代书法艺术的多元面貌。 此外,本书还将结合简牍的出土背景与内容,来理解书法的实际功用。简牍上的文字内容,如士兵名籍、粮草账目、军令文书、甚至私人信件,都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书法的语境。我们将探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书写者会采取怎样的字体和风格。例如,用于紧急传递的军令,可能更注重书写的速度和清晰度;而用于长期存档的账簿,则可能更为规整。这种将书法艺术与实用功能相结合的解读,将使读者对汉代书法的生命力有更深刻的体会。 本书不仅是对汉简书法本身的欣赏,更是一次对汉代社会生活、文化风貌的追溯。通过这些朴实无华却充满力量的笔墨,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感受到先民们的生活气息。本书致力于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语言,将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呈现给广大书法爱好者、历史研究者以及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我们希望通过对马圈湾汉简书法的深入研究与展示,能够唤起读者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灵感,体悟汉代书法的独特魅力。 本书的编排力求清晰有序,既有宏观的概述,也有微观的细节分析,并辅以高清精美的简牍拓本及高清实物图片,方便读者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比较。我们相信,《翰墨遗风:马圈湾汉简书法鉴赏》将成为一部兼具学术价值与审美情趣的著作,为中国书法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书法学习者提供宝贵的范本,也为广大读者奉献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阅《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2)/简帛书法大系》的过程,像是一次穿越时光的漫步。我不仅仅是在欣赏书法,更是在阅读历史。那些简牍上的内容,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结合前人研究的释文,我依稀可以勾勒出当时社会生活的片段。有关于屯垦戍边的记录,有关于田亩租税的条目,还有一些零散的生活琐事。这些内容,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最生动的“史料”。而承载这些史料的,正是那些充满生命力的汉简书法。我尤其关注那些非正式场合书写的简牍,它们的字形更加率真,线条更加自然,充满了随性的美感。这种“不经意”的书写,反而更能展现出汉代书法的生命力,那种朴拙、厚重、饱含情感的特质,让我为之倾倒。

评分

这部《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2)/简帛书法大系》的出现,宛如一场迟到的甘霖,滋润了我对汉代书法的渴望。多年来,我一直沉迷于汉隶的雄浑与恣肆,但总觉得隔着一层历史的薄纱,难以窥见其最本真的面貌。这次,马圈湾汉简的发现,特别是这第二卷的呈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直抵汉代官府文书与寻常生活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被那纵横交错的线条、结构严谨的字形所深深吸引。这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更是那个时代鲜活生命的印记。我想象着书写者,或许是一位严谨的文吏,一笔一划都带着对职责的敬畏;又或许是一位戍边的士卒,在完成公务之余,留下些许生活的气息。这些简牍上的墨迹,没有经过后世的刻意加工,没有经过文人的雅致修饰,它们以最原始、最真诚的状态展现在我眼前,让我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

评分

拿到《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2)/简帛书法大系》的时候,我被其厚重的分量所震撼,这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历史的厚重感。我非常欣赏书中高清的影印图片,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墨点,都清晰可见,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书写时的力度和温度。我花了很长时间去仔细辨认那些简牍上的字迹,努力去理解每一笔的来龙去脉。有时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就需要查阅相关的工具书,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探索。

评分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种书法,就必须去接触它的“源头”。《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2)/简帛书法大系》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这些汉简,是从地下出土的,它们没有经过后世的筛选和加工,是最真实的历史遗存。我仔细地研读书中的每一幅图片,试图去体会那种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笔墨气息。我注意到,虽然很多字形看起来比较粗犷,但其内在的结构却非常严谨,蕴含着汉代书法的基本规范。

评分

这部《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2)/简帛书法大系》是了解汉代书法艺术的一个宝库。我曾经对汉代书法了解不多,大多停留在王羲之之前的名家作品。而这批马圈湾汉简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汉代书法世界。这里有官府的规范书写,也有个人的随意发挥,更有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笔迹。我尤其喜欢那些带有个人印记的字,它们不拘泥于法度,却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评分

从《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2)/简帛书法大系》中,我看到了汉代普通人生活的剪影。那些简牍上记录的琐碎事务,看似平凡,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无论是戍边士兵的口粮清单,还是官员的文书往来,亦或是普通民众的借贷记录,都通过那一笔笔苍劲的墨迹得以呈现。这种朴实无华的书法,恰恰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它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刻意为之,只是顺应着书写者的情感和习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评分

《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2)/简帛书法大系》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书法本身。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书法”的定义。我曾经以为书法就是写好看的字,而这本书让我明白,书法更是历史的载体,是文化的体现,是情感的表达。那些简牍上的线条,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它们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我反复摩挲着书中的图片,试图去捕捉那些隐藏在笔画中的细节,去体会书写者当时的心理状态。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研究汉代历史和文化的人来说,其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书法资料,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汉代社会百科全书。我注意到书中收录的简牍内容涉及军事、经济、法律、行政、甚至包括一些生活中的账目和书信。这些零散但真实的信息,汇集在一起,便能勾勒出当时社会运作的脉络。而这一切,都通过汉简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对那些带有个人情感的书信部分感到兴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念、嘱托、感慨,在朴实的笔画中得到了最直接的表达。

评分

我之前对简帛书法接触不多,但《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2)/简帛书法大系》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它的看法。我一直认为书法是文人的雅事,是案头之物。然而,这些马圈湾的汉简,却展现了另一种书法风貌:实用、朴实、充满生命力。它们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沟通的工具,但同时又承载着书写者的个性和时代的精神。我被那些奔放的笔触、奇特的结构所吸引,它们打破了我对传统楷书、行书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书法艺术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书法爱好者来说,能够接触到如此精美的原件影印资料,实属幸事。《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2)/简帛书法大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它不仅仅是展示字形,更是展示了书写者的气息,那种提按顿挫的力度,那种笔画连接的节奏,都仿佛能从纸面上跃然纸上。我仔细地对比不同简牍上的同一字,观察它们的异同,揣摩书写者在不同心境下的笔法变化。这种细致的观察,让我对汉代书法的理解更加深入。我不再满足于临摹古帖,而是渴望去理解那背后的书写逻辑,去体会那种“无意于佳而佳”的境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