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咬文嚼字閤訂本 精裝本
本書是預售圖書,預計三月中下旬左右上市發貨,急者慎拍
書名:2017年《咬文嚼字》閤訂本(精)
【作者】:《咬文嚼字》編輯部編
【譯者】:
【校對/注釋】:
【ISBN】:978-7-5321-6542-1
【中圖法分類號】: H14
【開本】:32開
【頁數】:796
【字數】:500000
【版次】: 1
【印次】: 1
【印數】:10000
【定價】:48.00元
【齣版社】:上海文藝齣版社·上海咬文嚼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齣版時間】: 2018-2-15
【印刷時間】: 2018-2-15
【用紙】:膠版紙
【裝幀】: 精裝
【商品重量】:
【商品尺寸】:184mm*130mm
【漢語詞錶主題詞】:漢語-語法分析
【普通關鍵詞】:規範漢語 語法分析
【學科關鍵詞】:規範漢語
【讀者對象】:對漢字文化有興趣的讀者
【主圖】:即封麵。要求:JPG格式,寬700-1000px,長>1000px按比例調整,大小30K-300K,立體封和平麵封同時提供。(至少提供符閤要求的立體封)同時,圖片原件以ISBN命名,傳至營銷管理部。 【作者】:《咬文嚼字》編輯部編
【譯者】:
【校對/注釋】:
【ISBN】:978-7-5321-6542-1
【中圖法分類號】: H14
【開本】:32開
【頁數】:796
【字數】:500000
【版次】: 1
【印次】: 1
【印數】:10000
【定價】:48.00元
【齣版社】:上海文藝齣版社·上海咬文嚼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齣版時間】: 2018-2-15
【印刷時間】: 2018-2-15
【用紙】:膠版紙
【裝幀】: 精裝
【商品重量】:
【商品尺寸】:184mm*130mm
【漢語詞錶主題詞】:漢語-語法分析
【普通關鍵詞】:規範漢語 語法分析
【學科關鍵詞】:規範漢語
【讀者對象】:對漢字文化有興趣的讀者
【特定讀者群】:有則必填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簡介】:《咬文嚼字》雜誌為全國知名期刊,創刊於1995年,2015年被列為全國百強期刊。
"【編輯推薦】這是《咬文嚼字》雜誌2017年度閤訂本(精裝)。《咬文嚼字》雜誌是全國知名的期刊,為全國百強期刊。知識實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動,材料新穎。作為關注社會語文運用的語文類刊物,《咬文嚼字》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每年的閤訂本經過細緻的修訂,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
【內容簡介】:知名社會語文類刊物《咬文嚼字》雜誌,從1995年開始每年齣版一本閤訂本,這是2017年度的雜誌閤訂本(平裝)。閤訂本保持瞭一貫的特色:知識實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動,材料新穎。閤訂本收錄一年一度公布的十大流行語、十大差錯,引起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社會熱議。作為關注社會語文運用的語文類刊物,《咬文嚼字》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12個月的雜誌匯集成閤訂本時又經過瞭細緻的修訂工作。《咬文嚼字》閤訂本過長期積澱,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
【目錄】:
捲首幽默
語林漫步
眾矢之的
一針見血
文章病院
百傢會診
藉題發揮
追蹤熒屏
時尚詞苑
語壇掌故
點擊雙典
有此一說
碰碰車
嚮我開炮
百科指謬
鎖定名人
教材掃描
校園叢談
詞語春鞦
十字街頭
……
"【前言/序言】
遵守規範 靈活應變
(序)
田小琳
國傢的統一,民族的團結,都需要語言文字的規範。兩韆多年前秦始皇“書同文”政策的製定,為我們今人做瞭楷模。正因為漢字的統一,使我們這個多方言的國傢有瞭書麵暢通交流的可能,亦令我們中華民族的曆代典籍得以保存,代代相習相傳,至今不泯。
規範是運用語言文字要遵守的基調。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法》公布,已經過瞭18年。這是國傢為語言文字規範第一次全麵正式立法。2013年國務院公布瞭《通用規範漢字錶》,收8105字,這是新時代文字的規範,對提升國傢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具有重要意義。這個《通用規範漢字錶》對現代漢語語料的覆蓋率達99.98%,可見是精心製定的標準。此外,還有其它一係列的規範標準。遵守語言文字的法則是我們公民的職責。
誠然,我們已經進入瞭互聯網時代,各類電腦、手機、電子産品的廣泛應用,讓我們少瞭提筆寫字的機會。用拼音輸入中文,與自己書寫相比,又快又方便。但是,這不是給我們一個提筆忘字的理由。漢字作為書寫工具,幾乎每個字都是形音義的結閤體,也代錶著漢語的最小的單位——語素。語素是構詞的基本單位,上麵說到的8105個字,絕大部分都是單音節語素,它們前前後後互相組閤起來,就成瞭幾萬個詞語。漢語的語素庫儲藏如此豐富,足以應付構建新時代需要的新詞新語。
一個人掌握的詞語越多,中文程度越高,錶達能力就越強,咬文嚼字的本事也越大。相反,掌握詞語的數量不夠,運用詞語句式經常齣錯,疏忽咬文嚼字,中文程度就不高,錶達能力就受到影響。這是一個語文基本功的問題啊,電腦、手機都替不瞭你,也救不瞭你。
《咬文嚼字》雜誌創辦23年瞭。這麼多年來,雜誌自覺擔當起瞭規範語言文字的重任,關心全社會的語言生活,從報刊雜誌到名傢名作,從廣告製作到影視對白,發現問題,指齣問題,糾正誤用,提醒大傢注意。這等於開設瞭一個語言文字“法庭”。據說,《咬文嚼字》要普查某年某月某日一些報紙上的差錯時,各報主編、編輯便立時緊張起來呢!結果一公布,各報差錯有實例分析,有數字見證,文字水平立見高下。雖然沒有罰則,沒有罰款,也形成瞭一種無形的壓力,督促各報紙改進文字水平,為讀者作好榜樣。我們為《咬文嚼字》嚴肅認真、毫不苟且的工作態度點贊。
也許有些年輕讀者說,互聯網時代網絡新詞語層齣不窮,不能把我們喜歡用的詞語都“規範”瞭吧!說得沒錯,語言是隨著社會而發展變化的。語言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中,詞匯的變化最顯著,新陳代謝最快。新事物、新概念、新思想一定要藉助新詞語來錶達。《咬文嚼字》雜誌每年都公布“十大流行語”,就是一種應變,應時代要求而變。把大傢用的最多的熱門詞語統計齣來,公布齣來。像《咬文嚼字》編輯部2016年12月公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語”就有:“供給側”“工匠精神”“小目標”“洪荒之力”“吃瓜群眾”“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葛優躺”“套路”“一言不閤就xx”“藍瘦,香菇”。(刊於《咬文嚼字》2017年第1期)每一個流行語的來源用法都有詳細說明。過幾年再看看,也許有的就不流行瞭。
當然,網絡詞語也好,書報期刊上的新詞語也好,帶拉丁字母的字母詞也好,各種方式形成的新詞新語,都要經過“約定俗成”的沉澱,都要經過時間老人的挑選。首先被屏棄的就是那些粗俗的汙穢的詞語,香港人說“講粗口”,這是不符閤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習慣的。我們不希望在“粗口”上標新立異,那就是歪門邪道瞭。那些新鮮的反映新時代的新詞新語,必定會為大眾喜聞樂見,並運用於口頭和書麵的錶達中。
值得注意的是《咬文嚼字》雜誌在2017年全年12期都設有“華語圈”專欄。讀者由此可以看到各華語社區的一些語言文字現象,令人開闊眼界,耳目一新!“華語圈”的作者有香港、澳門、颱灣地區的學者,也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學者,他們介紹的語言文字使用情況都與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密切聯係,是當地語言生活的生動反映。有些社區詞語內地也可以試試吸收。例如,在香港特區、澳門特區以及新馬泰都普遍使用的“垃圾蟲”一詞,形象地比喻瞭不講公共衛生的人。大人教育孩子常說:“不能隨便亂扔垃圾,不能當垃圾蟲啊!”孩子從小樹立瞭不當“垃圾蟲”的道德觀念,一輩子受益。《全球華語詞典》(2010,商務印書館)、《全球華語大詞典》(2016,商務印書館)都收錄瞭“垃圾蟲”這個社區詞。應該說,“華語圈”專欄的設立,也是《咬文嚼字》雜誌靈活應變的具體體現。
規範與應變本身就是我們語言生活中相輔相成的兩方麵。《咬文嚼字》雜誌的文章,篇篇生動活潑,短小精悍,既注重社會生活裏語言文字的規範,又能夠隨時代的發展反映語言文字的變化,實屬不易。
在結束這篇序言時,我願意將這本薄薄的雜誌推薦給所有中小學的語文老師,裏麵很多的語言故事可以增添課堂活躍的氣氛;我願意將這本小小的雜誌推薦給報社雜誌社齣版社的編輯,裏麵對於語病的中肯分析,足以讓我們頭腦清醒,提高齣版物的文字素質;我願意將這本薄薄小小的雜誌推薦給所有對中文有興趣的朋友,包括華語圈的朋友,裏麵的文章繁花似錦,徜徉其間,便增長瞭你的知識,培養瞭你的語感,提升瞭你的智商。
"【精彩書摘】:
“軍令”豈能“不受”
郝銘鑒
酷暑難耐,讀報消遣。某報刊有一長篇通訊,介紹歌詞大傢喬羽先生。在談到“喬老爺”為《上甘嶺》配詞時,文中有這樣幾句:“終於,喬羽的激情像噴薄的火山,他躲到一個僻靜無人的地方,用他自己的話說叫‘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排除一切外界因素,一揮而就,一噴萬丈”。《我的祖國》這首堪稱經典的作品就此問世。真沒想到,這裏又一次碰上瞭“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齣版物中有些差錯,由於錯的人多瞭,會讓人熟視無睹。“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便是一例。“將在外”的後麵,往往緊跟的是“軍令有所不受”。其實隻要稍微多個心眼,是不難發覺其中的漏洞的。將者,身負重任之軍人也。服從命令乃軍人之天職。軍隊的戰鬥力,來之於軍人對軍令的執行力。身既為將,無論是鎮守邊關,還是馳騁沙場,都應身先士卒,令行禁止,“軍令”豈能“不受”?違抗軍令者,當以“軍法從事”,舊戲舞颱上常用的一句颱詞是:“提頭來見!”何況,將可能是直接的發令者。
喬羽先生說的,應該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君命”,不是“軍令”!
“君命有所不受”,典齣《孫子·九變》。孫子說:“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君君,臣臣,關係顛倒不得。然而“君”在皇城之內,“將”在韆裏之外,軍情瞬息萬變,急如星火,“安有韆裏而求戰者乎?”所以,孫子接著又說:“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這就是說,大將在外,一定要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有臨場的處置權,隻要實戰需要,正常的路可以不走,能打的敵人可以不打,攻得下的城池可以不攻,爭得到的地盤可以不爭,甚至,君王的命令也可擱在一邊不予理會。這種一切從實際齣發的軍事思想,正是《孫子》的價值所在。
“軍令”和“君命”,在讀音上有點相似,也許這正是一錯再錯的原因吧。
"
"【媒體評論】:
《咬文嚼字》素有“語林啄木鳥”的美譽,所以每年公布的十大語文差錯都非常引人注目。而且每年都必定有一些說錯瞭話的名人上榜。而這次則輪到瞭濮存昕和董卿。央視王牌欄目《朗讀者》因為讀者甚眾,其中每一篇文章,每一次訪談都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所以說者更應該慎之又慎,否則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反麵教材。不過也許是太想提供正麵教材瞭,濮存昕和董卿在《朗讀者》中一口咬定老捨的“捨”應讀shè。他們以正視聽的態度,在觀眾中産生很大的影響。——《青年報》"
"【插圖】:單個商品插圖尺寸統一,JPG格式,寬700-1000px,建議750px,長按比例調整,大小30K-300K;與商品實物一緻的內頁圖,插圖內容無要求,圖片文字皆可。也可以插入海報,要求同插圖。同時,圖片原件以ISBN-1、ISBN-2的形式命名,傳至營銷管理部。
" 【在綫試讀】:
【讀者評論】:
我是一名地理老師,原以為《咬文嚼字》是語文刊物,與我關係不大。一次,在學校圖書館偶見《咬文嚼字》,發現她是一本綜閤性的“小百科”,曆史、地理等其他學科的知識也有所涉獵。這本刊物不僅有助於語文教學,對曆史、地理等其他學科的教學也大有裨益。
——季春燕
一次,語文老師對我說,看看《咬文嚼字》吧,於是我一有空就到學校閱覽室去閱讀。沒過多久,便被她吸引住瞭。現在我的語文成績大幅提升,已經在年級名列前茅瞭。《咬文嚼字》對我的最大幫助,是培養瞭我的語文思維。
——王一鳴
《咬文嚼字》一直是我工作上的好夥伴,我每年都會買最新的《咬文嚼字》閤訂本擱在辦公桌上,從創刊到現在已全部備齊。在工作中遇到瞭語文難題,工具書中又查不到,我就翻翻裏麵的文章,往往能找到滿意的答案。
——殷宙昕
2018.1.10
這部《2017年咬文嚼字閤訂本精裝本》簡直是文字愛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對於像我這樣,對語言的細微之處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的人來說。光是捧著這本精裝書,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知識感。我記得當時買來的時候,其實是抱著“隨便翻翻,瞭解一下當年的熱點”的心態,沒想到一旦打開,簡直就像掉進瞭一個精妙的文字迷宮,齣不來瞭。那些曾經在網絡上稍縱即逝的語病、那些被誤用、濫用的詞匯,都被這本“糾錯大師”一一拎瞭齣來,用非常清晰、有理有據的方式進行瞭剖析。它不像那些生硬的工具書,冷冰冰地告訴你“你錯瞭”,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告訴你“為什麼錯”,以及“正確的用法應該是什麼樣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關於某些新齣現網絡熱詞的考證,作者們不僅追溯瞭它的本源,還分析瞭它在社會傳播中的演變和變形,這種深入的社會學和語言學結閤的視角,著實讓人拍案叫絕。我把這本書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每次工作遇到錶達上的睏惑,或是和人討論某個詞的準確含義時,它總能迅速給我一個權威的參考答案。這不僅僅是一本語言刊物,它更像是一位沉默卻犀利的語言守護者,確保我們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不至於丟失對“準確錶達”的敬畏之心。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確實沒得說,精裝本拿在手裏分量十足,皮實的封麵和高質量的紙張,讓每一次翻閱都成為一種享受,完全不像現在很多齣版物那樣追求快速消費。我通常習慣在周末的清晨,泡一杯手衝咖啡,然後慢慢地摩挲著這本書的文字。我特彆關注它對“社會科學”領域中那些術語使用混亂現象的梳理。比如,在很多科普文章裏,‘有效’和‘功效’常常被混用,或者‘模型’的概念在不同學科間被過度簡化。這本閤訂本對此做瞭極其細緻的辨析,它引經據典,從哲學基礎到具體應用場景,層層剝開,讓人明白看似相近的詞語背後蘊含的邏輯鴻溝。它對於提升非專業人士的閱讀理解能力,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曾帶著書裏討論的一個經濟學術語的概念去參加一個行業研討會,因為我能準確指齣報告中使用該詞時的偏差,使得我的發言立刻獲得瞭與會專傢的重視。這本書,毫不誇張地說,是提升我專業對話質量的隱形助推器。它提供的知識密度是驚人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篇獨立的微型論文,嚴謹且充滿洞察力。
評分我對這本《咬文嚼字》的喜愛,更多來源於它那股子“較真”的勁頭,那種對傳統文化和規範語言的堅守,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餐式”交流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發現,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錶達,在深究之下都有曆史的包袱和語境的錯位。這本書最妙的地方在於,它從不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甚至帶著點幽默感的筆調來闡述復雜的語言學問題。比如,它會拿讀者投稿中最常齣現的錯彆字舉例,然後用一個生動的小故事來解釋為什麼會寫錯,這種“對癥下藥”的方式,比死記硬背規則有效得多。我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給我的學生們準備一份關於“文言文簡化”的辯論材料,正愁如何平衡現代性和曆史繼承性時,翻到瞭閤訂本裏對某個古詞今義演變的長篇論述,一下子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切入點,既尊重瞭曆史,又不失對當代交流效率的考量。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搭建瞭一座連接過去嚴謹的文字世界和當下多元的語言環境的橋梁,它教會我們如何“有分寸地”使用語言。
評分說實話,初版《咬文嚼字》的讀者群可能偏學術化,但這本精裝閤訂本在保持其專業性的同時,明顯增強瞭對大眾讀者的親和力。這種平衡把握得非常巧妙。我發現自己在使用這本書之後,寫齣的文章結構更嚴謹瞭,邏輯鏈條也更清晰,因為書中對於句子成分的分析和句式結構的辨析非常到位。舉個例子,書中有一章專門討論瞭“主謂賓”結構在現代漢語中被打破或省略時可能帶來的歧義,並通過幾個看似簡潔實則含糊的廣告語案例進行瞭生動演示。這讓我意識到,語言的簡潔並非沒有代價,清晰性纔是溝通的最高目標。而且,精裝本的收藏價值也很高,現在的齣版物很少能做到這種級彆的細節處理,書脊的裝訂牢固,內頁的印刷墨色均勻,即使是經常翻閱,也完全不用擔心損壞。它讓我體會到閱讀實體書的儀式感,這種儀式感,也是對語言這份嚴肅事業的尊重,是現代人快節奏生活中難得的一份沉靜與堅持。
評分作為一個常年與文字打交道的自由撰稿人,我對待工具書的態度是非常苛刻的,它們必須可靠、深入,且能夠提供超越基礎常識的見解。這本2017年的閤訂本,無疑達到瞭極高的水準。我最欣賞它對“時弊”的關注,它不僅僅是糾正舊的錯誤,更是敏銳地捕捉到瞭當年社會熱點事件中湧現齣來的新詞匯和新錶達方式的歧義。它對新媒體語言的觀察是冷靜且具有穿透力的,不會盲目地排斥創新,而是批判性地審視其閤理性。有一篇文章專門討論瞭在社交媒體語境下,“觀點”與“事實”的邊界模糊問題,作者通過分析幾個著名的網絡論戰案例,揭示瞭語言的煽動性和誤導性,這對我理解當代輿論場構建機製提供瞭新的視角。這本書的深度,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詞語”層麵,而是將語言視為社會肌理的一個縮影。我常常會把這本書隨手放在手邊,一旦遇到需要深度論證或措辭精準的稿件時,它提供的專業視角和豐富的案例儲備,總能迅速提升我文字的說服力和深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