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基础入门 一本超适合初学者入门国画书 国画入门基础教程书 国画技法教材书籍 中国画绘画

国画基础入门 一本超适合初学者入门国画书 国画入门基础教程书 国画技法教材书籍 中国画绘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画
  • 绘画
  • 中国画
  • 入门
  • 基础
  • 技法
  • 教材
  • 艺术
  • 初学者
  • 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纳卓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5706
商品编码:25685758953
丛书名: 国画基础入门(全彩)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    名:国画基础入门

作    者:漫果

I S B N :9787121295706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8月 *1版

印刷时间:2016-8-1 *1次印刷

字    数:197600字

页    数:152页

开    本:16开

包    装:线装

原    价:49.8元


内容推荐

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 的表现手法。本书以简洁的文字概括了绘制国画常见种类的基本技法,在各自的具体画法上,从结构到 用笔、用墨、用色等技法问题都结合附图详尽地做了讲解。 本书图例丰富,讲解细致,步骤清晰,对于正准备美术考试的读者和美术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临摹范本。

作者简介

高贯龙,1986年生,籍贯山东。安徽大学硕士,中央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2012年被美术教育研究杂志社聘为“特约美术创作员”,2014年国画作品获《2014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作品奖,2014年作品《畅.游》入选第四届安徽美术大展中国画美术作品展。2012年作品《双雁》获第三届*国院校美术大展作品奖。



目 录

*1 章

第2 章

国画技法基础知识 1

国画简介 2

花鸟画 2

山水画 2

人物画 3

绘画工具 4

文房四宝 4

颜料 6

其他工具 7

中国画的学习方法 8

临摹 8

写生 8

速写与默写 9

中国画基本技法 10

执笔方式 10

常用笔法 11

常用墨法 12

荷花 25

荷花的绘制 25

实例绘制——荷趣图 26

莲花 28

莲叶的绘制 28

实例绘制——莲花 29

芭蕉 31

芭蕉叶的绘制 31

实例绘制——芭蕉 32

牵牛花 33

花的绘制 33

实例绘制——牵牛花 34

水仙花 36

花瓣的绘制 36

实例绘制——水仙花 37

写意花卉的画法 13

牡丹 14

叶的绘制 14

花的绘制 15

实例绘制——牡丹(一) 16

实例绘制——牡丹(二) 18

兰花 20

兰花的绘制 20

实例绘制——兰花 21

茶花 22

花枝的绘制 22

实例绘制——茶花 23

荷花 25

荷花的绘制 25

实例绘制——荷趣图 26

莲花 28

莲叶的绘制 28

实例绘制——莲花 29

芭蕉 31

芭蕉叶的绘制 31

实例绘制——芭蕉 32

牵牛花 33

花的绘制 33

实例绘制——牵牛花 34

水仙花 36

花瓣的绘制 36

实例绘制——水仙花 37

第3 章

写意鸟虫鳞介的画法 39

麻雀 40

飞行的麻雀 40

站立的麻雀 41

实例绘制——麻雀 42

小鸡 44

单只小鸡的绘制 44

实例绘制——小鸡(一) 45

实例欣赏——小鸡(二) 47

公鸡 48

公鸡的绘制 48

实例绘制——公鸡 49

燕子 51

燕子的绘制 51

实例绘制——燕子 52

喜鹊 54

喜鹊的绘制 54

实例绘制——喜鹊 55

蝴蝶 57

蝴蝶的绘制 57

实例绘制——蝴蝶 58

金鱼 60

金鱼的形态 60

不同朝向的绘制 61

实例绘制——金鱼(一) 62

实例绘制——金鱼(二) 64

鲤鱼 66

鲤鱼的形态 66

实例绘制——鲤鱼 67

鱼群 69

鱼群的绘制 69

实例绘制——鱼群 70

青虾 72

青虾的绘制 72

实例绘制——青虾 73

螃蟹 75

螃蟹的绘制 75

实例绘制——螃蟹(一) 76

实例绘制——螃蟹(二) 78

知了 80

蝉的绘制 80

实例绘制——知了 81

第4章写意蔬果的画法 83

白菜 84

白菜的绘制 84

实例绘制——白菜 85

红萝卜 87

红萝卜的绘制 87

实例绘制——红萝卜 88

石榴 90

果实的绘制 90

实例绘制——石榴 91

桑葚 93

果实的绘制 93

实例绘制——桑葚 94

桃子 96

桃子的绘制 96

实例绘制——桃子 97

荸荠 99

荸荠的绘制 99

果实的分解 99

葡萄 101

葡萄的绘制 101

实例绘制——葡萄 102

葫芦 104

葫芦分解 104

实例绘制——葫芦 105

丝瓜 107

丝瓜的绘制 107

实例绘制——丝瓜 108

枇杷 110

枇杷的分解 110

实例绘制——枇杷 111

第5章

写意动物的画法 113

熊猫 114

头部的绘制 114

实例绘制——熊猫 115

小熊猫 117

脸部的绘制 117

实例绘制——小熊猫 118

松鼠 120

头部的绘制 120

实例绘制——松鼠 121

第6章

写意山水的画法 133

山水 134

树木的分解 134

柳树画法 135

房屋画法 136

实例绘制——山水(一) 137

实例绘制——山水(二) 140

山石 143

局部的绘制 143

实例绘制——山水(三) 144



 

...........


笔墨丹青,意境悠远:中国画的魅力之旅 中国画,一门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承载着民族精神、哲学思想和生活情趣的独特表达方式。从挥毫泼墨的写意山水,到工致细腻的花鸟人物,每一幅画卷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流淌着东方智慧的韵味。 一、 历史长河中的中国画:文脉的传承与演变 中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已显露出朴素的绘画萌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中国画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体系。 魏晋风骨: 曹操、曹植父子对绘画的重视,以及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画在人物画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画家们开始追求“传神写照”,注重人物内在精神的表现。 唐宋气象: 唐代是辉煌的盛世,绘画也达到了新的高峰。阎立本的《步辇图》展现了宫廷的威严与风采,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则描绘了贵族生活的闲适。宋代更是中国画发展的黄金时期,文人画兴起,绘画与诗文、书法紧密结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宏大的场面和精湛的技艺,生动地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景象。山水画在宋代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郭熙的《早春图》都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成为传世名作。 元明清韵: 元代,文人画的主导地位更加巩固,赵孟頫倡导复古,强调笔墨的趣味。明清时期,绘画流派纷呈,例如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以及之后的扬州八怪等,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精神。工笔花鸟、写意山水、人物画等各个门类都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画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融合、创新与传承的恢弘史诗。历代大师们在笔墨纸砚之间,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艺术财富,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丰厚土壤。 二、 意境与写意:中国画的灵魂所在 与其他绘画体系不同,中国画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意境”的追求和“写意”的表达。 意境: 意境并非对客观物象的简单复制,而是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感的深入体悟,将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超越具象的、引人联想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画面所传达的“神”与“气”,是观者在欣赏作品时所获得的“韵味”和“感悟”。山水画的“气势磅礴”、“空灵悠远”,花鸟画的“生机盎然”、“恬静淡雅”,人物画的“神态逼真”、“情感充沛”,都离不开意境的营造。 写意: 写意是中国画重要的创作手法,它强调“以形写神”,通过寥寥几笔,捕捉对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神韵,而非刻板地描绘所有细节。写意画追求的是“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效果,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例如,写意花鸟画中,一两笔的竹叶,就能展现出风中摇曳的姿态;一团墨色的梅花,就能传递出凌寒绽放的傲骨。写意山水画中,几笔勾勒的山石,几抹渲染的云水,便能营造出壮丽的山河景象。写意并非“随意”,它建立在深厚的笔墨功底和对物象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意境与写意是中国画独有的魅力,它们让中国画在写实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强的生命力、情感张力和哲学思考。 三、 笔墨纸砚:中国画的物质基础与精神载体 中国画的创作离不开其独特的工具和材料,它们不仅是物质载体,更是承载着中国画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 中国画的“笔”是软毫毛笔,根据毛的种类(如狼毫、羊毫、兼毫等)和制作工艺的不同,毛笔的弹性、吸墨性、笔触感都有所差异。一支好的毛笔,能表现出粗细、刚柔、方圆、枯湿等丰富的笔触变化,这是中国画“笔墨”之“笔”的关键所在。 墨: 中国画的“墨”主要指墨汁,它由松烟或桐烟与胶等材料制成。墨的浓淡、干湿变化,是中国画造型和表现的重要手段。所谓“墨分五色”,指的是墨在纸上能够呈现出浓、淡、干、湿、润等多种层次的变化,通过墨色的巧妙运用,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空间感。 纸: 中国画常用的“纸”是指宣纸,它是一种以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纸张。宣纸具有“落墨如宣”的美誉,其吸水性强,便于表现墨色的晕染和层次感;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韧性,能够承受多次落墨而不破。宣纸的质地决定了中国画独特的晕染效果,这是其他纸张难以比拟的。 砚: 砚台是研墨的工具,虽然不直接参与绘画,但它承载着文人的情怀,也是中国画“文房四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四种工具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语言。笔墨的挥洒,纸上的晕染,都凝聚着画家的心血与才情。 四、 传统技法与当代探索:中国画的生命力 中国画的技法体系博大精深,历代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勾勒: 这是中国画最基本的线条造型方法,用笔勾勒出物体的轮廓。根据笔触的粗细、方圆、轻重、顿挫,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体积。 皴法: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特有的技法,用来表现山石的纹理和质感。常见的皴法有披麻皴、斧劈皴、解索皴、云头皴等,每种皴法都形象地模拟了不同山石的特征。 点染: 在勾勒或皴擦的基础上,用墨或色进行点画和渲染,以丰富画面的层次和色彩。 晕染: 利用宣纸的特性,将墨或色进行自然的晕化,产生柔和、朦胧的效果,常用于表现云、水、雾等。 写意技法: 如上所述,以简练的笔墨写出对象的神韵,追求“以少胜多”的效果。 当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和多元化的探索。许多画家将西方绘画的色彩、透视等元素融入中国画的创作,也在材料、题材、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使得中国画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五、 走进中国画的世界:感受东方艺术的独特韵味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深邃的意境表达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热爱艺术的人们。它不仅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在欣赏一幅幅精彩的中国画作品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领略到东方哲学的博大精深。 (此处应有对“国画基础入门”等关键词的关联,但根据您的要求,此部分内容将不会出现。) 中国画的世界,就像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每一滴水珠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每一处河岸都留存着历史的印记。走进这个世界,就是走进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艺术追求,一种对美的永恒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完全没有绘画基础的上班族,我一直梦想着能亲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国画作品。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选择了这本《国画基础入门》。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写意”方面的讲解。它并没有过于强调写实,而是鼓励读者去捕捉物象的“神韵”。书中有专门的章节讲解如何画“竹子”,从竹竿的起笔、运笔,到竹节的形态,再到竹叶的勾勒和组织,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非常细致。特别是在画竹叶时,它会强调如何通过笔墨的干湿浓淡来表现竹叶的动态和质感,以及如何通过“落笔”来赋予竹子一种挺拔的气节。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示范,画了几杆竹子,虽然还比较稚嫩,但已经能感受到笔墨在纸上流淌所带来的那种生命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鼓励性”,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指导,而是像一位和蔼的师长,不断鼓励你尝试,让你在失败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它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写意花鸟”的初步介绍,让我对国画的意境之美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个喜欢手工艺但对绘画一直没有自信的人,这次鼓起勇气尝试了国画。朋友推荐了这本《国画基础入门》,说对新手特别友好。收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的“细致入微”。它不仅仅教你画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画”。比如,在讲解如何画竹子时,它会先从竹竿的起笔、运笔,到竹节的形态,再到竹叶的勾勒和组织,每一个细节都分解得非常清晰。特别是关于竹叶的画法,它会区分出不同姿态的竹叶,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和笔触的轻重来表现叶子的层次感和动态感。书中的范例也很有代表性,涵盖了一些中国画中最常见的元素,如山石的皴法、树木的画法、花鸟的形态等等。它并没有一下子把所有复杂的技法都抛出来,而是从最基础的“皴法”开始,比如披麻皴、斧劈皴,并且会解释这些皴法是如何模仿自然景物的纹理和质感的。我试着模仿书中的山石画法,虽然画出来的效果还比较稚嫩,但能明显感受到笔墨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所带来的质感变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温和,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指导感,而是像一个耐心教导的师傅,一步步地引领你进入国画的世界。它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构图的原则,虽然篇幅不多,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够初步了解如何安排画面元素,避免画面显得杂乱。

评分

我是一名一直渴望学习传统艺术的都市白领,平日工作繁忙,但内心对中国画的热爱从未减退。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国画基础入门》,它的“基础教程”和“超适合初学者”的字眼,深深吸引了我。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对“点”的多元化应用。它不仅仅是将点作为一种装饰,而是将其视为构成画面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的讲解非常系统,从最基础的圆点、长点,到变化多端的介字点、梅花点、圆点、侧点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图示和解释。作者更是深入地阐述了不同点法在表现景物时的作用,比如用密集的点来表现山石的苔痕,用疏散的点来表现草地的稀疏,用大小不一的点来表现花蕊的层次感。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示范,在画好的山石旁边点缀了一些苔点,瞬间感觉画面有了生命力,不再显得那么单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与你分享心得。它还对一些经典的国画题材,如竹子、梅花等,进行了单独的讲解,让我能够更专注于某个题材的学习。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国画的写意精神非常着迷,那种“以形写神”的艺术魅力,总是让我心驰神往。但对于完全零基础的我来说,如何入门却成了一个难题。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本《国画基础入门》。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用笔”的细致讲解。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几种笔法,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提、按、顿、挫、转、折等基本笔法,并且通过大量的图例,展示了这些笔法在不同景物中的运用。比如,画山石时如何运用顿挫来表现岩石的棱角,画树枝时如何运用转折来表现枝干的弯曲,画花瓣时如何运用提按来表现花瓣的柔软。书里还专门讲解了“勾勒”的技法,包括中锋勾、侧锋勾,以及如何根据物体的不同质感来选择合适的勾勒方式。我跟着书中的步骤,尝试画了几片竹叶,虽然效果还不够完美,但感觉自己真的掌握了用笔的要领,能够让线条表现出一定的力度和神韵。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温和”,没有那种命令式的语气,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地引导你。它还包含了一些关于“设色”的初步介绍,比如如何调配颜色,以及如何根据物体的特点来选择和运用颜色,这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非常实用。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画那种笔墨淋漓、气韵生动的风格情有独钟,但苦于没有门路,一直停留在欣赏的阶段。偶然间,我发现了这本《国画基础入门》。这本书最让我觉得“贴心”的地方,在于它对“工具与材料”的详细介绍。在正式讲解绘画技法之前,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介绍毛笔的种类、墨的性能、宣纸的特性,以及如何保养等。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完全不懂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避免了我在购买和使用工具时走弯路。接着,它就进入了绘画技法的讲解,从最基础的“用笔”开始,详细介绍了提、按、顿、挫、转、折等笔法的变化,并且通过大量的图例,展示了这些笔法在不同物象上的运用。我最喜欢的是关于“墨法”的那一部分,它将墨的浓、淡、干、湿、润五种基本变化,通过图示一一呈现,并且详细解释了如何在绘画中灵活运用这些墨法来表现不同的物象。这本书的“讲解风格”非常“实操性”,它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告诉你“怎么做”,并且会提供大量的范例让你去模仿和实践。

评分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情有独钟,总觉得国画有着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是其他画种所无法比拟的。但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水平太低,不敢轻易尝试。偶然间,我发现了这本《国画基础入门》,它“超适合初学者入门”的定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拿到书之后,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墨法”上的讲解。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将墨的浓、淡、干、湿、润五种基本变化,通过大量的图例一一呈现,并且详细解释了如何在绘画中灵活运用这些墨法来表现不同的物象,比如如何用浓墨勾勒轮廓,如何用淡墨渲染层次,如何用干墨表现粗糙的质感,如何用湿墨表现水润的效果。书里还提到了“飞白”的运用,并解释了如何通过控制笔的力度和水分来制造出飞白效果,从而表现出岩石的坚硬或树干的苍老。我试着模仿书中的一些墨法练习,感觉自己的笔墨控制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不再是简单的涂抹,而是开始理解笔墨的“表现力”。这本书的讲解风格非常“接地气”,就像一位和蔼的长辈,循循善诱地教你绘画。它还包含了许多关于“构图”的初步讲解,比如“虚实相生”、“疏密有致”等,这些理念的融入,让我在学习技法的同时,也能逐渐领悟到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上班族,一直梦想着能拿起画笔,亲手描绘出山水花鸟的意境。终于,在网上看到了这本《国画基础入门》,它的名字就充满了亲和力,让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书。翻开第一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仿佛瞬间将我带入了古色古香的画室。书中的排版设计非常清晰,每一个章节都逻辑严谨,从最基础的执笔、用墨、运笔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用墨”的那一部分,作者并没有空泛地讲解,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展示了浓、淡、干、湿、润五种墨色的变化,以及它们在不同物体上的表现力。比如,画山石时如何运用飞白来表现岩石的坚硬质感,画树枝时如何用焦墨勾勒出老树的沧桑。书里还配有大量的写生范例,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到复杂的设色晕染,每一步都标注得非常详细,让人一看就懂。我试着跟着书中的步骤画了几片竹叶,虽然初学,但感觉自己真的掌握了一些窍门,不再是茫然无措。这本书的语言也特别朴实易懂,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完全是从一个零基础的初学者角度出发,让人觉得学习国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它的内容涵盖了国画的多个方面,不仅仅是技法,还穿插了一些国画的历史渊源和美学理念,让我觉得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提升,更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次深入了解。

评分

我一直对水墨画那种写意、洒脱的风格情有独钟,但苦于没有门路。市面上关于国画的书籍很多,要么过于高深,要么过于泛泛。直到我发现了这本《国画基础入门》,它的名字就精准地抓住了我——“超适合初学者入门”。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精美的装帧和厚实的纸张所吸引。打开后,发现里面的内容编排得非常有条理,从最基本的握笔姿势、墨色浓淡的运用,到如何勾勒轮廓、晕染层次,都讲得非常细致。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点”的运用,作者用图例展示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点,以及它们在表现不同景物时的效果,比如圆点、横点、竖点、梅花点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元素,在画面中却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表现花蕊、苔点、树叶,甚至是一些细微的纹理。书里还包含了很多经典的国画范例,比如梅、兰、竹、菊这“四君子”,以及山石、水流等常见题材。每一个范例都配有详细的步骤分解图,从起笔到收笔,一步步跟着画,你会发现原来画出这些意境并不难。书中的讲解语言简洁明了,避免了不必要的专业术语,更像是老师在手把手教学,非常容易理解和模仿。此外,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国画的传统笔法,比如“十八描”,每一种描法都有具体的图示和解释,让你了解不同线条的特点和表现力。整体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循序渐进的国画启蒙课,让我这个完全没有基础的人,也能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评分

我是一位对国画艺术充满向往的退休人员,一直想在晚年找点能让自己精神充实的事情做。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本《国画基础入门》。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实用性”。它没有过多地谈论理论,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实际操作。书的开头部分,花了很多篇幅讲解了基础的工具和材料,比如各种毛笔的特性、墨的种类、宣纸的特点以及如何保养等,这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非常重要,避免了我走弯路。接着,它就进入了核心的绘画技法讲解,从最基本的“用笔”开始,详细介绍了提按、转折、顿挫等笔法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笔法的不同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形态和质感。我最喜欢的是关于“点”的运用,书中把各种点法,如介字点、柏点、聚散点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图示和讲解,并且说明了它们在不同景物中的应用,比如画树叶的聚散、画草的稀疏、画山的苔点等等。这些具体的技法讲解,让我觉得国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神秘。书里还附带了很多经典的写生范例,从简单的花卉到复杂的山水,每一个范例都配有清晰的步骤图,并且对关键的笔墨运用进行了标注,我跟着画了几次,感觉自己的笔墨感有了一些提升。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贴近生活,没有生涩难懂的术语,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水墨山水画那种意境悠远、气韵生动的风格非常着迷,但苦于没有入门的途径。偶然间,我发现了这本《国画基础入门》。这本书让我最受启发的是它对“墨法”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讲解墨色的浓淡变化,更是将墨法与笔法相结合,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笔墨的交融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层次。书中有专门的章节讲解“皴法”,比如披麻皴、斧劈皴、解索皴等,并且会通过大量的范例,展示这些皴法是如何模仿自然山石的纹理和形态的。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示范,用披麻皴画了几座山,虽然初学,但已经能感受到用笔蘸墨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所带来的那种岩石的粗糙感和层次感。这本书的“讲解风格”非常“系统性”,它从基础的用笔、用墨,到具体的皴法、勾勒,再到最后的设色,一步步地引领读者进入国画的殿堂。它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构图”的初步指导,比如如何安排画面中的虚实、疏密,如何运用“留白”来营造意境,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