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名:手把手教你打羽毛球
作者:張星傑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印刷時間:2016-06-01
ISBN:9787115416537
字數:417000字
頁碼:180頁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定價:49.8元
編輯
742幅超細緻一綫職業教練員指導技術動作步驟分解照片
· 連貫動作多步驟圖分解 。
· 每一個動作都有多視角的立體講解 。
· 正確、動作對比,讓您一目瞭然知道自己錯在哪裏,怎麼改進纔對。
· 關鍵的技術細節,不僅有教練的貼心提示,還有局部放大照片展示。
通過全方位的視聽指導,您將學習到:
58 種基礎訓練動作:握拍、持球、步法、發球、擊球
17 種常用技術動作:抄球、鏇球、殺球、劈球
40 種單打、雙打技戰術要點:活用基礎技巧於實戰
場下體能訓練及場上比賽規則
提升球員身體素質及賽場智商
內容簡介
《手把手教你打羽毛球》由教練員做技術指導並拍攝圖書內文演示動作和DVD視頻教學動作,通過742幅超細緻連拍步驟照片、多角度拍攝的技術動作照片、局部細節特寫照片、正確動作對比照片等豐富的視覺錶現形式,圖解瞭一綫職業羽毛球教練員及其所帶領隊員的標準技術動作和訓練方法。
《手把手教你打羽毛球》從瞭解羽毛球運動的場地、器材等基礎知識開始,循序漸進地講解瞭基礎動作及其訓練方法,如持球、步法、發球、擊球等;基本技術及其訓練方法,如抄球、鏇球、殺球和劈球;實戰技巧、戰術和比賽規則等,甚至還包括適閤羽毛球練習者的體能訓練方法,幫助讀者全方位地瞭解羽毛球運動、學習羽毛球動作技巧,以及更好地應對比賽。
作者簡介
主編
張星傑
齣生於中國武術之鄉——山東菏澤,自幼習武,黃山學院教師、研究生學曆、中國跆拳道協會會員、跆拳道四段、中國武術協會會員、武術六段,跆拳道、武術套路、散打項目國傢一級裁判,黃山市跆拳道協會副主席。獲得過安徽省運動會、省錦標賽裁判員、教練員稱號,並發錶論文多篇。於黃山學院的武術、跆拳道協會擔任總指導至今。其學生在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全國比賽、省運動會、省大學生錶演賽等比賽中獲得過冠、亞、季軍等成績。
副主編
潘 [
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廣州體育學院體育教學,方嚮為羽毛球訓練理論與實踐。現任黃山學院專職羽毛球教師。
編委
裴俊、項益
目錄
第 1 章 訓練前的準備
01 場地、器材及裝備
球網、球柱 16
羽毛球(羽毛) 16
羽毛球(塑料) 17
球拍 18
Step 1 場地 15
Step 2 器材 16
Step 3 裝備 19
服裝 19
鞋 20
02 熱身及防護
頭部練習 21 Step 1
Step 2 手臂練習 22
Step 3 肩部練習 23
方法一 23
方法二 24
Step 4 腿部練習 25
正壓腿 25
側壓腿 26
Step 5 膝關節練習 27
Step 6腕、踝關節練習 28
第 2 章基礎 基礎訓練
01 握拍
Step 1 按用手的習慣區分 31
正手 31
反手 32
Step 2 按手部的發力點區分 33
正手 33
反手 33
02 持球
Step 1 球腰持球 34
Step 2 羽部持球 34
Step 3 特殊持球 35
方法一 35
方法二 35
03 步法
Step 1 小步法 36
墊步(嚮前) 36
墊步(嚮後) 37
並步(橫嚮) 38
交叉步(嚮前) 40
蹬跨步 42
並步(嚮後) 39
交叉步(嚮後) 41
跳步 43
Step 2 左右移動步法 45
嚮左移動 45
嚮右移動 47
Step 3 上網步法 48
正手交叉步上網 48
正手蹬跨步上網 49
反手交叉步上網 51
Step 4 米字步法 52
前場(左發球區) 52
前場(中綫) 53
前場(右發球區) 54
後場(左發球區) 55
後場(中綫) 56
後場(右發球區) 57
Step 5 網前直綫退後場 58
正手 58
反手 58
Step 6 網前斜綫退後場 59
正手 59
反手 59
04 發球
高遠球 61 Step 1
正手 61
反手 63
Step 2 平高球 65
正手 65
反手 67
Step 3 小球 68
正手 68
反手 70
平快球 71 Step 4
正手 71
反手 72
05 擊球
Step 1 撲球 74
正手 74
反手 75
Step 2 勾球 76
正手 76
反手 77
Step 3 搓球 78
正手 78
反手 80
Step 4推球 81
正手 81
反手 82
Step 5 抽球 83
正手 83
反手 84
Step 6 頭頂吊球 86
Step 7 頭頂高球 88
Step 8高遠球 89
Step 9吊球 91
正手 91
反手 93
Step 10挑球 95
正手 95
反手 97
第 3 章
技術 技術訓練
01 抄球
Step 1 側滑抄球 100
正麵 100
反麵 101
02 鏇球
內鏇球 102 Step 1
上手球 102
下手球 103
Step 2 外鏇球 104
上手球 104
下手球 104
03 殺球
Step 1 姿勢要領 106
正手 106
反手 108
運作方法 109 Step 2
正手殺直綫 109
反手殺直綫 114
正手殺對角 112
反手殺對角 115
騰空突擊殺直綫 116
04 劈球
Step 1劈吊直綫 117
Step 2劈吊斜綫 119
Step 3 劈殺直綫 121
Step 4劈殺斜綫 123
第 4 章
訓練 體能訓練
01 力量訓練
手臂肌肉 126 Step 1
啞鈴(方法一) 126
啞鈴(方法二) 127
啞鈴(方法三) 127
俯臥撐 129
啞鈴(方法四) 128
平闆支撐 130
啞鈴(方法五) 128
引體嚮上 131
腹部肌肉 131 Step 2
方法一 131
方法二 132
方法三 133
方法四 134
方法五 135
背部肌肉 136 Step 3
方法一 136
方法二 137
方法三 137
方法四 138
臀部肌肉 139
方法一 139
方法二 140
方法三 141
方法四 141
腿部肌肉 142
方法一 142
方法二 143
方法三 144
方法四 144
02 耐力訓練
Step 1後蹬跑 145
Step 2高抬腿 145
Step 3蛙跳 146
Step 4變速往返跑 146
z字形 146
x字形 147
n字形 147
03 彈跳力訓練
Step 1原地抬腳尖 148
Step 2颱階 149
Step 3原地縱跳 149
Step 4半蹲跳 150
Step 5蹲跳 150
04 平衡力訓練
Step 1方法一 151
Step 2方法二 151
Step 3方法三 152
Step 4方法四 152
05 專項訓練
Step 1步法輔助練習 153
方法一 153
方法二 153
方法三 154
方法四 156
方法五 156
方法六 157
Step 2擊球點輔助練習 158
Step 3繞八字練習 159
Step 4扔高遠球 161
第 5 章
投入到比賽中
01 比賽規則
Step 1比賽製度 163
單打 163
雙打 163
Step 2常見犯規 165
發球過手 165
兩次動作 165
高於腰部 166
過網 167
觸網 166
死球 167
齣界 168
發球不過網 168
02 裁判手勢
Step 1裁判員術語及手勢169
停止練習、換發球 169
觸網、過網擊球 170
第二發球(連擊)、持球(拖帶) 169
暫停、得分、方嚮 170
Step 2 發球裁判術語及手勢 171
過手、過腰 171
腳移動或踩綫 172
揮拍不連續 171
初擊球點不在球托上 172
Step 3司綫員術語及手勢圖 173
界內、界外、視綫被擋 173
03 單打技巧
Step 1 單打站位 174
基本站位 174
Step 2發球定位 174
使用區域及規則 174
不同場地發球(右發球區) 175
不同場地發球(左發球區) 175
不的發球方式 176
Step 3接發球 176
等待發球 176
接發球應變技巧一 177
接發球應變技巧二 177
04 雙打技巧
Step 1 雙打站位 178
並排站位 178
搶攻站位 179
前後站位 178
特殊站位 179
Step 2發球定位 180
使用區域及規則 180
調動隊形發球 180
Step 3 接發球 181
等待發球 181
接發前場小球 181
Step 4 跑位 182
順時針 182
逆時針 184
05 實用戰術
Step 1 單打戰術 186
壓後場底綫 186
打四方球 186
直來斜往 187
斜來直還 188
接殺輕擋 189
變換方嚮 189
接發平高球搶攻 190
重復平高球 190
發平快球搶攻 191
重復吊球進攻 191
Step 2雙打戰術 192
攻人戰術 192
攻中路 192
攻兩翼 193
後攻前封 193
挑底綫平高球 194
Step 3混閤雙打戰術 194
(殺直綫/斜綫)區域分工 194
封網 195
防守 196
06 提高擊球質量
運動軌跡與弧綫 198 Step 1
Step 2 擊球速度 199
Step 3 球的鏇轉與擺動 200
Step 4 球的落點 200
......
......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經曆瞭一次係統化的、層層遞進的技能重塑。我原本自認為有一些基礎,但翻開這本書纔發現,我過去做的很多動作都是“本能反應”而非“科學發力”。該書在講解基礎功,比如握拍和正手高吊殺的銜接時,極其強調“根基”的重要性。它不是簡單地說“你要放鬆手腕”,而是通過一係列的物理學概念解釋瞭為什麼緊張會導緻擊球軟弱無力,並提供瞭一套讓人耳目一新的“放鬆練習序列”。這個序列設計得非常巧妙,它不要求你一開始就做高強度的對抗練習,而是通過慢動作模仿和特定器械的輔助,讓你的大腦和肌肉先建立起正確的“感覺記憶”。我花瞭兩周時間專門練習書中的“靜止發力模擬”,期間雖然枯燥,但效果立竿見影。等到我真正上場應用時,那種力量從腰腹、通過軀乾,最後順暢地傳遞到拍麵上的感覺,是我以前從未體驗過的“純淨感”。這本書對於那些追求“完美擊球”的進階愛好者來說,簡直是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它沒有承諾讓你立刻成為冠軍,但它誠實地指明瞭通往精湛技藝的每一個關鍵節點。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心理博弈”部分的深入剖析。很多關於運動的書籍,往往將重點放在肌肉發力和技術動作的標準性上,但這本書卻把視角抬高到瞭一個更高的層麵——如何在比賽的壓力下做齣正確的決策。作者用瞭很多篇幅來探討如何在比分膠著時保持冷靜,如何通過眼神和微小的動作去迷惑對手,這些內容讀起來簡直像是看一部懸疑片。我記得有一個章節專門講瞭“預判的藝術”,它詳細分析瞭頂級選手在接球瞬間大腦裏會進行哪些快速計算,從對手握拍的鬆緊度到身體重心的細微偏移,作者都一一拆解,並給齣瞭對應的訓練方法。這不僅僅是教會你“如何打球”,更是教會你“如何思考”。我嘗試按照書中建議的方法,在模擬對練中刻意去觀察對手的起跳點和揮拍弧綫,結果發現自己對球落點的判斷準確率有瞭顯著提高,這已經超越瞭單純的體能訓練範疇,進入瞭智慧對抗的領域。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讓我對這項運動産生瞭全新的敬畏感。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沉穩有力,不像有些教練員那樣咋咋呼呼,而是用一種近乎哲學的深度去闡釋運動的本質。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結構和語言風格非常具有個人魅力,它絕非那種冷冰冰的技術手冊。作者在引導我們學習技術動作的同時,穿插瞭許多自己在不同年齡段、不同競技水平下遇到的挫摺與突破的故事。這些“真人真事”極大地軟化瞭技術教學的生硬感,讓我感覺作者不是高高在上的“大師”,而是一位願意分享經驗的“資深球友”。比如,書中提到他年輕時如何因為過度追求進攻力量而導緻肩部受傷,以及後來如何通過慢速的控製訓練來重建發力鏈條,這些細節非常真實,也讓我對自己潛在的運動損傷風險有瞭更清醒的認識。這種敘事方式,使得技術學習不再是孤立的動作模仿,而是一段伴隨個人成長和身體理解的旅程。它教會我的,不隻是如何擊球,更是如何尊重自己的身體,如何與運動本身建立一種長期、可持續的關係。全書讀下來,就像是聽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在夕陽下的球場邊,耐心地跟你娓娓道來他的心得體會,溫暖而又充滿啓發。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從封麵到內頁的字體選擇、留白處理,都透露著一股用心。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就知道這絕對不是那種粗製濫造的“快餐讀物”。作者在內容編排上似乎下足瞭功夫,章節之間的過渡非常自然流暢,即便是像我這樣對運動理論一竅不通的新手,也能輕鬆跟上思路。我特彆欣賞它在理論闡述時,總是能巧妙地穿插一些曆史軼事或者行業內的“小道消息”,讓原本枯燥的知識點瞬間變得生動起來。比如講到反手高遠球的發力技巧時,書中沒有直接給齣僵硬的動作要領,而是先描繪瞭一個羽毛球場上常見的“卡脖子”場景,然後循序漸進地帶入技術分析,這種敘事手法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而且,書中的圖示質量非常高,那些復雜的步法分解圖,綫條清晰銳利,每一個箭頭和標注都指嚮明確,比起網上那些模糊不清的截圖,簡直是天壤之彆。光是研究這些圖解,我就感覺自己對場上的空間感和腳步移動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這本書的裝幀質量也值得稱贊,即便是經常翻閱,書脊也沒有齣現明顯的鬆動跡象,這對於需要反復查閱參考的工具書來說,至關重要。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運動技巧的書,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工藝品,讓人願意珍藏。
評分這本書的“裝備選購與維護指南”部分,絕對是為我這種對器材總是一知半解的人量身定做的“避坑寶典”。市麵上關於球拍和球鞋的介紹往往充斥著各種誇張的商業術語,讓人眼花繚亂,但這本書的處理方式極其冷靜和客觀。它沒有偏袒任何一個品牌,而是從材料學和空氣動力學的角度,教你如何識彆一把球拍的真正性能參數——比如中杆的硬度對迴彈速度的影響,平衡點對操控性的決定性作用,甚至是不同類型鞋底紋路在不同場地上的摩擦係數差異。作者甚至詳細列舉瞭如何辨彆假冒僞劣球綫以及球拍拉綫的最佳磅數範圍,並解釋瞭不同磅數對業餘選手體能消耗的實際影響。更難得的是,它還包含瞭針對球拍、球鞋的日常保養方法,如何避免氧化、如何正確存放等細節,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難找到的實用信息。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銷售人員牽著鼻子走的消費者,而是擁有專業知識的“武器裝備師”。這種賦權感,讓整個閱讀體驗都變得非常踏實和有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