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 李亚平 9787201090559

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 李亚平 978720109055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宋史
  • 1127年
  • 靖康之变
  • 李亚平
  • 历史研究
  • 中国历史
  • 古代史
  • 传记
  • 政治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90559
商品编码:25882921449
丛书名: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

具体描述


书名: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

定价:35.00元

作者:李亚平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3月

页码:279

装帧:平装

开本:32
ISBN:9787201090559


《帝国政界往事》全新修订典藏版重磅来袭!政史爱好者必读bibei!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一部changxiao十年口碑奇好的宋史经典!

翻开本书,让您一口气读懂大宋三百年高层疯狂权斗的隐秘细节!

根据本书录制的565集《李亚平说宋朝》正在央视热播!

写历史的人很多,这样写历史的人很少!万千读者口碑热传:“比小说还好读的历史,比影视还好看的画卷。”

《潜规则》作者吴思强烈推荐——“李亚平娓娓道来,领着我们经历过去的大事件,和那些大名鼎鼎的古人共同活了一遭!”并撰雄文《岳飞之死与暴力均衡》收录本书中!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负责人、88岁zhuming历史学家戴逸教授:“一般在电视上讲历史的人,讲得不一定准确,真假难辨。李亚平就很准确,讲出了历史的真相,而且轻松有趣。我就通过吴思约他吃饭,当面表达我的欣赏。”

李亚平善于把浓厚的现实情怀和历史叙述结合起来打动读者,以古鉴今的手法收放自如,读来平易近人,余味醇厚。 
——新京报

李亚平运笔如挥毫泼墨,全然不受编年史料限制,纵横开阖,而结构分明、线索清晰,留白之处令人浮想联翩;于历史关键处又如工笔白描,细细勾勒,跃然纸上。阅读当中常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或有激愤莫名之痛。 
——新闻晨报

 


引子/001 
diyi章 好汉赵匡胤的“卧榻”情结/003 
第二章 都是王安石惹的祸?/042 
第三章 宋徽宗的浪漫生活/081 
第四章 童贯,阉割过的王爷不孤独/128 
第五章 解读赵构:骑泥马渡江的皇帝/163 
第六章 岳飞必须死/205 
尾声/264 
附录:岳飞之死与暴力均衡(吴思:读《帝国政界往事》有感)/267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行将结束时,王安石的名字,曾经一度突然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各类传媒之上,使即便完全不知道熙宁变法为何物、与宋朝历史研究丝毫不搭界的普通中国人,也知道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曾经教导说: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当时,正值中国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王安石作为法家的杰出代表和孔夫子的对立面而备受赞扬与推崇。,我们知道这不是事实。 
    事实上,王安石曾经被看作孔孟之道的杰出继承人,在一个特定时期里,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但是,甚至王安石还坐在大宋帝国宰相的位置上时,对他的猛烈批评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更有后世一些极端的批评者认定,正是王安石推行的变法运动,导致了大宋帝国的衰退,从而招致靖康之耻。因此,王安石对这场灾祸需要负主要责任,甚至和童贯一样,万死不足以蔽其辜。比如,明宣宗朱瞻基历来被史家认为是明代诸帝中很不错的一位皇帝,这位宣德皇帝就坚持此种观点。 
在王安石身后的世代里,类似的声音不绝如缕。 
    相当多的人认为,假如不是由于他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清廉的人品操守在,的确令人很难想象“王安石”这三个字该如何面对所谓史笔如刀。,翻开官方修订的正史《宋史》,我们会赫然发现:王安石变法的zui重要支持者、参与者、助手、学生和继承人,几乎全部被歹入奸臣的行列,只有这一位高举变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无恙。这本身就是特别富有戏剧性、特别耐人寻味的一个现象。

……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是changxiao书《帝国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作者李亚平经典代表作!写历史的人很多,这样写历史的人很少!
2004年夏天,一部名为《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的历史作品突然问世,因其从人性角度和史料细节中,发现历史的鲜活与真实面目,一时洛阳纸贵,海内风行。作者李亚平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作家,被誉为“黄仁宇之后zui会讲历史的人文学者”。
此后,备受好评的《帝国政界往事》系列之“大明王朝纪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相继推出,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从“人”的视角诠释帝王将相,通过入木三分的精彩剖析,全新解读历史巨变与政治迷局,用轻松有趣的dute方式讲出了历史的真相,使人豁然开朗又难以释怀
2015年夏天,《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推出全新修订典藏版,除经典名篇“岳飞必须死”,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卧榻情结,司马光王安石的疯狂权斗,宋徽宗浪漫之下的穷奢荒淫,靖康之耻背后的屈辱与无奈等大宋往事都在本书中完整呈现。2015年,根据本书录制的565集大型历史节目《李亚平说宋朝》央视热播,在亿万观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翻开本书,让您一口气读懂大宋三百年高层疯狂权斗的隐秘细节!

 

 


李亚平,1957年生于山东莱阳。zhuming历史学者,擅长从人性角度和史料细节剖析历史的鲜活与真实,让读者窥见历史的本来面目。其经典代表作《帝国政界往事》系列自2004年问世以来,凭借读者口碑相传持续热卖,十余年来changxiao不衰,备受各界好评!

《潜规则》作者吴思在读过《帝国政界往事》系列后盛赞——“李亚平娓娓道来,领着我们经历过去的大事件,和那些大名鼎鼎的古人共同活了一遭,感应到古人的心跳!”

 


《千年潮歌:重返靖康之耻》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几处节点,如同一道道深邃的伤痕,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记忆里。公元1127年,一个足以令无数中国人扼腕叹息的年份,宋朝在中国历史上迎来了它最黑暗的一页——靖康之耻。这是一个被浓墨重彩书写的时代,一个关于王朝的倾覆、民族的屈辱,以及无数个体命运在时代洪流中沉浮的悲歌。 本书并非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力图以鲜活的笔触,将那段沉重的岁月重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脚步,穿越历史的迷雾,重返那个动荡不安的北宋末年。这里有繁华落尽的汴京城,有醉生梦死的宫廷,更有边关烽火的连绵不绝。我们将看到,一个曾经辉煌强大的帝国,如何在内部的腐朽与外部的威胁的双重夹击下,一步步走向衰亡。 故事将从金军南下,兵临城下开始。我们将深入描绘这场决定宋朝命运的战争。那不仅仅是刀光剑影的战场,更是政治的博弈、人性的考验。在金军的铁蹄之下,朝堂上的文臣武将,他们的抉择是坚守还是妥协?他们是为了国家大义,还是为了个人荣辱?我们将探寻那些被历史尘封的细节,还原当时决策者的心态,揭示导致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 我们不会忽略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普通百姓的命运。当国破家亡的阴影笼罩下来,他们又将如何挣扎求生?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那些在乱世中苟延残喘的家庭,他们的眼泪和呐喊,同样是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士大夫的吟诗作对,到市井小民的柴米油盐,我们将努力勾勒出一个全景式的时代画卷。 靖康之耻,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文化和精神上的沉重打击。北宋的繁荣文化,精致的艺术,发达的科技,在那场浩劫中遭受了怎样的损失?那些曾经的瑰宝,那些智慧的结晶,有多少被掠夺,有多少被焚毁?我们将试图呈现这场文化悲剧的侧面。 本书将着重展现那段历史中,涌现出的复杂人物群像。从昏庸的皇帝,到奸佞的权臣,再到无数默默无闻的英雄和牺牲者。我们将试图理解他们的动机,他们的挣扎,他们的选择。这是一个关于权力、欲望、忠诚、背叛,以及在绝境中闪耀的人性光辉的故事。 “靖康耻,犹未雪。”这句诗,道出了无数后人心中的痛。本书旨在重温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为了铭记那份屈辱,更是为了从中汲取教训。理解一个王朝的兴衰,认识到历史的规律,警醒我们勿忘国耻,珍惜当下,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千年潮歌:重返靖康之耻》是一次对历史真相的探索,一次对民族记忆的唤醒。它将带领读者走进那个令人心痛的时代,感受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并在历史的镜鉴中,反思我们自身的时代,以及我们共同的未来。这是一本让你在掩卷之后,依然久久不能平静的书,它将让你更加深刻地理解“宋朝”这两个字的分量,理解那段历史对中国,对我们今天的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这本书,从名字上就传递出一种厚重感和史料性。1127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一个承载着巨大悲剧和深刻反思的年份,它标志着北宋王朝的终结,以及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更为动荡的时期。我一直对这段历史充满探索的欲望,希望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缘由和影响。李亚平先生的这部作品,以“实录”为名,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够以一种客观、详尽的方式,为我们呈现那段时期的真实面貌。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对1127年发生的重大事件的细致梳理,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战争和政治变动,更希望能够挖掘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复杂原因,例如朝堂上的权力斗争,文臣武将的相互倾轧,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挣扎与无奈,看到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坚韧。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时,内心立刻涌起一股强烈的探索欲。1127年,这个数字在我脑海中立刻与“靖康之耻”联系起来,那是宋朝历史上最为黑暗和屈辱的一页,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我一直对这段历史充满好奇,想深入了解造成如此悲剧的原因,以及在那段动荡的日子里,社会是如何运作的。李亚平先生的书名,给人一种沉甸甸的、真实的感受,仿佛一本珍贵的史料原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极为详实和全面的方式,为我展现1127年那个特殊的年份。它是否会细致地描述当时的政治格局,描绘出那些身处权力漩涡中的人物,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一步步将国家推向深渊?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事件,更能通过生动的笔触,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悲伤、无奈与抗争。一个好的历史作品,应该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仿佛亲历其境,去感受历史的脉搏。

评分

拿到《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这本书,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画面是古画中描绘的宫廷场景,以及书卷上墨迹晕染的古朴质感。1127年,一个足以让任何一位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心头一紧的年份,它标志着一段辉煌文明遭受重创的起点。我一直对宋朝,特别是北宋末年的这段时期怀有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其文化艺术繁荣的赞赏,也有对其政治军事脆弱的扼腕。李亚平先生的这部作品,书名本身就如同一个时间胶囊,承诺着将我们带回那个关键的瞬间。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深入探究那些塑造了1127年风云变幻的复杂因素。它是否会细致地描绘靖康之变的每一个细节,抑或是从更宏观的视角,去剖析导致这场灾难的深层原因?我希望它不仅是事件的堆砌,更能挖掘出隐藏在数字和文字背后的历史逻辑,理解那些决策者们的考量,以及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应。一个成功的历史作品,应该能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听到金戈铁马的喧嚣,看到百姓的恐慌与无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让历史不再是遥远的书本上的记载,而是鲜活的、可触摸的过往。

评分

当我看到《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这本书时,内心深处关于那个时代的好奇心立刻被点燃了。1127年,这个数字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年份标记,它更是一个符号,承载着北宋王朝由盛转衰的悲情,以及中华民族一段极为沉痛的历史记忆。我一直对宋朝,特别是其后期这段时期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想深入了解那个辉煌帝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李亚平先生的这部作品,书名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实录”的严谨和厚重,让我对其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极为细致和全面的方式,为我展现1127年那个关键的年份。它是否会深入剖析当时朝堂上的政治斗争,描绘出那些身处权力中心的各色人物,以及他们如何一步步将国家推向深渊?我更渴望的是,它不仅仅是事件的罗列,更能通过生动的笔触,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悲伤、无奈与抗争。

评分

《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1127年,是北宋王朝走向灭亡的关键节点,是无数悲欢离合的上演之时,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深刻的伤痛。我对这段历史始终怀有浓厚的兴趣,总想探究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以及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李亚平先生的这部作品,以“实录”为名,似乎预示着它将以一种严谨、客观的态度,为读者呈现那段历史的真实面貌。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对1127年前后政治格局、军事冲突、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细致描绘。它是否会深入剖析那些导致北宋灭亡的内外部因素,例如朝廷的腐败、军事力量的衰弱,以及与金国的复杂关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温度,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无奈与抗争,并在阅读中获得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

这部《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光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1127年,这个数字对我来说,并非仅仅是一个冰冷的年代符号,它承载着一段极为悲壮而复杂的历史篇章,是北宋王朝命运的转折点,也是无数中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痕。我一直以来都对宋朝,特别是北宋末年的这段时期抱有极大的热情,并试图从中寻找答案,理解那个辉煌的王朝为何会走向衰落。李亚平先生以“实录”二字冠名,这让我相信,这部作品很可能是一次对历史真相的深度挖掘和呈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严谨的考据和生动的叙述,为我们描绘出1127年的全景图。它是否会深入剖析导致“靖康之耻”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利,更包括政治上的腐败、思想上的僵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危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他们的选择和命运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汇聚成历史的洪流。

评分

拿到《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这本书,我脑海里立刻涌现出“靖康之耻”的画面,那是我对1127年最直接的联想。这是一个充满屈辱和悲伤的年份,标志着北宋王朝的覆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一直以来都对宋朝,尤其是其晚期的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想深入了解导致这一切的复杂原因。李亚平先生的这部作品,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权威性,仿佛是历史的直接证言。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极为详尽和客观的视角,为我们还原1127年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它是否会细致地描绘当时朝廷的政治混乱,君臣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外政策的失误?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事件的堆砌,更能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深入分析,让我理解在那样的绝境下,人们是如何做出选择,又是如何承受命运的打击。

评分

《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这本书,我一直想找时间好好翻翻,因为它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那段历史的特殊情结。1127年,这个数字在我脑海里回荡,那是一个充满变数和动荡的年份,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巨大转折。我总觉得,历史的洪流并非总是波澜壮阔的史诗,更多时候,它是由无数微小却关键的节点汇聚而成,而1127年,无疑就是宋朝命运线上一个极其沉重而深刻的“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亲身去感受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去理解那些在历史教科书中被简略带过的事件背后,涌动的究竟是怎样的人性洪流,又是怎样的家国情怀。李亚平先生的书,名字就带有一种厚重感,仿佛一本尘封的古籍,诉说着过往的真实与沧桑。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鲜活的面孔,听到那些被遗忘的声音,体会到在那一年,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如何被时代的巨变所裹挟,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韧与绝望。这段历史,不应仅仅是冷冰冰的年代和事件,它应该有温度,有血肉,有呼吸。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希望是如何艰难地萌芽,又在怎样的绝境中绽放。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种对过往的追思与对未来的启示,在阅读中,我希望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这个书名,就让我觉得异常的肃穆和庄重。1127年,对于大宋王朝而言,无疑是刻骨铭心的一年,是辉煌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是无数悲欢离合上演的舞台。我一直以来都对这段充满争议的历史时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关于朝堂上的暗流涌动,民间疾苦的记载。李亚平先生的这部作品,听起来就像是一份详实的史料汇编,我希望它能够以一种客观、严谨的态度,为我们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梳理出导致1127年巨变的种种因素,不仅仅是外敌入侵,更重要的是内部的腐朽与裂痕。我想知道,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政治斗争是如何愈演愈烈,君臣之间的信任是如何荡然无存,而整个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被历史长河冲刷得模糊不清的细节,看到那些在宏大叙事中被忽略的个体命运。它不应该只是一部冷冰冰的史书,更应该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挣扎、如何选择,如何在巨大的时代洪流中寻找生机。

评分

《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这个书名,一听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心生敬畏。1127年,那是一个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年份,是宋朝由盛转衰,由北向南迁徙的悲情开端。我对这段历史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也深知其复杂性和重要性。李亚平先生的作品,名字本身就承载着一种“实录”的承诺,这意味着它将可能以一种更为客观、详尽的姿态,为我们呈现那个时代的真相。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1127年前后,宋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状况。它是否会细致地剖析导致北宋灭亡的内外部原因,是如何从一个文化繁荣的盛世,一步步走向国破家亡的境地?我希望在这本书中,不仅仅能读到那些宏大的事件,更能看到其中蕴含的人性光辉与黑暗,了解到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起伏的普通人的命运。一个真正的历史记录,应该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温度,理解历史的选择,并从中获得深刻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