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Ⅰ:饒恕和遺忘的藝術
Total Forgiveness
(美)科恩德 著
劉可洲 譯
成品尺寸:145×210
書號:ISBN 978-7-5527-0535-5
定價:39.80元
頁碼:256
裝訂:軟精裝
封麵導語
觸及靈魂的療愈 饒恕他人纔能釋放自己
杜布森博士 傑剋?海福德 瓊妮∕ 鼎力推薦
讀者群
1. 被他人傷害、深陷苦毒怨恨而不得釋放的人群;
2. 因傷害他人而得不到寬恕、深盼和解的人群;
3. 教會牧者做醫治關懷輔導必讀參考書目;
4. 專業從事聖經醫治輔導的機構和人群;
5. 神學院師生實踐神學必讀參考書目。
産品推薦語
生活中,每個人都被人傷害過,也都傷害過彆人,因此每個人都需要饒恕的恩典,也都需要饒恕傷害過自己的人。
團購推薦語
1. 適閤教會團購,配閤主題查經並開展深度牧養;
2. 適閤銀行、保險、會所等機構服務高端客戶,可作為節假日暖心禮物;幫助重建傢人情感安全關係、重修夫妻感情破
口、重鑄親子關係裂痕;有助於提升情商指數、密切客戶關係和重拾真誠友誼。
3. 適閤神學院師生及醫治輔導機構,可作為醫治釋放的必讀參考指南。
標簽或關鍵詞
心理、釋放、醫治、輔導
編輯推薦
人類自古便戰爭不斷,傷害愈演愈烈。*慘烈的一次傷害,莫過於兩韆多年前,在耶路撒冷,人們將完全無罪的耶
穌釘在十字架上,但人類*偉大、*震撼的饒恕也同時從那裏發齣:“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
曉得。”(路23:34)
內容簡介
本書為心裏充滿瞭“明明是受害者,卻為何還要選擇饒恕”之疑問的人,提供瞭豁然開朗的答案。曾經與受傷經驗
拔過河的作者,嚮你我闡述瞭“什麼是完全饒恕”、“饒恕的錯誤認知”、“為何要饒恕”、“如何知道自己是否
已經饒恕對方”、“饒恕和遺忘的藝術”等。當你緊緊揪住傷害不放,任憑怨恨在生命中滋長時,將會迅速失去平
安及更多的祝福。
作者簡介
科恩德,有“饒恕大使”之稱。1973年前往英國,進入牛津大學修得哲學博士學位。於鍾馬田退休5年後,擔任倫敦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主任牧師25年。直到2002年退休纔迴到美國。年逾古稀的科恩德仍退而不休,應美國愛傢協會、
葛培理機構之邀,曾創下一年160多場的演講記錄;更應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之邀,前往巴勒斯坦,5次會晤巴解組
織前領導人阿拉法特,傳講寬恕之道。
著有60多部作品。其中“寬恕三部麯”《寬恕Ⅰ:饒恕和遺忘的藝術》《寬恕Ⅱ:和自己做朋友》《寬恕Ⅲ:有話
問蒼天》被譯成多種文字,釋放瞭無數被囚的心靈。他是當今*好的教導寬恕的作傢。
媒體評論
科恩德博士充滿洞察力的教導及著述對我個人的思考産生瞭意義深遠的影響。我極其敬重科恩德博士,深深地以他
是我的朋友為榮。
——杜布森博士
美國愛傢協會創始人,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傢,傢庭問題高級顧問,
著有《培育男孩》《勇於管教》
100年後,人們在迴顧塑造當代信徒生命的文獻時,一定會想到科恩德博士大約20年前寫成的這本書。
——羅伯·帕森斯
英國“關愛傢庭”機構主席
沒有任何事比“認識饒恕”以及“活在饒恕中”更重要。
——傑剋·海福德
美國作傢,加州“在路上”教會創始牧師
目錄
緻謝
中文版總序
中文版序 寬恕,通嚮更大恩典的唯*途徑
推薦序一 全世界不可錯過的寶書
推薦序二 不寬恕就不可能有未來
譯者序 一位饒恕大使和一本改變生命的好書
前言
第*章 什麼是完全饒恕
饒恕曾傷害我們至愛的人
完全饒恕的*大證據
饒恕的動機中也有閤乎人性的一麵
我們的使命是饒恕
何時應當訴說不平
完全饒恕不等於……
完全饒恕是……
第二章 完全饒恕的檢驗標準
約瑟及其完全饒恕
效仿約瑟的榜樣
第三章 主禱文與饒恕
“免我們的債”
主禱文的目的是什麼
一生的承諾
坦誠麵對內心的苦毒
無意的傷害
他人感覺遲鈍造成的傷害
惡意的傷害
完全饒恕是一項可以選擇的特權
不肯饒恕的後果
神譴責不饒恕的靈
不肯饒恕的心從何而來
不珍惜我們跟天父的關係
不饒恕之靈結苦果
第四章 誰是審判的神
挑彆人的毛病
拿單與大衛
論斷與審判乃是神的特權
第五章 我們何時有資格評斷
我們何時有資格糾正彆人的行為
首先麵對自己的過失
如何應對彆人的批評
我們可以評斷他人的時候
我們絕*不能評斷他人嗎
有限度地除去自己的梁木
我們何時不能助人
我們何時能夠助人
第六章 饒恕和遺忘的藝術
記錄他人過錯的危害
不再記錄彆人的過犯
不記錄自己的功勞
吉姆·巴剋(Jim Bakker)的饒恕曆程
自我饒恕
尚未饒恕自己的標誌
我們為什麼不能饒恕自己
真罪感和假罪感
恐懼及不饒恕自己
驕傲、自以為義以及自憐
瞭解罪惡感
理解恩典
讓過去成為過去吧
第七章 完全饒恕的法則
原諒那些不是仇敵的人
“仇敵”的含義
仇敵帶來的祝福
完全饒恕仇敵
為何會有仇敵
愛我們的仇敵
為自己的罪辯護
選擇饒恕的務實理由
完全饒恕的步驟
為仇敵禱告的五個階段
結語
精彩書摘
記錄他人過錯的危害
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過錯已經鑄成,罪惡也的確存在。所謂完全饒恕,就是把一切看在眼裏,卻選擇將它們擦
掉。我們必須趕在憎恨入心之前,心甘情願地忘掉彆人的冒犯,不能讓憎恨有任何生長的機會。《哥林多前書》13
章所描述的那種愛,隻有在完全饒恕的狀態下纔可能實現。
我們心裏想些什麼,撒旦完全清楚。他晝夜遊蕩,不放過我們任何的弱點,等待著從中獲取私利。他*喜歡看到
的,莫過於我們不能饒恕彆人。在談到饒恕時,保羅說他並非不曉得撒旦的詭計。(《哥林多後書》2:11)當我們
拒絕放下或堅持糾纏某事的時候,撒旦就能利用這樣的苦毒去乾他想乾的事。非常關鍵的是,我們必須擺脫內心的
苦毒,不然的話,就相當於用精緻的銀器呈上邀請函並親手交給撒旦,邀請這個惡魔侵害我們的生命。
彆人錯待瞭我們,我們為什麼會記恨,甚至做一些瘋狂的記錄呢?我們說“我會記住”,於是我們就真的記住瞭,
而且很快兌現,決不拖延。雖然我們的頭腦會認同主所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馬書》12:19)但是我們
心裏卻會想:“神沒有履行他的職責。”因此,我們就想助神一臂之力,去懲罰那些傷害我們的人——無論對方是
我們的配偶、親戚、教會的牧者、很久以前的老師,還是唯我獨尊的老闆。
不再記錄彆人的過犯
愛是一個選擇,它是意誌的行為。記錄他人的過犯,就是選擇不去愛對方,這也是意誌的行為。而且對我們來講,
這樣做更加容易和自然。
不再記錄彆人的過犯、實現完全饒恕的關鍵就是控製我們的舌頭。我們的話語能引發災難,雅各是這樣描述的:
這樣,舌頭在百體裏也是*小的,卻能說大話。看哪,*小的火能點著*大的樹林;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
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汙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裏點著的。
——《雅各書》3章5-6節
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不但沒有“傾吐齣我們的心聲”,反而使得烈火爆發,無法控製,並把我們內心所有的一切
焚燒殆盡。那烈火不僅不會減弱,反而會加倍地、劇烈地燃燒,*終使情形糟糕一韆倍。這無疑是撒旦的勝利,追
根溯源是我們記錄瞭他人的過犯。
人們應當如何管理自己的口舌呢?我認為以下兩點很有必要:
● 有人犯錯時,我們切忌當麵指責他。
● 有人犯錯時,我們切忌與人數落他的不是。
如果這樣的生活態度能被更多人接納,那麼不良記錄的數量就會大幅下降。隻要拒絕把傷痛作為談資,那些受傷的
記錄*終必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一原則也適用於內心的虛擬對話。當你不能把對方的言行從腦海裏抹掉時,你可能會虛擬一些對話。你可能會想
象自己要對他們說什麼、做什麼,或者怎樣嚮彆人講述他們的行為。這樣的虛擬對話會一直持續下去,數小時、數
日之後,你會發現自己一事無成,心情也不會有任何好轉。
有天晚上大約11點鍾,就在我準備就寢的時候,我突然發現自己正在頭腦裏虛擬一段對話,談論著某個人。我想象
自己得到瞭一個機會,可以泄露這個人的秘密,我把虛擬的細節都想得一清二楚。在臆想中,我給自己的形象加
分,令對方相形見絀。但是就在那個時候,聖靈神奇地介入進來。我聽見他對我說:“如果你拒絕為自己申辯,你
當下就可得著勝利。”雖然,那番虛擬對話僅僅存在於我的頭腦中,我卻意識到自己獲得瞭一個靠聖靈得勝的機會
——如果我戰勝它,就可以在心靈上得勝。那是一個異常真實的關鍵時刻,我順從瞭聖靈,拒絕再說任何不利於那
人的話,哪怕隻是自己心裏的對話。我靠著聖靈戰勝瞭自己。一股極大的平安湧入瞭我的心裏,我當下就明白絕不
能再進入那種虛擬的境界。而且,我必須拒絕為自己伸冤,否則很難避免重蹈覆轍。
對那些認為這種虛擬對話有治療作用的人,我唯*的提醒是,盡量讓你的想法積極並利於健康吧!隻要在頭腦裏不
記錄彆人的過犯,你的言語就不會齣賣你。
當我受到誘惑想說些負麵的話卻又拒絕這樣做時,通常都能感受到聖靈在我心裏的自由運行,就好像神在誇贊
我“做得好”。那種感覺非常棒!畢竟,耶穌也能體恤我們的軟弱,(《希伯來書》4:15)而當我們戰勝瞭試探,
他也讓我們體會他的喜樂。他的奬賞是齣人意料的平安和聖靈同在的見證。
不記錄自己的功勞
不記錄彆人的過犯,也就是拒絕記錄我們自己的功勞。記錄自己的功勞,跟記錄彆人的過犯一樣,都不是歸榮耀與
神。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是抬高自己的一種錶現。你無疑是在說“我告訴過你的”,在暗示他跟自己比差遠
瞭。屬靈生命要達到一個高度,我們纔可以不說“我告訴過你的”。
許多人不僅記錄彆人的過犯,同時記錄自己的功德簿又長又詳細。我們希望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是如何正確,又是如
何有先見之明,料事如神。“我一開始就知道會是這樣。”“你現在知道我多麼正確瞭吧!”“你早該聽我
的!”“我告訴過你的!”——諸如此類事後諸葛的言詞常令我驚訝萬分。
愛要求我們撕毀的不僅是彆人的舊賬,還有自己的功勞簿。真正的饒恕應該摧毀一切為自己鳴冤的記錄。因此,要
遺忘他們所做的是錯的,你所做的是對的。保羅說:“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哥林多前書》4:3)實際上,
極少有人像自己所想的那樣無辜。再說,如果真有人受瞭冤屈,那麼他必將有平反昭雪的那一天,因為神是公義
的。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