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威廉姆斯血液学-第8版
:880元
作者:考杉斯基
出版社:人民卫生
出版日期:11/01/2011
ISBN:97871171482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5.15KG
部分 病人的临床评估
第1章 血液病患者的初次评估:病史和体检
第2章 血细胞检查
第3章 骨髓检查
第二部分 造血组织的组成
第4章 骨髓和造血微环境的结构
第5章 淋巴组织的组成和结构
第三部分 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血液学
第6章 胚胎和新生儿血液学
第7章 妊娠期血液学
第8章 老年血液学
第四部分 分子和细胞血液学
第9章 遗传原理与分子生物学
第10章 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
第11章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异常
第12章 细胞凋亡
第13章 细胞周期调控和造血疾病
第14章 信号转导通路
第15章 抗原分化簇
第16章 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和细胞因子
第17章 反应
第18章 天然免疫
第19章 树突状细胞及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调控
第五部分 治疗原则
第20章 抗肿瘤药物的药理学与毒性
第21章 造血细胞移植治疗原则
第22章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的治疗
第23章 抗血栓治疗原则
第24章 免疫细胞治疗原则
第25章 疫苗治疗原则
第26章 治疗性血细胞分离术的原则:适应症、疗效及并发症
第27章 转基因治疗原则
第28章 再生医学:多潜能细胞治疗用于组织替换的原则
第六部分 红细胞
第29章 红细胞形态学
第30章 红细胞的组成
第31章 红细胞的生成
第32章 红细胞的破坏
第33章 红细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分类
第34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性和遗传性
第35章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36章 慢性肾脏疾病的贫血
第37章 慢性病的贫血
第38章 内分泌病的贫血
第39章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静性贫血
第40章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第41章 叶酸、钴胺素和巨幼细胞贫血
第42章 铁代谢异常
第43章 其他营养缺乏导致的贫血
第44章 与骨髓浸润相关的贫血
第45章 红细胞膜及其疾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及相关疾病
第46章 酶异常导致的红细胞疾病
第47章 地中海贫血:珠蛋白异常
第48章 血红蛋白结构异常:镰状细胞贫血及相关疾病
第49章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血红蛋白血症
第50章 红细胞物理损伤导致的溶血性贫血
第51章 化学和物理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第52章 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第53章 免疫损伤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第54章 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第55章 脾功能亢进与脾功能减退
第56章 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第57章 卟啉病
第58章 遗传性和获得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第七部分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第59章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形态学
第60章 中性粒细胞的组成
第61章 中性粒细胞的产生、分布及转归
第62章 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异常
第63章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及其异常
第64章 中性粒细胞异常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第65章 中性粒细胞减少与中性粒细胞增多
第66章 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
第八部分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第67章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形态学
第68章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生化和功能
第69章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产生、分布和归宿
第70章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异常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第71章 单核细胞增多症与单核细胞减少症
第72章 性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第73章 脂质贮积病
第九部分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第74章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形态学
第75章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组成及生物化学
第76章 淋巴细胞的生成
第77章 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在免疫球蛋白产生中的作用
第78章 T淋巴细胞的功能:T细胞抗原受体
第79章 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
第80章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第81章 淋巴细胞增多症和淋巴细胞减少症
第82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
第83章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血液学表现
第84章 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第十部分 髓系肿瘤性疾病
第85章 克隆性髓细胞疾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第86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第87章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第88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克隆陛血细胞减少和低原始细胞白血病)
第89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第90章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与相关疾病
第91章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第十一部分 恶性淋巴组织疾病
第92章 恶性淋巴组织疾病的分类
第93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94章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相关疾病
第95章 多毛细胞白血病
第96章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97章 淋巴瘤概述:流行病学、病因学、异质性和原发性结外疾病
第98章 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
第99章 霍奇金淋巴瘤
第100章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第101章 滤泡性淋巴瘤
第102章 套细胞淋巴瘤
第103章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第104章 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
第105章 皮肤T细胞淋巴瘤(蕈样霉菌病和Sozarv综合征)
第106章 成熟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第107章 浆细胞肿瘤:概论
第108章 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第109章 骨髓瘤
第110章 淀粉样变性
第11l章 巨球蛋白血症
第112章 重链病
第十二部分 止血和血栓
第113章 巨核细胞生成和血小板生成
第114章 血小板形态、生物化学和功能
第115章 凝血因子和止血途径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
第116章 凝血反应的调控
第117章 血管在止血中的功能
第118章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评估
第119章 血小板减少症
第120章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第121章 遗传性血小板质量性疾病
第122章 获得性血小板质量性疾病
第123章 血管性紫癜
第124章 血友病A和血友病B
第125章 遗传性凝血因子Ⅱ、V、Ⅶ、X、Ⅺ及XⅢ缺乏,以及凝血因子V和Ⅷ联合性缺乏及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联合性缺乏
第126章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异常
第127章 von Willebrand病(VWD)
第128章 抗体介导的凝血因子缺乏
第129章 肝病和肝移植相关的止血功能紊乱
第130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131章 遗传性易栓症
第132章 抗磷脂综合征
第133章 抗体介导的血栓性疾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第134章 静脉血栓形成
第135章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
第136章 纤维蛋白溶解与血栓溶解
第十三部分 输血医学
第137章 红细胞抗原与抗体
第138章 人类白细胞和血小板抗原
第139章 血液采集及筛查
第140章 红细胞输注
第141章 血小板保存与临床应用
索引
考杉斯基编著的《威廉姆斯血液学(第8版)》共13部分,分141章,几乎涵盖了血液学的所有方面,包括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评估、诊断、治疗,以及血液病的 遗传、分子和细胞学基础等。第8版在第7版的基础上作了大量修改和更新,以反映血液学领域的进展;新增加的2章讨论了基因组学(第10章,基因组学和 表观遗传学)以及细胞治疗(第28章,再生医学:多潜能细胞治疗用于组织替换的原则)在血液学中的应用;其他章的修改主要对白血病和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和治 疗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对红细胞增多症和血小板增多症等骨髓增生性疾病进行了全面综述,包括分子遗传学方面的成果;还增加了血液病靶向治疗和单克隆 抗体治疗方面的进展。此外,本书还附有一张CD,包括大量形态学照片、图解和作图,为PPT格式,对教学制作幻灯片十分方便。
......
虽然我还在初步浏览这本书,但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已经让我感到震撼。涵盖了血液系统发生的几乎所有重要疾病,从最基础的血细胞生成到复杂的肿瘤性疾病,再到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等等,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每一章节都似乎经过了精心组织,先是概述,然后深入到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各个方面,层层递进,非常系统。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淋巴瘤和白血病的章节充满了期待,这部分内容一直是我的学习重点,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更前沿的诊断思路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此外,书中的图表和图片质量也非常高,能够直观地展示病理变化和诊断图像,这对于加深理解非常有帮助。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血液病学专家在旁悉心指导,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巨著的到来,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血液学知识殿堂的大门。虽然我是一名初学者,但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血液系统疾病的复杂与精妙。书中的语言虽然专业,但结合图文并茂的讲解,以及相对清晰的逻辑结构,让我能够逐步理解那些看似高深的概念。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疾病发生机制的细致解释,这让我不仅仅停留在记忆疾病的表现,更能理解其“为什么”会发生。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研究其中的每一个章节,尤其是关于正常造血机制和常见血液病的章节,我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对血液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可能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所有对血液学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礼物。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原本我还有些担心国外专业书籍的翻译会过于生硬或者词不达意,但实际阅读后发现,译者团队功底深厚,将原文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逻辑都处理得相当到位。很多我之前阅读英文原版时觉得晦涩难懂的句子,在这本翻译版里读起来就顺畅多了,语言也更加贴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更重要的是,翻译并没有丢失原文的精髓,很多细微的临床意义和理论阐述都被准确地传达了出来。对于我这样需要通过中文来深入理解血液学知识的读者来说,这本翻译版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我能够更专注于疾病本身和治疗策略的理解,而不是被语言障碍所困扰。我尤其欣赏译者在一些专有名词的处理上,既保留了其专业性,又通过上下文或注释,让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这对于临床一线和科研工作者都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厚实的封面纸板,印刷清晰的字体,整体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视觉感受。我尤其喜欢它采用的纸张,摸起来有一种温润的质感,翻阅时不会有廉价的滑腻感,而且字迹在光线下也不会产生刺眼的反射,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容易疲劳。封面设计虽然简洁,但“威廉姆斯血液学”几个大字醒目而有力量,透露出内容的权威性。配送速度也一如既往地给力,包装严实,没有任何破损,拿到手的时候感觉像是收到了一个珍贵的礼物。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光是翻看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编著者们在资料搜集和整理上的用心。很多经典的血液学概念都在其中,也包含了近期的一些研究进展,这对于想要系统学习血液病学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步步地啃读这本书,相信它会成为我学习道路上的一个坚实基石。
评分作为一名在血液科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我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帮助我更新知识、提升技能的权威参考书。这本《威廉姆斯血液学》(翻译版)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的内容不仅限于基础理论,更强调了临床应用,这一点对于我们一线医生来说尤为重要。书中对疾病的诊断流程、鉴别诊断以及最新的治疗指南都有详尽的阐述,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直接借鉴和运用的。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骨髓移植和CAR-T细胞疗法等前沿治疗的介绍,这些内容无疑是当前血液病学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了解这些进展能够帮助我们为患者提供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书中对罕见病和疑难杂症的讨论也很有价值,能够拓宽我们的思路,应对各种复杂的临床情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