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细胞生物学精要(原书第三版)
:220.00元
作者:丁晓燕,陈跃磊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0303301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503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国内包括生物、医学、农、林、牧、渔等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教学研究使用,也可供对细胞生物学有兴趣的非专业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用简练的语言系统地讲述了当代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前沿和进展,是熟悉细胞生物学的入门读物。本书英文版的作者是李誉世界的生物学家和教育家。例如,主编Bruce Alberts教授是国际生物化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Science杂志主编,美国科学院前任院长。文字浅显易懂,图片丰富多彩,每章结束目寸所提的问题引入思考。与前版相比,第三版的每章新增“我们如何得知”部分,重点介绍如何通过实验研究来获得新的科学发现。
内容提要
《生命科学名著:细胞生物学精要(原书第3版)》是美国Garland出版集团出版、美国科学院前院长BruceAlberts等八位国际生物学家共同编写的EssentialCellBiology第三版的中文译本,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和细胞间的相互关系对细胞生物学的内容作了系统阐述,既涵盖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又增添当命科学研究的全新成果。全书共20章,分别叙述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遗传、变异、应激、运动、迁移等内容。每一章结束时附有基本概念、关键词、问题和答案,并配有22个图版和近千幅插图。与前两版不同的是,第三版的每一章中还增添了“我们如何得知”部分,讲述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研究来获得新的发现。
本书可供国内包括生物、医学、农、林、牧、渔等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教学研究使用,也可供对细胞生物学有兴趣的非专业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英文原版作者简介
英文原版前言
致谢
教师和学生的资源
1 介绍细胞
2 细胞的化学成分
3 能量、催化作用与生物合成
4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5 DNA和染色体
6 DNA复制、修复和重组
7 从DNA到蛋白质:细胞如何阅读基因组
8 基因表达调控
9 基因和基因组如何进化
10 基因及基因分析
11 膜的结构
12 膜转运
13 细胞如何从食物中获得能量
14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能量生产
15 胞内区室及转运
16 细胞通讯
17 细胞骨架
18 细胞分裂周期概述
19 性与遗传
20 细胞群落:组织、干细胞和癌
术语汇编
答案
索引
作者介绍
主编Bruce Albert教授是国际生物化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Science杂志主编,美国科学院前任院长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简洁而又充满科技感的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生命科学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细胞这个微观世界里,充满了无数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沉甸甸的手感就预示着内容的扎实与详尽。当我翻开前几页,看到精美的细胞结构插图和清晰的图表布局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书中的排版布局非常人性化,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地找到重点。作者在文字表达上显然下了很大功夫,力求用最精准、最易懂的语言去阐述复杂的生物学概念。特别是那些关于信号转导路径的描述,本来以为会非常晦涩难懂,但通过作者的精心组织,那些原本在我脑海中混乱不清的分子事件,竟然变得逻辑清晰、脉络分明。这让我感觉,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规划得井井有条的科学殿堂,每一步的探索都有清晰的指引,让人充满了学习的动力和成就感。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超出了我预期的“精要”二字所能涵盖的范围。我原以为它会更侧重于对基础概念的快速梳理,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对前沿研究的关注点把握得极为精准。比如,在探讨细胞骨架的动态调控部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描述结构本身,而是深入剖析了驱动这些变化的分子机制,并且引用了近些年来的重要实验证据来佐证观点。这种将理论与最新的科研动态紧密结合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研究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思考这些微观层面的变化是如何在宏观生命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教导读者如何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审视生命现象的复杂性,这种教学相长的体验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自洽性和参考价值是顶尖的。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与其他我手头的一些辅助读物进行交叉比对,发现这本书在核心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上都保持了极高的水准。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教材,更像是一份详尽的、经过严格同行评审的知识总览。例如,当我需要快速回顾某个特定通路的关键酶及其调控因子时,书后的索引和结构化的章节回顾部分显得异常高效。我不需要在冗长的文本中大海捞针,而是能迅速定位到所需的信息点。这种高效的检索能力,使得它在日常学习和科研查阅中,都成为了我优先选择的工具书。它提供了一种坚实可靠的知识基础,让我能够自信地站在这些已建立的学科前沿之上,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总是纠结于基础概念的理解上,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自信心。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章节安排和知识点递进逻辑上,展现出一种大师级的把握能力。它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按部就班的罗列方式,而是构建了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细胞膜结构与功能讲起,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细胞器的分工协作,再到细胞周期和信号传导的复杂网络。这种递进关系处理得非常流畅,使得读者在学习新概念时,总能找到已学知识作为支撑点。给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一些具有争议性或仍在探索中的领域时,表现出的那种审慎和客观的态度。他们不会武断地下结论,而是清晰地呈现不同学派的观点和现有的证据链,引导读者独立思考。这种教学的“留白”设计,非常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既成事实。这对于任何想深入研究这个领域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训练。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配图质量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见过很多生物学教材,插图要么过于简化,要么就是信息量过载,让人眼花缭乱。但这本书中的每一张图似乎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和优化。它们不仅色彩搭配和谐、视觉效果震撼,更重要的是,每张图都精准地服务于文字解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当涉及到复杂的膜蛋白结构和囊泡运输的动态过程时,那些三维透视图和示意图的精细程度,让我仿佛能亲眼目睹分子机器的运转。我甚至会花额外的时间去研究那些图注和标记,因为很多时候,文字描述的难点,在图像的辅助下能瞬间被攻克。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也使得知识点的记忆更加牢固。对于习惯于视觉学习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视觉呈现无疑是它的一大杀手锏,让枯燥的分子生物学变得生动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