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 | ||
| 定价 | 35.00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5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60分妈妈月华 著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48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11532835 | |
| 母爱的羁绊 | ||
| 定价 | 35.00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09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美)麦克布莱德,于玲娜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45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11513100 | |
爱来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伤害也往往来自父母,而这爱与伤害,总会被孩子继承下来。
作者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考察母女关系中复杂的心理状态,读来平实、温暖却又发人深省,书中例举了大量女儿们的心声,令人心生同情。在帮助她们重塑健康人生的同时,还会起到激励作用。
卡瑞尔·麦克布莱德,美国注册婚姻和家庭治疗学家,已有28年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是治疗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近十几年里,麦克布莱德博士主要从事有关自恋家长对孩子影响的研究,已经成功解决了许多此类案例。麦克布莱德博士还在创伤、性虐待、家庭暴力、离婚、重组家庭、婚姻和家庭治疗方面拥有广泛经验,专长EMDR创伤治疗以及涉及焦虑、忧郁与人生转折的个体适应治疗。
赞誉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译者序
致谢
作者声明
引言 / 1
和母的关系对我们的一生都有相当大的心理影响。奇怪的是,我从来不愿意相信这一点。
第1章 情绪的重负 / 8
多年来,不论我去哪儿,在我脑海中总有一群苛刻的批评者,几乎让我无法忍受。
第2章 空白的记忆:妈妈和我 / 24
如果你在一个由母性自恋支配的家庭中长大,成年后,你每天都竭力去做一个“好女孩”,并尽量去做别人要求你应该做的事。
第3章 母性自恋面面观 / 43
只有当母自己拥有自信、自爱和自我认识时,才有可能帮女儿培养这些品质。
第4章 爸爸在哪里:自恋温床的其余部分 / 65
父当时正围着母转,像一颗行星围着太阳转一样。在家庭戏剧中,自恋的人是明星,其伴侣则是配角。
第5章 形象就是一切:小脸笑一笑 / 80
记不清有多少次,当我皱起眉头,或者要放声大哭的时候,母就这样对我说。
第6章 我这么努力!高成就动机型女儿 / 92
很早的时候,大约10岁,我就下定决心:努力是唯*能让我感觉良好、唯*能弥补那些“做得还不够好”观念的方法。
第7章 这有什么用:自我破坏型女儿 / 105
那些没有成为小孩并以此证明妈妈错了的人,选择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把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不明智地破坏了自己的努力。
第8章 不切实际的想法:妈妈没能给我的爱,要在其他地方得到 / 115
自恋母的女儿经常会用不合适的恋爱关系来填补她们的情感空白。不幸的是,她们想找到合适的伙伴来认可她们,却总是在错误的地点搜寻。
第9章 救命!我变成我妈妈了:当女儿做了妈妈 / 129
对大多数女人而言,养育一个孩子的经验伴随着令人陶醉的兴奋感和对未来的想象。但对自恋母的女儿来说,也有可能被持续不断的恐惧和焦虑所笼罩。
第10章 第*步:感受比外表更重要 / 142
其实,知道自己永远无法完全消除这些疤痕反倒让人宽慰。承认我们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事很重要,因为它们至今还在影响我们。
第11章 近与独立:从母身边独立出来 / 162
对自恋母的女儿来说,治疗的*终目的,是成为一个真诚的、完整的人。
第12章 做一个本真的女人:命中注定的女儿 / 173
在自己身上找到幸福并不容易,但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则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13章 轮到我了:在治疗中与母相处 / 192
寻找和自恋母相处的健康之道,可能会让人很有挫败感,但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斗争。
第14章 填补空虚之镜:结束自恋母的影响 / 216
心理创伤深埋于我们的脑海中,意识会否认它的存在,但我们常常会在下一代人身上遇到它。
参考文献 / 235
推荐阅读书籍与观赏影片 / 240
| 孩子“胆小”妈妈怎么办 | ||
| 定价 | 39.80 |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01-0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8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冯国强 | |
| 装帧 | ||
| 页数 | 208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21322570 | |
我们总说童年是无忧无虑的,但恐怕更多时候这只是的一厢情愿罢了。 有时候,我们发会现孩子胆小退缩难易融入社交生活,有时候,孩子突然变得难以沟通粘人耍赖;而孩子的另一面又总是仿佛被专注力涣散困扰,转瞬间变成易怒打人的"小怪物”。 童年,是多种元素的复杂混合,也许广义上它的确是幸福快乐的,但它的背面却总难掩着恐惧、愤怒和不安的阴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实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未知的挑战与压力,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充分证明,几乎所有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本套书系筛选在宝宝树*受妈妈关注的几大成长难题,归类逐册进行解读。中国著*儿童发展指导专家冯国强教授,将深奥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摇身一变,通过通俗易懂的层层讲述,深入浅出直击根源,为中国父母献上*实用的解决指导方案。
冯国强
? 中国著*儿童发展指导专家
?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脑潜能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担任CCTV、BTV、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档育儿节目*威专家,曾任摇篮网、网易育儿、宝宝树等多家媒体儿童教育顾问专家
? *创关键时期P.E.D早教法,被收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专家委员会十周年成果
? 20余年、8万例儿童早期发展指导经验,自为3000多家庭面对面咨询
? “凯叔讲故事”重磅热推的专家大咖,冯国强同系列音频课已配合新书上线
? 中央电视台著*主持人王小骞、cctv少儿频道著*主持人毛毛虫、悠贝子图书馆创始人林丹女士作序推荐
? 杨澜女士将携天女平台重点打造的儿童心理学明星专家,多档节目即将热推
目 录
01“胆小”孩子成长中的那些事儿
我就是那种天生胆小的孩子吗?
经历成长中的第*次恐惧
可怕的声音来了――可能伴随一生的恐怖经历
我家有个“认生宝”
怕猫、怕狗、怕闪光――奇奇怪怪的各种恐惧来袭!
感受新事物――惊喜还是惊吓?
我不要和小伙伴一起玩!
妈妈不要关灯,我害怕怪物!
小鸟为什么不唱歌了――恐惧死亡
02恐惧的前世今生――那些经*的心理学实验
恐惧其实是我们 “制造”出来的――华生的恐惧实验
警惕恐惧的形成――七次巨响改变阿尔伯特的一生
恐惧的泛化――蔓延的恐惧将让孩子无处可逃
已经形成的恐惧有可能被消除吗?
懦弱是被父母“培养”出来的――习得性无助实验
小狗的绝望
陷入无助深渊的婴儿
成年人的习得性无助
不要让你的孩子习惯退缩
孩子会成长为你期望的人――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
世界上*聪明的老鼠
赞美让孩子成为天才
03孩子究竟怕的是什么?
知识篇
恐惧的本质――请找到孩子的恐惧按钮
似懂非懂*恐怖――认知能力决定恐惧感受
成长之路充满荆棘――经验对恐惧的影响
逃避还是战斗?孩子面对恐惧时的反应
“我能战胜恐惧吗?”――孩子的自我评估
做淡定的父母,别把你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解读篇
谨慎还是胆小?这是个问题
别再“主导”孩子的“第*次”
孩子只是“慢”,不是“怕”
孩子“怕”的其实是那个标签
别跟孩子的天生气质对着干
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的
敏感的孩子更善于思考
学会等待,孩子会为你打开全新的视角
孩子的恐惧,与父母的早教方式
“忽视型”父母,孩子容易怕什么?
“溺爱型”父母,孩子容易怕什么?
“专制型”父母,孩子容易怕什么?
“民主型”父母,孩子容易怕什么?
消极经验是恐惧的罪魁祸首
至关重要的第*次经验
警惕!恐惧刺激的反复登场
去除孩子的恐惧――从家长自身做起
不要让孩子掉进无助的深渊
“别怕,妈妈在”和“别怕,妈妈做”
给孩子的爱,不要忽视亦不要“过度”
04孩子胆小退缩,妈妈千万不要这样做
失误篇
被误解的“胆小退缩”――你个胆小鬼!
固有观念――胆小,总不是好事情
惯用语言――你怎么那么胆小
“内在小孩”说:你让开,我来!
片面鼓励胆大勇敢――勇敢点,向前冲!
勇敢不等于鲁莽
谨慎和预判才能让孩子应对真正的危险
别让勇敢吃掉“安全感”
反复经历挫折和失败
――创造恐惧环境,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生命成长的每个阶段只有一次,不能拿来做试验
别成为“刻板印象”的帮凶
当你变成孩子的“恐惧之源”
05孩子胆小退缩,妈妈需要这样做
正解篇
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妈妈需要这样做
细心观察记录,结合专业评测
接受孩子的特点,创设积极的环境
改变互动的方式,尊重孩子的特点
孩子“认生”,妈妈需要这样做
请比孩子更敏感地体察孩子的感受
做出良好示范,留给孩子观摩的空间
以“良好体验”结束,积累积极的经验
孩子远离小朋友,妈妈需要这样做
尊重孩子独一无*的社交风格
体察孩子曾经的负面交往经验,进行必要的积极干预
付诸行动,而非语言
与孩子一起“复习快乐”,正面强化
面对困难挑战,妈妈需要这样做
帮孩子评估任务的困难程度,不过度要求
观察孩子的反应,照顾孩子的感受,给予爱的支持
反馈、总结和强化成功经验,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应对想象恐惧,妈妈需要这样做
帮孩子冲破狭隘想象限制
和孩子一起理解想象
带孩子在积极的想象世界里翱翔
对付曾经的恐惧经验,妈妈需要这样做
接纳孩子的恐惧经验
用轻松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直面恐惧
现在,请和恐惧开个玩笑吧
和孩子一起面对终*恐惧,妈妈需要这样做
和孩子一起理解死亡
爱是*好的生命教育
孩子害怕起冲突,妈妈需要这样做
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制定社交规则
请你来做观察者和调节员
允许和接受适度的冲突,体验成长的必修课
适当的冲突是成长的历练
积极应对恐惧,妈妈需要这样做
尝试与恐惧“和解”
先设定一个“不恐惧”的小目标
用你的微笑击败孩子世界里的阴霾
超*“恐惧”,培养真正的积极行为
06敏感谨慎型孩子也有天然优势
解读世界的“怕”
天然优势大于一切,成为自己内心的英雄
每个孩子都是不断成长的独特的自己
结语 孩子,你能行
恐惧不等于退缩
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勇敢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