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执纪审理文书格式+常用执纪审查文书格式+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定性量纪实务第九版

常用执纪审理文书格式+常用执纪审查文书格式+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定性量纪实务第九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纪检监察
  • 执纪审查
  • 审查调查
  • 文书格式
  • 证据收集
  • 纪律审查
  • 党风廉政
  • 实务
  • 第九版
  • 规范文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商品名称:常用执纪审理文书格式+常用执纪审查文书格式+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定性量纪实务第九版
商品编号:26256603496
店铺: 思人之德图书专营店
商品毛重:2.0kg

具体描述

常用执纪审理文书格式
ISBN 978-7-5174-0396-8
定价:32.00元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年5月
作者:本书编写组 编写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并结合新执纪实践编写,坚持用纪律的尺子衡量违纪行为,用纪律语言描述违纪行为,保障执纪审理文书切实体现党内审查的纪律特色,以帮助提高执纪审理公文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本书在编写上把相近内容加以归类,对提前介入审理意见、征求意见函、处分决定书、纪律检查建议书、案件办理意见书等16类审理文书分别加以叙述。





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定性量纪实务(第九版)
ISBN 978-7-5174-0403-3
定价:39.00元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年5月
汪国华 编写    


【内容简介】
为了配合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作者站在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高度,根据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对《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定性量纪实务(第八版)》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定性量纪实务(第九版)》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对《党纪处分条例》总则的各项规定作了系统介绍,着重论述了定性和量纪的基本理论。分论对《党纪处分条例》分则规定的六大类一百五十多种违纪行为逐类逐种地从概念、构成要件、认定中应区分的界限以及处分的适用等四个方面作了深入、具体的阐述。






常用执纪审查文书格式(2016年版)
出版日期:2016年4月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ISBN:9787517402992
作者:本书编写组 编
版次:2016年4月第1版
印次:2016年4月第1次印刷
字数:261千字
开本:16开
定价:35.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结合新执纪实践编写,坚持用纪律的尺子衡量违纪行为,用纪律语言描述违纪行为,保障执纪审查文书切实体现党内审查的纪律特色,以帮助提高执纪审查公文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本书在编写上把相近内容加以归类,对初步核实类公文、立案类公文、案件审查类公文、案件审查阶段请示、批复、纪要类公文、案件审查措施类公文、案件审查后期公文分别加以叙述,共介绍了27 种执纪审查公文。









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视角
书号:ISBN 978-7-5174-0374-6
定价:88.00元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作者: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 编著   


【内容简介】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准确理解和适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恰当把握执纪政策界限,提高事实认定、证据甄别、定性分析等实务操作能力,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纪律审查实践,聚焦纪律和审查重点编著本书,对于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纪律审查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偏重于纪律审查理论,主要阐述了纪律审查证据的基本概念、种类分类、证据对象、证明标准等,以及收集、鉴别、运用纪律审查证据的原则。下篇侧重于纪律审查实践,依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六大纪律进行分类,结合纪律审查实践中的常见违纪行为,逐一阐明每类违纪行为的立规本义、违纪构成要件、收集运用证据方法,以及相关政策的把握界限。

常用执纪审理文书格式
ISBN 978-7-5174-0396-8
定价:32.00元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年5月
作者:本书编写组 编写
 本书依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并结合新执纪实践编写,坚持用纪律的尺子衡量违纪行为,用纪律语言描述违纪行为,保障执纪审理文书切实体现党内审查的纪律特色,以帮助提高执纪审理公文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本书在编写上把相近内容加以归类,对提前介入审理意见、征求意见函、处分决定书、纪律检查建议书、案件办理意见书等16类审理文书分别加以叙述。

《常用执纪审理文书格式+常用执纪审查文书格式+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定性量纪实务第九版》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套集执纪审理、审查文书、证据规范和定性量纪实务于一体的权威工具书,专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企事业单位合规管理人员以及相关法律工作者量身打造。它深度整合了四大核心模块,全面覆盖了执纪执法的关键环节,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易于操作的执纪审理与审查工作指南。 一、 常用执纪审理文书格式:规范化流程的基石 本部分聚焦于执纪审理工作中各类文书的规范化应用,是确保执纪流程合法合规、程序严谨高效的关键。 1. 文书体系的全面梳理: 本部分系统性地梳理了执纪审理工作中的核心文书,包括但不限于: 立案前文书: 如《问题线索移送函》、《初步核实情况报告》等,明确了线索来源、初步核实的方式、发现的问题以及移送案件的必要性。 立案审批文书: 如《案件立案审批表》,规范了立案的审批权限、依据、程序和审查内容。 审查期间文书: 如《谈话(询问)笔录》、《搜查(检查)笔录》、《调取(收集)证据材料清单》、《审查报告》等,详细规范了调查取证、谈话询问、证据固定等关键环节的操作要求和文书格式。 审理阶段文书: 如《审理报告》、《案件呈批意见》、《处分决定书》、《通报批评决定书》、《诫勉谈话记录》等,涵盖了案件审理、定性量纪、提出处理意见、作出处分决定等全过程。 案件终结与反馈文书: 如《案件结案报告》、《案件移送函》、《案件情况反馈函》等,明确了案件的终结标志、移送程序以及对相关部门的反馈要求。 2. 格式规范与要点解析: 针对每一类文书,本书不仅提供了标准化的格式范本,更深入解析了各要素的填写要点、法律依据、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错误,力求使读者在实际操作中做到: 要素齐全、表述准确: 确保文书中的各项信息完整、准确、清晰,避免遗漏和歧义。 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文书内容应遵循逻辑顺序,层次分明,突出重点,便于理解。 语言精练、专业规范: 使用符合纪检监察工作特点的专业术语,避免口语化和模糊表达。 程序合法、证据充分: 文书的撰写应紧密围绕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确保调查取证和定性量纪过程合法合规,证据确凿。 3. 案例指引与应用提示: 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本书对部分复杂文书的撰写进行了示范和指导,并提炼出实用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提高文书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 常用执纪审查文书格式:程序正义的守护者 本部分着重于执纪审查过程中的各类文书,强调程序合规性和证据固定,是确保执纪审查工作依法依规进行的重要保障。 1. 审查流程与文书对应: 本部分将执纪审查的各个阶段与相应的文书进行一一对应,帮助读者清晰理解审查流程: 线索受理与初步核实: 涉及《问题线索登记表》、《初步核实方案》、《核实情况报告》等,明确线索的来源、受理、初步判断及核实方向。 立案审查: 涉及《立案审查审批表》、《立案通知书》等,规范立案的程序和依据。 调查取证: 这是文书数量最多、操作最复杂的部分,包括: 谈话询问类: 《谈话(询问)通知书》、《谈话(询问)笔录》、《讯问笔录》等,强调谈话纪律、保障被谈话人权利、如实记录谈话内容。 搜查检查类: 《搜查(检查)令》、《搜查(检查)笔录》、《扣押(冻结)决定书》、《扣押(冻结)物品(财产)清单》等,规范搜查、检查、扣押、冻结的条件、程序和证据固定。 勘验检查类: 《勘验(检查)笔录》等,适用于现场勘查、物证检验等。 鉴定类: 《委托鉴定意见通知书》、《鉴定意见书》等,明确鉴定机构的选择、鉴定内容的确定及鉴定结论的效力。 证据调取类: 《调取(收集)证据材料清单》、《证明材料复印件/原件》等,强调证据的来源合法性和形式的完整性。 审查报告与移送: 《审查工作报告》、《审查组意见》等,总结审查过程,形成初步结论。 2. 文书要素与法律效力: 本部分深入剖析各类审查文书的核心要素,明确每个要素的法律意义和效力要求。例如,在《谈话(询问)笔录》中,会强调“谈话(询问)人”、“被谈话人”、“记录人”的身份信息,谈话(询问)的时间、地点,是否存在诱导、威胁等不正当手段,以及笔录的核对、签字确认等环节,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 3. 操作指导与风险防范: 针对执纪审查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本书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导,如如何正确使用搜查令、如何规范保管涉案财物、如何处理被审查人拒绝配合等情况,并着重提示了常见的法律风险点和程序性错误,帮助读者有效规避风险。 三、 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事实真相的求索之路 本部分是本书的灵魂所在,系统阐述了纪律审查中证据的收集、固定、审查和运用规律,是实现精准执纪、公正执纪的核心。 1. 证据的种类与认定: 全面介绍纪律审查中可能涉及的各类证据,包括但不限于: 言词证据: 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申辩、申诉。 物证: 物品、痕迹、地形图、照片、录像等。 书证: 法律文书、合同、账簿、财务报表、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等。 视听资料: 录音、录像。 电子数据: 存储在电子设备中的信息,如网站信息、博客、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信息。 鉴定意见: 专家对特定问题的科学分析和判断。 勘验检查笔录: 对现场、物品进行的勘查和检查记录。 并详细讲解了如何认定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以及如何运用证据排除非法证据。 2. 证据收集的规范与技巧: 深入指导读者如何依法依规、高效准确地收集各类证据。 主动收集与被动调取: 区分主动搜集证据与依法调取证据的界限。 现场勘查与固定: 强调现场勘查的及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如何拍照、录像、绘制现场图。 电子证据的提取与固定: 详细介绍电子证据的特点、提取方法(如使用专用工具)、固定格式(如哈希值)、保存要求,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涉案财物的保管与处置: 规范涉案财物的登记、封存、保管、移送等环节,确保财物不被损毁、灭失。 证据链的构建: 强调证据之间相互印证,形成完整、可靠的证据链,足以排除合理怀疑。 3. 证据审查与运用规则: 证据的审查标准: 明确审查证据是否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标准。 证据的补强: 在证据不足时,如何采取补充措施,避免因证据缺陷导致案件处理失当。 证据的排除: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排除非法证据、不当证据。 证据的采信: 依据证据的证明力,对证据进行科学的采信。 电子证据的特殊审查: 针对电子证据的易变性、易篡改性,提供专门的审查方法和技巧。 四、 定性量纪实务第九版:公正执法的智慧结晶 本部分聚焦于执纪执法的核心环节——定性与量纪,为确保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 定性原则与方法: 事实定性: 强调以事实为依据,根据证据来认定行为的性质。 法律定性: 依据党纪国法,对行为的性质进行准确判断。 “四性”统一: 侵犯性、思想性、情节性、效果性。 错误行为的定性分类: 详细分析各类违纪、违法行为的定性标准,例如,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失职渎职、违反财经纪律、违反组织纪律、违反生活纪律等。 定性中的疑难问题解析: 针对实践中常见的定性模糊、界限不清的问题,提供分析思路和判断依据。 2. 量纪规则与考量因素: 量纪依据: 详细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相关党内法规、国家法律法规中关于纪律处分的规定。 量纪的基本原则: 结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阐释纪律处分的公正性、合理性。 影响量纪的因素: 情节轻重: 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 主观恶性: 故意、过失,动机。 认错悔改态度: 主动交代、积极配合、退还违纪所得。 一贯表现: 过去是否有违纪违法行为。 社会影响: 对党、国家、人民造成的损害程度。 其他相关因素: 如案发原因、特殊时期等。 处分档次与适用: 详细介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处分档次的具体适用条件和标准。 纪法衔接: 明确违纪与违法的界限,以及党纪处分与政务处分、刑事处罚之间的关系。 3. 定性量纪的实践操作: 证据与定性的关联: 如何通过证据来支撑定性结论。 定性与量纪的逻辑关系: 如何根据准确的定性来确定恰当的量纪。 案例分析与示范: 通过大量典型案例,示范如何进行定性分析和量纪裁决,解析处理结果的理由。 新修订的《条例》解读: 结合第九版内容,重点解读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定性量纪方面的新变化、新要求。 总结: 本书以其系统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成为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熟练掌握各类执纪审理、审查文书的撰写技巧,更能引导读者在证据收集、运用和定性量纪方面达到专业水准。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和应用,读者将能够更有效地履行职责,确保执纪执法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为维护党纪国法、净化政治生态贡献力量。本书第九版的修订,更是紧密结合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要求,内容更加与时俱进,指导性更强,是新时代执纪执法工作者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有些犹豫,毕竟“文书格式”四个字听起来就有点枯燥。但深入翻阅之后,我发现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简单的格式模板,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工作流程和方法论。从执纪审查的立案、调查,到证据的固定、运用,再到最终的定性量纪,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非常透彻。尤其是在证据收集与运用方面,作者列举了大量案例,详细分析了如何才能收集到合法、有效的证据,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证据来支撑调查结论。这一点对于我们一线办案人员来说,简直是太及时了。以前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因为证据的瑕疵而导致案件功亏一篑,或者在定性量纪时感到心虚。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突破口,它教会我如何更科学、更严谨地开展工作,如何避免那些常见的“坑”。我感觉我之前的一些工作方法可能有些粗糙,但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能系统性地梳理和改进,让自己的工作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评分

我一直认为,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和专业的工作,它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这本《定性量纪实务第九版》恰恰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不足。它的内容非常接地气,讲解清晰明了,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直击问题的核心。特别是关于“定性量纪”的部分,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不同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对应的处分档次,并辅以大量的判例和解释,让我对如何准确地界定违纪行为、如何恰当地选择处分措施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我总觉得定性量纪是件很“凭感觉”的事情,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原则和方法。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犯了什么错就受什么罚”,而是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权衡利弊,最终做出最符合党纪国法的公正裁决。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知道如何才能在复杂的案情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准确的判断。

评分

拿到这本《常用执纪审理文书格式+常用执纪审查文书格式+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定性量纪实务第九版》后,我真的感觉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普通从业者,我一直觉得在实际操作中,最头疼的就是那些繁琐的文书格式和证据收集的规范问题。这本厚厚的书,看起来就充满了实操性,从最基础的文书格式,到更深入的证据收集与运用,再到最后关键的定性量纪,简直就像一本“葵花宝典”一样。我尤其期待它在定性量纪这一块的阐述,毕竟这是纪检监察工作中最核心、也最考验功力的一环。第九版的更新,也让我相信它能反映最新的政策和实践要求,而不是过时陈旧的知识。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看看,希望能从中找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难题的钥匙,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能在我迷茫时给予指引,在我懈怠时给予鞭策,让我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评分

这套书给我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它的“全”。它涵盖了从前期的证据收集,到中期的调查审理,再到最后的定性量纪,几乎是纪检监察工作全流程的“作战手册”。尤其是在“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这部分,我个人觉得受益匪浅。它不仅仅列举了哪些是合法的证据,更重要的是强调了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客观性,以及如何构建证据链。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我知道,很多案件的成败,就在于证据是否充分、扎实。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为我们展示了如何才能在复杂的局面下,抽丝剥茧,找到关键证据,并将其有效地运用起来。这让我更加理解了“证据是案件的生命线”这句话的含义。我感觉自己之前在证据收集方面存在的一些盲点和不足,通过这本书得到了很好的弥补。我非常有信心,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规范、有效地开展证据收集和运用工作,为案件的公正处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新加入纪检监察队伍的成员,对于许多工作流程和规范都还在摸索之中。这本《常用执纪审理文书格式+常用执纪审查文书格式》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执纪审理和执纪审查文书的格式要求,从头到尾,从内到外,都讲解得非常详细。之前我总是对着空白的表格发愁,不知道该填写什么,怎么填写。现在有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参照和指导。它不仅仅是告诉了我“写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为什么这么写”,以及在填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要点。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很有收获。而且,书中的范例也非常贴合实际,让我能够快速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我相信,有了这本书的帮助,我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提高文书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