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1.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前相丘吉尔力作。回顾二战重塑战时氛围,全景再现战时、战场细节。
2.这是一部战争史,是一部名人传记。无论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战争解读的角度,还是从名人传记或文学研究的角度,本书都是难得的历史资料。
3.本书是从丘吉尔的代表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节选出来的,是精选本。原文6大卷共300多万字,编辑和译者商量,后节选其中的部分,以时间顺序进行整理,精心挑选了二战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前后连贯,使之浑然一体,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地向读者提供多丰富的二战史料。如果你对二战军事、政治细节很感兴趣,想对二战前后的历史有个大致了解,做个脉络梳理,又不想看大段引文和数据,那么这本书便是你想要的。
4.本书1948年在《纽约时报》和英国《每日电报》连载,大受欢迎之后正式出版,销量迅速达到了150万册。
5.全书构思严密、文笔优美、语言精彩,是二战史的经典通俗入门必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英国前相丘吉尔在1948—1954年之间创作完成。全书从1919年的《凡尔赛合约》开始一直写到1945年《波茨坦宣言》二战结束,既有对战争的原因、经过的描写,又有战争过程细节的再现;既有重大事件的叙述,又有战争中各国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是研究二战的重要史料。
作者简介
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全名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家、演说家、记者,出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担任过两届英国相,是20世纪重要的政治之一。二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了后的胜利。1953年,他所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章打赢了战争,只是开始 / 001
第2章我对下一次大战的预言 / 014
第3章下士阿道夫和元希特勒 / 020
第4章英、法的底牌已被摸清了 / 032
第5章慕尼黑悲剧:被出卖的不只是捷克 / 042
第6章大战爆发,德国入侵波兰 / 055
第7章临危受命:我来组成新的内阁 / 070
第8章难以忘却的牺牲和努力 / 078
第9章敦刻尔克大撤退 / 082
0章惨烈的不列颠空战 / 096
1章《租借法案》,来自美国的支持 / 112
2章地中海、大西洋和北非的硝烟 / 129
3章巴巴罗萨:苏德战争的开始 / 146
4章我与罗斯福的会晤及《大西洋宪章》 / 153
5章对苏联人的援助 / 160
6章日本与珍珠港 / 164
7章《联合国公约》签字 / 178
8章北非、东南亚和大西洋上的挫折 / 184
9章转租失败:中途岛、阿拉曼和斯大林格勒 / 193
第20章墨索里尼的垮台 / 208
第21章我与罗斯福、蒋介石的开罗会议 / 214
第22章我与罗斯福、斯大林的德黑兰会议 / 219
第23章诺曼底登陆、解放巴黎以及德国火箭 / 236
第24章苏联人的胜利和华沙的殉难 / 244
第25章1945年10月,莫斯科 / 252
第26章我与罗斯福、斯大林的雅尔塔会议 / 257
第27章罗斯福逝世与德国投降 / 265
第28章波茨坦:我的记载告一段落 / 277
附录一二战大事记 / 296
附录二6大战场,40场经典战役 / 304
打赢了战争,只是开始
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几乎普遍抱有世界即将获得和平的想法,并对此深信不疑。如果各国都能秉承正义,依循常理来慎重地处理事务,各国民众这种衷心渴望原本不难实现。“为了消灭战争而战斗”已然成为共识,人们纷纷付诸行动,以促使这一事实尽早实现。
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被认为手握大权,他曾设想构建“联盟”并使之深入人心。在凡尔赛的英国代表团,则对这一设想进行整理和完善,使其成为一种机构,作为人类艰苦前行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而存在。
胜利之后的协约国,尽管还需面对国内的巨大困难,以及许多自己也不知该如何应对的难题,但与他们的老对手相比,至少此时仍是强大的。各条顿,位于大半个中欧的变乱祸,此时已俯称臣;而受到德国沉重打击的俄国,则陷入内战骚乱之中,并将逐渐落入布尔什维克的手中。
1919年夏天,协约国军队进驻莱茵河一带,其桥头堡深深楔入已然战败并被解除了武装的德国境内。与此同时的巴黎,各战胜国的正陷入对未来的讨论和争吵之中。他们面前放着的是整个欧洲的地图,而且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以修改。
经过了艰苦卓的52个月后,同盟国终于低头认罪了。同盟国的四个成员国中,没有一个能对协约国的意志做出哪怕一丝的抵抗。德国被认定为此次世界浩劫的罪魁祸,已完全任凭胜利者摆布。即便对胜利者来说,经历了这番折磨后,也显得有些步履蹒跚。
这一次不是政府之间的战争,而是民族之间的战争。各大国将全部的生命力和精力都投入怒火与戮之中。在巴黎集会时,各国都感受到了压力,那是来自的历史大潮的巨大压力。《乌得勒支和约》和《维也纳和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时的贵族政治家和外交家,无论胜利还是失败,开会讨论都显得那样谦恭有礼,他们不像民主政治那样吵吵闹闹,而是依循的基本原则对各种制度进行改造。现在,饱经磨难的各国民众为宣传所鼓动,以致亿万人坚决要求进行彻底的报复。如果各国为胜利的表象所惑,被这种呼声冲昏了头脑,而在会议席上放弃了将士浴血沙场赢得的成果,那就非倒霉不可。
……
主要包括德意志第二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与保加利亚国,次世界大战时与协约国对敌。
《乌得勒支和约》为结束西班牙位继承战争的和约,《维也纳和约》则为拿破仑战败后,英国、俄国、奥地利等国签订的和约。
坦白说,我并非是历史学家,但对于二战的迷恋却由来已久。当我在书架上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精选本)丘吉尔述二战,解读二战史》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去一探究竟。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是否会像一部宏大的史诗,将二战的进程一一展开?我尤其希望能从中看到那些并非显而易见的幕后故事。例如,在战争的进程中,那些关键时刻,丘吉尔是如何与罗斯福、斯大林等盟国领导人进行沟通,又是如何克服彼此之间的分歧,最终达成一致的?这种高层政治的博弈,往往比战场上的硝烟更能决定战争的走向。我也对书中可能提及的,英国本土在战争中所承受的压力,特别是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以及英国人民如何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保持乐观和坚韧的精神,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精选本”概念,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个经过提炼的精华版本,能够帮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更便捷地了解二战的全貌,而不会被繁杂的细节所淹没。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更加全面地理解二战的复杂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教训。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特别是二战时期,有着浓厚的兴趣。最近,我被一本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精选本)丘吉尔述二战,解读二战史》的书深深吸引。虽然我还没有机会细细品读,但从它的名字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厚重历史分量。丘吉尔,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演说家,他的视角和叙述方式无疑会为我们打开一扇了解二战的独特窗口。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那些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时刻,例如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惊心动魄,不列颠空战的生死搏斗,以及诺曼底登陆的宏伟篇章。我相信,通过丘吉尔的笔触,这些历史事件将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而会变得鲜活而富有感染力,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此外,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战略决策、政治博弈以及人物之间的互动感到好奇。战时领导人之间的沟通与分歧,是如何影响最终的战争进程?丘吉尔作为英国首相,他又是如何在高压之下做出那些艰难的抉择?这些都是我希望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这本书的“精选本”形式也让我觉得非常方便,能够从中提炼出最精华的部分,高效地把握二战的核心脉络,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宝贵历史读物。
评分对于任何一个对历史,尤其是对二十世纪波澜壮阔的二战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精选本)丘吉尔述二战,解读二战史》这个书名本身就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丘吉尔,这位伟大的领袖,他的叙述往往充满着激情、智慧和深刻的洞察力。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描绘出,在战争初期,英国所面临的孤立无援的局面,以及丘吉尔是如何凭借其非凡的毅力和鼓舞人心的演说,团结整个国家,抵抗纳粹的侵略。那些关于“血、汗、泪”的承诺,我相信在书中会有最真实的体现。此外,我对书中对于盟国之间合作的描绘也充满期待,特别是英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战略规划和资源调配方面的协调。这本书的“精选本”特点,让我认为它能够高效地为我呈现二战的核心脉络,帮助我理解这场全球性冲突的关键节点和重要转折。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不仅能回顾历史的宏大叙事,更能从中体会到人性的光辉与坚韧,以及那些在黑暗时期点亮希望的伟大精神。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精选本)丘吉尔述二战,解读二战史》这个书名的时候,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丘吉尔那标志性的雪茄和坚毅的面容。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段历史,就必须从那些身处其中的关键人物的视角去解读。丘吉尔作为二战时期英国的灵魂人物,他的回忆录无疑是了解那段历史最直接、最有力的窗口。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会如何描绘那些艰难的谈判和战略决策?例如,在珍珠港事件后,英国是如何迅速做出反应,并与美国建立起更加紧密的盟友关系的?我还对书中可能涉及的,关于战争后期,例如雅尔塔会议等重要事件的细节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些关于战后世界格局的划分,以及盟国之间的妥协与制衡,都将是书中极其珍贵的内容。这本书的“精选本”形式,也让我感到非常契合我的阅读习惯,它能够帮助我抓住历史的关键节点,而不会在大量的琐碎信息中迷失。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二战的复杂性,以及它对现代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精选本)丘吉尔述二战,解读二战史》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作为一位对历史事件的深度挖掘者,我一直认为,从亲历者的角度来理解战争,其价值是无可比拟的。温斯顿·丘吉尔,这位在二战时期担任英国首相的传奇人物,他的回忆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视角。我尤其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他对战争初期,特别是德国闪电战席卷欧洲时,英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的真实描绘。那种孤立无援、却又顽强抵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反复回味的。书中对于“不列颠不屈”精神的阐述,以及丘吉尔如何通过他那富有感染力的演讲,鼓舞了整个民族,是我最期待的篇章之一。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英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角色,以及与盟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这本书的“精选本”特点,也让我认为它能够帮助我快速聚焦于二战中最具决定性的事件和最重要的转折点,而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在一些细节上。通过丘吉尔的眼睛,去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勇气与牺牲,我想这将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