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学院派中国画教程
:38.00元
作者:周晋
出版社:广西美术
出版日期:2002-11-01
ISBN:9787806742020
字数:
页码: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绘画古称“丹青”。面对宇宙之大,色泽之繁,古代画家很早就有运用色彩的经验。“随类赋彩”、“以色貌色”,论用色都带有主观概括和提炼的意思。运用色彩“尚纯而戒驳”,主张从固有色入手,体现色彩的单纯美。中国画正如潘天寿先生所言:“笔为骨,墨为肉,色为饰”。笔墨已是行家常谈的话题,尤其对“水墨为上”,对黑色的墨的利用,古代的中国画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而青绿重彩一路,自宋以来一直为水墨淡彩的文人画所淹没,成为非主流。无论水墨、淡彩还是重彩,都关乎对色彩的认识、选择和运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然后创新是硬道理。
作者简介:
周晋,1970年生于浙江乐清,1989年毕业于浙江美院附中,199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师从刘国辉教授,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3年考取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与理论博士,师从刘健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三月》获'93浙江中国画展二等奖、《冰心玉骨--梅兰芳》获“正义与和平”国际美展铜奖、《灿若繁星--冰心》获第九届全国美展奖及浙江展区银奖、《阳光﹒二》获第三十届BUNKYO现代艺术沙龙展铜奖等。作品先后参加 首届全国中国画展、“环境与美学”亚洲当代艺术展、中国当代素描艺术展、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纪念孔子全国美术作品展、“红船颂”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展、浙江中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作品编入《当代中国画精品﹒人物卷》
出版有《工笔人物入门》、《美术院校高考示范作品--中国画人物》(附VCD演示)、《当代名家工笔人物精品﹒周晋》、《中国现代人物线描技法》、《国画人物起步》、《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等。
目录
一、古代中国画的色彩观念
二、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历程
三、历代诸家论色彩
四、中国画的纸、绢、墨、颜料
五、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介绍
六、局部画法参考
七、作品欣赏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的太棒了!作为一名中国画爱好者,我一直对色彩的运用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总是觉得自己的画作不够生动,不够有层次。《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学院派中国画教程》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对中国画色彩的看法。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色彩的心理感受”的探讨。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色彩在中国文化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联想。例如,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喜庆、热情,而蓝色则常常与宁静、深远联系在一起。书中通过大量的绘画作品案例,详细分析了画家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色彩,来传递画面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设色山水时,详细分析了如何运用花青、赭石、石绿等色彩,通过渲染、烘染等技法,营造出那种既有现实山水之美,又不失画家心中丘壑的意境。我以前总觉得,古代山水画的色彩比较朴素,但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那是一种“以少胜多”的色彩智慧,是通过对色彩的精准把握,达到画面的浑然天成。书中还详细讲解了“色彩的调和”与“色彩的对比”在不同画种中的运用,比如在写意花鸟画中,如何运用大胆的色彩对比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而在工笔花鸟画中,则更注重色彩的细腻调和,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泽。
评分《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学院派中国画教程》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一直以为,中国画的色彩运用,主要是靠经验和感觉,没有太多的理论可循。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 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色彩时,并没有局限于简单的颜料调配,而是深入探讨了色彩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义。例如,书中详细阐述了“五色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演变,以及色彩在古代哲学、文学、艺术中的象征意义。然后,作者循序渐进地引入到具体的色彩运用技法,并结合了大量的古代绘画作品进行分析。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设色山水”时,详细分析了如何运用花青、赭石、石绿等色彩,通过“分染”、“烘染”等技法,营造出那种既有写实的山水美,又不失画家心中“丘壑”的意境。作者还通过大量的古代名画的局部放大图,清晰地展示了画家是如何运用色彩的。比如,对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中色彩的分析,我以前只看到了其雄浑的气势,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画家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赭石、花青等色彩,营造出那种烟雨朦胧、层次分明的山水意境。此外,书中对“色彩的对比与统一”在不同画种中的运用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比如在写意花鸟画中,如何运用大胆的色彩对比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而在工笔花鸟画中,则更注重色彩的细腻调和,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泽。
评分这本书我真是太惊喜了!作为一名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运用感到困惑的爱好者,我尝试过很多资料,但总是感觉隔靴搔痒。市面上的教程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晦涩,很少有能真正触及我内心需求的。直到我遇到《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学院派中国画教程》,我才觉得我终于找到了那个“对的人”。 这本书的开篇就让我眼前一亮。它并没有直接跳入枯燥的技法讲解,而是娓娓道来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哲学渊源和审美情趣。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五色观”、“阴阳五行”与色彩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如何将自然界的色彩哲学融入笔墨之中。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墨分五彩”的阐述,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精神层面的升华。书中通过大量精美的古代绘画作品作为例证,详细分析了不同朝代、不同流派在色彩运用上的独特性和演变过程。我以前总觉得古人的色彩似乎不如西方油画那样鲜艳夺目,但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追求的是一种“气韵生动”,是一种含蓄内敛、意境深远的美。例如,书中对宋代山水画中“淡墨山色”的解析,让我看到了墨色本身所蕴含的丰富层次和表现力,那种宁静致远、空灵飘逸的意境,简直能把人带入画中。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你“怎么画”,更是在引导你“如何感受”色彩,如何去理解色彩背后的文化内涵。
评分说实话,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学院派”这个词有些许抵触,总觉得它带有一种束缚感,与传统绘画的自由洒脱似乎有些距离。然而,《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学院派中国画教程》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这本书在吸收了学院派严谨、系统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又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形成了一种既规范又富于创新的教学体系。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色彩理论时,并没有停留在空泛的概念层面,而是结合了色彩的物理属性、视觉感知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进行多维度的解析。例如,书中对于“青、赤、黄、白、黑”这五种基本颜色的讲解,不仅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物理特性,还详细说明了它们在中国古代哲学、五行学说以及艺术创作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书中大量的实例分析,选取了从唐代到近现代的经典作品,并对其色彩运用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例如,对于元代黄公锡的设色山水,书中不仅分析了其用色的和谐统一,还深入探讨了这种色彩搭配如何烘托出画作萧疏淡雅的意境。我以前总是觉得,很多古代名画的色彩并没有那么“出挑”,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那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色彩智慧,是将色彩作为画面整体语言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炫技手段。作者还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画家在色彩选择和运用上的差异,这对于我理解中国画色彩的多样性和发展脉络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中国画色彩教程!作为一个长期以来在色彩运用上屡屡碰壁的学习者,我尝试过无数的方法,但总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学院派中国画教程》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我最喜欢的一点是,这本书在讲解色彩技法时,并没有采用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古代绘画作品进行分析。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色彩的特性、调配方法,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绘画题材中运用这些色彩。例如,书中对“没骨画法”中色彩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以前总是觉得没骨画法色彩显得有些单薄,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关键在于色彩的“提染”和“烘染”,如何通过细腻的色彩变化,表现出花瓣的通透和叶片的生机。此外,书中对“工笔画”中的色彩晕染技法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我以前总是觉得工笔画的色彩过于“平”和“死”,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关键在于“分染”和“通染”,如何通过色彩的层次和渐变,表现出物体的体积感和立体感。这本书的案例分析也非常丰富,从唐代的仕女画到明清的写意山水,几乎涵盖了中国画的各个时期和各个流派,让我能够全面地了解中国画色彩的发展脉络和多样性。
评分我必须诚实地说,在我翻开《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学院派中国画教程》这本书之前,我对中国画的色彩运用一直处于一种“摸索”的状态,总觉得画面不够“有味道”,不够“高级”。这本书,真的让我醍醐灌顶!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色彩的意境营造”的讲解。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怎么调色”,而是引导你去思考“用什么样的色彩能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例如,书中详细分析了如何运用偏冷的色调来营造宁静、深远的氛围,如何运用偏暖的色调来表现热烈、奔放的情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设色山水时,详细分析了如何运用花青、赭石、石绿等色彩,通过“分染”、“烘染”等技法,营造出那种既有写实的山水美,又不失画家心中“丘壑”的意境。作者还通过大量的古代名画的局部放大图,清晰地展示了画家是如何运用色彩的。比如,对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中色彩的分析,我以前只看到了其雄浑的气势,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画家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赭石、花青等色彩,营造出那种烟雨朦胧、层次分明的山水意境。此外,书中对“色彩的对比与统一”在不同画种中的运用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比如在写意花鸟画中,如何运用大胆的色彩对比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而在工笔花鸟画中,则更注重色彩的细腻调和,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泽。
评分我必须得说,《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学院派中国画教程》这本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而且是惊喜连连的那种。我之前一直以为,中国的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重在笔墨,色彩只是点缀,甚至有些人认为过多的色彩会破坏水墨的意境。但是,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 作者在书中花了很大篇幅去探讨色彩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学院派”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的色彩理论体系。书中从色彩的“哲学”层面讲起,比如“五色观”的演变,以及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然后,循序渐进地深入到具体的色彩运用技法。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青绿山水”时,并不是简单地罗列颜料,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青绿颜料的物理特性、历史渊源,以及如何通过叠加、晕染等手法,营造出那种富丽堂皇又不失空灵的神韵。书中还通过大量古代名画的局部放大图,清晰地展示了画家是如何运用色彩的。比如,对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中色彩的分析,我以前只看到了其雄浑的气势,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画家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赭石、花青等色彩,营造出那种烟雨朦胧、层次分明的山水意境。此外,书中对“工笔花鸟”的色彩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觉得工笔画的色彩过于“呆板”,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关键在于“提染”和“烘染”的技巧,如何通过细微的色彩变化,表现出花鸟的质感和生命力。
评分我之前一直对中国画的色彩运用感到非常困惑,总觉得自己的画作总是显得不够“大气”,缺乏一种高级感。市面上关于中国画的教程很多,但真正能够深入讲解色彩理论和技法的,却少之又少。《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学院派中国画教程》这本书,简直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宝藏!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基础的色彩知识,到复杂的设色技法,再到不同题材的色彩表现,循序渐进,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色彩关系”的讲解。作者并没有简单地介绍冷暖、对比这些概念,而是结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深入分析了“邻近色”的和谐统一,“互补色”的强烈对比,以及“墨色”在色彩中的点缀和烘托作用。书中大量的范例分析,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这些理论是如何在实际作品中应用的。比如,作者在分析一幅写意花鸟画时,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朱砂、藤黄等色彩,通过“没骨”或“兼工带写”的方式,表现出花瓣的娇嫩和叶片的生机。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专门辟出章节讲解了“色彩的意境表现”,比如如何运用偏冷的色调来营造宁静致远的氛围,如何运用偏暖的色调来表现热烈奔放的情感。这种将色彩与情感、意境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起来不仅仅是掌握技巧,更是在学习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学画路上的“及时雨”!我一直对中国画的色彩运用感到非常头疼,总觉得自己的画作总是“灰蒙蒙”的,缺乏生机和灵气。市面上的教程很多,但要么讲得过于理论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简单的模仿,学不到真正的门道。《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学院派中国画教程》这本书,真的是把我从迷茫中拉了出来。 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色彩基础知识时的细致。作者并没有直接教你调色,而是先从“什么是色彩”、“色彩的构成”、“色彩的属性”这些基本概念入手,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讲解。我以前一直以为色彩就是颜料本身,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色彩还有冷暖、明暗、饱和度这些概念,而且这些概念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古代绘画的经典案例,比如对唐代阎立本《步辇图》中人物服饰色彩的分析,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色彩如何烘托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专门辟出章节讲解了“墨彩结合”的技巧,这可是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困惑的问题。如何用墨的层次感来丰富色彩的表现力,如何让色彩与笔墨达到和谐统一,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解答。例如,作者在讲解设色山水时,详细分析了如何运用淡墨勾勒山石的轮廓,再用赭石、花青等色彩进行渲染,从而达到既有笔墨韵味又不失色彩层次的效果。这种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起来一点都不费力,而且学得非常扎实。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我一直以来在中国画色彩学习上的“瓶颈”的突破口!我常常觉得自己的色彩搭配不够和谐,画面显得杂乱无章。《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学院派中国画教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运用色彩。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色彩和谐”的讲解。作者并不是简单地介绍几种搭配方案,而是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色彩之间的“关系”。例如,书中详细讲解了“邻近色”的运用如何营造出宁静、和谐的画面氛围,而“互补色”的运用又如何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设色山水时,详细分析了如何运用赭石、花青、藤黄等色彩,通过“分染”、“烘染”等技法,营造出那种既有写实的山水美,又不失画家心中“丘壑”的意境。作者还通过大量古代名画的局部放大图,清晰地展示了画家是如何运用色彩的。比如,对宋代郭熙《早春图》中色彩的分析,我以前只看到了其雄浑的气势,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画家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花青、石绿等色彩,营造出那种烟雨朦胧、层次分明的山水意境。此外,书中对“色彩的对比与统一”在不同画种中的运用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比如在写意花鸟画中,如何运用大胆的色彩对比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而在工笔花鸟画中,则更注重色彩的细腻调和,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