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滇南本草(第二卷) |
| 作者 | 朱兆云,王京昆 |
| 定价 | 280.00元 |
| 出版社 | 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41634413 |
| 出版日期 | 2009-10-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1.54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为《滇南本草》第二卷,收载161种,对每种药物在保留《滇南本草》各历史版本(范本、务本、于本、从本、琴本)的内容和格式的基础上,根据历史版本的药物名称、绘图和文字描述等内容,将所指药物,科学的鉴定出该药物的科、属、种,并加以拉丁学名、形态描述、生境、分布地区、药用部位及附注等内容,对所描述的药物附有墨线形态图。因此整理版本的问世,使《滇南本草》这一云南医药历史名著走向了科学化的道路。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石椒草 香橼叶香橼 佛手柑 橘子皮橘子叶 橙子理皮 苦楝子 龙眼 荔枝 皮哨子 五加皮 马蹄草 白芷 杏叶防风 竹叶防风 白花防风 串枝防风 土千年健 柿花 羊耳朵 白龙须 栀子花 紫参 金银花 续断鼓槌草 大蓟 大一支箭 小一支箭 旋覆花水朝阳草 威灵仙 臭灵丹 苦马菜 九里光 蛤蚂草车前子 大枫草 沙参 荠苊 兰花参 花 地骨皮 酸浆草 刺天茄 天天茄 土瓜 金钟茵陈 乌药 夏枯草(白花夏枯) 夏枯草(益母夏枯) 接骨草 绣球防风 麦穗夏枯草 黄芩 马尿花 良姜 草果药 金针菜 漏芦 鹿竹 葳参 重楼 白芨 山稗子 香附 必提珠 甘蔗 凤尾草 过山龙穿山藤 过江龙 蕨菜 山胡椒 虎掌草 升麻 木通风藤草 苤蓝 白菜 青菜 黄芽白菜 荠菜 萝卜莱菔子白(红)萝卜秆叶 小九牯牛 鹅肠菜 中文笔画索引 汉语拼音索引 拉丁学名索引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一直觉得,地域性的本草著作,像是《滇南本草》这样的,往往蕴含着最鲜活、最接地气的民间智慧。相较于一些更宏观的药学典籍,地方性的本草更注重那些生长在我们身边、或许不为人知的植物的药用价值。我尤其好奇,第二卷在第一卷的基础上,是否拓展了更多更细致的草药介绍,例如在采集中药材的时节、部位选择,甚至是炮制方法上,会不会有更具地方特色的传承和创新?云南那样的复杂地形,必然孕育出形态各异、功效也可能截然不同的草药,我很想知道书中是如何梳理这些差异的,比如同一味药在不同地域的俗名、炮制手法上的细微变化,或者它们各自所适用的病症。这种细致的地域性区分,对于理解中药的精髓至关重要,也更能体现编著者在实地考察和经验总结上的功力。
评分我一直觉得,中医药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除了药材的性味、功效、主治等技术层面的信息,我更希望能在这本《滇南本草(第二卷)》中感受到编著者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类健康的深刻思考。也许,在一些药材的介绍中,会穿插一些关于它们来源地的风土人情,或者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又或者是使用这些药材治愈疾病的医案片段。这些看似“非核心”的内容,恰恰能让一部医学著作变得更加生动、有温度,也更能体现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如果书中还能在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禁忌方面有所阐述,那就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了,让人不仅学会“是什么”,更能懂得“为什么”。
评分这本《滇南本草(第二卷)》的封面设计就透露着一种沉静而古朴的气息,装帧精美,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捧在手里感觉分量十足,这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中医药,尤其是云南地区特有的草药知识很感兴趣,总觉得那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民族医药传统孕育出了许多独一无二的宝藏。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熟悉的、略带泛黄的纸张,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潜心研究草药的年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严谨与细致,让我感受到编著者朱兆云先生和王京昆先生在整理和编写这部巨著时付出的心血。从书的体例上看,它似乎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谱,更像是一部系统性的草药学著作,涵盖了相当广泛的知识领域,令人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图文结合方式非常关注。药材的识别,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是最大的挑战之一。一本优秀的本草著作,必须要有清晰、准确、富有代表性的插图,能够直观地展现药材的形态特征。我希望《滇南本草(第二卷)》在这一点上能做得非常出色,不仅要图文并茂,更要图片精美,细节丰富,能够让读者即使身处异地,也能通过图谱准确辨认出目标药材。当然,光有图还不够,文字的描述也至关重要,需要精准地概括出药材的关键识别特征,比如叶子的形状、边缘、脉络,茎的颜色、质地,花的颜色、形状,果实的形态等等,甚至可以包含一些容易混淆的近缘种的鉴别要点。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药炮制技艺抱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我非常期待在这本《滇南本草(第二卷)》中能够找到更多关于药材炮制的深度解析。我知道,炮制是中药发挥其药效的关键环节,许多药材的毒性、疗效,甚至性味都会因为炮制的差异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云南地区有着独特的炮制习俗和技术,或许会涉及到一些其他地区不常见的技法,比如利用当地特有的香料、酒类,或者采用特定的火候和时间来处理药材。我希望书中不仅能给出药材的基本炮制方法,更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一种炮制方法的原理,以及它们对药材药理作用的影响。如果还能提供一些经验性的提示,比如如何判断炮制是否到位,或者不同炮制方式的优缺点,那就更难能可贵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