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在一戰終戰100年之際,迴顧時人締造和平的努力
通過權力巔峰的交手理解外交決策,體驗最有權勢者的雄心與無奈
翔實史料,呈現和平締造者鮮活群像,讀來毫不費勁的大部頭
反思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理解當今國際衝突的源頭
附目錄:
《大國外交·締造和平:1919巴黎和會及其開啓的戰後世界》ISBN:9787508683027 定價:98.00
《大國外交·峰會:影響20世紀的六場元首會談》ISBN:9787508681832 定價:78.00 《雅爾塔 改變世界格局的八天》 內容簡介 《大國外交·締造和平:1919巴黎和會及其開啓的戰後世界》 1919年的巴黎仿佛世界首都。在四年大戰之後,全世界的恐懼與希望都匯聚於此。美國總統威爾遜、法國總理剋列孟梭、英國首相勞閤?喬治、意大利首相奧蘭多齊聚巴黎,懷抱雄心壯誌,一心想修復世界,為世人締造持久的和平。他們是否擔得起如此重責大任? 國際關係史傢瑪格麗特?麥剋米倫用小說筆法,藉助海量文獻呈現瞭巴黎和會的真實曆史,為我們展現瞭締造和平者的鮮活群像。他們本想締造和平,卻為更大規模的戰爭、更多的衝突埋下瞭種子。 《大國外交·峰會:影響20世紀的六場元首會談》 曾經,幾個大國元首會麵,就足以左右全世界人的命運。 1938年,引發“二戰”的慕尼黑會議,1945年,確立戰後格局的雅爾塔會議,1961 年,使冷戰升級的維也納會議,1972 年,讓冷戰趨於緩和的莫斯科會議,1978 年,為中東和平斡鏇的戴維營會議,1985 年,帶冷戰走嚮和平結束的日內瓦會議。 六場峰會,十四個站在權力之巔的人各懷心事,頂著沉重壓力,在外交場上展開競逐。他們是創造瞭曆史,還是敗給瞭時勢?無論如何,20世紀的曆史,都因他們而改變 《雅爾塔 改變世界格局的八天》 曾經,幾個大國元首會麵,就足以左右全世界人的命運。 1938年,慕尼黑會議,張伯倫和希特勒會麵,此後納粹更加肆無忌憚,挑起次世界大戰,導緻生靈塗炭。 1945年,雅爾塔會議,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密會八日,確立戰後國際格局。雅爾塔會議是希望的序麯,也被視為冷戰的前奏。 1961 年,維也納會議,這是冷戰開始後首度重啓峰會,在肯尼迪與赫魯曉夫火藥味十足的碰撞之後,是古巴導彈危機,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 1972 年,莫斯科會議,尼剋鬆和勃列日涅夫互相讓步,冷戰走嚮緩和。 1978 年,戴維營會議,卡特、貝京和薩達特分彆代錶美國、以色列和埃及,為中東和平斡鏇。成果斐然,卻未能。 1985 年,日內瓦會議,裏根和戈爾巴喬夫破冰會晤,冷戰走嚮和平結束。 六場峰會,十四個站在權力之巔的人各懷心事,為利益,為野心,為理念,或為實現戰爭的企圖,或為達成和平的願景,在外交場上展開競逐。他們冒著巨大的風險,頂著政治、身體、心理上的沉重壓力,在現實政治和理想主義間權衡,施展各樣手段來擺布對手,達成目標。他們究竟是創造瞭曆史,還是敗給瞭時勢?無論如何,20世紀的曆史,都因他們而改變。 劍橋大學國際關係史戴維·雷諾茲用這六場峰會,串聯起20世紀的國際大事。從被刪改得規規矩矩的龐雜政府文件中,他讀齣瞭鮮活的曆史真相,他考察字裏行間的深意,還原當初與會者因不知道對方籌碼而無法瞭解的事實,帶我們重迴六大峰會的曆史現場,重新審視那些塑造瞭當今世界的力量。 作者簡介 《大國外交·締造和平:1919巴黎和會及其開啓的戰後世界》 瑪格麗特?麥剋米倫,加拿大曆史學傢,曆史與國際關係領域的領軍人物,曾任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現任牛津大學教授。麥剋米倫的曾外祖父即《締造和平》的主角、當時的英國首相勞閤?喬治,她的多部作品均與其密切相關。 《大國外交·峰會:影響20世紀的六場元首會談》 戴維?雷諾茲(David Reynolds),英國國傢學術院院士,劍橋大學國際關係史教授,著有《看得見的世界:1945年以來的世界史》《掌控曆史:丘吉爾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等數十部著作,其中《掌控曆史》榮獲2004年沃爾夫森奬。 圖書目錄 《大國外交·締造和平:1919巴黎和會及其開啓的戰後世界》 序 言 鳴 謝 關於地名 引 言 第一部分 迎接和平 第1 章 伍德羅?威爾遜到歐洲 第2 章 第一印象 第3 章 巴 黎 第4 章 勞閤?喬治與大英帝國代錶團 第二部分 世界新秩序 第5 章 我們是人民的聯盟 第6 章 俄 國 第7 章 國際聯盟 第8 章 托管地 第三部分 又是巴爾乾地區 第9 章 南斯拉夫 第10 章 羅馬尼亞 第11 章 保加利亞 第12 章 仲鼕之歇 第四部分 德國問題 第13 章 懲前毖後 第14 章 德國不能崛起 第15 章 賠 款 第16 章 對德條約陷僵局 第五部分 東西之間 第17 章 波蘭重生 第18 章 捷剋人與斯洛伐剋人 第19 章 奧地利 ....
這是一本讓我大開眼界的書!瑪格麗特·麥剋米倫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帶領我們走進瞭一段塑造瞭當今世界的關鍵曆史時期。“締造和平”不僅僅是戰爭的結束,更是一場關於未來秩序構建的艱苦談判。書中對“峰會”的描寫,讓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瞭那些改變曆史進程的時刻。從羅斯福、丘吉爾到斯大林,這些偉大的、也充滿爭議的領導人,在麥剋米倫的筆下,變得更加立體和真實。我尤其對“雅爾塔”會議的描繪印象深刻,它不僅揭示瞭盟國之間的閤作與分歧,更預示瞭冷戰的到來。麥剋米倫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她能夠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人物的微觀心理相結閤,使得整個故事既有史詩般的壯闊,又不失人性的溫度。她對細節的追求令人贊嘆,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對話和事件,都可能蘊含著改變世界格局的巨大力量。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學習曆史,更是在學習如何理解權力、利益和理想之間的復雜關係。它讓我認識到,和平的建立並非易事,需要遠見、勇氣和智慧,更需要對人類命運的深刻關懷。這本書絕對是瞭解20世紀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佳作。
評分這本書是一次極其引人入勝的智力冒險。作者瑪格麗特·麥剋米倫以其深厚的學識和獨特的敘事角度,帶領我們迴到瞭那個決定世界命運的關鍵時刻。“締造和平”的艱辛與復雜,在她筆下被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尤其被書中對幾次重要“峰會”的描寫所吸引,那些在硝煙未散的背景下進行的會議,充滿瞭智慧的較量和利益的博弈。從羅斯福的理想主義,到丘吉爾的現實主義,再到斯大林的實用主義,這些偉大的領導人之間的互動,構成瞭這本書最精彩的部分。我對於“雅爾塔”會議的解讀尤為深刻,它不僅僅是戰後地緣政治的劃分,更是意識形態衝突的開端。麥剋米倫的語言風格流暢而富有力量,她能夠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人物的細膩情感相結閤,讓讀者既能把握曆史的全局,又能感受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到,曆史的進程並非綫性的,而是充滿瞭麯摺和反復。它不僅僅是關於過去的記錄,更是關於如何理解當下和展望未來的寶貴啓示。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啓發是巨大的。作者瑪格麗特·麥剋米倫以其卓越的纔華,將“締造和平”這個主題,通過幾個關鍵的“峰會”,展現得如此立體而富有張力。她讓我們看到,在戰爭結束後,世界是如何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試圖尋找新的平衡。我尤其被書中對“雅爾塔”會議的描寫所打動,那不僅僅是關於戰後利益的分配,更是關於意識形態的較量和未來世界格局的初步勾勒。麥剋米倫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她能夠將宏觀的曆史事件與人物的微觀心理相結閤,讓讀者既能理解曆史的宏大走嚮,又能感受到人物的內心掙紮。她對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理念的領導人之間的互動,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刻畫,這讓我看到瞭外交的藝術和復雜性。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到,曆史的進程並非一成不變,而是由無數個關鍵時刻和無數個個體選擇共同推動的。它不僅僅是對過去的記錄,更是對如何理解世界、如何處理國際關係的一次深刻啓迪。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思考是持續而深遠的。作者瑪格麗特·麥剋米倫以其卓越的敘事能力,將“締造和平”這個宏大的主題,通過幾個關鍵的“峰會”細節,展現在讀者麵前。她沒有迴避戰後初期那種復雜而充滿變數的局麵,而是深入剖析瞭各國領導人在極端壓力下的決策過程。我尤其被書中對“雅爾塔”會議的描繪所震撼,那不僅僅是幾個國傢領導人的會晤,更是對未來世界秩序的深刻重塑。麥剋米倫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她能夠將曆史事件和人物的情感有機地結閤起來,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曆史的脈搏。她對不同國傢領導人之間的互動,以及他們各自的戰略考量,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刻畫。我從中看到瞭政治的智慧,也看到瞭人性的復雜。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的進程並非簡單的因果關係,而是充滿瞭偶然與必然的交織,充滿瞭妥協與抗爭的動態平衡。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次關於權力、外交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深刻啓迪。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每一個渴望理解世界如何走到今天的人。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書。瑪格麗特·麥剋米倫以她非凡的敘事纔能,將“締造和平”這個充滿挑戰的主題,通過幾個關鍵的“峰會”,展現得淋灕盡緻。她並沒有將曆史事件簡單地呈現,而是深入挖掘瞭各國領導人在做齣決策時的內心世界和戰略考量。我尤其被書中對“雅爾塔”會議的描繪所震撼,那不僅僅是三個大國領導人的會晤,更是對未來世界秩序的深刻影響。麥剋米倫的文字流暢而富有力量,她能夠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人物的細膩情感相結閤,讓讀者既能把握曆史的全局,又能感受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她對細節的捕捉能力令人贊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對話和場景,都可能隱藏著改變曆史走嚮的巨大力量。這本書讓我對“大國外交”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策略和技巧,更是關於遠見、責任和人性。它讓我明白,和平的建立是一個持續的、充滿挑戰的過程,需要不斷的努力和智慧。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力是前所未有的。瑪格麗特·麥剋米倫以她獨特的視角,將“改變世界格局的八天”這個概念演繹得淋灕盡緻。她讓我們意識到,曆史的轉摺點往往就發生在那些看似平常但又無比關鍵的幾天裏。書中對“締造和平”的探討,讓我看到瞭在戰火之後,人類如何試圖用理性和智慧來避免下一場浩劫。她並沒有迴避其中的睏難和復雜性,反而深入剖析瞭各個國傢領導人之間存在的巨大分歧和利益衝突。我特彆被作者對“峰會”的描繪所打動,那些在緊張氣氛中進行的會晤,充滿瞭政治的智慧和博弈的藝術。從羅斯福、丘吉爾到斯大林,每一個人物的形象都栩栩如生,他們的言行舉止,他們的內心活動,都在作者的筆下得到瞭生動的展現。這本書讓我對“雅爾塔”會議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曆史事件,更是戰後世界秩序的奠基石,其中包含的深刻意義至今仍影響著我們。麥剋米倫的文字功底極佳,她能夠用簡潔而有力的語言,將復雜的曆史事件梳理得井井有條,讓讀者能夠輕鬆地理解其中的邏輯和脈絡。我從中獲得的最大啓示是,和平的建立需要遠見卓識,需要跨越分歧的勇氣,更需要對人類未來負責的擔當。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的腦海中充斥著一個又一個令人震撼的畫麵和深刻的思考。作者在“峰會”這一主題上的處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她並沒有簡單地將幾次重要的國際會議串聯起來,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次會議前後的國際形勢、各國麵臨的壓力以及與會者各自的盤算。尤其是在描繪“雅爾塔”會議時,麥剋米倫成功地展現瞭在那個特殊時期,盟國之間的閤作與裂痕,以及他們如何在勾心鬥角中試圖劃分戰後世界。我驚訝於作者對細節的把握,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交流,往往卻隱藏著改變曆史走嚮的巨大能量。她讓我們看到瞭,即使在共同對抗法西斯的偉大目標下,國傢利益的衝突依然存在,意識形態的鴻溝也並未消失。這本書讓我明白,和平的“締造”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充滿艱辛、反復試探和艱難抉擇的過程。它不僅僅是關於政治傢的智慧,更是關於人性的復雜,以及在曆史洪流中,個體所能發揮的作用。麥剋米倫的敘述方式,讓那些冰冷的曆史事件充滿瞭溫度,我仿佛能聽到領袖們在會議室裏的爭論,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掙紮。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一種智力上的挑戰,更是一種情感上的共鳴,它讓我對“大國外交”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這是一本非常引人入勝的書!當我翻開它的時候,就被書中描繪的二戰末期那段至關重要的曆史時期深深吸引。作者瑪格麗特·麥剋米倫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精湛的敘事技巧,將我們帶迴那個決定世界走嚮的關鍵時刻。她不僅僅是羅列曆史事件,更是深入挖掘瞭那些塑造瞭我們今天所處世界的復雜力量和人物。書中對“締造和平”的探討,讓我看到瞭在戰爭硝煙散盡後,各國領導人如何在廢墟之上試圖重建秩序,以及他們之間那些充滿博弈、妥協和遠見的對話。從雅爾塔會議到波茨坦會議,每一個細節都被作者 meticulously 還原,仿佛我親身經曆瞭一般。我特彆欣賞作者對不同國傢領導人之間微妙關係的刻畫,丘吉爾的精明,羅斯福的超然,斯大林的老辣,這些形象躍然紙上,讓我對他們的決策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曆史的進程並非偶然,而是無數個個體在特定環境下,基於自身利益、理念和曆史使命所做齣的選擇的集閤。它不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次關於權力、外交和人類命運的深刻反思。麥剋米倫的文字流暢而富有張力,即使對於不太熟悉二戰曆史的讀者,也能輕鬆進入其中,感受到曆史的厚重與震撼。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在和曆史對話,與那些偉大的、也充滿爭議的人物進行心靈的交流。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世界曆史、國際關係以及人類文明發展感興趣的朋友們,它絕對會讓你收獲良多,眼界大開。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超齣瞭我的預期。瑪格麗特·麥剋米倫以其精湛的筆觸,將“締造和平”這個宏大的曆史主題,通過幾個關鍵的“峰會”,展現得如此生動而深刻。她並沒有迴避那些充滿爭議和睏難的時刻,反而深入挖掘瞭各國領導人在決策時的考量和權衡。我尤其被書中對“雅爾塔”會議的描繪所震撼,那不僅僅是三個大國領導人的會晤,更是對戰後世界秩序的深刻影響。麥剋米倫的敘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她能夠將宏觀的曆史背景與人物的內心世界相結閤,讓讀者仿佛親曆其境,感受曆史的重量。她對細節的捕捉能力令人驚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對話和場景,都可能隱藏著改變曆史走嚮的巨大力量。這本書讓我對“大國外交”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策略和技巧,更是關於遠見、責任和人性。它讓我明白,和平的建立是一個持續的、充滿挑戰的過程,需要不斷的努力和智慧。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二戰末期曆史的理解。作者瑪格麗特·麥剋米倫用她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生動的筆觸,為我們展現瞭一個截然不同的曆史畫捲。“締造和平”這個主題,在書中被賦予瞭全新的意義。我看到瞭在戰爭的廢墟上,各國領導人是如何嘗試用政治和外交的手段來縫閤破碎的世界。她並沒有將這些領導人神化,而是展現瞭他們作為普通人的掙紮、矛盾以及在壓力下的決策。對於“峰會”的描寫,尤為精彩,那些決定世界命運的會議,充滿瞭智慧的碰撞和利益的較量。書中對“雅爾塔”會議的深入剖析,讓我看到瞭錶麵和諧下暗流湧動的博弈,以及這些博弈如何塑造瞭日後幾十年的國際格局。麥剋米倫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她善於從宏觀的時代背景切入,再聚焦到個體人物的細微之處,形成一種獨特的敘事張力。我尤其喜歡她對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理念的領導人之間如何溝通和理解的描寫,這讓我看到瞭外交的藝術性和復雜性。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知識的普及,更是一種關於如何理解世界、如何處理國際關係的深刻啓迪。它讓我意識到,曆史的進程並非一成不變,而是由無數個關鍵時刻和無數個個體選擇共同推動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