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2016年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 教师专业成长类!
《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修订版)》是教人幸福和优秀的。作者针对今日严重违背常识的教育,发出了清醒而积极的声音,替教育忧思,为教育把脉,揭示出教育的使命:守护人性。
此次修订,加入了作者讲演时与观众的现场交流,让人近距离地感受大师的魅力,更直观地聆听大师的智慧。
《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修订版)》是di一本系统梳理其教育思考的随笔的修订版。作者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呼吁我们的教育回归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来。他认为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就在于让人成为人性意义上的正真的人,并幸福地生活着。
★有两个传承高贵的圣殿,一是优秀教师的课堂,二是摆满大师作品的图书馆。那些伟大的书籍记录了人类精神追求的传统,通过阅读它们,你就进入了这个传统。所以,一所好的学校,首先要有一批好的教师,第二要给学生留出自由时间,鼓励和引导高质量的课外阅读。
——周国平
我个人认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版选择和推广策略,体现了对严肃人文思想传播的责任感。能够将周国平先生关于教育的思考集结成册,并配以如此精良的制作,本身就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教育不只是技术层面的训练,更是一场关乎人与人之间深刻精神连接的工程。对于那些在教育路上感到迷茫的家长和一线工作者,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基于人道主义视角的稳定力量。它没有提供速效药方,而是提供了一张通往持久智慧的地图。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在知识上得到了充实,更在精神气质上得到了一次“洗礼”,更加坚信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唤醒和成就每一个独特的生命。
评分作为一名对教育问题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发现这套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的“反思性”。它不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质疑那些约定俗成的教育模式和目标。比如,关于“高贵”的传承,书中的探讨让我重新审视了“成功”的定义,它不再仅仅与财富或地位挂钩,而更多地指向精神的丰盈与品格的坚韧。这种引导,迫使我跳出日常的惯性思维,去思考:我们究竟想给下一代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以及,我们希望他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深度提问的氛围,是许多应试导向的教育读物所不具备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角被拓宽了,看待自己与孩子、乃至看待整个社会教育生态的目光,都多了一层审慎的考量与温柔的包容。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书卷气的质感,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敬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特别欣赏的是字体排版和章节布局的处理,疏密有致,既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又能在需要停下来思考时,提供恰到好处的留白。每次翻开这套书,都像是一次精心准备的仪式,让人心甘情愿地进入到文字构建的世界里去。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在如今快节奏的出版界里,实属难得,体现了出版社在推广人文经典时所秉持的匠人精神。它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无论放在书架的哪个角落,都能增添一份沉静的书香气息。我个人认为,优秀的书籍首先需要有与之匹配的物理形态,而这套书在这方面无疑是做到了极致,为接下来的精神对话做好了最完美的铺垫。
评分周国平先生的文字,总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他的论述并非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从至真至切的人生体悟中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阅读他的作品,就像是与一位经历丰富、洞察世事的前辈进行了一次深度的精神交流。他总能用最朴素的语言,触及到教育这个宏大命题中最核心、最柔软的部分,即“人”的培养。我尤其喜欢他探讨的那些关于个体独立性、内心秩序构建的观点,它们提醒着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绝非培养流水线上的合格产品,而是塑造一个完整、有尊严、能够自洽的灵魂。这种对人文精神的坚守,在当下这个日益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和必要。他的思想犹如一剂清醒剂,让人反思在追求外部成就的过程中,是否已经忽略了对内在世界的滋养与呵护。
评分这套书的结构安排,特别是两册的递进关系,处理得非常巧妙。它似乎遵循着一条从个体精神内核到社会文化使命的递进逻辑。第一册侧重于对“人”本性的守护与理解,如同为教育打下坚实的哲学地基;而第二册则将视野放得更远,探讨了这种精神如何在代际间传递,如何构筑起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精神脊梁。这种由内而外的拓展,使得阅读体验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它不是零散的观点堆砌,而是一套完整的思考体系的展示。对于渴望系统性理解教育哲学的读者来说,这种结构带来的清晰感和完整感是极大的加分项,让人感觉每读完一章,都像是在心中又搭建起了一块稳固的认知砖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