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图书 正版认证 中医图书 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图谱 中医正骨整骨技法图解的书籍

京东图书 正版认证 中医图书 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图谱 中医正骨整骨技法图解的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医
  • 中医正骨
  • 整脊
  • 理筋
  • 正骨
  • 整骨
  • 手法
  • 图谱
  • 南少林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曙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24239
商品编码:26579852232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名: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图谱
定价:45.00
ISBN:9787513224239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王和鸣
编号:1201083279
出版日期:2015-04-01
印刷日期:2015-04-01
版次:1
字数:101.00千字
页数:103


目录

第-一章 南少林理筋手法
第-一节 基本手型与步型
一、基本手型
二、基本步型
第二节 理筋手法
一、触按
二、摩捋
三、推刮
四、拿法
五、弹拔
六、揉搓
七、点穴
八、振颤
九、攘摇
十、扳旋
十一、牵抖
十二、叩击
第二章 南少林整脊手法
第-一节 南少林整脊手法的特点
一、医武贯通
二、动作贯通
三、气息贯通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二节 颈部整脊法
一、牵颈摇头法
二、揉颈旋头法
三、快速旋颈法
四、卡颈侧扳法
五、双人旋颈法
六、定点旋颈法
七、扳颈拔伸法
八、压肩旋颈法
九、抱头蹬腿法
十、仰卧牵伸法
十一、按头推肩法
十二、叉手顶颈法
十三、按颈旋头法
十四、托颌推肩法
十五、俯卧旋颈法
第三节 胸部整脊法
一、按枕扩胸法
二、定点旋胸法
三、压臂顶胸法
四、伸臂推背法
五、压肘旋胸法
六、拉肩扳胸法
七、侧卧旋胸法
八、支点压胸法
九、抱头压胸法
十、叠掌按压法
第四节 腰部整脊法
一、定点旋腰法
二、扶肩旋腰法
三、穿臂旋腰法
四、单人旋腰法
五、后伸旋腰法
六、摇转侧倾法
七、吸气侧倾法
八、侧卧斜扳法
九、定点斜扳法
十、俯卧旋腰法
十一、按腰提扳法
十二、握踝伸腰法
十三、屈髋分腿法
十四、屈髋旋腿法
十五、屈髋压肩法
十六、腰部牵抖法
十七、蹲位叠挤法
十八、后背晃抖法
十九、侧背晃抖法
二十、腰部踩跻法
第三章 南少林练功法
第-一节 南少林静功
一、坐功
二、卧功
第二节 南少林站桩功
一、三圆桩
二、马步桩
三、剑指桩
四、虚步桩
第三节 颈部练功法
一、仰天朝地
二、头项侧屈
三、左右观瞧
四、回头望月
五、前伸探海
六、白鹅引颈
第四节 胸部练功法
一、左右开弓
二、开阔胸怀
三、展翅飞翔
第五节 腰背部练功法
一、风摆荷叶
二、五点支撑
三、飞燕点水
四、抱膝滚摇
第六节 肩肘部练功法
一、顺水推舟
二、内外运旋
三、叉手托天
四、蝎子爬墙
五、弓步云手
六、白马分鬃
第七节 腕手部练功法
一、仙人摇扇
二、抓空握拳
三、上翘下钧
第八节 下肢练功法
一、举屈蹬腿
二、翘足缩髌
三、白鹤转膝
四、踝部伸屈
五、足踝旋转
六、搓滚舒筋
参考文献


内容介绍

王和鸣、王诗忠主编的《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图谱》共有三章,以图解文,以文说图,重点介绍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和南少林功法。**章南少林理筋手法,包括基本手型与步型,以及12种常用理筋手法;第二章南少林整脊手法,分部位简介南少林整脊手法特点,以及颈部、胸部、腰部整脊手法共45种;第三章南少林练功法,介绍南少林静功、南少林站桩功,以及颈部、胸部、腰背部、肩肘部、腕手部、下肢等练功法。主要供从事骨伤、整脊及推拿临床工作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介绍

王和鸣,男,1943年12月出生,1965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学系。现任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骨伤研究所所长,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委员会执行会长、海峡南少林手法医学协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执行主编等职。大学毕业后,任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外科医师,1978年调入福建中医学院。之前,受福建省卫生厅与福建中医学院派遣,师从我国骨伤科专家、南少林骨伤奇人林如高老中医,历经4年。1982年卫生部**期中西医结合骨科进修班结业。1984年5月任骨伤系副主任,1987年9月任骨伤系主任,1992年6月至2006年2月任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兼任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先后主持guojia自然科学基金“补骨方对愈合的实验研究”“巴戟天影响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科研课题20余项;主编《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伤科学》《骨伤科学基础研究》《中医骨伤科学》等教材、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部、省科技进步奖10余项;《我国**个中医骨伤的创建与发展》获1989年度重量很好教学成果奖;《中医骨伤科基础课程体系的创立与发展》获2005年福建省很好教学成果特等奖,2010年获guojia精品课程。1984年获福建省政府省级奖励,1985年获福州市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获福建省很好教师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福建省“很好专家”和“guojia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医骨伤名师”称号,2008年荣获福建省高校名师奖。2012年guojia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王和鸣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与“南少林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2013年11月入选“福建省名中医”。
王诗忠,男,中医骨伤科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脊柱病首席专家,福建省第三届委员会专家组专家,“全国第二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福建中医药大学名中医”。历任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研究所所长,现任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福建省脊柱病首席专家,福建省第三届委员会专家组专家,“全国第二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福建中医药大学名中医”。师从guojia骨伤专家王和鸣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养生与康复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康复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推拿康复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香港中医整脊学会学术顾问等。长期从事颈腰椎软组织疾病诊疗工作。强调脊柱软组织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为脊柱失衡所引起。尤其对的诊疗具有较深的造诣。在本研究中承担临床项目实施工作。创立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研究院脊柱病研究所,并带领一支包含7名硕士在内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脊柱及相关疾病研究。创立脊柱病健康工程,总结整理出“通督强脊,调理脏腑,扶正固本”的脊柱病临床诊疗的指导思想,创新性提出脊柱病诊疗的三阶段理论—即脊柱病分期综合治疗的理论,创立《分期综合诊疗方案》,该方案已作为全国中医药特色疗法适宜技术在全国推广。

........
正骨整脊的千年传承与现代实践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索中医正骨整脊精髓的学术专著,旨在系统梳理和呈现这一古老疗法的发展脉络、理论基础、临床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详实的历史考证和鲜活的临床案例,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一、 正骨整脊的起源与发展:从古代传说到现代医学的桥梁 正骨整脊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便已提及“筋骨损伤”、“邪气伤骨”等病症,并提出了“按、摩、推、拿”等手法治疗。《汉书·艺文志》中“经方”条目下,就有“医方七家,论七百九十卷”,其中多有涉及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历代医家,如扁鹊、华佗、孙思邈、张景岳等,都在骨伤科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正骨整脊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书将深入追溯正骨整脊的起源,从古代的传说、史料记载,到历代医家的重要贡献,层层剥茧,揭示其发展演变的过程。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与解读: 细致梳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医宗金鉴》等经典著作中关于骨骼、筋脉损伤的论述,以及对相关治疗手法的初步描述。 历代名医的创新与贡献: 重点介绍如扁鹊的“起死回生”、华佗的“麻沸散”与“五禽戏”对筋骨锻炼的启示、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对骨伤的论述、张景岳在骨伤科领域的理论构建等,分析其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地域流派的形成与特色: 探讨不同地域(如少林、武当等)在正骨整脊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手法和理论体系,分析其地域文化、武术功法与医学实践的相互融合。 近现代正骨整脊的演进: 考察近现代中医在吸收西方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基础上,对传统正骨整脊理论的革新与发展,以及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二、 正骨整脊的理论体系:精气神血与筋骨脏腑的联动 正骨整脊理论的核心在于“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筋骨、脏腑、经络、气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外伤、劳损、姿势不良等因素导致筋骨错位、气血瘀滞,进而影响脏腑功能。 本书将深入剖析正骨整脊的理论根基,涵盖以下内容: 中医藏象学在正骨整脊中的应用: 阐述五脏六腑的功能如何通过筋骨、经络系统得以体现,以及筋骨的病变如何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例如,肝主筋,肝郁可能导致筋脉拘挛;肾主骨,肾虚易引起骨骼疏松。 经络学说与手法治疗的关系: 详细解读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以及经络在气血运行、传递病邪中的作用。分析正骨整脊手法如何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气血津液理论的指导作用: 阐述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和功能,以及它们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分析筋骨损伤如何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津液失常,以及正骨整脊如何调理气血、促进津液再生。 力学原理与中医理论的融合: 探讨中医正骨整脊在实践中隐含的力学原理,如杠杆原理、反作用力等,并尝试将这些力学概念与中医的经络、穴位理论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力学调控机制。 病因病机辨析: 深入分析筋骨损伤、脊柱畸形、关节错位的常见病因(如外伤、劳损、寒湿侵袭、先天禀赋不足等)和病机(如气滞血瘀、筋脉拘急、骨失所养、关节错缝等),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 三、 正骨整脊的临床实践:手法、器械与辨证施治 正骨整脊的临床应用,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手法,配合适当的器械,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其核心在于“复位”——将错位的骨骼、关节、肌肉、筋膜等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从而恢复其生理功能。 本书将详细介绍正骨整脊的临床实践,包括: 诊断方法: 望诊: 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态、步态、皮肤色泽、肌肉萎缩等。 闻诊: 听患者的呼吸、咳嗽、呻吟等声音。 问诊: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疼痛部位、性质、程度、诱因、缓解方式,以及全身症状等。 切诊: 触诊: 触摸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了解其位置、形态、温度、压痛点、肌张力等。 脉诊: 了解整体气血状况。 叩诊、听诊: 辅助诊断。 特殊检查: 如生理活动度检查、抗阻力检查、特定体位下的检查等,用于评估关节的稳定性、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经典手法介绍: 复位手法: 重点介绍各种经典的复位技术,如提按法、提推法、拔伸法、旋转法、摇摆法、对抗法等,并详细讲解其操作要领、适应症、禁忌症以及风险防范。 整复手法: 包括按摩、推拿、揉捏、滚法、擦法、点穴等,用于舒筋活络,缓解疼痛,促进气血循环。 理筋手法: 专注于处理筋脉的紧张、粘连、痉挛等病理状态,如弹拨法、牵拉法、放松法等。 特定病症手法: 针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跌打损伤、骨折复位后的康复等常见病症,介绍其特有的治疗手法。 辅助疗法: 骨伤科器械: 介绍各种正骨牵引器、夹板、支具等辅助固定和治疗的器械,以及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外敷与内服: 结合传统中药材,介绍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的膏药、药酒、熏洗方、内服方等,与手法治疗形成协同效应。 针灸、拔罐等疗法: 探讨针灸、拔罐等疗法在正骨整脊中的辅助应用,以及其与手法治疗的配合。 辨证施治的原则: 强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邪正关系,灵活选择不同的手法和治疗方案。 四、 现代医学视角下的正骨整脊:科学验证与发展机遇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阐释。正骨整脊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疗法,其作用机制正在被越来越深入地研究。 本书将从现代医学的视角,对正骨整脊进行分析和解读: 生物力学研究: 运用现代生物力学技术,分析正骨整脊手法对脊柱、关节的应力分布、运动学参数的影响,为手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量化证据。 神经生理学机制: 探讨正骨整脊手法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如激活本体感受器、调节神经传导、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感知等。 影像学技术的辅助: 介绍X光、CT、MRI等影像学技术在正骨整脊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与手法治疗相结合。 康复医学的融合: 探讨正骨整脊与现代康复医学的结合,包括运动疗法、物理治疗等,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循证医学的研究: 引用国内外关于正骨整脊疗效的临床研究、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五、 南少林理筋整脊的独特魅力与传承 “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作为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代表了中国传统正骨整脊的一个重要流派。它融合了少林武术的刚劲柔韧、精气神的修炼以及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体系。 本书将对南少林理筋整脊进行深入挖掘和呈现: 历史渊源与传承脉络: 追溯南少林理筋整脊的起源,考证其在少林寺的历史传承,以及历代传承人的贡献。 核心理论与手法精髓: 详细阐述南少林理筋整脊在理筋、整脊方面的独特理论,如对“筋”的重视,对脊柱力学结构的理解,以及其标志性的手法特点。 代表性手法图解与解析: (在此部分,如果原书有图谱,则需详细描述。)本书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解析南少林理筋整脊的各种经典手法,包括其名称、操作步骤、作用原理、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每一个动作都力求清晰、准确,便于读者理解和模仿。 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展示南少林理筋整脊在治疗颈椎病、腰腿痛、脊柱侧弯、骨盆倾斜等常见病症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六、 正骨整脊的未来展望:创新发展与国际化 展望未来,正骨整脊作为一门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医学学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本书将在最后部分,对正骨整脊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理论创新与深化: 鼓励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深化和创新,使其更好地解释现代医学现象,并指导临床实践。 技术研发与应用: 鼓励研发更加精准、高效、安全的手法和器械,并积极探索与现代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融合,推动诊疗模式的创新。 人才培养与教育: 加强正骨整脊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临床技能。 学术交流与国际化: 鼓励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将中国优秀的正骨整脊技术和理论推向世界,与国际医学界共同发展。 本书的编写,不仅是对正骨整脊理论和实践的一次系统梳理,更是对这一中华民族宝贵医学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掌握正骨整脊的精髓,为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非常有质感,厚实的封面纸和精美的印刷,一看就是正版书籍的品质。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期待感。我一直对中医正骨手法很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资料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图示不清,很难真正领会其中的精髓。看到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图谱”和“中医正骨整骨技法图解”,感觉非常符合我的需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图文并茂,详细地展示各种手法的操作步骤、力度掌握、角度运用,以及适应症和禁忌症。最好能有真人示范的图片或者清晰的解剖图,这样我才能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作为一个对中医保健有所追求的读者,我非常看重书籍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如果这本书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成为我学习中医正骨的得力助手,我会非常欣喜。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理解人体骨骼肌肉的结构,以及如何通过手法来纠正骨骼错位,缓解疼痛。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就更好了。

评分

我是一个骨科医生,平时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的骨骼和肌肉损伤的患者。虽然我受的是现代医学的训练,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些手法治疗,特别是正骨整骨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和敬意。我了解到,很多传统手法在缓解特定部位的疼痛和恢复功能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能起到现代医学难以企及的效果。因此,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系统又实操性强的中医正骨书籍,来拓展我的知识视野,并将这些传统技法融入到我的临床实践中。这本书的标题“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图谱”和“中医正骨整骨技法图解”让我觉得非常有吸引力,特别是“南少林”这个词,暗示着可能包含一些古老而传承的手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各种手法的原理、操作要领,以及针对不同病症的治疗方案。如果能有详细的解剖示意图辅助理解,那就更加完美了。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深入学习中医正骨的平台,让我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评分

我最近感觉颈椎很不舒服,经常头晕,肩膀也僵硬。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颈椎小关节紊乱,建议我尝试一些理疗或者手法治疗。我一直相信中医的力量,所以想自己找些资料学习一下。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看得出是用心制作的。我特别看中了“理筋整脊”这个词,感觉它很直接地指向了解决我这类问题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颈椎、胸椎、腰椎等各个部位的常见错位和损伤,以及如何通过手法来复位和调理。如果书中有针对不同症状的“症状-手法”对照表,那就太实用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一样,一步一步地指导我,让我了解自己身体的问题所在,并学会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缓解疼痛。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居家就可以操作的简易手法,并且有清晰的图示,让我能够准确地模仿。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信息和“京东图书正版认证”的标识让我感到很放心,我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购买正版书籍,这不仅是对作者辛勤付出的尊重,也能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我是一名中医推拿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骨整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市面上关于正骨的书籍很多,但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并且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容易。我对“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图谱”这个标题非常感兴趣,因为我听说南少林在武术和医学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其手法可能具有独特性和传承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规范的操作演示,包括各种手法在人体解剖学上的循行路径和作用点。如果书中能够附带一些临床应用案例,或者一些常见骨关节疾病的手法治疗方案,那将对我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在专业学习道路上的有力伙伴,帮助我夯实基础,提升技能。

评分

作为一个对传统中医技艺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我对各种古籍和经典手法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最近偶然了解到“南少林”这个流派,据说在理筋整骨方面有着独特的传承和造诣。这本书的标题“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图谱”和“中医正骨整骨技法图解”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南少林派在整脊手法上的理论基础,以及其独有的技术体系。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解析各种手法的发力方式、操作节奏、以及在不同关节部位的运用技巧。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理筋理论的阐述,比如经络在手法中的作用,或者如何通过手法调整筋骨的力学平衡,那就更好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让我深入了解中医正骨哲学和文化的作品。我非常渴望能够通过这本书,领略南少林正骨技法的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