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地球科學導論(原書第7版) 9787121309847

正版:地球科學導論(原書第7版) 978712130984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Frederick K. Lutgens(弗 著
圖書標籤:
  • 地球科學
  • 地質學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教材
  • 大學教材
  • 科普
  • 地理學
  • 地球
  • 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大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09847
商品編碼:26617015756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8-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地球科學導論(原書第7版) 作者 (美)Frederick K. Lutgens(弗裏德雷剋 K.
定價 138.00元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 9787121309847 齣版日期 2017-08-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地球科學是以地球係統(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間)的過程與變化及其相互作用為研究對象的基礎學科。本書通過對地質學、海洋學、氣象學和天文學等的簡要介紹,旨在讓人們瞭解地球科學的基本原理。首先介紹瞭什麼是地球科學,然後分七篇分彆介紹瞭構成地球的物質、地錶的形成過程、地球內部活動、地球的演化、海洋學、大氣學、天文學等。全書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示例,說明瞭地質、海洋、氣象和天文活動對生活的影響,同時說明瞭各學科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作者簡介
Frederick K. Lutgens與Edward J. Tarbuck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是好朋友和同事,已經有50多年的教學和編寫大學教材的經曆,而且他們都是公認的傑齣和的教授。從1983年起,Dennis Tasa加入瞭他們的團隊,主要從事繪圖工作。三人閤作,完成瞭氣象學、地球科學、地質學等教材的撰寫與更新。

  徐學純,男,1954年2月齣生,吉林省公主嶺市人。現任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岩石學、變質地質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1983年和1989年在長春地質學院獲得地質學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91年和1992年被國土資源部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和教授;199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中國有突齣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1998年被國土資源部選拔為跨世紀人纔;2000年被教育部選拔為骨乾教師;2003—2015年連續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和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在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錶學術論文100多篇,閤作齣版專著10部,主持和參加國傢科技專項、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50多項。曾獲中國青年地質科技奬——金錘奬、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奬等多項國傢和省級科技奬勵。



   目錄
目 錄

第0章 地球科學導論 1
0.1 什麼是地球科學 2
0.2 地球的圈層 3
0.2.1 水圈 4
0.2.2 大氣圈 4
0.2.3 生物圈 5
0.2.4 岩石圈 5
0.3 地球係統 7
0.3.1 什麼是係統 7
0.3.2 各個部分的相互關聯 8
0.4 地球科學中的時間與空間尺度 8
0.5 資源和環境問題 10
0.5.1 資源 10
0.5.2 環境問題 11
0.6 科學探索的本質 12
0.6.1 假說 12
0.6.2 理論 13
0.6.3 科學方法 13
概念迴顧:地球科學導論 14
思考題 15
章 物質成分和礦物組成 16
1.1 礦物:組成岩石的基本單元 17
1.1.1 礦物的定義 17
1.1.2 岩石的定義 18
1.2 原子:礦物的結構單元 19
1.2.1 質子、中子和電子的屬性 19
1.2.2 元素:由質子數決定 20
1.3 原子結閤的原因 21
1.3.1 八隅規則與化學鍵 21
1.3.2 離子鍵:電子轉移 21
1.3.3 共價鍵:共用電子 22
1.3.4 金屬鍵:電子自由移動 23
1.4 礦物的物理性質 23
1.4.1 光學性質 23
.4.2 晶體形態和結晶習性 24
1.4.3 礦物強度 24
1.4.4 密度和比重 27
1.4.5 礦物的其他性質 27
1.5 礦物分類 28
1.5.1 矽酸鹽礦物 28
1.5.2 常見的淺色矽酸鹽 30
1.5.3 常見的暗色矽酸鹽礦物 31
1.5.4 重要的非矽酸鹽礦物 31
概念迴顧:物質成分和礦物組成 33
思考題 35
第2章 岩石:固體地球的物質 36
2.1 地球係統:岩石循環 37
2.1.1 基本循環 37
2.1.2 其他途徑 37
2.2 火成岩:“浴火而生” 39
2.2.1 從岩漿到結晶岩 39
2.2.2 火成結構能告訴我們什麼? 40
2.2.3 火成岩的成分 41
2.2.4 火成岩的分類 41
2.2.5 不同火成岩的成因 44
2.3 岩石風化形成沉積物 45
2.3.1 機械風化作用 46
2.3.2 化學風化作用 47
2.4 沉積岩:壓實和膠結的沉積物 48
2.4.1 沉積岩分類 49
2.4.2 沉積物的石化作用 53
2.4.3 沉積岩的特徵 53
2.5 變質岩:由老變新的岩石 54
2.5.1 變質作用的動力是什麼? 55
2.5.2 變質結構 57
2.5.3 常見的變質岩石 57
概念迴顧:岩石:固態岩石圈的組成物質 59
思考題 61
第3章 水成地貌 63
3.1 地球的外力作用 64
3.2 崩塌作用:重力作用的結果 64
3.2.1 崩塌作用和地貌形成 65
3.2.2 崩塌作用的控製和誘發 67
3.2.3 無誘因的滑坡? 68
3.3 水循環 68
3.4 流動的水 69
3.4.1 流域 70
3.4.2 河流係統 70
3.4.3 水係類型 71
3.5 流速 72
3.5.1 影響流速的因素 73
3.5.2 從上遊到下遊的變化 73
3.6 流水的作用 74
3.6.1 河流侵蝕 74
3.6.2 河流的搬運作用 75
3.6.3 河流的沉積作用 76
3.7 河道 76
3.7.1 基岩河道 76
3.7.2 衝積河道 76
3.8 河榖的形態 78
3.8.1 基準麵和河流侵蝕 78
3.8.2 深切河榖 79
3.8.3 河榖拓寬 80
3.8.4 基準麵的變化和深切的河麯 81
3.9 沉積地貌 81
3.9.1 三角洲 81
3.9.2 天然堤壩 83
3.10 洪水與防洪 83
3.10.1 洪水的成因 83
3.10.2 防洪 84
3.11 地下水:地錶之下的水 85
3.11.1 地下水的重要性 85
3.11.2 地下水的地質作用 86
3.11.3 地下水的分布 86
3.11.4 影響地下水存儲和運動的
因素 87
3.11.5 隔水層與含水層 88
3.11.6 地下水的運動 88
3.12 泉、井和承壓係統 88
3.12.1 泉 89
3.12.2 井 90
3.12.3 承壓係統 90
3.13 地下水的環境問題 92
3.13.1 不可再生的地下水資源 92
3.13.2 地下水開采引起的地麵沉降 93
3.13.3 地下水汙染 93
3.14 地下水的地質作用 95
3.14.1 溶洞 95
3.14.2 喀斯特地貌 96
概念迴顧:水成地貌 98
思考題 100
第4章 冰川與乾旱地貌 102
4.1 冰川:兩個基本循環的一部分 103
4.1.1 山嶽(阿爾卑斯)冰川 103
4.1.2 冰蓋 104
4.1.3 其他類型的冰川 105
4.2 冰川如何移動 105
4.2.1 觀察並測量冰川的運動 106
4.2.2 冰川的估算:增長與消融 107
4.3 冰蝕作用 108
4.3.1 冰川如何侵蝕 108
4.3.2 冰蝕地貌 109
4.4 冰川沉積 111
4.4.1 冰磧物的類型 111
4.4.2 冰磧石、冰水沉積平原和
冰磧湖 112
4.4.3 鼓丘、蛇丘和冰礫阜 114
4.5 冰期冰川的其他作用 115
4.6 冰期冰川作用的範圍 116
4.7 荒原 117
4.7.1 乾涸土地的分布與成因 118
4.7.2 水在乾旱氣候中的作用 120
4.8 盆地和山脈:多山荒漠地貌的演化 121
4.9 風蝕作用 122
4.9.1 風蝕、膨脹露頭和沙漠礫石蓋層 123
4.9.2 風蝕作用 125
4.10 風成沉積 125
4.10.1 黃土 125
4.10.2 沙丘 125
概念迴顧:冰川和乾旱地貌 127
思考題 129
第5章 闆塊構造論:一場科學的革命 131
5.1 從大陸漂移說到闆塊構造論 132
5.2 大陸漂移說:時代的一個想法 133
5.2.1 證據:大陸拼圖 133
5.2.2 證據:跨海化石的吻閤 134
5.2.3 證據:岩石類型和地質
特徵 135
5.2.4 證據:古氣候 135
5.3 大辯論 137
5.3.1 對漂移學說的抵製 137
5.4 闆塊構造論 138
5.4.1 覆蓋軟流圈的剛性岩石圈 138
5.4.2 地球的主要闆塊 140
5.4.3 闆塊邊界 140
5.5 離散闆塊邊界和海底擴張 140
5.5.1 洋中脊和海底擴張 140
5.5.2 大陸裂榖 143
5.6 匯聚闆塊邊界與俯衝作用 143
5.6.1 洋-陸匯聚 144
5.6.2 洋-洋匯聚 145
5.6.3 陸-陸匯聚 146
5.7 轉換闆塊邊界 147
5.8 檢驗闆塊構造模型 149
5.8.1 證據:大洋鑽探 149
5.8.2 證據:地幔柱和熱點 150
5.8.3 證據:古地磁學 151
5.9 什麼驅使闆塊運動? 154
5.9.1 驅使闆塊運動的力 154
5.9.2 闆塊-地幔對流模型 156
5.10 闆塊和闆塊邊界如何變化? 157
5.10.1 泛大陸的裂解 157
5.10.2 未來的闆塊構造 158
概念迴顧:闆塊構造:一場科學的革命 159
思考題 162
第6章 動蕩的地球:地震、地質構造
和造山運動 164
6.1 什麼是地震 165
6.1.1 探索地震的成因 166
6.1.2 斷層與地震 167
6.2 地震學:地震波研究 169
6.2.1 記錄地震的儀器 169
6.3 震源定位 171
6.4 確定地震大小 172
6.4.1 烈度錶 173
6.4.2 震級錶 173
6.5 地震的破壞作用 176
6.5.1 火災 179
6.5.2 什麼是海嘯? 179
6.6 地震帶與闆塊邊界 181
6.7 地球內部 182
6.7.1 地球分層結構的形成 183
6.7.2 探索地球內部:“透視”地球的地震波 183
6.8 地球圈層 184
6.8.1 地殼 184
6.8.2 地幔 184
6.8.3 地核 185
6.9 岩石變形 185
6.9.1 岩石為什麼變形 185
6.9.2 岩石變形的類型 185
6.10 褶皺:韌性變形構造 186
6.10.1 背斜和嚮斜 186
6.10.2 穹窿和盆地 187
6.11 斷層:脆性變形構造 188
6.11.1 傾嚮滑移斷層 188
6.12 造山運動 190
6.13 俯衝作用與造山運動 191
6.13.1 島弧型造山運動 192
6.13.2 安第斯型造山運動 192
6.14 碰撞造山帶 193
6.14.1 科迪勒拉型造山運動 193
6.14.2 大陸碰撞:阿爾卑斯型造山
運動 194
概念迴顧:動蕩的地球:地震、地質構造和造山運動 197
思考題 200
第7章 火山及其他岩漿活動 202
7.1 聖海倫火山和基拉韋厄火山 203
7.2 火山噴發的性質 204
7.2.1 影響黏度的因素 204
7.2.2 寜靜式和爆裂式火山噴發 205
7.3 火山噴發期間擠齣的物質 206
7.3.1 熔岩流 206
7.3.2 氣體 207
7.3.3 火成碎屑物 207
7.4 火山結構 209
7.5 盾狀火山 210
7.5.1 莫納羅亞火山:地球上大的盾狀火山 210
7.5.2 夏威夷基拉韋厄火山:噴發的盾狀火山 211
7.6 火山錐 212
7.6.1 帕裏庫廷火山:各種火山錐的花園 213
7.7 復式火山 213
7.8 火山災害 214
7.8.1 火山碎屑流:緻命的自然力量 215
7.8.2 火山泥流:活躍和不活躍火山錐的火山泥流 216
7.8.3 其他火山災害 216
7.9 其他火山地貌 218
7.9.1 破火山口 218
7.9.2 裂隙噴發和玄武岩高原 220
7.9.3 火山頸和火山管道 221
7.10 侵入岩漿活動 221
7.10.1 侵入岩體的性質 221
7.10.2 闆狀侵入岩體:岩牆和岩席 222
7.10.3 塊狀侵入岩體:岩基、岩株和岩蓋 224
7.11 部分熔融和岩漿的成因 224
7.11.1 部分熔融 225
7.11.2 從固態岩石産生岩漿 225
7.11.3 壓力降低:減壓熔融 225
7.12 闆塊構造和火山活動 227
7.12.1 匯聚闆塊邊界的火山活動 227
7.12.2 離散闆塊邊界的火山活動 229
7.12.3 闆內火山活動 229
概念迴顧:火山和其他岩漿活動 230
思考題 233
第8章 地質年代 235
8.1 地質學簡史 236
8.1.1 災變論 236
8.1.2 現代地質學的誕生 237
8.1.3 當代地質學 237
8.2 創建年代錶——相對定年原理 237
8.2.1 年代錶的重要性 237
8.2.2 年代和相對年代 238
8.2.3 疊加原理 238
8.2.4 原始水平原理 238
8.2.5 穿切關係原理 239
8.2.6 包裹物原理 239
8.2.7 不整閤 240
8.2.8 相對定年原理的應用 241
8.3 化石:過去生命的證據 243
8.3.1

   編輯推薦

* 可讀性。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眾多的標題和副標題可幫助學生跟進討論並明確每章的重要思想。新版的結構和寫作風格更為閤理。

* 強調基本原理。雖然書中涉及不少熱點話題,但新版的主要關注點與之前各版本的關注點相同,都是為瞭提升學生對地球科學基本原理的理解。

* 強大的視覺組成。地球科學需要高度可視化,插圖和照片在導論性課程中起重要作用。如在之前的所有版本中那樣,插圖師Dennis Tasa與本書的作者密切閤作,策劃並繪製瞭學生易於理解的錶格、地圖、圖形和草圖。地質學傢兼攝影師Michael Collier為本書提供子幾十張航空照片。


   文摘

   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