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白描是学习中国传统画的基础,出版白描书籍,以便国画爱好者把握好传统基础,从而更好地学习传统工笔画。本套丛书针对四个不同的题材进行分类,为初学者提供白描画稿共约280张,可以满足国画爱好者对于不同题材的画搞的需求。每张画稿精挑细选,印刷清晰,既可直接作为底稿放大使用,又可用作后期创作的素材,进行不同的画面组合,很好地解决了学画者的临摹底稿少和创作难的问题。
作者介绍
项维仁 1947年生于青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山东画院特聘画师、青岛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青岛市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自幼嗜画,广涉各美术门类,擅长多种题材的人物画,尤以工笔仕女画著称。画风典雅唯美,师古不泥融汇古今,人物刻画细致深入生动传神,形成鲜明风貌,独树一帜,笔耕数十载,成就斐然。
我原本是冲着“国画上色”这个关键词来的,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仕女画配色和技法的参考。收到《白描仕女》后,我发现它的定位其实更侧重于“白描底稿”和“临摹范本”,这和我的预期有所偏差,但惊喜往往就藏在意外之中。这本书提供的白描线条确实非常扎实,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一丝不苟,特别是人物的五官、发髻、服饰上的纹样,都非常有讲究。我尝试着对着书中的范本进行临摹,发现这是一个极好的练习“造型”和“结构”的过程。以前我画人物,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通过临摹这些高质量的白描稿,我开始理解人物身体的比例、姿态的优雅是如何通过简洁的线条表现出来的。虽然书里没有直接提供详细的上色教程,但我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白描稿,自行揣摩人物的阴影和明暗关系,这反而是更主动的学习方式。而且,这本书作为“美术绘画教材”,其基础性不言而喻,即便不是工笔画的爱好者,也可以从中学习到绘画的基本功。我打算用这些白描稿作为基础,尝试着自己设计服装和发型,再进行色彩的尝试,这比直接学习色彩要更容易入手。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是因为“墨点美术”这个品牌,我对他们家的很多画册都比较有好感,觉得质量比较有保证。拿到《白描仕女》之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本书的印刷质量非常高,纸张厚实,即使反复描摹,也不会轻易损坏。我最喜欢的是书中仕女的多样性。除了常见的大家闺秀,还有一些描绘宫廷侍女、民间妇女的形象,虽然风格有所不同,但都充满了生活气息。我尤其对书中描绘的一些人物的小动作和表情特别感兴趣,比如一位侍女在低头缝补,另一位则在向远处张望,这些细节让人物更加鲜活。我还会把书中比较喜欢的线条,用复印机复印出来,然后用不同的笔触和工具进行尝试,比如用钢笔、圆珠笔,甚至是用针管笔,看看不同的笔触会带来怎样的效果。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每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乐趣和灵感,让我对中国传统人物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喜爱。
评分这本《白描仕女》简直是我的绘画启蒙救星!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绘画心生向往,但又手残党来说,工笔画的精细线条和繁复色彩一直让我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温柔的老师,通过白描的形式,将复杂的仕女形象剥离出最基础、最关键的线条,让我能够专注于形体、比例和神韵的把握。我特别喜欢它对人物动态的捕捉,无论是垂眸思索,还是回眸一笑,每一笔都带着风情,仿佛能听到她们的低语。而且,书中的线条清晰流畅,非常适合初学者临摹。我尝试着照着描绘,虽然一开始线条有些生涩,但随着一遍遍的练习,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手感越来越好,对人物结构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最让我惊喜的是,书里还附带了一些简单的上色示范,虽然是白描底稿,但通过淡淡的水墨晕染,仕女的肌肤、衣袍就有了质感,这让我看到了将白描转化为色彩工笔画的可能性,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学习的动力。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很好,用毛笔蘸墨也不会洇染,这对于临摹来说至关重要。我还会把一些临摹好的作品放在书页里,感觉就像是在和古人对话,慢慢地,我好像也触摸到了那些历史悠久的美好。
评分作为一个对古风绘画情有独钟的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提升人物线条表现力的书籍。《白描仕女》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正是我所需要的。我最欣赏的是它对“神韵”的刻画。虽然是白描,但人物的眼神、表情、姿态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她们内心的情感。我尤其喜欢书中有一些仕女的动作,比如抚琴、赏花、品茶,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自然,富有诗意。通过反复临摹,我发现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搬线条,更重要的是去理解每一笔下去所传达的力量感和节奏感。例如,衣纹的处理,书中的范本就非常有讲究,有轻有重,有疏有密,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衣物的垂坠感和飘逸感。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尝试着做笔记,记录下我对于某些线条处理的理解和心得。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是绘画技巧的提升,更是一种对东方古典美学的熏陶。我还会把一些自己临摹得比较满意的部分,用彩色铅笔轻轻地晕染一下,看看效果,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
评分我是一名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总是倾向于寻找能够提供扎实基本功的教材。这本书《白描仕女》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拿到这本书后,第一眼就被其精美的白描线条所吸引。书中的仕女形象,无论是从人物比例、结构,还是从服饰的细节描绘,都堪称典范。作为初学者,我们常常会陷入对色彩的迷茫,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绕过这一阶段,直接夯实“形”的基础的机会。我认真地跟着书中的范本进行了几次临摹,发现虽然是线条,但却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例如,对于人物的面部结构,书中就通过寥寥几笔,却精准地勾勒出了眼睛的灵动、鼻梁的挺拔和嘴唇的饱满。我还会用尺子比对,测量人物的各项比例,然后根据书中的范本调整自己的画法。这本书不仅仅是临摹的工具,更是一种学习“如何观察”的教材。我还会带着这本书去美术馆,对比我所看到的古代仕女画像,从中找到书中的影子,加深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