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極權主義的起源(二版)
:65.00元
作者:(美)阿倫特,林驤華
齣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108048516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漢娜·阿倫特的《極權主義的起源(第2版)》的主要分析對象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人類政治大災難 ——極權主義,包括德國的主義和蘇聯斯大林的大肅反。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這個詞*早齣現於1925年,一般認為是意大利黨人的創造,強調國傢權利對社會生活的全麵滲透與控製。本書被公認為是極權主義係統研究的開山之作。它與1941年弗羅姆的《逃避自由》、1944年哈耶剋的《通往奴役之路》、1945年卡爾·波普爾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1949年奧威爾的《一九八四》和1956年弗裏德利剋、布熱津斯基的《極權主義和》等著作一樣,是那一代飽受戰亂之苦的知識分子對極權政權和烏托邦思想的主要反思成果。
內容提要
目錄
《極權主義的起源》譯者序
初版序
部《反猶主義》序言
第二部《帝國主義》序言
第三部《極權主義》序言
部 反猶主義
章 常識的反猶主義
第二章 猶太人、民族國傢與反猶主義的産生
一 曖昧的解放和猶太國傢銀行傢
二 早期反猶主義
三 初的反猶主義政黨
四 左派反猶主義
五 安全的黃金時代
第三章 猶太人與社會
一 在賤民與新貴之間
二 權勢奇纔
三 在惡與罪之間
第四章 德雷富斯事件
一 案件事實
二 第三共和國與法國猶太人
三 軍隊與教士反對共和
四 人民與暴民
五 猶太人與德雷富斯派
六 赦免及其意義
第二部 帝國主義
第五章 資産階級的政治解放
一 擴張與民族國傢
二 權力與資産階級
三 暴民與資本的聯盟
第六章 種族主義之前的種族思想
一 貴族的“種族”對抗平民的“國傢”
二 種族統一作為民族解放的替代
三 開啓曆史的新鑰
四 “英國人的權利”與人權
第七章 種族與官僚政治
一 黑色大陸的幻影世界
二 黃金與種族
三 帝國主義的特性
第八章 大陸帝國主義:各種泛運動
一 部族的民族主義
二 無法律性的繼承
三 黨派與運動
第九章 民族國傢的衰落與人權的終結
一 “少數民族的國傢”與無國籍的人民
二 人權的窘睏
第三部 極權主義
第十章 無階級社會
一 群眾
二 暴民與精英的短暫同盟
第十一章 極權主義運動
一 極權主義的宣傳
二 極權主義的組織
第十二章 執政的極權主義
一 所謂的極權國傢
二 秘密警察
三 全麵統治
第十三章 意識形態與恐怖:一種新的形式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漢娜· 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年齣身於德國漢諾威一個猶太人傢庭,在馬堡和弗萊堡大學讀哲學、神學和古希臘語;後轉至海德堡大學雅斯貝爾斯的門下,獲哲學博士學位。1933年先是流亡巴黎,1941年到瞭美國,1951年成為美國公民。同年,《極權主義的起源》一書齣版,為她奠定瞭作為一個政治理論傢的國際聲望。 流亡之前,阿倫特以一個猶太人的身份協助猶太組織工作,為此曾被過。去美國之後,她為流亡者雜誌《建設》撰寫評論等;做過肯捨齣版社的編輯;1952年擔任過“猶太文化重建委員會”的負責人。自1954年開始,阿倫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社會研究新學院、紐約布魯剋林學院開辦講座;後擔任過芝加哥大學教授、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隨著《人的狀況》、《在過去與未來之間》、《論革命》等著作的齣版,使她成為二十世紀政治思想史上的矚目人物,近年來聲譽日隆。1975年12月阿倫特因心髒病突發去世。
文摘
序言
我必須要說,《極權主義的起源(二版)》這本書真的讓我對“曆史”這個詞有瞭全新的理解。作者的筆觸相當老練,不僅僅是記錄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探究瞭“為什麼會發生”。他沒有迴避那些令人不適甚至痛苦的真相,而是用一種近乎手術刀般精準的剖析,將極權主義滋生的土壤、孕育的機製、以及最終開花結果的路徑,都展現在讀者麵前。特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將極權主義簡單地歸結於某個民族或某個領袖的“邪惡”,而是將其置於更廣泛的曆史、哲學、社會和經濟背景下進行考察,這是一種極其審慎和負責任的態度。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因為書中某些論斷而陷入沉思,甚至會不自覺地聯想到現實生活中一些似曾相識的現象,這恰恰說明瞭作者的洞見具有穿越時空的現實意義。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更是認知上的。它讓我更加警惕那些看似微小但卻可能播下危險種子的言論和行為,也讓我更加珍惜我們所擁有的自由和權利。
評分《極權主義的起源(二版)》這本書,是一次令人震撼的思想之旅。作者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和嚴謹的學識,為我們揭示瞭那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極權主義。他沒有止步於對曆史事件的簡單羅列,而是深入探究瞭那些潛藏在社會肌體深處的病竈,是如何一步步導緻瞭極權主義的爆發。我特彆被作者對於“意識形態”和“恐怖”這兩個關鍵要素的分析所吸引。他闡述瞭意識形態如何能夠俘獲人心,如何能夠將個體從社會中抽離齣來,並最終驅使他們成為集體機器的一部分;同時,他也剖析瞭恐怖手段在維持極權統治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它如何侵蝕人性的尊嚴和基本權利。這本書的論證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即便是在探討那些令人不安的主題時,也始終保持著一種冷靜客觀的分析態度,這讓讀者在感到壓抑的同時,也能夠獲得清晰的認知。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幫助我們理解瞭曆史的悲劇,更在於它警醒我們,在任何時代,都不能放鬆對自由和人權的警惕。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極權主義的起源(二版)》這本書時,並沒有抱太高的期待,以為不過是又一本關於曆史的陳舊論述。然而,事實證明我大錯特錯瞭。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有些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思想的張力。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能夠將如此宏大而復雜的主題,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他善於運用生動的比喻和鮮活的案例,將抽象的理論概念具象化,讓讀者能夠輕鬆理解並産生共鳴。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國傢極權主義錶現形式的對比分析,這種跨文化的、跨曆史維度的比較,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也讓我認識到極權主義的普遍性和復雜性。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感到受益匪淺,仿佛在與一位博學而又充滿智慧的長者進行對話。這本書不僅教我認識瞭極權主義的過去,更讓我思考瞭它的現在與未來。
評分這本《極權主義的起源(二版)》實在是一本讓人讀得欲罷不能的書。從書名上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作者對於極權主義這一復雜而又深刻的概念的追溯,簡直就像是在剝洋蔥,一層一層地揭示其最核心的構成要素。我特彆喜歡作者在開篇就建立的那個宏大的曆史敘事框架,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史實堆砌,而是將不同的曆史事件、思想流派、社會變遷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幅清晰而又錯綜復雜的圖景。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親眼見證瞭那些塑造瞭現代世界的關鍵時刻。作者對於細節的把握也做得非常齣色,無論是對一些關鍵人物的動機分析,還是對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社會現象的解讀,都顯得鞭闢入裏,令人信服。而且,作為“二版”,我能明顯感受到作者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的打磨和更新,使得論證更加嚴謹,邏輯更加流暢,對於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視角也進行瞭整閤,這對於我這樣想要深入理解極權主義根源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場知識的盛宴。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曆史,它更是關於人性的深刻洞察,關於權力如何被扭麯,關於自由如何一步步被侵蝕。
評分我必須坦白,《極權主義的起源(二版)》這本書,讓我體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衝擊。作者的敘事方式極其引人入勝,他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讀者穿梭於曆史的長河,去探尋極權主義是如何從萌芽狀態一步步發展壯大,最終吞噬瞭無數生命和自由。讓我特彆動容的是,作者並沒有將極權主義的齣現僅僅歸咎於少數人的野心,而是深刻地揭示瞭社會結構、大眾心理以及曆史機遇在其中的作用。他對“群眾”的分析尤為精彩,他解釋瞭在特定環境下,個體為何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並甘願被裹挾進入集體的狂熱之中。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嚴謹的曆史著作,更是一部深刻的人性寓言。它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見,迫使我重新審視那些關於權力、自由、個體與集體關係的固有觀念。讀完這本書,我感到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因為隻有理解瞭極權主義的起源,我們纔能更好地守護我們來之不易的自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