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俄國和冷戰 (修訂第10版) :冷戰史的經典敘事 (美)拉費伯爾 著 後浪大學堂

美國、俄國和冷戰 (修訂第10版) :冷戰史的經典敘事 (美)拉費伯爾 著 後浪大學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拉費伯爾  著,牛可  譯
圖書標籤:
  • 冷戰史
  • 美國史
  • 俄國史
  • 國際關係
  • 曆史
  • 拉費伯爾
  • 後浪大學堂
  • 冷戰
  • 修訂版
  • 經典著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墨軒書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ISBN:9787510072949
商品編碼:2683674283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大學堂
開本:16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推薦一:史學大傢的冷戰史經典
本書作者沃爾特·拉費伯爾是當代美國*傑齣的對外關係史學者之一,美國曆史學中激進的威斯康星學派主要代錶人物之一。本書的**版麵世於1967年冷戰正酣之際,40餘年裏曆經9次修訂再版而暢行不衰,成為在曆史學界內外備受推崇、廣為閱讀的性、經典性的冷戰史敘事文本。第十版吸收補充瞭近年來冷戰史研究中的新材料和新成果,並增寫瞭新的內容,從而呈現齣曆久彌新的風貌氣象。
推薦二:宏闊的曆史視野
本書以美國和俄國之間的衝突為中心,詳盡而又從容地展現瞭人類曆史上規模**的國際衝突的宏大曆史畫捲,揭示和解說瞭冷戰多方麵的動力、內容和影響。它將美蘇雙方的冷戰對抗上溯至兩國在19世紀的曆史糾葛,在主體部分中講述和闡釋瞭冷戰中的曆次重大事件和總體演變趨勢,*後又把富含洞察力的史傢眼光投嚮“後冷戰”時代直至2006年的國際關係衝突,從而揭示瞭不同曆史階段之間以及曆史和當代世界之間的深刻關聯。
推薦三:高超的敘事技巧
作者的如椽大筆之下,頭緒紛繁、變動復雜的冷戰史成為一幕幕貫穿著清晰綫索的鮮活靈動的曆史活劇。本書不僅清晰詳細地講述美蘇兩國高層在冷戰中的危機和“熱戰”、鬥爭和“緩和”中的決策活動,而且深刻揭示瞭雙方對外政策與其各自國內政治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在美國方麵,影響冷戰決策的意識形態、民意波動、經濟走勢、領導人性格、官僚機構的衝突、國會和總統之間的博弈等多種因素也得以不同程度的揭示。
推薦四:批判的鋒芒
作為激進派史學傢,拉費伯爾批判的鋒芒在更大程度上指嚮瞭美國,他在本書中緻力於揭示美國對外政策中的自私的動機、固執的意識形態偏見、對彆國的錯誤認知和估算,以及對自身和彆國所産生的災難性後果。書中不僅對政策精英的虛妄謬誤厲聲直斥,也不避對美國民眾的短視盲從予以諷言譏評。這部書,可以被看成是一個曆史學傢對他的祖國發齣的“以負責和誠實的方式來使用美國的權力”的懇切而有力的呼籲。
 
內容簡介 《美國、俄國和冷戰 (修訂第10版)》本書初版於1967年,40餘年裏不斷修訂而暢行不衰,是冷戰史的一部經典之作。1980年商務印書館引進翻譯此書第三版,定名《美蘇冷戰史話,1945—1975》,深受好評。

正如書名《美國、俄國和冷戰》所揭示的,這是一本從美蘇視角來解析冷戰的著作。它聚焦於冷戰的兩個主角,上溯19世紀兩國的曆史糾葛,下及2006年雙方關係,以此論述瞭冷戰的緣起、演變、結束以及對今日美俄關係的影響。

《美國、俄國和冷戰 (修訂第10版)》本書強調兩國國內政治對於冷戰進程的重大影響。美蘇的意識形態、經濟狀況、領導人性格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瞭它們的對外政策。美國在這一點上尤甚。作者認為,美國在冷戰的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均具有主導性,故對其予以更為嚴厲的批判。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沃爾特拉費伯爾(Walter LaFeber),當代美國著名曆史學傢。齣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先後獲斯坦福大學碩士、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博士學位。1968年以來在康奈爾大學任曆史學講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美國的時代:1750年以來美國對外政策的國內和國外方麵》(2nd, 1994),《不可避免的革命:美國在中美洲》(2nd, 1993),《巴拿馬運河:曆史視野中的危機》(2nd, 1989),《新帝國:對美國擴張的解釋,1865—1998》(1963, 1998),《邁剋爾 ·喬丹和新全球資本主義》(1999), 《死亡的賭注:林登·約翰遜、越南和1968年大選》。他還是《劍橋美國對外關係史》第2捲《美國對機會的尋求(1865—1913)》(1994,中譯本由新華齣版社2004年齣版)的作者。他所著《衝突:曆史上的美日關係》(1997)獲得“班剋羅夫特”奬和“霍利”奬。 

譯者簡介 
牛可,北京大學曆史學係副教授。

《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係列 《冰與火之歌》是一部宏大的史詩奇幻小說係列,由美國作傢喬治·R·R·馬丁(George R. R. Martin)創作。這個係列以其錯綜復雜的情節、深刻的人物塑造、殘酷的現實主義以及對傳統奇幻設定的顛覆而聞名於世。故事發生在一個名為“維斯特洛”(Westeros)的虛構大陸上,這裏常年經曆著漫長而嚴酷的鼕季,而北方的“長夜”也即將降臨,帶來未知的恐怖。 故事的主綫圍繞著七大王國之間的權力鬥爭展開。在故事開始時,錶麵上統一的維斯特洛,實際上暗流湧動,各個貴族傢族為瞭爭奪鐵王座——統治整個大陸的最高權力象徵——不惜手段。故事的敘事視角極其獨特,它並非局限於單一主角,而是采取瞭多視角敘事,每個重要角色的章節都以其名字命名。這種手法使得讀者能夠深入瞭解不同人物的動機、經曆和內心世界,從而構建齣一個更加立體和真實的世界。 維斯特洛大陸的權力格局與傢族鬥爭 故事的舞颱維斯特洛大陸,由一個巨大的、崎嶇的土地構成。在遙遠的北方,是廣袤而荒涼的“絕境長城”(The Wall),它由巨大的冰雪構成,由守夜人軍團(Night's Watch)駐守,其職責是抵禦長城以北的野人(Wildlings)以及更加古老和恐怖的威脅——異鬼(White Walkers)。異鬼被認為是來自古老傳說中的生物,擁有復蘇死者並將其變為軍隊的能力,他們的齣現預示著一個滅世的危機。 維斯特洛的南部,則由七個強大的王國組成,名義上臣服於以君臨(King's Landing)為中心的坦格利安王朝。然而,隨著坦格利安王朝的衰落,權力真空吸引瞭各大封建傢族的覬覦。 史塔剋傢族(House Stark): 統治著北境,他們以正直、榮譽和堅韌著稱,是故事的早期核心傢族。族長奈德·史塔剋(Eddard Stark)被國王任命為首相,捲入瞭宮廷的政治漩渦,也因此付齣瞭沉重的代價。他們的封地是臨鼕城(Winterfell)。 蘭尼斯特傢族(House Lannister): 財富雄厚,權勢滔天,以金獅為族徽,以“我們不播種”(Hear Me Roar)為傢族箴言。他們以其冷酷、狡詐和不擇手段而聞名,是史塔剋傢族的主要對手。他們的封地是凱岩城(Casterly Rock)。 拜拉席恩傢族(House Baratheon): 在推翻坦格利安王朝的“羅伯特叛亂”(Robert's Rebellion)後成為國王的傢族。他們以雄鹿為族徽,以“怒火燎原”(Ours is the Fury)為箴言。羅伯特·拜拉席恩(Robert Baratheon)是現任國王,但他的統治並不穩固。 提利爾傢族(House Tyrell): 居住在風景如畫的南境,以玫瑰為族徽,以“強壯且成長”(Growing Strong)為箴言。他們擁有龐大的軍隊和富饒的土地,是重要的政治棋子。他們的封地是高庭(Highgarden)。 徒利傢族(House Tully): 統治著河間地,以奔騰的鱒魚為族徽,以“傢族、責任、勇氣”(Family, Duty, Honor)為箴言。 艾林傢族(House Arryn): 統治著榖地,以鷹為族徽,以“高,但忠誠”(As High as Honor)為箴言。 葛雷喬伊傢族(House Greyjoy): 居住在鐵群島,以 kraken 為族徽,以“我們不播種”(We Do Not Sow)為箴言。他們以海盜和野蠻聞名,是獨立而危險的力量。 馬泰爾傢族(House Martell): 統治著多恩,以太陽和長矛為族徽,以“永不屈服”(Unbowed, Unbent, Unbroken)為箴言。他們以其獨特的文化和強硬的民族性格而聞名。 這些傢族之間的聯姻、背叛、戰爭和陰謀構成瞭故事的骨架。馬丁擅長描繪這些傢族成員的復雜性格,沒有人是絕對的正義或邪惡,他們都有自己的欲望、恐懼和道德睏境。 史詩般的敘事與深刻的主題 《冰與火之歌》係列不僅是一場關於權力爭奪的政治驚悚劇,更是一部關於人性、戰爭、責任、信仰以及生存的深刻探討。馬丁毫不避諱地展現瞭戰爭的殘酷、政治的陰險以及人性的黑暗麵。他打破瞭傳統奇幻小說中“善必勝惡”的模式,書中許多深受讀者喜愛的角色都可能麵臨死亡,這種不可預測性使得故事充滿瞭張力和震撼力。 人性的復雜性: 係列中的角色塑造是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即使是看似邪惡的角色,也可能有著令人同情的過去或動機;而那些看似善良的角色,也可能在絕境中做齣殘忍的選擇。馬丁筆下的角色不是臉譜化的,而是充滿血肉和矛盾的個體,他們的成長、掙紮和轉變是故事中最動人的部分。 戰爭的現實主義: 馬丁對戰爭的描繪極其寫實,他揭示瞭戰爭的代價不僅僅是戰場的廝殺,更是飢荒、瘟疫、失去親人以及被戰爭摧毀的文明。他拒絕美化戰爭,而是展現瞭其對普通民眾造成的巨大痛苦。 政治的權謀與腐敗: 故事中充斥著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統治者之間的猜忌、貴族之間的聯盟與背叛、宮廷的陰謀詭計,無不展現瞭權力遊戲的殘酷本質。 預言與命運: 盡管故事具有很強的現實主義色彩,但也融入瞭魔法、龍以及古老的預言。這些元素為故事增添瞭神秘感,並引發瞭讀者對於命運是否注定、以及人類是否能夠超越自身局限的思考。 女性角色的崛起: 在一個充斥著男性統治和戰爭的時代,《冰與火之歌》也成功塑造瞭許多強大的女性角色。她們在睏境中展現齣非凡的智慧、勇氣和韌性,在政治鬥爭、軍事策略乃至生存鬥爭中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打破瞭性彆刻闆印象。 故事的幾個重要綫索: 除瞭維斯特洛大陸的權力鬥爭,故事還包含著幾條重要的副綫,它們共同編織成宏大的敘事: 1. 來自厄索斯大陸的丹妮莉絲·坦格利安(Daenerys Targaryen): 被流放的坦格利安王朝的最後血脈之一,她身處遙遠的東方大陸厄索斯(Essos),在艱難的環境中逐漸成長,並最終孵化齣瞭三條巨龍。她的目標是奪迴鐵王座,重振坦格利安王朝。她的旅程充滿瞭挑戰、犧牲以及對權力和責任的理解。 2. 來自長城以北的威脅: 隨著“長夜”的臨近,來自長城以北的異鬼及其軍隊對整個維斯特洛構成瞭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脅。守夜人軍團在絕境長城上艱難抵禦,而越來越多的跡象錶明,這不僅僅是一場人類之間的戰爭,而是一場關乎生死的宇宙之戰。 3. 國王勞勃·拜拉席恩的死亡與權力真空: 故事的開端,國王勞勃·拜拉席恩因意外死亡,這為各大傢族爭奪權力提供瞭絕佳的時機。由此引發的一係列政治動蕩和戰爭,直接影響著維斯特洛的命運。 《冰與火之歌》的獨特魅力 《冰與火之歌》之所以能夠風靡全球,在於其突破性的敘事手法、深刻的人物刻畫以及對傳統奇幻模式的挑戰。它不像許多其他奇幻作品那樣,輕易地劃分善惡,而是通過復雜的現實主義描繪,將讀者置於一個充滿道德灰色地帶的世界。馬丁的筆觸冷靜而犀利,他敢於打破讀者的預期,製造驚喜,也製造悲劇。 係列中的語言風格也極具特色,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史詩般的韻味。每一個傢族都有自己的曆史、傳統和文化,這些都被巧妙地融入故事之中,構建瞭一個龐大而令人信服的虛構世界。 《冰與火之歌》不僅僅是一個關於龍與騎士的故事,它更是對權力、人性、道德以及戰爭代價的深刻反思。它用一種殘酷而真實的方式,展現瞭人類在極端環境下的掙紮與選擇,也因此贏得瞭無數讀者的喜愛與推崇,被譽為現代奇幻文學的裏程碑式作品。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對冷戰的一些零散認知。這本書沒有像很多通俗讀物那樣,把冷戰簡單地描繪成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零和遊戲,而是深入挖掘瞭導緻冷戰爆發的深層原因,以及它如何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層麵滲透到世界各個角落。作者拉費伯爾的敘事風格非常引人入勝,他不是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像一位高明的導演,將宏大的曆史圖景和生動的人物刻畫巧妙地結閤在一起。我尤其喜歡他對一些關鍵決策過程的細緻描繪,比如杜魯門主義的齣颱,馬歇爾計劃的製定,以及古巴導彈危機時的步步驚心,都仿佛就在眼前發生。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冷戰的復雜性遠超我的想象,它既是國傢利益的較量,更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的殊死搏鬥。我從中學到的不僅僅是曆史知識,更多的是對國際關係、大國博弈以及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一種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我一直對冷戰時期的文化現象非常感興趣,比如當時的電影、文學、音樂等等,它們是如何反映和塑造瞭那個時代的社會心理和價值觀念的?《美國、俄國和冷戰》這本書,從書名和介紹來看,似乎更側重於政治和軍事層麵的敘述,這讓我有些好奇,它會在多大程度上觸及冷戰時期的文化和社會生活?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冰冷的政治史,更能展現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他們的恐懼、他們的夢想,以及他們如何在意識形態的巨大洪流中尋找自己的位置。例如,宣傳戰在冷戰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鐵幕”之下和“自由世界”中的普通人,他們的生活究竟有何不同?這本書是否能夠通過一些生動的案例,讓我們感受到冷戰對普通人生活的真實影響,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宏觀的國傢層麵的敘述?我期待它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文化洞察。

評分

對於像我這樣曆史愛好者來說,一本好的曆史著作,最重要的在於其史料的可靠性和分析的獨到性。我之所以選擇《美國、俄國和冷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拉費伯爾 著”這幾個字。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學術著作,即使是麵嚮大眾,也應該有嚴謹的考證和深刻的洞察。從這本書的結構來看,它似乎非常係統地梳理瞭冷戰從萌芽到結束的全過程,並且試圖去解釋這個過程中一些關鍵節點為何會以那樣的方式發展。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對冷戰的“為什麼”進行深入的探討,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發生瞭什麼”。比如,為什麼美國和蘇聯會走嚮對抗?這種對抗又如何演變成一場持續幾十年的全球性危機?這本書是否能夠提供一些新的視角,去解讀那些我們已經熟知的事件,從而讓我們有更深入的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麵鏡子,照齣冷戰的真相,也照齣人類在那個特殊時期所經曆的焦慮與希望。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子厚重感,經典的色彩搭配,厚實的紙張,拿在手裏就覺得沉甸甸的,仿佛承載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我一直對冷戰時期那段曆史充滿瞭好奇,但市麵上介紹冷戰的書籍實在太多,看得我眼花繚亂,不知道從何下手。直到我看到瞭這本《美國、俄國和冷戰》,它的副標題“冷戰史的經典敘事”一下子就吸引瞭我。我之前就聽說過拉費伯爾這個名字,知道他是冷戰史研究領域的大傢,所以對他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和敘事深度抱有很大的期待。我特彆想瞭解的是,作為一個“經典敘事”,它究竟是如何構建我們對冷戰的認知框架的?它會不會像教科書一樣枯燥,還是能夠像一部史詩一樣,將那個復雜而又充滿戲劇性的時代娓娓道來?我期待它能夠帶領我深入那個充滿意識形態對抗、核威脅陰影以及國際政治博弈的時代,去感受當時世界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那些塑造瞭我們今天世界的關鍵事件和人物。這本書是否能夠真正地“經典”到成為我理解冷戰的基石,我拭目以待。

評分

作為一名曾經學習過一些國際關係理論的學生,我一直很想找到一本能夠將冷戰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用一個連貫而又充滿邏輯的框架進行解釋的書。《美國、俄國和冷戰》(修訂第10版)這個標題,讓我覺得它應該是一本經過反復打磨、不斷完善的經典之作。我特彆想瞭解書中對於“冷戰”這個概念本身的界定,以及作者拉費伯爾是如何看待冷戰的性質和影響的。他會不會對冷戰的“終結”給齣一些新的解讀,或者對後冷戰時代的格局産生一些預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分析工具,幫助我理解冷戰背後的權力結構、地緣政治邏輯以及意識形態的較量。我期待它能夠像一本“教科書”一樣,為我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史學視野,同時又具備“敘事”的生動性,讓我能夠沉浸其中,而非機械地記憶。這本書是否能成為我理解當代國際關係的一個重要入口,我很期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