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俄国和冷战 (修订第10版) :冷战史的经典叙事 (美)拉费伯尔 著 后浪大学堂

美国、俄国和冷战 (修订第10版) :冷战史的经典叙事 (美)拉费伯尔 著 后浪大学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拉费伯尔  著,牛可  译
图书标签:
  • 冷战史
  • 美国史
  • 俄国史
  • 国际关系
  • 历史
  • 拉费伯尔
  • 后浪大学堂
  • 冷战
  • 修订版
  • 经典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72949
商品编码:2683674283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学堂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推荐一:史学大家的冷战史经典
本书作者沃尔特·拉费伯尔是当代美国*杰出的对外关系史学者之一,美国历史学中激进的威斯康星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本书的**版面世于1967年冷战正酣之际,40余年里历经9次修订再版而畅行不衰,成为在历史学界内外备受推崇、广为阅读的性、经典性的冷战史叙事文本。第十版吸收补充了近年来冷战史研究中的新材料和新成果,并增写了新的内容,从而呈现出历久弥新的风貌气象。
推荐二:宏阔的历史视野
本书以美国和俄国之间的冲突为中心,详尽而又从容地展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的国际冲突的宏大历史画卷,揭示和解说了冷战多方面的动力、内容和影响。它将美苏双方的冷战对抗上溯至两国在19世纪的历史纠葛,在主体部分中讲述和阐释了冷战中的历次重大事件和总体演变趋势,*后又把富含洞察力的史家眼光投向“后冷战”时代直至2006年的国际关系冲突,从而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之间以及历史和当代世界之间的深刻关联。
推荐三:高超的叙事技巧
作者的如椽大笔之下,头绪纷繁、变动复杂的冷战史成为一幕幕贯穿着清晰线索的鲜活灵动的历史活剧。本书不仅清晰详细地讲述美苏两国高层在冷战中的危机和“热战”、斗争和“缓和”中的决策活动,而且深刻揭示了双方对外政策与其各自国内政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美国方面,影响冷战决策的意识形态、民意波动、经济走势、领导人性格、官僚机构的冲突、国会和总统之间的博弈等多种因素也得以不同程度的揭示。
推荐四:批判的锋芒
作为激进派史学家,拉费伯尔批判的锋芒在更大程度上指向了美国,他在本书中致力于揭示美国对外政策中的自私的动机、固执的意识形态偏见、对别国的错误认知和估算,以及对自身和别国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书中不仅对政策精英的虚妄谬误厉声直斥,也不避对美国民众的短视盲从予以讽言讥评。这部书,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历史学家对他的祖国发出的“以负责和诚实的方式来使用美国的权力”的恳切而有力的呼吁。
 
内容简介 《美国、俄国和冷战 (修订第10版)》本书初版于1967年,40余年里不断修订而畅行不衰,是冷战史的一部经典之作。1980年商务印书馆引进翻译此书第三版,定名《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深受好评。

正如书名《美国、俄国和冷战》所揭示的,这是一本从美苏视角来解析冷战的著作。它聚焦于冷战的两个主角,上溯19世纪两国的历史纠葛,下及2006年双方关系,以此论述了冷战的缘起、演变、结束以及对今日美俄关系的影响。

《美国、俄国和冷战 (修订第10版)》本书强调两国国内政治对于冷战进程的重大影响。美苏的意识形态、经济状况、领导人性格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对外政策。美国在这一点上尤甚。作者认为,美国在冷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主导性,故对其予以更为严厉的批判。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沃尔特拉费伯尔(Walter LaFeber),当代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先后获斯坦福大学硕士、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学位。1968年以来在康奈尔大学任历史学讲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美国的时代:1750年以来美国对外政策的国内和国外方面》(2nd, 1994),《不可避免的革命:美国在中美洲》(2nd, 1993),《巴拿马运河:历史视野中的危机》(2nd, 1989),《新帝国:对美国扩张的解释,1865—1998》(1963, 1998),《迈克尔 ·乔丹和新全球资本主义》(1999), 《死亡的赌注:林登·约翰逊、越南和1968年大选》。他还是《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美国对机会的寻求(1865—1913)》(1994,中译本由新华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作者。他所著《冲突:历史上的美日关系》(1997)获得“班克罗夫特”奖和“霍利”奖。 

译者简介 
牛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系列 《冰与火之歌》是一部宏大的史诗奇幻小说系列,由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George R. R. Martin)创作。这个系列以其错综复杂的情节、深刻的人物塑造、残酷的现实主义以及对传统奇幻设定的颠覆而闻名于世。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维斯特洛”(Westeros)的虚构大陆上,这里常年经历着漫长而严酷的冬季,而北方的“长夜”也即将降临,带来未知的恐怖。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七大王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展开。在故事开始时,表面上统一的维斯特洛,实际上暗流涌动,各个贵族家族为了争夺铁王座——统治整个大陆的最高权力象征——不惜手段。故事的叙事视角极其独特,它并非局限于单一主角,而是采取了多视角叙事,每个重要角色的章节都以其名字命名。这种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不同人物的动机、经历和内心世界,从而构建出一个更加立体和真实的世界。 维斯特洛大陆的权力格局与家族斗争 故事的舞台维斯特洛大陆,由一个巨大的、崎岖的土地构成。在遥远的北方,是广袤而荒凉的“绝境长城”(The Wall),它由巨大的冰雪构成,由守夜人军团(Night's Watch)驻守,其职责是抵御长城以北的野人(Wildlings)以及更加古老和恐怖的威胁——异鬼(White Walkers)。异鬼被认为是来自古老传说中的生物,拥有复苏死者并将其变为军队的能力,他们的出现预示着一个灭世的危机。 维斯特洛的南部,则由七个强大的王国组成,名义上臣服于以君临(King's Landing)为中心的坦格利安王朝。然而,随着坦格利安王朝的衰落,权力真空吸引了各大封建家族的觊觎。 史塔克家族(House Stark): 统治着北境,他们以正直、荣誉和坚韧著称,是故事的早期核心家族。族长奈德·史塔克(Eddard Stark)被国王任命为首相,卷入了宫廷的政治漩涡,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的封地是临冬城(Winterfell)。 兰尼斯特家族(House Lannister): 财富雄厚,权势滔天,以金狮为族徽,以“我们不播种”(Hear Me Roar)为家族箴言。他们以其冷酷、狡诈和不择手段而闻名,是史塔克家族的主要对手。他们的封地是凯岩城(Casterly Rock)。 拜拉席恩家族(House Baratheon): 在推翻坦格利安王朝的“罗伯特叛乱”(Robert's Rebellion)后成为国王的家族。他们以雄鹿为族徽,以“怒火燎原”(Ours is the Fury)为箴言。罗伯特·拜拉席恩(Robert Baratheon)是现任国王,但他的统治并不稳固。 提利尔家族(House Tyrell): 居住在风景如画的南境,以玫瑰为族徽,以“强壮且成长”(Growing Strong)为箴言。他们拥有庞大的军队和富饶的土地,是重要的政治棋子。他们的封地是高庭(Highgarden)。 徒利家族(House Tully): 统治着河间地,以奔腾的鳟鱼为族徽,以“家族、责任、勇气”(Family, Duty, Honor)为箴言。 艾林家族(House Arryn): 统治着谷地,以鹰为族徽,以“高,但忠诚”(As High as Honor)为箴言。 葛雷乔伊家族(House Greyjoy): 居住在铁群岛,以 kraken 为族徽,以“我们不播种”(We Do Not Sow)为箴言。他们以海盗和野蛮闻名,是独立而危险的力量。 马泰尔家族(House Martell): 统治着多恩,以太阳和长矛为族徽,以“永不屈服”(Unbowed, Unbent, Unbroken)为箴言。他们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强硬的民族性格而闻名。 这些家族之间的联姻、背叛、战争和阴谋构成了故事的骨架。马丁擅长描绘这些家族成员的复杂性格,没有人是绝对的正义或邪恶,他们都有自己的欲望、恐惧和道德困境。 史诗般的叙事与深刻的主题 《冰与火之歌》系列不仅是一场关于权力争夺的政治惊悚剧,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战争、责任、信仰以及生存的深刻探讨。马丁毫不避讳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政治的阴险以及人性的黑暗面。他打破了传统奇幻小说中“善必胜恶”的模式,书中许多深受读者喜爱的角色都可能面临死亡,这种不可预测性使得故事充满了张力和震撼力。 人性的复杂性: 系列中的角色塑造是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即使是看似邪恶的角色,也可能有着令人同情的过去或动机;而那些看似善良的角色,也可能在绝境中做出残忍的选择。马丁笔下的角色不是脸谱化的,而是充满血肉和矛盾的个体,他们的成长、挣扎和转变是故事中最动人的部分。 战争的现实主义: 马丁对战争的描绘极其写实,他揭示了战争的代价不仅仅是战场的厮杀,更是饥荒、瘟疫、失去亲人以及被战争摧毁的文明。他拒绝美化战争,而是展现了其对普通民众造成的巨大痛苦。 政治的权谋与腐败: 故事中充斥着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统治者之间的猜忌、贵族之间的联盟与背叛、宫廷的阴谋诡计,无不展现了权力游戏的残酷本质。 预言与命运: 尽管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但也融入了魔法、龙以及古老的预言。这些元素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感,并引发了读者对于命运是否注定、以及人类是否能够超越自身局限的思考。 女性角色的崛起: 在一个充斥着男性统治和战争的时代,《冰与火之歌》也成功塑造了许多强大的女性角色。她们在困境中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勇气和韧性,在政治斗争、军事策略乃至生存斗争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打破了性别刻板印象。 故事的几个重要线索: 除了维斯特洛大陆的权力斗争,故事还包含着几条重要的副线,它们共同编织成宏大的叙事: 1. 来自厄索斯大陆的丹妮莉丝·坦格利安(Daenerys Targaryen): 被流放的坦格利安王朝的最后血脉之一,她身处遥远的东方大陆厄索斯(Essos),在艰难的环境中逐渐成长,并最终孵化出了三条巨龙。她的目标是夺回铁王座,重振坦格利安王朝。她的旅程充满了挑战、牺牲以及对权力和责任的理解。 2. 来自长城以北的威胁: 随着“长夜”的临近,来自长城以北的异鬼及其军队对整个维斯特洛构成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胁。守夜人军团在绝境长城上艰难抵御,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不仅仅是一场人类之间的战争,而是一场关乎生死的宇宙之战。 3. 国王劳勃·拜拉席恩的死亡与权力真空: 故事的开端,国王劳勃·拜拉席恩因意外死亡,这为各大家族争夺权力提供了绝佳的时机。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政治动荡和战争,直接影响着维斯特洛的命运。 《冰与火之歌》的独特魅力 《冰与火之歌》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在于其突破性的叙事手法、深刻的人物刻画以及对传统奇幻模式的挑战。它不像许多其他奇幻作品那样,轻易地划分善恶,而是通过复杂的现实主义描绘,将读者置于一个充满道德灰色地带的世界。马丁的笔触冷静而犀利,他敢于打破读者的预期,制造惊喜,也制造悲剧。 系列中的语言风格也极具特色,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史诗般的韵味。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这些都被巧妙地融入故事之中,构建了一个庞大而令人信服的虚构世界。 《冰与火之歌》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龙与骑士的故事,它更是对权力、人性、道德以及战争代价的深刻反思。它用一种残酷而真实的方式,展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与选择,也因此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与推崇,被誉为现代奇幻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冷战时期的文化现象非常感兴趣,比如当时的电影、文学、音乐等等,它们是如何反映和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的?《美国、俄国和冷战》这本书,从书名和介绍来看,似乎更侧重于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叙述,这让我有些好奇,它会在多大程度上触及冷战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冰冷的政治史,更能展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恐惧、他们的梦想,以及他们如何在意识形态的巨大洪流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例如,宣传战在冷战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铁幕”之下和“自由世界”中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究竟有何不同?这本书是否能够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冷战对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影响,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宏观的国家层面的叙述?我期待它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文化洞察。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学习过一些国际关系理论的学生,我一直很想找到一本能够将冷战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用一个连贯而又充满逻辑的框架进行解释的书。《美国、俄国和冷战》(修订第10版)这个标题,让我觉得它应该是一本经过反复打磨、不断完善的经典之作。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对于“冷战”这个概念本身的界定,以及作者拉费伯尔是如何看待冷战的性质和影响的。他会不会对冷战的“终结”给出一些新的解读,或者对后冷战时代的格局产生一些预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分析工具,帮助我理解冷战背后的权力结构、地缘政治逻辑以及意识形态的较量。我期待它能够像一本“教科书”一样,为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史学视野,同时又具备“叙事”的生动性,让我能够沉浸其中,而非机械地记忆。这本书是否能成为我理解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入口,我很期待。

评分

对于像我这样历史爱好者来说,一本好的历史著作,最重要的在于其史料的可靠性和分析的独到性。我之所以选择《美国、俄国和冷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拉费伯尔 著”这几个字。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学术著作,即使是面向大众,也应该有严谨的考证和深刻的洞察。从这本书的结构来看,它似乎非常系统地梳理了冷战从萌芽到结束的全过程,并且试图去解释这个过程中一些关键节点为何会以那样的方式发展。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对冷战的“为什么”进行深入的探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发生了什么”。比如,为什么美国和苏联会走向对抗?这种对抗又如何演变成一场持续几十年的全球性危机?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去解读那些我们已经熟知的事件,从而让我们有更深入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面镜子,照出冷战的真相,也照出人类在那个特殊时期所经历的焦虑与希望。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冷战的一些零散认知。这本书没有像很多通俗读物那样,把冷战简单地描绘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零和游戏,而是深入挖掘了导致冷战爆发的深层原因,以及它如何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层面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作者拉费伯尔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像一位高明的导演,将宏大的历史图景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尤其喜欢他对一些关键决策过程的细致描绘,比如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制定,以及古巴导弹危机时的步步惊心,都仿佛就在眼前发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冷战的复杂性远超我的想象,它既是国家利益的较量,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殊死搏斗。我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多的是对国际关系、大国博弈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子厚重感,经典的色彩搭配,厚实的纸张,拿在手里就觉得沉甸甸的,仿佛承载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一直对冷战时期那段历史充满了好奇,但市面上介绍冷战的书籍实在太多,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从何下手。直到我看到了这本《美国、俄国和冷战》,它的副标题“冷战史的经典叙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之前就听说过拉费伯尔这个名字,知道他是冷战史研究领域的大家,所以对他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叙事深度抱有很大的期待。我特别想了解的是,作为一个“经典叙事”,它究竟是如何构建我们对冷战的认知框架的?它会不会像教科书一样枯燥,还是能够像一部史诗一样,将那个复杂而又充满戏剧性的时代娓娓道来?我期待它能够带领我深入那个充满意识形态对抗、核威胁阴影以及国际政治博弈的时代,去感受当时世界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那些塑造了我们今天世界的关键事件和人物。这本书是否能够真正地“经典”到成为我理解冷战的基石,我拭目以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