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版)含以下9本:
更高更妙的高中数学思想与方法(第九版) 定价:58元
更高更妙的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二版) 定价:30元
更高更妙的高中数学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定价:32元
更高更妙的解题 高中数学 定价:25元
更高更妙的高考化学思想方法 定价:55元
更高更妙的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2版) 定价:19.9元
更高更妙的物理 冲刺全国高中物理竞赛(第五版) 定价:58元
更高更妙的物理 高考高分与自主招生决胜篇 定价:47元
更高更妙的物理 实验篇 定价:25元
总定价:349.9元
书名:更高更妙的物理:实验篇
原价:25.00元
作者:沈晨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3月1日
ISBN:9787308074193
字数:257000
页码:194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编辑推荐
《更高更妙的物理:实验篇》全面剖析命题规律,准确预测命题方向。
内容提要
《更高更妙的物理:实验篇》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实验基础理论部分,我们将一些带有共性的、为高中学生可以接收的实验理论内容进行整合,概述物理实验基本仪器,主要测量方法,从应用角度出发,归纳与提供处理实验数据的常用方法与测量误差及实验结果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
基础实验例析部分编排8组用以训练基本技能的实验,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在A实验中,详述该项实验的技能含量,实验目的,设计原理,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果报告等,相应地给出B实验,作为读者自我训练的等高平台。竞赛性实验课题与简报部分的20个实验课题,创意选自各类物理竞赛的实验赛题,实验数据与结果均由作者训练的历届参赛选手提供。最后在竞赛性实验题精选部分,向读者提供20例国内外中学生物理实验竞赛题,并附简要提示。
目录
Ⅰ 实验基础理论
第1节 实验竞赛的特点与内容
第2节 物理实验基本仪器
第3节 物理实验基本测量方法
第4节 简版误差理论
第5节 常用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Ⅱ 基本物理实验技能训练例析A&B;
第1节 物体密度的测量
1A测圆柱钢的密度
1B用悬垂法测石蜡的密度
第2节 用光杠杆法测金属的特性参量
2A用光杠杆法测金属的杨氏模量
2B用光杠杆法测定金属的线胀系数
第3节 用复摆测刚体的转动惯量
3A用扭摆测刚体的转动惯量
3B用三线摆装置测刚体的转动惯量
第4节 用直接比较法测电学量
4A用电位差计测电池的电动势
4B用平衡直流电桥测量中值电阻的阻值
第5节 研究及C、及L串联电路
5A研究及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5B研究及L串联的稳态电路
第6节 霍耳效应研究与应用
6A研究霍耳效应
6B利用霍耳效应测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
第7节 研究光的干涉现象
7A用双棱镜干涉法测光波波长
7B用等厚干涉法测量凸透镜曲率半径
第8节 研究光的单缝衍射和光栅衍射
8A研究夫琅禾费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8B研究光栅衍射
Ⅲ 竞赛型物理实验课题与简报
1.测蜡烛的密度
2.少量油样品密度的测定
3.测量A4打印纸的面密度
4.固体密度的测定
5.测量固体质量
6.测量待测弹簧的劲度系数
7.测定给定物体的回转半径
8.钢板尺作为悬臂梁时弹性模量的测定
9.研究橡皮筋的伸长和外力的关系
10.测定一给定电容的值
11.测电压表内阻
12.测量甲电池的电动势
13.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14.测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5.测量黑箱中电阻阻值
16.测定同轴电缆线两导线间绝缘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17.测定三棱镜的折射率
18.电学量调和平均模拟法测透镜焦距
19.测光盘的光栅常数
20.测量一卷漆包线的长度及其铜线芯的电阻率
Ⅳ 物理竞赛实验题选
1.关于误差
2.关于有效数字
3.关于数据处理方法
4.用合适的方法测定物理天平横梁上游码的质量
5.用动力学方法对任意标度定标
6.测量衣架的转动惯量和重力加速度
7.测定实验室内的大气压强
8.测定两组电源的电动势比值
9.测电流表内阻
10.直滑式电位器阻值分布特性的研究
11.螺绕环参数的测量
12.测定工艺玻璃球的折射率
13.测定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
14.测量分光计上望远镜的物镜焦距和平行光管上的透镜焦距
15.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16.超声波衰减特性的研究及超声波速的测量
17.灯泡发光效率测量
18.用开尔文电桥(平衡直流双臂电桥)测低值电阻
19.用旋转液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g
20.研究磁性滑块的磁阻尼因数
文摘
以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研究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己任的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既以严格的实验事实为基础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又不断受到实验的检验而扬弃与发展。在实验中,人们借助各种仪器,突破感官的限制,扩展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范围,提高了测量精确程度。在实验中,人们掌握了实验控制与重复的基本要素。物理实验是整个科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和开拓新认知、新科技领域的有力工具。在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中,均对物理实验有明确的要求,目的正是让入门物理者及物理爱好者从涉足物理之初,即打好实验基础,在实验理念、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及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受到较为系统与严谨的训练,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而提升科学素养。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在复赛与决赛板块中设置了现场实验竞赛。从预赛和复赛的理论试题比赛中胜出的优秀选手,通过由各省赛区命题的实验题的再次遴选,方可进人全国决赛。决赛中,在通过理论试题的角逐后,再经实验操作比赛,由两项成绩决定一、二、三等奖,并设有实验成绩单项优胜奖。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它在潜移默化中重塑了我对“学习”这件事的认知。在翻阅那些数学和化学部分的精妙结合时,我意识到真正的顶尖学习不是在各个学科之间筑起高墙,而是要学会“融会贯通”。它不只是一套竞赛辅导资料,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高阶系统性思维训练的教材。每每解决完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例题,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单纯完成课本习题所无法比拟的。它训练的不是你的记忆力,而是你的“联想力和迁移力”。这种全方位的思维冲击,让我从一个仅仅追求考试分数的应试者,逐渐转变为一个真正对科学探索抱有热情的学习者。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所涵盖的具体知识点本身,它提供的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更强大的认知工具箱。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就预示着内容的厚重。封面色彩的搭配很抓人眼球,那种深邃的蓝色和充满活力的橙色碰撞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充满探索欲的氛围。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很光滑,印刷的字体清晰锐利,即便是复杂的公式和图表看起来也毫不费力,这对于长时间阅读和学习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尤其欣赏的是,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用心,章节的划分清晰明了,关键知识点和例题的区分度很高,让人在快速浏览和深度研读之间能自如切换。书脊的装订也十分牢固,翻阅起来完全不用担心松散脱页的问题,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工艺上的投入和对读者体验的重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的开始,而不是应付任务式的学习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逻辑架构简直是一部精妙的“思维导图”,它并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平铺直叙的知识点罗列方式。作者似乎非常懂得高中生的认知习惯,总能在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之间搭建起一座座坚实的桥梁。比如,在讲解某个力学模型时,它会巧妙地穿插进相关的数学工具介绍,而不是等到数学章节再单列出来,这种“即时应用”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实用性。读完一个专题后,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层次被拔高了一截,不再是孤立地理解各个定律,而是能将它们放入一个更大的物理图像中去审视。它引导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深层次的思考和建模能力。这种宏观与微观结合得恰到好处的叙述风格,非常适合那些渴望触及竞赛内核,追求“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者,让人对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律产生一种由衷的敬畏感。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里那些“思想与方法实验篇”的部分,简直是为我这种“理论派”的偏科生量身定做的救星。我过去总是觉得竞赛题目的灵活变化让人无从下手,总感觉自己离那些“高人”的思维模式差了十万八千里。但这本书没有停留在教你解题技巧上,而是深入剖析了解题背后的“底层逻辑”。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带有一点“反直觉”的实验案例,演示了科学家是如何一步步推导出结论的。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像是一场思维的“沉浸式体验”。通过这些模拟实验和思想推演,我开始明白,很多看似复杂的难题,其核心往往只是对基本原理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灵活重组。这种由内而外的理解,远比单纯背诵解题模板要牢固得多,也更有助于在考场上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难度,那绝对是“渐进式的挑战”。一开始的章节阅读起来还算流畅,能给人一种“我能行”的错觉,这对于保持学习热情至关重要。但随着深入,难度曲线开始陡峭上升,特别是涉及到跨学科融合的部分,确实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啃。不过,作者的“体贴”之处在于,即便是最难的部分,也提供了足够详尽的旁注和提示,绝不是那种一味抛出难题就束之高阁的“炫技之作”。它像一位耐心且要求严格的私人教练,知道何时该让你冲刺,何时该让你放慢脚步消化吸收。这种设计,恰恰满足了我们这群想冲击顶尖分数的学生的需求——既需要建立信心,更需要直面最残酷的考验,从而真正把潜力激发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