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案情。
催眠不是为了沉睡,而是唤醒。
继《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之后,狂想代理人高铭再度发力,历时数年,深入催眠、心理诊所,接触真实案例,获悉珍贵一手资料,探寻人心深处潜藏的秘密,直面现代人精神的困境与煎熬,写成“催眠师手记”系列,打造一部如美剧般精彩的心理推理纪实档案。
阅读“催眠师手记”系列之前,你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1“催眠师手记”系列以催眠师“我”为D一人称展开叙述,采取美国季播剧的形式,每季收录10余个故事,写成15篇文章。
2高铭的书有两本ZUIhao看,《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和《催眠师手记》,前者写的是“非正常人类的正常世界”,后者则是关于“正常人类的非正常精神空间”。两者的共同点是:都不是瞎编的。
3《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中的精神病患作者曾亲自接触,而本书中的案例资料,则通过催眠师得到,因为催眠师与心理分析师有必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也正因如此,本书给人的震撼更大,因为这些案例中的问题我们多少都有,甚至更严重。这很现实,所以更可怕。
4“催眠师手记”系列的初衷,是希望读者“把自己的内心摆在镜子前”,正视自己。我们就像个容器,能承受的压力是有定量的,超过定量会很危险,所以要学会减压,尝试交流与倾诉,千万不要忽略沟通。
5书中每一处空行,每一处不合逻辑的对话,每篇文章的排列顺序,悉数经过作者的精心编排,阅读时请不要忽略。
6其实,世界一切都很好,有问题的是我们。
《催眠师手记》
其实,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任何问题。
它不会抑郁,没有压力,和几亿年前没任何区别。
是我们出了问题。
我们抑郁,承受压力,甚至崩溃。
我们挣扎在左或右,却忘记了平衡。
所以我们以为一切都出了问题。
我们怀疑一切。
我们因此不安。
如果福尔摩斯主攻心理学,而华生会催眠,他们的故事大概就是“催眠师手记”系列。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这本书,是一群误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也是一群入院治疗的疯子的故事。
这本书,是作者高铭耗时4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等神秘机构,和数百名“非常态人类”直接接触后,以访谈形式记录了生活在社会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的所思所想。
这本书,是国内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在与精神病患对话的内容里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表现出精神病患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对生命提出的深刻观点,闻所未闻却又论证严谨。
这本书,能够让人们真正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的内心世界。
大部分人都乐于成为社会群居动物的一员,所以会对从不同维度看待世界的人心存疑虑,甚至是不假思索的否定。
可是,定义一个人是天才还是疯子又有什么真正的标准呢?
相信这本书会给你一个近乎完美的答案。
高铭
作家,七十年代,生于北京。
著有《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千魂》及《催眠师手记》系列等。
《催眠师手记》
零:电话
一:佣兵(上篇)
二:佣兵(中篇)
三:佣兵(下篇)
四:冷餐
五:一个人的世界
番外篇:她
六:飞行课
七:平衡
八:幻痛
九:红莲(上篇)
十:红莲(下篇)
第二个番外篇:钱
十一:芳华虚度
十二:时间线2
十三:驱魔
十四:失败案例
十五:木兰
代后记——新作预告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前言
旧版前言
1. 角色问题
2. 梦的真实性
3. 四维虫子
4. 三只小猪——前篇:不存在的哥哥
5. 三只小猪——后篇:多重人格
6. 进化惯性
7. 飞禽走兽
8. 生命的尽头
9. 转世
10. 苹果的味道
11. 颅骨穿孔——前篇:异能追寻者
12. 颅骨穿孔——后篇:如影随形
13. 生化奴隶
14. 永远,永远
15. 真正的世界
16. 孤独的守望者
17. 雨默默的
18. 生命之章
19. Z后的撒旦
20. 女人的星球
篇外篇:有关精神病的午后对谈
21. 时间的尽头——前篇:橘子空间
22. 时间的尽头——后篇:瞬间就是永恒
23. 在墙的另一边
24. 死亡周刊
25. 灵魂的尾巴
26. 永生
27. 镜中
28. 表面现象
29. 超级进化论
30. 迷失的旅行者——前篇:精神传输
31. 迷失的旅行者——中篇:压缩问题
32. 迷失的旅行者——后篇:回传
33. 永不停息的心脏
34. 禁果
35. 朝生暮死
36. 预见未来
37. 双子
38. 行尸走肉
39. 角度问题
40. 人间五十年
第二个篇外篇:精神病科医生
41. 伪装的文明
42. 控制问题
43. 大风
44. 双面人
45. 满足的条件
46. 萨满
47. 偷取时间
48. 还原一个世界——前篇:遗失的文明
49. 还原一个世界——中篇:暗示
50. 还原一个世界——后篇:未知的文明
51. 盗尸者
52. 棋子
53. 谁是谁
54. 灵魂深处
55. 伴随着月亮
56. 刹那
57. 果冻世界——前篇:物质的尽头
58. 果冻世界——后篇:幕布
新版后记:人生若只如初见
D一版后记:人生若只如初见
“梦,是什么?”这个看上去大约四十岁左右的男人问。他就坐在我面前。
对这个问题我回答的很谨慎:“梦是一种心理活动。”
他:“什么类型的心理活动?”
我:“潜意识层面的上的,大体上可以归属于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的释放。”
他:“那梦到底是不是真实的?”
我:“嗯……倒不如说梦是一种真实内心活动的映射。”
他:“听你的口气似乎有所保留?有什么没说吗?”
我一点也不惊讶他看出来了,所以干脆直言不讳:“是这样,有一种观点认为梦是潜意识的释放,而潜意识才是主导我们行为的根源,所以,梦才是真实的,我们是虚幻的。”
他点点头:“我明白了,一种理论上的解读。”
我:“对,是这样,目前是纯理论上的。”
他张了张嘴又停下来想了想,然后表情凝重的看着我:“如果,梦境跑出来了,怎么办?”
我被吓一跳,看了一眼搭档,此时他也正望着我。
“你说什么?”我怀疑自己听错了。
三十分钟前这个中年男人找到我们,平静的问了下心理咨询价格,然后付费,接下来跟我们聊——搭档这几天嗓子发炎,所以是我来接待——Z开始的话题很普通,基本是关于生活、工作、兴趣、观点等等。几分钟前聊到了梦的时候他突然开始有些不安了起来。而刚刚他提出了那个问题后,我开始不安起来——因为作为一个梦境的分析者和解读者,知道的越多,疑惑就越多——这几乎是所有催眠师的通病。
“我是说,如果梦境跟现实混在一起了怎么办?”他换了种说词重复了一遍。
我:“你……会把梦和现实混在一起吗?”
他叹了口气:“我已经快分不清了。”
此时搭档用一种饶有兴趣的眼神看着他。
“是让你感到恐惧的吗?”我已经开始盘算怎么来进行催眠了。
他:“什么?梦?不,梦的内容并不吓人。”
“嗯?”我愣了一下,“你记得?”
他:“对,我记得很清楚。”
我:“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他:“嗯……是从某一个梦开始的,之后会断断续续的做那种梦……这样,我先从Z初的那个梦开始说吧。”
我打开在手里攥了很久的本子:“好。”
他:“Z初的梦是从我醒来开始的。我知道这听上去有点怪,但的确是从我醒来开始的。醒来后我发现周围很安静,不是小环境的那种安静,而是彻底的安静,你能明白吧?就是那种没有任何声音的静。大多数时候我们能在家里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水管流水的声音、楼上排水的声音,窗外的车声、人声,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声音等等,只是那些都被我们忽略掉了而已。不过在梦里我醒来的那时候,刚才提到的那些声音都没有了,非常静,所以我觉得不对劲。起来后转了一圈发现家里一个人都没有,我太太,小孩,保姆都不知道哪儿去了。从窗外看出去小区里也没有任何人。我觉得很怪,所以就跑到外面去看。小区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然后我又跑到街上去看。你能想象出那个样子吗?在早高峰的的时段,整个街道空无一人,有些车就停在路上,但车里没人,还有公交车靠在站台,车门开着,但是站台和车里都空荡荡的……呃……那种感觉……有点奇妙。”
我:“你对此担心吗?”
他摇摇头:“担心?不,一点也不,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感。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想,但的确是觉得很轻松。我检查每一辆车里,从每一户人家的窗口向里看,都是空的。没有尸体,没有丧尸,没有外星人,没有怪物,没有毁灭世界的机器人,也没有任何看起来不对劲的地方,什么都没有,wei一的问题就是:所有人就这么都消失了,除了我——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有一种奇怪的预感:这个世界,整个世界就只有我一个人存在。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呃……也许这么说不大恰当,但……好吧,你能理解吗?”
我认真设想了一下,然后点点头:“的确是比较奇特……然后呢?”
他:“我上了路边一辆开着门的车,车钥匙就仍在座位上,接下来我驾车转了一大圈。市中心,没人;商场,没人;餐馆,没人;电影院,没人。银行、警局、各种消费娱乐场所、图书馆、政府部门、机场,哪儿都没人。证实了一圈之后,我就开车撞开一个小商店,从里面拿了水和一包香烟,就坐在商店门口点上烟看着空荡荡的街道——对了,我已经戒烟大概七八年了——我点上烟坐在那里发愣,很想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儿。不过就算那时候也没觉得害怕或者恐惧。想了好一阵我决定再进一步证实下,所以又开车去了五金店拿了很多工具,然后随便去了几个住宅区,撬开门,每家都是空荡荡的——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确只有我存在,而其他人都不知道哪儿去了。连撬了好几户确定完之后我就开车回家了……嗯……很奇怪是吧,人在那种情况下居然还会选择回家,也许是因为熟悉吧?”
我:“是这样,熟悉的环境会给人安全感。”
他笑了笑:“反正我回去了,洗了个澡,找东西吃。期间还打开电视机看了看,有的频道什么都没有,不过大多数频道都在播放节目——我猜那只是电脑在按照设定好的时间表播放的,因为没有任何节目提到这个世界的人都哪儿去了。”
我:“你试过打电话吗?在梦里。”
他:“试过,我打过所有我认识的人的号码,没人接。后来又打了火警、匪警、急救电话,除了自动语音之外没有人接。”
我:“听你刚才说的,水和电还都有对吧。”
他:“都有。”
我:“确认这些之后,你有不安或者恐惧过吗?”
他:“恐惧没有,但有那么一点点不安,不过……嗯……不安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惭愧感,我也说不清为什么。”
“惭愧感?是不是你认为变成那样多少跟你有点关系?我指梦中那空荡荡的世界。”搭档哑着嗓子插了一句。
他转过头看着搭档认真想了想:“可能吧?我真的说不清。”
搭档点点头:“嗯,你继续。”
他:“吃完东西后我仔细想了想有没有什么原因,但是没有头绪。因为我没看到任何异常情况……对了,我还去过地铁站,里面也是空的,一个人都没有。然后我换好衣服,决定去找一些武器来,这么做是因为我不知道会发生了什么,所以才找武器……嗯……也算是正常吧?在市区很难找到卡车,于是我先换了辆公交车,开到五金店,弄了一堆切割工具在车上,然后又开车去警局和武警驻地。”他自嘲的笑了下,“在梦里我表现的很冷静是吧?”
我明知故问:“为什么这么说?”
他:“因为……嗯……枪支弹药那种东西,我觉得应该是锁起来的,至少不会摆在什么容易拿到的地方,所以就先去找切割工具……醒来后自己也觉得很……你明白吧?”
我点了下头:“嗯,是的,条理清晰。接下来呢?”
他:“Z初那个梦……就到这里结束了,因为我听到自己手机响,其实是闹钟,然后就醒了。”
我:“从这之后的这类梦都是什么样的?”
他:“大多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延续,我一个人在生活,弄到了武器,开始囤积各种食物,而且还在有意识的把一栋房子改成堡垒。”
我:“为什么要改成堡垒呢?出现了什么威胁性的东西吗?”
他低下头认真的回忆了一会儿:“我不记得有,但是我怕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毕竟这个世界的其他人都消失了,也许有什么奇怪的、我没发现的东西也说不定,所以还是要防范下比较好。”
搭档使了个眼色,我看懂了。
我:“说说你那个‘堡垒’吧。”
“具体是从哪天开始的我不记得了,”他靠回到椅背上双手插在裤兜里认真回想:“在某个梦里,我开车四处转,Z后在郊区找到一栋独立的房子。那栋房子看上去很结实,是水泥浇筑的——我是学建筑的,所以能看出来,那栋房子真的很结实,它窗户相对少,而且只有两层……反正仔细检查过后我就选定那里了。嗯……在梦里对时间上的概念很模糊,所以我也不清楚到底花了多久,反正是一点点弄的。先是从别处拆出很多金属围栏,把围栏立杆切割下来拆分成一根根长矛,然后浇筑在水泥墩子上,挨个埋到地下,只斜着露出长矛部分。这些大概有上百根,我隐约记得花了很久很久。然后那些长矛之间挂满带刺的铁丝网,我从一个工地大约搬来七八十卷带刺的铁网……在梦里。”
“这么复杂?”我忍不住惊讶了一下。
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嗯,就是这么复杂,长矛底部的水泥墩都是我花时间一个个浇筑好,然后用起重机和重型卡车搬来的,花去了很多时间。”
搭档先是清了下嗓子然后又问了一句:“整个过程很清晰吗?”
他:“嗯……大体上吧?感觉有点象电影。就是做D一个的时候有很细致的过程,而做后面那些的过程就被忽略掉了……有点奇怪是吧?”
搭档没吭声,而是对我点点头。
我:“嗯,然后呢?还有吗?”
他:“然后我在Z外围又挖了一道壕沟,里面灌满水,水下……呃……铺了大量的碎玻璃的和铁钉……是不是有点心理扭曲?”
“那只是梦。”我安慰他。
他不好意思的笑,似乎松了口气:“接下来我开始改造那栋房子。具体的就不说了,例如足够多的监控设备、太阳能电池板和储电设备、净化水和空气的设备、取暖设备。外墙被我刷成暗色;窗口都重新改造的更小,门全部加固、加栏杆,并且通电;地下室改造成储藏间,囤积了非常多的食物和水、药品;房间里重新铺设了阻燃材料……Z后,我把枪支和各种武器弹药都搬来了,多少我记不清了,反正大约占满整个一层。基本上就这样。”
“你哪儿得来的这些知识?很多一般人都想不到的。”我好奇的看着他。
“嗯……”他咬着下唇想了想,“我本身是学建筑设计的,其他的知识……也许是看电影或者看书得来的,记不清了。”
我:“现在呢?你那个‘堡垒’改造完了吗?”
他:“上一次做这个梦的时候,我正尝试着在房顶加装自动射击的设备。那个比较麻烦,我没找到远程控制的自动射击武器,所以只能自己造一些比较简陋的电力机械装置来配合枪……反正目的是我在地下室就能直接操纵房顶上的所有火力。”
眼前这个男人在梦中所做的一切都非常有条理并且清晰,清晰到这听起来几乎不像是个梦,而是某种实质上的细节。
我点点头:“的确很少见的梦,并且是有延续性的那种……有多久了?”
他:“三年多了。”
我:“对此感到厌倦或者疲倦吗?”
他:“一点也不。”
我:“你刚刚说过‘梦境跑出来了’,怎么解释?”
他:“Z初的时候我只是想想,因为那个梦很有意思,后来突然有一天我觉得梦里的那种事情也许……嗯……我是说也许真的会发生……”
我愣了一下,看着他:“你是说……”
他:“Z开始我只是想想而已。”
我:“到什么程度?”
他:“我说了我是学建筑有关的,所以我开始画图,尝试着把梦里……那个更完善。”
我:“只是这样?”
他:“不止这样……”
我:“例如?”
他:“我开始物色房子……我是指梦里那种可以改造的……”
“你太太了解这点吗?”搭档清了清嗓子又插了进来。
他:“她知道,为此我们已经吵了无数次,所以我决定偷偷做准备。”
搭档显得有些吃惊:“你不会真的……”
他:“是的,我找了一处隐蔽的地方,开始准备了。”
搭档抬手挠了挠额头,看了看我后继续追问他:“目前已经改造到什么程度?”
他:“我在远郊找到租了一块地,然后拆了原本那栋房子,自己设计然后建了一栋那种房子。”
我:“梦中那样的?”
他:“是的。”
我看着搭档,很显然他也一脸混乱的表情,因为我们都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我:“建完了?”
他点点头。
我:“你不是真的弄来枪支弹药吧?那是违法的。”
他:“没有,但是预留出位置了。我查了目前国内警察、武警都会配备什么样的装备,然后按照那些资料设计好预留囤积和将来改造后的射击位置。”
搭档皱着眉想了一会儿后问:“彻底完工了吗?”
他:“基本上,Z近几个月都在囤积食物和燃料……”
搭档:“看样子你已经沉浸于此了,那你为什么来找我们呢?”
他:“嗯……就在某天,我正在研究机械装置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嗯……不大正常……毕竟……嗯……如果仅仅是做梦也就算了,但是现实生活 中……所以……所以就……你们明白了吧?”
搭档点点头:“我懂了。”
不得不说,这套书的标题真的太有冲击力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光是这句话就足够让人浮想联翩。我一直觉得,我们所谓的“正常”和“疯狂”之间,其实隔着一条非常脆弱的界线。很多时候,那些看起来“不正常”的人,反而拥有着我们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洞察力和创造力。高铭老师是不是就在探索这条界线呢?他在书中会不会记录下一些让我们大开眼界的故事,让我们看到那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们,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我对此充满了期待。而《催眠师手记2》则让我对催眠这一神秘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我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一名催眠师,但我非常想了解催眠的原理,以及它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这本书是否会像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用真实的案例来揭示催眠的魔力?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也希望它能让我对自己的潜意识有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这次偶然看到这套书,感觉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平常就特别喜欢看一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尤其是那些关于人性、心理和哲学的探讨。高铭这个作者,他的名字就带着一种探索未知的力量。我一直认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每个人内心都是一个复杂而又独特的宇宙。尤其是那些在常人眼中“与众不同”的人,他们身上往往蕴藏着不为人知的智慧和故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名字,简直太直击人心了,它让我好奇,到底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疯子”,这两者之间真的有那么不可逾越的鸿沟吗?这本书会不会带我走进一些特殊的灵魂,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感受他们的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同时,《催眠师手记2》也让我充满了兴趣,我对催眠一直都有着一种神秘的好奇感,它似乎能打开人心的另一扇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专业的见解,但同时也能通过故事性的叙述,让我更加直观地理解催眠的力量。
评分这套书我早就想入手了,尤其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名字,简直太抓人了!高铭老师的作品,光看名字就觉得充满了神秘感和深度,不知道里面会揭示出怎样令人惊叹的内心世界。我一直对人类的思维和潜意识非常着迷,总觉得每个人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疯子”和“天才”的界限,往往模糊得令人不安。我很好奇,高铭老师是怎么去触及这些边缘地带的,是用严谨的科学分析,还是用更加感性的故事叙述?这本书如果能让我对“正常”和“异常”的定义有更深刻的理解,那就太值了。而且,我平时就很喜欢看一些心理推理类的书籍,它们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反转和启迪,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和身边的人。不知道这套书会不会有类似的悬疑感,能否让我跟着作者的思路一起去探索人心的幽深之处。看到“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的标识,就觉得质量有保障,这对我来说也很重要,毕竟是用来阅读和收藏的。
评分我是一个对心理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平日里喜欢通过阅读来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当我在书店看到这套《催眠师手记2+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时,就立刻被它吸引了。高铭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他的作品总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够深入探讨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我一直觉得,催眠是一个充满神秘感和未知数的领域,它似乎能触及到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和记忆。而《催眠师手记2》,听名字就知道,是关于催眠师在实践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悟,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催眠的知识,更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故事,去理解那些被催眠者内心深处的挣扎和救赎。至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更是让我充满了好奇,天才与疯子,这两个极端的存在,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他们是如何看待世界的,又是如何被世界看待的?这本书是否能带领我走进那些与众不同的灵魂,去感受他们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带来一场关于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颠覆。
评分这套书的组合真的太巧妙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本身就足够吸引人,我一直认为,许多伟大的创新和艺术作品,都来自于那些不被世俗理解的“异类”。这本书会不会带领我们去探索这些“异类”的内心世界,去揭示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甚至发掘他们身上隐藏的天才之处?我非常好奇高铭老师是如何去捕捉和记录这些非凡的精神世界的,他笔下的“疯子”和“天才”是否会颠覆我们固有的认知?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去重新审视那些在社会光谱的边缘地带的人们。而《催眠师手记2》则给我带来了另一层面的期待。催眠,总是一种带着神秘色彩的领域,它似乎能触及到我们潜意识的深处,解开那些被隐藏的情感和记忆。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到更多关于催眠的实际应用,以及催眠师在面对各种复杂心理状况时的应对之道。这本书是否会像一部引人入胜的心理剧,让我们跟随催眠师的脚步,去探索人心的幽深迷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