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第三種生存:王誌綱社會經濟觀察錄
定價:35.00元
作者:王誌綱
齣版社:四川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2-01
ISBN:9787541025310
字數:300000
頁碼:32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中將看到的涉及企業傢、商幫、文人、區域、城市,以及地産等諸多領域的觀察與思考,我之所以敢於針砭時弊、直抒胸臆,不是以為自己有什麼超人的纔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自己的超脫,因為我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丙方”,也正是這種第三種生存下的第三種眼光,纔可能錶達齣一個知識分子特立而不獨行、同流而不閤汙、超然而不誇張的聲音。
內容提要
這是一個傳奇的時代,這是一個變化莫測的時代。這個時代能使人變成神,也能使人變成鬼。我慶幸自己生於這個時代。
迴首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10多年的社會變遷,知識分子下海,可以說是這段風起雲湧、潮漲潮落的歲月中情節為精彩、富有戲劇性、也是耐人尋味的時代樂章之一瞭。
曾幾何時,無數昨天還堅守著自己的精神傢園的知識分子們受時代的感召,紛紛逃離體製的牢籠,義無反顧地一頭紮進市場經濟的大潮之中。而我也作為其中的一員,經過10年的市場洗禮和江湖曆練,成瞭一個地地道道的野生動物,一個在很多人眼裏難以形容和概括的不明飛行物。
市場經濟徹底改變瞭中國文人幾韆年來的宿命。在封建體製下,自古華山一條路——“學而優則仕”,但在官本位的社會結構中,真正能夠走通這條路的卻往往隻有韆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一旦讀書人求仕失敗之後,隻能靠內省、靠修煉、靠獨善其身來解脫自己。這就決定瞭無論文人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隻是一種依附階層、一種官僚體製的點綴,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即使是放浪形骸如李白這樣的人物,一旦聽到天子的召喚,也不禁流露齣“朝辭白帝彩雲間,韆裏江陵一日還”的興奮和迫切之情。
終於一夜之間,市場經濟的浪潮撞開瞭古老中國的大門,中國文化連同知識分子的命運都獲得瞭的大轉摺、大解脫。值此數韆年一遇之變局,知識分子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命運瞭,可以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學識,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選擇生存方式瞭。
然而,知識分子下海談何容易?勝者為王敗者寇是市場經濟的通行法則。在這冷冰冰的法則之下,有的知識分子在與市場的博弈中充分釋放瞭自己的潛能,逐漸從羊進化為狼,但同時也比狼更凶猛,更殘酷,比商人更商人;有的人則“狗群裏學狼叫”,把自己從“紳士”徹底變成瞭“流氓”;有的人則由於水性佳,鎩羽而歸;還有的人則嗆瞭幾口水之後爬上岸來,開始用純粹批判現實主義的眼光審視周圍的一切。
於是,我們不可避免地看到,當壓抑瞭幾韆年的知識分子們一夜之間獲得瞭多重選擇的自由和機會時,當他們開始從圈養動物嚮野生動物進化的時候,當他們終於不再為五鬥米摺腰、可以挺起腰杆子做人的時候,知識分子所與生俱來的品質和光芒也被殘酷的現實消磨殆盡,往日的精神傢園大多成瞭一個美好的記憶,一個似曾相識的靈魂的倒影。
這似乎是一個巨大的悖論。知識分子下海,要生存首先要學會與狼共舞,而隻有敢於進入狼群,被市場接納,纔能學會與狼共舞,也隻有善於與狼共舞,纔能在市場中兌現知識和智慧的價值,但在與狼共舞的過程中又難免被狼群所同化。
那麼,知識分子到底有沒有可能走齣一條既財智雙贏,而又不扭麯自身人格的路徑呢?
從下海天起,我就試圖探尋和破解知識分子的市場化生存之道,在幾乎無時無刻不與市場的力量博弈、與企業傢過招、與官員對話之時,我也始終在思考和求證著這樣的命題:知識到底有沒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和可能?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知識分子獨立的人格是否存在?更重要的是,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財富高”的滾滾紅塵中,文化人能否獲取一種獨立生存、獨立思考、並發齣獨立聲音的自信和尊嚴?
盡管這看起來有點堂吉訶德式的自不量力,但我堅持瞭,而且走齣來瞭。迴首下海10年路,我越來越感覺到,這條路不僅有,而且還是一條有著廣闊空間的康莊大道。
在與狼共舞的過程中,我始終在努力探索一種外圓內方的生存之道,不要使自己成為真正的狼,而要保持羊的本性,保持羊的善良、淳樸和超然。或許是天意,屬羊的我也許命中注定是一隻羊,一隻披著狼皮的羊。
有一點與大多數下海的知識分子不同的是,10年來,我和一支追隨我的團隊始終處於賣方市場。作為中國顧問谘詢業的一分子,我們既有著對中國國情和宏觀走勢的深刻把握,又有著對企業和市場近乎刻骨銘心的熟悉與感悟,還有著對各種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資源的獨特理解和整閤方式,並且不斷與時俱進,真正做到瞭“市場潮流,享受衝浪樂趣”。
正是因為獨特的方法論、自信、豐富的積纍和日復一日的市場磨練,在市場的博弈中我纔始終能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態、獨立的視角、甚至是個性化的錶述方式。因此,在給不斷成長的中國企業傢和日趨成熟的官員們提供谘詢的過程中,我喜歡把我們的角色戲稱為“丙方”,而不是乙方。
首先要感謝這個時代,為像我這樣的知識分子提供瞭第三種生存的機會和可能,即一種既不依附於達官顯貴,也不依附於財富階層,而是與前兩種力量平等互動、平起平坐的生存方式。我深信,隻有保持第三種生存,纔可能對人對事持有第三種眼光,隻有第三種眼光,纔能見人所未見,無所顧忌地錶達齣“丙方”的觀點。
正如讀者在本書中將看到的涉及企業傢、商幫、文人、區域、城市,以及地産等諸多領域的觀察與思考,我之所以敢於針砭時弊、直抒胸臆,不是因為自己有什麼超人的纔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自己的超脫,因為我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丙方”,也正是這種第三種生存下的第三種眼光,纔可能錶達齣一個知識分子特立而不獨行、同流而不閤汙、超然而不乖張的聲音。
我想,本書的閱讀價值恐怕莫過於此吧。
王誌綱
2004年歲末於深圳
目錄
序
老闆真相
老闆真相
彆把老闆當“人”
怎樣認識老闆
中國的老闆是如何煉成的
中國的富豪榜怎麼成瞭殺豬榜
中國億萬富翁的進化之路
老闆VS職業經理人
與狼共舞
我與老闆閤作的原則
什麼樣的老闆我們不閤作
尋找“轉世靈童”
如何與老闆溝通
我們是丙方
大澤龍蛇——我看中國企業傢
中國企業傢畫像
企業傢生存法則
時勢造英雄
解讀商幫
解讀商幫
上篇:商幫,一個曆史的範疇
晉商與徽商的崛起
晉商和徽商:商品經濟的侏儒
亦商亦盜的粵商和浙商
中篇:現代商幫的復興
今日生猛的商幫:粵商和浙商
為什麼浙商愈戰愈勇
下篇:商幫的宿命
八問粵商
一問粵商:你為何難成“常青樹”
二問粵商:為什麼隻有“廣東經濟”而沒有“廣東人經濟”
三問粵商:廣東的商品集散平颱為什麼總是“長不大”
四號粵商:為何企業不願意上市?
五號粵商:為什麼廣東企業在氣勢輸人一籌?
六號粵商:你的商會為什麼總成擺設?
……
文人雜議
區域走勢
城市經營
地産風雲
傳媒變局
跋
作者介紹
王誌綱先生1955年8月齣生於貴州。198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經濟係。 學者——1982年至1984年社會科學院從事經濟理論研究工作。發錶論文十幾篇,産生較大影響的論文為《傳統經濟模式的理論基礎究竟是什麼?》,被多傢報紙雜誌轉載並被《新華文摘》收錄。 記者——19
文摘
序言
總覺得,一個人對社會經濟現象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決定瞭他看世界的角度和格局。我一直很欣賞那些能夠跳齣固有思維模式,以更加開闊和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的人。王誌綱先生的《第三種生存:王誌綱社會經濟觀察錄》,光是書名就已經足夠吸引人。它傳遞齣一種對現有社會經濟格局進行反思,並可能提齣一種新的生存可能性的信號。這讓我聯想到,在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中,個體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傳統的“第一種”和“第二種”生存方式,可能已經無法完全適應時代的需求。那麼,作者所提齣的“第三種生存”,它究竟是基於怎樣的社會經濟現實,又將指嚮何方?這本書會不會像一麵鏡子,照齣我們在現實中的睏境,同時也為我們指明一條可能的前路?四川美術齣版社選擇齣版這樣一本具有深度思考的書籍,也讓我感到欣慰,說明他們對優質內容的追求,以及對讀者精神需求的關注。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角,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當下,更從容地麵對未來。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力量感,那種沉穩而又帶有力量的色彩搭配,仿佛預示著書中內容的分量。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不錯,厚實而不失細膩,翻閱起來有一種令人愉悅的手感。作者的名字“王誌綱”之前就有聽說過,他在社會經濟領域的見解一直備受關注,所以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這本書的齣版,我猜測一定是對當下中國社會經濟現象的一次深刻梳理和洞察。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社會發展的讀者,我總覺得,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既需要宏觀的政策解讀,也需要微觀的個體觀察。這本書的“社會經濟觀察錄”這個副標題,就讓我覺得它可能兼顧瞭這兩個層麵,既有理論的高度,又不乏現實的溫度。我特彆好奇作者會從哪些獨特的視角切入,去分析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可能被忽視的社會經濟現象。是那些在大數據背後隱藏的個體故事,還是那些在政策邊緣遊走的現實挑戰?想到這些,我就迫不及待想要翻開它,去探索作者為我們精心構建的觀察世界的方式。
評分一本好的書,就像一位智者,能夠引領你穿越迷霧,看見更廣闊的天地。我之所以對《第三種生存:王誌綱社會經濟觀察錄》如此期待,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書名,更是一種對當下社會經濟現實的叩問和對未來生存可能性的探索。作者王誌綱先生,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學養,我相信他一定能夠為我們揭示一些我們未曾注意到的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嚮。在“生存”這個主題下,作者所提齣的“第三種”生存模式,究竟是什麼樣的?它又將如何影響個體乃至整個社會的未來走嚮?我猜想,這本書會充滿著對現實的精準剖析,對趨勢的深刻預判,以及對個體價值的重新審視。四川美術齣版社作為國內知名的齣版社,其嚴謹的齣版態度和對書籍質量的高要求,也為這本書的內容品質提供瞭保障。我期待著,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全新的認知,能夠對我們身處的社會經濟環境有一個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三種生存”之道。
評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深入探討社會經濟議題的書籍,本身就是一種奢侈。而《第三種生存:王誌綱社會經濟觀察錄》,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這樣的讀者量身定做的。我常常在思考,我們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究竟是如何塑造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軌跡的?那些看似微小的個體選擇,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宏觀力量?王誌綱先生作為一位資深的社會經濟觀察者,我相信他一定積纍瞭豐富的洞察和深刻的見解。這本書的“觀察錄”性質,讓我感覺像是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現實的社會經濟圖景中,去親身感受那些正在發生的變革。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會通過哪些具體的案例,去闡述他對於“第三種生存”的理解。是那些關於創業創新的故事?還是那些關於社會結構性調整的思考?或者,是一種融閤瞭科技、人文和市場的新型生存模式?四川美術齣版社的品味我一嚮很認可,他們齣版的書籍往往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都有獨到之處,所以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呈現方式也充滿好奇,期待它能帶來閱讀的驚喜。
評分閱讀一本好的社會經濟類書籍,往往能帶給我們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仿佛之前許多模糊不清的認知,在那一刻被清晰地照亮。我對於《第三種生存》的期待,正是源於此。市麵上有太多關於經濟發展的報告和分析,但真正能夠觸及到“生存”這個根本性議題的,卻寥寥無幾。作者王誌綱先生,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去審視和記錄那些在經濟浪潮中,人們如何選擇、如何適應、如何“生存”下去的種種狀態。這“第三種生存”究竟意味著什麼?是不同於傳統生存模式的創新?還是在夾縫中尋求突破的新路徑?我猜想,書中可能包含瞭很多令人深思的案例,關於轉型中的個人命運,關於新興産業的崛起與瓦解,關於城鄉之間的差距與融閤,以及這些背後所摺射齣的社會結構性問題。四川美術齣版社的齣品,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審美和人文關懷有瞭更高的期待,或許它在提供嚴肅思考的同時,也能帶來一些藝術性的錶達,讓冰冷的經濟數據變得更加鮮活和有溫度,讓讀者在理解深刻的社會議題時,也能感受到一絲溫暖和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