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第三种生存:王志纲社会经济观察录
定价:35.00元
作者:王志纲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2-01
ISBN:9787541025310
字数:300000
页码:32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中将看到的涉及企业家、商帮、文人、区域、城市,以及地产等诸多领域的观察与思考,我之所以敢于针砭时弊、直抒胸臆,不是以为自己有什么超人的才华,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的超脱,因为我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丙方”,也正是这种第三种生存下的第三种眼光,才可能表达出一个知识分子特立而不独行、同流而不合污、超然而不夸张的声音。
内容提要
这是一个传奇的时代,这是一个变化莫测的时代。这个时代能使人变成神,也能使人变成鬼。我庆幸自己生于这个时代。
回首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10多年的社会变迁,知识分子下海,可以说是这段风起云涌、潮涨潮落的岁月中情节为精彩、富有戏剧性、也是耐人寻味的时代乐章之一了。
曾几何时,无数昨天还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的知识分子们受时代的感召,纷纷逃离体制的牢笼,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而我也作为其中的一员,经过10年的市场洗礼和江湖历练,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野生动物,一个在很多人眼里难以形容和概括的不明飞行物。
市场经济彻底改变了中国文人几千年来的宿命。在封建体制下,自古华山一条路——“学而优则仕”,但在官本位的社会结构中,真正能够走通这条路的却往往只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一旦读书人求仕失败之后,只能靠内省、靠修炼、靠独善其身来解脱自己。这就决定了无论文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只是一种依附阶层、一种官僚体制的点缀,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使是放浪形骸如李白这样的人物,一旦听到天子的召唤,也不禁流露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兴奋和迫切之情。
终于一夜之间,市场经济的浪潮撞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文化连同知识分子的命运都获得了的大转折、大解脱。值此数千年一遇之变局,知识分子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了,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学识,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生存方式了。
然而,知识分子下海谈何容易?胜者为王败者寇是市场经济的通行法则。在这冷冰冰的法则之下,有的知识分子在与市场的博弈中充分释放了自己的潜能,逐渐从羊进化为狼,但同时也比狼更凶猛,更残酷,比商人更商人;有的人则“狗群里学狼叫”,把自己从“绅士”彻底变成了“流氓”;有的人则由于水性佳,铩羽而归;还有的人则呛了几口水之后爬上岸来,开始用纯粹批判现实主义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
于是,我们不可避免地看到,当压抑了几千年的知识分子们一夜之间获得了多重选择的自由和机会时,当他们开始从圈养动物向野生动物进化的时候,当他们终于不再为五斗米折腰、可以挺起腰杆子做人的时候,知识分子所与生俱来的品质和光芒也被残酷的现实消磨殆尽,往日的精神家园大多成了一个美好的记忆,一个似曾相识的灵魂的倒影。
这似乎是一个巨大的悖论。知识分子下海,要生存首先要学会与狼共舞,而只有敢于进入狼群,被市场接纳,才能学会与狼共舞,也只有善于与狼共舞,才能在市场中兑现知识和智慧的价值,但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又难免被狼群所同化。
那么,知识分子到底有没有可能走出一条既财智双赢,而又不扭曲自身人格的路径呢?
从下海天起,我就试图探寻和破解知识分子的市场化生存之道,在几乎无时无刻不与市场的力量博弈、与企业家过招、与官员对话之时,我也始终在思考和求证着这样的命题:知识到底有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可能?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格是否存在?更重要的是,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财富高”的滚滚红尘中,文化人能否获取一种独立生存、独立思考、并发出独立声音的自信和尊严?
尽管这看起来有点堂吉诃德式的自不量力,但我坚持了,而且走出来了。回首下海10年路,我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不仅有,而且还是一条有着广阔空间的康庄大道。
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我始终在努力探索一种外圆内方的生存之道,不要使自己成为真正的狼,而要保持羊的本性,保持羊的善良、淳朴和超然。或许是天意,属羊的我也许命中注定是一只羊,一只披着狼皮的羊。
有一点与大多数下海的知识分子不同的是,10年来,我和一支追随我的团队始终处于卖方市场。作为中国顾问咨询业的一分子,我们既有着对中国国情和宏观走势的深刻把握,又有着对企业和市场近乎刻骨铭心的熟悉与感悟,还有着对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源的独特理解和整合方式,并且不断与时俱进,真正做到了“市场潮流,享受冲浪乐趣”。
正是因为独特的方法论、自信、丰富的积累和日复一日的市场磨练,在市场的博弈中我才始终能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态、独立的视角、甚至是个性化的表述方式。因此,在给不断成长的中国企业家和日趋成熟的官员们提供咨询的过程中,我喜欢把我们的角色戏称为“丙方”,而不是乙方。
首先要感谢这个时代,为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提供了第三种生存的机会和可能,即一种既不依附于达官显贵,也不依附于财富阶层,而是与前两种力量平等互动、平起平坐的生存方式。我深信,只有保持第三种生存,才可能对人对事持有第三种眼光,只有第三种眼光,才能见人所未见,无所顾忌地表达出“丙方”的观点。
正如读者在本书中将看到的涉及企业家、商帮、文人、区域、城市,以及地产等诸多领域的观察与思考,我之所以敢于针砭时弊、直抒胸臆,不是因为自己有什么超人的才华,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的超脱,因为我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丙方”,也正是这种第三种生存下的第三种眼光,才可能表达出一个知识分子特立而不独行、同流而不合污、超然而不乖张的声音。
我想,本书的阅读价值恐怕莫过于此吧。
王志纲
2004年岁末于深圳
目录
序
老板真相
老板真相
别把老板当“人”
怎样认识老板
中国的老板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的富豪榜怎么成了杀猪榜
中国亿万富翁的进化之路
老板VS职业经理人
与狼共舞
我与老板合作的原则
什么样的老板我们不合作
寻找“转世灵童”
如何与老板沟通
我们是丙方
大泽龙蛇——我看中国企业家
中国企业家画像
企业家生存法则
时势造英雄
解读商帮
解读商帮
上篇:商帮,一个历史的范畴
晋商与徽商的崛起
晋商和徽商:商品经济的侏儒
亦商亦盗的粤商和浙商
中篇:现代商帮的复兴
今日生猛的商帮:粤商和浙商
为什么浙商愈战愈勇
下篇:商帮的宿命
八问粤商
一问粤商:你为何难成“常青树”
二问粤商:为什么只有“广东经济”而没有“广东人经济”
三问粤商:广东的商品集散平台为什么总是“长不大”
四号粤商:为何企业不愿意上市?
五号粤商:为什么广东企业在气势输人一筹?
六号粤商:你的商会为什么总成摆设?
……
文人杂议
区域走势
城市经营
地产风云
传媒变局
跋
作者介绍
王志纲先生1955年8月出生于贵州。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 学者——1982年至1984年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十几篇,产生较大影响的论文为《传统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被多家报纸杂志转载并被《新华文摘》收录。 记者——19
文摘
序言
总觉得,一个人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看世界的角度和格局。我一直很欣赏那些能够跳出固有思维模式,以更加开阔和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的人。王志纲先生的《第三种生存:王志纲社会经济观察录》,光是书名就已经足够吸引人。它传递出一种对现有社会经济格局进行反思,并可能提出一种新的生存可能性的信号。这让我联想到,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个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第一种”和“第二种”生存方式,可能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那么,作者所提出的“第三种生存”,它究竟是基于怎样的社会经济现实,又将指向何方?这本书会不会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在现实中的困境,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一条可能的前路?四川美术出版社选择出版这样一本具有深度思考的书籍,也让我感到欣慰,说明他们对优质内容的追求,以及对读者精神需求的关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当下,更从容地面对未来。
评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本深入探讨社会经济议题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奢侈。而《第三种生存:王志纲社会经济观察录》,听起来就像是为我这样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我常常在思考,我们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究竟是如何塑造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轨迹的?那些看似微小的个体选择,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宏观力量?王志纲先生作为一位资深的社会经济观察者,我相信他一定积累了丰富的洞察和深刻的见解。这本书的“观察录”性质,让我感觉像是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现实的社会经济图景中,去亲身感受那些正在发生的变革。我特别想知道,作者会通过哪些具体的案例,去阐述他对于“第三种生存”的理解。是那些关于创业创新的故事?还是那些关于社会结构性调整的思考?或者,是一种融合了科技、人文和市场的新型生存模式?四川美术出版社的品味我一向很认可,他们出版的书籍往往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有独到之处,所以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呈现方式也充满好奇,期待它能带来阅读的惊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力量感,那种沉稳而又带有力量的色彩搭配,仿佛预示着书中内容的分量。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厚实而不失细腻,翻阅起来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手感。作者的名字“王志纲”之前就有听说过,他在社会经济领域的见解一直备受关注,所以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出版,我猜测一定是对当下中国社会经济现象的一次深刻梳理和洞察。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发展的读者,我总觉得,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既需要宏观的政策解读,也需要微观的个体观察。这本书的“社会经济观察录”这个副标题,就让我觉得它可能兼顾了这两个层面,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乏现实的温度。我特别好奇作者会从哪些独特的视角切入,去分析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可能被忽视的社会经济现象。是那些在大数据背后隐藏的个体故事,还是那些在政策边缘游走的现实挑战?想到这些,我就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去探索作者为我们精心构建的观察世界的方式。
评分一本好的书,就像一位智者,能够引领你穿越迷雾,看见更广阔的天地。我之所以对《第三种生存:王志纲社会经济观察录》如此期待,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名,更是一种对当下社会经济现实的叩问和对未来生存可能性的探索。作者王志纲先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学养,我相信他一定能够为我们揭示一些我们未曾注意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在“生存”这个主题下,作者所提出的“第三种”生存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它又将如何影响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的未来走向?我猜想,这本书会充满着对现实的精准剖析,对趋势的深刻预判,以及对个体价值的重新审视。四川美术出版社作为国内知名的出版社,其严谨的出版态度和对书籍质量的高要求,也为这本书的内容品质提供了保障。我期待着,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全新的认知,能够对我们身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三种生存”之道。
评分阅读一本好的社会经济类书籍,往往能带给我们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之前许多模糊不清的认知,在那一刻被清晰地照亮。我对于《第三种生存》的期待,正是源于此。市面上有太多关于经济发展的报告和分析,但真正能够触及到“生存”这个根本性议题的,却寥寥无几。作者王志纲先生,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审视和记录那些在经济浪潮中,人们如何选择、如何适应、如何“生存”下去的种种状态。这“第三种生存”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不同于传统生存模式的创新?还是在夹缝中寻求突破的新路径?我猜想,书中可能包含了很多令人深思的案例,关于转型中的个人命运,关于新兴产业的崛起与瓦解,关于城乡之间的差距与融合,以及这些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结构性问题。四川美术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审美和人文关怀有了更高的期待,或许它在提供严肃思考的同时,也能带来一些艺术性的表达,让冰冷的经济数据变得更加鲜活和有温度,让读者在理解深刻的社会议题时,也能感受到一丝温暖和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