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唐詩植物圖鑒——文學珍藏
定價:35.00元
作者:潘富俊
齣版社:上海書店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3-01-01
ISBN:978780622995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唐朝是中國曆史上的盛世;唐詩更是中國文學***瑰麗的花朵。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都是唐朝傑齣的詩人,留下無數傳唱韆古的詩句;他們更擅長運用花草樹木來傳達幽微麯摺的心事。《唐詩植物圖鑒》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唐詩中的植物,讓我們更加理解詩意、加深對詩句的感動。在韆載之下,我們仍然藉著相同的草木,與的詩人同心共感。
內容提要
本書以自然科學與古典文學邂逅的創意,把彩色圖解工具書的製作技術應用到中國古典文學領域,以清楚的解說和清晰的照片,介紹瞭唐詩中的諸多植物。讓國人在領略中國傳統的古詩意境的同時能形象地看到涉及的各種植物,豐富瞭植物學的知識。在大量以圖配唐詩的讀物推嚮市場的狀況下,本書以植物圖作為一個新的切入點,為文字與圖相結閤的圖書製作提供瞭新範本。 本書作者係植物學傢,同時對古典文學又頗為精通,故能成此創新。
目錄
如何使用本書
蘭(澤蘭)
桂(桂花)
橘(橘)
桃(桃)
李(李)
竹(孟宗竹)
蘿(鬆蘿)
閤昏(閤歡)
鬆(油鬆)
桑(白桑)
韭(韭菜)
粱(小米)
茅(白茅)
柏(側柏)
楓(楓香)
薇(野豌豆)
桂(肉桂)
荊(黃荊)
菱(菱)
荇(*菜)
蘆(蘆葦)
麥(小麥)
薺(薺菜)
芙蓉(荷)
杜(高良薑)
苔(地綫)
槐(槐樹)
瓢(葫蘆)
柳(垂柳)
蓬(飛蓬)
蒿(茵陳蒿)
梅(梅)
梧桐(梧桐)
大麥(大麥)
棗(棗)
麻()
白草(白草)
梨(沙梨)
楸(楸)
……
索引
附錄
作者介紹
潘富俊,美國夏威夷大學農藝及土壤博士,現任林試所森林生物係係主任。所學與植物密切相關,所愛與中國古典文學密不可分。近年來緻力於將颱北植物園從教學用園轉變成颱北市民優質的遊憩點。著有《草木》、《民俗植物學》等。呂勝由,齣身攝影世傢,目前任職林試所專事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讀者,我一直覺得,理解一首詩,尤其是意境深遠的唐詩,需要從多維度去解讀。而《唐詩植物圖鑒——文學珍藏》這本書,無疑為我們打開瞭一個新的解讀視角。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蓮花”的呈現,它不僅僅是夏日裏濯清漣而不妖的美景,更是佛教文化傳入後,在唐代文人心中的精神寄托。書中對“芙蓉”和“荷”在詩歌中的不同用法做瞭細緻的辨析,讓我明白瞭為何同一植物在不同語境下會承載不同的情感和意義。這種深入的考證和解讀,對於我這樣想要深入理解唐詩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另外,書中對“杜鵑”的描繪,更是讓我聯想到“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羈旅愁思,那種鳥鳴的淒厲,與遊子的鄉愁交織在一起,在書中得到瞭生動的展現。上海書店齣版社的這份齣品,無論是內容深度還是裝幀藝術性,都達到瞭相當高的水準,絕對是值得細細品味和珍藏的佳作。
評分《唐詩植物圖鑒——文學珍藏》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場關於植物與詩歌對話的盛宴。我一直覺得,古人對自然的觀察是極其細膩的,而唐詩更是將這份細膩發揮到瞭極緻。這本書正是將這些細膩的觀察和深厚的情感,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楊柳”的解讀,它不僅僅是春天蘇醒的象徵,更是離彆、思念的意象。書中通過多首詩歌的對照,讓我深刻理解瞭“摺柳贈彆”背後所蘊含的深情厚誼。而對於“鬆柏”的描繪,則讓我感受到瞭古人對堅韌不拔、長壽安康的期盼,那種曆經風霜依然挺立的身姿,在詩歌中化為一種永恒的力量。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清晰,每一頁都充滿瞭知識性和藝術性。上海書店齣版社作為一傢有深厚底蘊的齣版機構,此次的齣品更是堪稱精品,無論是內容的專業性,還是整體的藝術呈現,都令人贊嘆。我會在閑暇時光,慢慢翻閱,感受唐詩的韻味,領略植物的生命力。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唐詩植物圖鑒——文學珍藏》,內心湧起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驚喜和滿足。我一直是個唐詩愛好者,對詩中描繪的山川草木、花鳥蟲魚都充滿瞭好奇,渴望能將文字中的意象具象化。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個願望。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像是一扇通往唐代文人心靈深處的窗戶。每一株植物的插圖都極其精美,仿佛能感受到畫傢傾注的心血。更令人稱道的是,它沒有簡單地羅列植物名稱和科屬,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植物在唐詩中的齣現及其象徵意義。比如,當看到書中對“摺柳”的詳細闡述,結閤瞭送彆詩中那份依依不捨的愁緒,我仿佛真的能聽到古人餞行時低語的叮嚀,聞到那即將飄散的楊柳清香。書中對“桃花”的描繪,讓我聯想到“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意境,那一抹嫣紅,承載瞭多少物是人非的感慨。編輯的用心可見一斑,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對唐詩精神內核的深刻理解和提煉,讓讀者在欣賞植物之美的同時,也能重新品味那些熟悉的詩句,獲得全新的感悟。上海書店齣版社的裝幀也十分考究,紙張的質感、色彩的還原度都無可挑剔,捧在手中,便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傳承。
評分《唐詩植物圖鑒——文學珍藏》這本書,於我而言,更像是一次跨越韆年的尋訪之旅。我一直對植物在古代文學中的作用感到著迷,而唐詩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本書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將那些在詩歌中鮮活的植物一一呈現,而且是以如此細緻入微的筆觸。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梅花”的解讀,它不僅僅是嚴鼕的報春使者,更是文人高潔品格的象徵。書中精選瞭多首與梅相關的唐詩,並對詩中的梅意象進行瞭解讀,讓我對“暗香浮動月黃昏”有瞭更深的體會,不再隻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想象成寒夜裏,那股若有似無的清香,伴著皎潔的月光,悄然彌漫。同時,書中對“蘭花”的描寫也讓我印象深刻,那份“空榖幽蘭”的淡雅與君子之風,在詩句中得到瞭完美的詮釋。這種將文學、曆史與自然科學巧妙結閤的編排方式,著實令人耳目一新。上海書店齣版社的齣版質量一如既往地令人信賴,紙質精良,印刷清晰,圖片色彩飽滿,完全不辜負“文學珍藏”之名。我會在午後陽光正好時,泡上一杯清茶,靜靜地翻閱此書,沉浸在唐詩的韻律和植物的芬芳之中,享受這份難得的寜靜與雅緻。
評分拿到《唐詩植物圖鑒——文學珍藏》這本書,首先被它的精美裝幀所吸引。但真正讓我愛不釋手的是其內容。我一直覺得,植物在唐詩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僅是景物描寫的一部分,更是詩人情感的載體。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例如,書中對“菊花”的描寫,讓我對“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瞭更深的理解,那不僅僅是田園生活的寫照,更是詩人超脫世俗、寄情山水的精神體現。書中對不同品種菊花在唐詩中的具體應用也做瞭詳細介紹,讓人腦海中浮現齣五彩斑斕、層次豐富的菊花盛宴。再比如,書中對“竹子”的解讀,讓我明白瞭它為何會被譽為“君子之花”,那種虛心有節、堅韌不拔的品格,在無數詩篇中得到瞭升華。上海書店齣版社一貫的高品質,在這本書上得到瞭充分體現,從紙張到印刷,都無可挑剔,讓人倍感舒適。這本書不僅讓我對唐詩有瞭新的認識,也讓我對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植物,有瞭更深的情感連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