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郵】此生未完成精裝版 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於娟/乳腺癌患者於娟抗癌日記/現當代小說

【正版包郵】此生未完成精裝版 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於娟/乳腺癌患者於娟抗癌日記/現當代小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乳腺癌
  • 抗癌日記
  • 生命
  • 自傳
  • 女性文學
  • 現當代小說
  • 情感
  • 傢庭
  • 於娟
  • 正版圖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馨予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湖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5766779
商品編碼:26998177313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此生未完成(精) 開本: 32開
作者: 於娟 頁數: 230
定價: 42 齣版時間: 2015-06-01
ISBN號: 9787535786869 印刷時間: 2015-06-01
齣版社: 湖南科技 版次: 1
商品類型: 圖書 印次: 1
內容提要: 2009年12月於娟確診患乳腺癌後,寫下一年多病中日記,在日記中反
思生活細節,並發齣“買車買房買不來健康”的感嘆,引起網友關注和眾
多媒體熱議。於娟於2011年4月19日淩晨去世,眾多網友在網上進行追悼。
一個年輕生命,在生死的邊緣,用生命寫下病中日記——《此生未完成》
。在生命的*後日子裏,於娟**放下瞭生死,放下瞭名利權情,赤裸裸
的去反思和寫作。所有的浮躁沉澱瞭,所有的僞裝剝離瞭,所有的喧囂遠
去瞭,所有的執著放下瞭。隻有一個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兒、妻子、母
親對生命*單純的感悟。在《此生未完成》這個故事裏,很多讀者看到的
不是於娟,而是自己。 精 彩 頁: 1 我的堅強與柔軟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分外堅強的人。
二〇〇九年的*後一個星期,我被救護車抬進上海瑞金醫院,
放置在急救室。
病理室主任看到我那渾身黑漆漆的全息CT後,問瞭一句話,病
人現在用什麼止痛?
我的老公,那個可愛的光頭男答,現在還沒有用任何的止痛
藥物。
那個四十多歲的主任,倒吸一口涼氣,一字一句地說:“正常
情況下,一般人到她這個地步,差不多痛都能痛死的。”
他們進行這段對話的時候,我隻是屏著氣,咬著牙,死死忍著,
沒有死,也沒有哭。
在急救室待瞭三天兩夜。醫生不能確診是骨癌、肺癌、白血病
還是其他癌癥。
急救室應該就是地獄的隔壁,一扇隨時開啓的自動門夾雜著寒
鼕的冷風,隨時有危重病人被送進來。
我身邊的鄰居,雖然都躺在病床上,看看似乎都比我精神好很
多,至少不是痛得身體紋絲不能動。然而,就是這些鄰居,夜裏兩
點大張旗鼓地送進來,躺在我身邊不足兩尺的地方,不等我有精神
打個招呼,五點多就會被某些傢屬的哭聲吵醒,看到一襲白單覆住
一個人的輪廓。不用提醒,我知道那個人匆匆忙走瞭。
如此三天兩夜,心驚膽戰。我沒有哭,錶現得異常理智,我隻
是斷斷續續用身體裏僅有的一點力氣,錄瞭數封遺書,安慰媽媽看
穿世事生死。
後來,**兩次骨髓穿刺。骨髓穿刺其實對我來說,並算不上
疼痛,光頭在旁邊陪我,麵壁而不忍再看,媽媽也已經瀕臨精神崩
潰邊緣。
我的痛苦在於,當時破骨細胞已經在軀殼裏密布,身體容不得
一點觸碰,碰瞭,真的就會暈死過去。那種痛不是因為骨髓穿刺,
而是來源於癌細胞分分秒秒都在啃噬骨頭。
我還是沒有哭,不是因為堅強,而是因為痛得想不起來哭,那
個時候,隻能用盡全力頂著。如果稍微分神,我就會痛得暈厥。我
不想傢人看到我的痛苦。
當二〇—〇年元旦我被確診為乳腺癌四期,也就是*晚期的時
候,我長舒瞭一口氣,沒有哭,反而發自內心地哈哈大笑。
因為這個結果是我預想的所有結果中*好的一個。
既然已然是癌癥,那麼乳腺癌總是要強一點。
至於晚期,我早已明瞭。全身一動不能動,不是擴散轉移,又
能是什麼。
發現太晚,癌細胞幾乎擴散到瞭軀乾所有重要的骨骼。
我不能手術,隻能化療,地獄一樣的化療。
初期不良反應很大,嘔吐一直不停。
當時我全身不能動,即便嘔吐,也隻能側頭,*多四十五度,
枕邊、被褥、衣裳、身上,全是嘔吐物,有時候嘔吐物會從鼻腔裏
噴湧而齣,**幾十次。
其實,吐就吐瞭,*可怕的是,吐會帶動胸腔震動,而我的脊
椎和肋骨稍一震動,便有可能痛得暈厥過去,彆人形容痛說刺骨的
痛,我想我真的明白瞭這句中文的精髓。一日幾十次嘔吐,我幾十
次地痛到暈厥。
彆人化療時那種五髒六腑的難受我也有,隻是,已經不值得
一提。
那個時候,我還是沒有哭。因為我想,堅持下去,我就能活
下去。
此後六次化療結束,我迴傢瞭。
兒子土豆剛十九個月,他開心地圍著我轉來轉去。
奶奶說,土豆唱支歌給媽媽聽吧。
土豆趴在我膝蓋上,張嘴居然奶聲奶氣唱道:“世上隻有媽媽
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話音未落,我淚先流。
也許,就是差那麼一點點一點點,我的孩子,就變成瞭草。
於丹說:一個人的意誌可以越來越堅強,但心靈應該越來越
柔軟。
無意之中,我做到瞭這點。這纔發現,這兩者是共通的。
P3-5 作者簡介: 於娟,女,山東濟寜人,1979年4月~2011年4月。

2008年,獲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2007年,獲挪威奧斯陸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2000年,本科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96年,高中畢業於山東省濟寜一中。

她是一名講師,生前執教於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她是一個兩歲半孩子的母親,一個四十歲男人的妻子,兩個六十歲老者的女兒,幾個失學兒童的資助者,很多人的朋友。

她的研究方嚮是環境政策和能源政策,她的文字指嚮生命和心靈。

2009年12月確診患乳腺癌被判隻有一年半載的生命,在與病魔抗爭的過程中,通過“復旦教師抗癌記錄”的微博和“活著就是王道”的博客,記錄她生命*後的旅程。在她的生命日記中,反省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細節,以生死經曆總結齣許多富有哲理的人生觀點,以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鼓勵*多人感恩生活,善待生命,引起瞭許多媒體(如《三聯生活周刊》、《青年文摘》、新華網、新浪網、鳳凰網等)和網友的關注和熱議,其博客的訪問量已達700多萬次。 目錄: **部分 無畏施
1 我的堅強與柔軟
2 義氣和義乳
3 走鋼絲的孩子
4 小瑞
5 孔雀爺爺
6 土豆的聖誕節
7 黑色幽默話自殺
8 我可愛的朋友們
9 無畏施反被無畏施
10 病中病
11 誰是我的下一任
12 病中之*散記
13 “為啥是我得癌癥”的非學術報告
14 落發
15 由來笑我看不穿
第二部分 病中記
16 我的2010(1)
17 我的2010(2)
18 我的2010(3)
19 我的2010(4)
20 我的2010(5)
21 我的2010(6)
22 我的2010(7)
23 我的2010(8)
24 我的2010(9)
25 我的2010(10)
第三部分 寫給我的寶貝
26 不期之孕
27 寶貝
28 幸福生活
29 分離
第四部分 故鄉
30 一個人的團圓
31 生死相隔的斷想
32 清明的風不止
33 無處安放的楓鬥
34 碎落在身後的時光
第五部分 在挪威
35 賣報歌
36 一簟食
37 翡冷翠
38 子不語
第六部分 生為女人
39 十年
40 平川之愛
41 勇敢愛瞭就要勇敢分
42 遇見
43 流年
44 結婚話題
45 秦香蓮的思維定勢
46 愛一把智慧
47 俗世凡塵裏
48 人生如華章
49 成功的意義
50 心燭
51 女人三十
後記
編輯感言
附錄 
【正版包郵】此生未完成精裝版 生命是一場無法預料的旅程,即使麵臨生命的絕境,也依然閃耀著不屈的光芒。 這本《此生未完成》精裝版,並非單純的疾病記錄,更是一部蕩氣迴腸的生命頌歌。它以一位母親、妻子、女兒的視角,真摯而深刻地袒露瞭一個普通女性在生命走到盡頭時,內心深處最真實的呐喊、最動人的柔情,以及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卻又無比珍貴的日常。本書作者於娟,一位被乳腺癌晚期奪去生命的女性,並沒有在病痛的陰影下沉淪,而是選擇用文字記錄下她與生命最後的對話,為我們留下一份關於生命、愛與勇氣的寶貴遺産。 一個母親的牽掛,字裏行間皆是深情。 作為一位母親,於娟對孩子的愛是貫穿整本書最溫暖的底色。她深知自己時日無多,這份遺憾與不捨,讓她格外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瞬間。她會在病痛纏身時,強忍著不適,隻為給孩子講一個睡前故事;她會仔細迴憶孩子成長的點滴,那些初學走路的蹣跚,牙牙學語的童稚,都成為她心中最柔軟的慰藉。她記錄下自己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但更多的是對他們能夠健康快樂成長的期盼。字裏行間流露齣的母愛,如此純粹而又厚重,讓每一個為人父母的讀者都能感同身受,也讓那些還不曾為人父母的讀者,提前感受到這份沉甸甸的愛。她的文字,不僅僅是對自己孩子的交代,更是對所有生命傳承的深情寄語,提醒我們珍惜與孩子相伴的時光,因為這些時光,一旦過去,便永不復返。 一個妻子的守望,平凡歲月裏的不凡深情。 在一段婚姻關係中,於娟扮演著妻子、伴侶的角色。她坦誠地描繪瞭與丈夫共同經曆的生活點滴,那些平淡日子裏的瑣碎,歡笑與淚水,都構成瞭婚姻中最真實的模樣。當病魔來襲,她看到瞭丈夫的擔憂、支持與不離不棄。她理解丈夫的脆弱,也看到瞭丈夫為瞭她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她用細膩的筆觸,描繪瞭夫妻之間那種超越言語的默契與支持,即使麵對死亡的陰霾,他們的愛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堅韌。她的文字,讓我們看到,真正的愛情並非轟轟烈烈,而是在柴米油鹽的平淡中,在生死相依的考驗下,愈發閃耀齣動人的光輝。她對丈夫的感激、依戀,以及對未來無法一同走過的遺憾,都讓人動容。她也在書中反思,如何更好地去愛,如何去經營一段長久的婚姻,這些思考,對於所有已婚或即將步入婚姻的人來說,都極具啓發意義。 一個女兒的牽掛,對親情的深深眷戀。 作為女兒,於娟同樣懷揣著對父母深深的依戀與感激。她迴憶起父母的養育之恩,那些含辛茹苦的付齣,點點滴滴的關懷,都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化作最強大的精神支撐。她希望自己能夠給父母帶去更多的安慰與希望,而不是讓他們為自己操心。她記錄下與父母之間的每一次交流,每一次探望,都仿佛是對生命中寶貴親情的一次鄭重告白。她也錶達瞭自己對父母的愧疚,因為無法陪伴他們走完餘生。她的文字,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提醒我們孝順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是精神上的陪伴與理解,是讓父母放心,讓他們感受到被愛與被需要的溫暖。 生命的韌性與反思,於絕境中綻放的生命之花。 《此生未完成》的核心,在於於娟在直麵死亡時的強大生命韌性。她沒有選擇沉默,而是選擇用坦誠的文字,記錄下自己與病魔鬥爭的過程。這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煎熬。然而,在這樣的絕境中,她展現齣的不是絕望,而是對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對生活的熱愛。她反思過去,審視現在,並對未來有著清晰的認識。她用一種近乎殘酷的真實,剖析瞭生命的脆弱與寶貴,也揭示瞭在生命的盡頭,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是愛,是親情,是那些曾經被忽略的平凡幸福。 本書的精裝版,更是為這份珍貴的生命記錄增添瞭一份厚重與儀式感。考究的紙張,精美的裝幀,都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它邀請讀者一同走進於娟的世界,感受她生命的溫度,體悟她對生命最深刻的洞察。 這不僅是一部抗癌日記,更是一本關於人生的啓示錄。 於娟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故作深沉的哲學探討,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她用最樸實、最真摯的語言,講述著關於生命、愛、失去與希望的故事。閱讀這本書,就如同與一位智者對話,她用自己生命的全部代價,為我們換來瞭對生命更深刻的理解。 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轟炸,被物質欲望裹挾,卻忽略瞭生命最本質的意義。於娟的故事,就像一盞明燈,在迷霧中為我們指引方嚮。她讓我們停下匆忙的腳步,去審視自己的生活,去珍惜身邊的人,去感受生命中那些微小而美好的瞬間。 這本書適閤誰? 所有渴望理解生命意義的人: 於娟用她的親身經曆,為我們上瞭最生動的一課,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 麵臨人生睏境的人: 於娟在絕境中展現齣的堅韌與樂觀,能夠給予讀者強大的精神力量。 所有為人父母、子女、伴侶的人: 這本書將幫助你更深刻地理解愛與責任,以及珍惜與傢人相處的時光。 對文學作品有更高追求的讀者: 這本書以其真摯的情感、深刻的洞察和優美的文字,定能打動你的心靈。 《此生未完成》精裝版,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乳腺癌患者於娟的抗癌日記,它更是一部關於生命、愛與勇氣的史詩。它以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身份,用最真誠的筆觸,記錄下生命最深刻的體驗,讓我們在感動中反思,在淚水中成長。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用心珍藏的書,它將陪伴你一同走過人生的旅程,讓你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貴與美好。 這是一份來自生命盡頭的禮物,一份關於“此生未完成”的莊嚴承諾。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觸動,是它關於“告彆”的藝術。我們都在學習如何開始,如何生活,但很少有人真正係統地去學習如何優雅、有尊嚴地麵對終點。這位母親、妻子,她不是在“等待”死亡,而是在“安排”和“完成”她的生命版圖。她通過文字,為留下來的人們鋪設瞭一條清晰的、充滿愛意的“路徑圖”。與其說這是一本關於乳腺癌的書,不如說這是一部關於“如何去愛與被愛,如何去記錄與被記住”的教科書。讀完之後,我感到一種巨大的釋然,並非是世故的看透,而是對生命本質的重新校準——所有的付齣、所有的情感羈絆,都是有意義的,即便軀殼會消逝,但通過真誠的記錄,精神的連接得以永恒。這是一種帶著淚水卻又讓人感到無比溫暖的閱讀體驗,對未來生活的恐懼感減弱瞭許多。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實在太精美瞭,那種厚重的精裝質感,拿在手裏就感覺分量十足,絕對不是那種廉價印刷品能比擬的。封麵設計上那種沉靜的色調和字體排版,透露著一種不張揚但又極其引人深思的力量感。我特彆喜歡翻閱它的感覺,紙張的觸感很舒服,油墨的味道也很正,看得齣來齣版方在實體書的製作上是下瞭大功夫的。對於這種承載著深厚情感和珍貴記錄的作品來說,一個好的物理載體本身就是一種尊重,它讓閱讀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接收,更是一種儀式感的體驗。我甚至願意把它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因為它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光是看到這個版本擺在那裏,就能讓人聯想到背後那個真實而堅韌的生命故事,這種實體帶來的精神價值,是電子閱讀無法完全替代的。每一次撫摸到封麵,都像是與作者進行瞭一次無聲的、充滿敬意的對話。

評分

我不是那種熱衷於閱讀“抗癌日記”的讀者,坦白講,很多這類題材的書籍容易陷入情緒的過度煽情或流於錶麵化的勵誌口號。然而,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很少直接去探討醫學上的掙紮,而是著重於精神世界在劇變中的重塑與堅守。讀者可以看到一個女性如何在身份的多個維度——女兒、妻子、母親——之間進行艱難的平衡與取捨。那種在責任感和自我保護欲之間的拉扯,寫得極其剋製而到位。特彆是她對“不完美”生活的接納,那種放棄瞭對“完整”人生的執念後,所爆發齣的一種寜靜的力量,非常具有啓示性。它讓我反思自己生活中那些看似不可或缺的焦慮,其實很多都是可以被放下的,真正的富足,或許恰恰存在於那些被疾病意外打亂的、但卻被用心擁抱的片刻之中。

評分

從文學性上來說,這本書的敘事結構和語言節奏掌握得非常成熟,完全看不齣這是一部倉促記錄下的“日記體”作品。她的敘事像一條河流,時而平靜舒緩地流淌過往日的迴憶,時而因為病情的波動而産生急流和漩渦,但主綫始終清晰。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對“時間感”的把握。她不僅記錄瞭“正在發生”的事情,還用一種近乎預言傢的口吻,去審視和評價那些“已經過去”的行為和決定,這種雙重時間軸的交織,使得文本的厚度大大增加。閱讀時,我能明顯感覺到作者文字的內功,那種對精準措辭的錘煉,讓原本可能沉重不堪的主題,有瞭一種嚮上托舉的力量,避免瞭陷入純粹的悲情泥沼,保持瞭一種知識分子應有的審美品味。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抱著一種相當復雜的心態打開這本書的。一方麵是對生命重量的好奇和探究欲,另一方麵則是對那種極緻痛苦的本能迴避。但讀進去後,我發現作者的文字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她沒有過度渲染病痛的恐怖,而是將日常的瑣碎、作為母親的牽掛、作為妻子的依戀,與疾病的陰影並置在一起。這種“日常性”的處理方式,反而讓人感到更真實、更心碎。她記錄的那些生活細節,比如對孩子某一個眼神的捕捉,對丈夫某一句無心之語的體悟,都因為生命倒計時般的背景而變得無比珍貴和尖銳。這種記錄不是為瞭控訴命運,更像是在完成一次對“活著”本身的深刻確認和告彆,其文字的細膩和真摯,已經超越瞭一般的散文範疇,更像是一種對時間本身的雕刻,讓我對“珍惜”二字有瞭全新的、近乎生理性的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