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类别:机械工程/机械设计
书名: 《机械设计手册》第6版 1-7卷
作者: 闻邦椿 主编
一句话卖点:机械全行业权威工具书!
开本:16
套装号:JXH201801
全7卷 定价:1299.00元
书号:
第1卷:978-7-111-58341-7 第2卷:978-7-111-58342-4
第3卷:978-7-111-58343-1 第4卷:978-7-111-58344-8
第5卷:978-7-111-58345-5 第6卷:978-7-111-58346-2
第7卷:978-7-111-58347-9
◆ 主要卖点 ◆
精心诠释机械设计内涵,全面荟萃机械设计精华,
引领机械设计创新潮流,成就新一代机械设计大师!
我国机械工程领域最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工具书!
由30多个单位、近200位专家学者的高水平编审,凝炼和总结国内外最新的机械设计成果和经验,反映当代机械设计的最新水平,充分展现现代机械设计的特色,荟萃机械创新设计的最新成果。 ◆ 目标读者 ◆
1.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维修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2.开设机械类专业的学校教师及学生;
◆ 上架建议 ◆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
◆ 专家(名人)推荐 ◆
★ 中国出版政府奖 提名奖(2013年)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2011年)
★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二等奖(1995年)
★ 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1997年)
★ 多次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 内容简介 ◆
本版手册是在前5版的基础上吸收并总结了国内外机械工程设计领域中的新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理论与方法,并配合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需求撰写而成的。本版手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规设计、机电一体化设计、机电系统控制、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等内容。具有体系新颖、内容现代、凸显创新、系统全面、信息量大、实用可靠、简明便查等特点。
本版手册分7卷55篇,内容有: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零部件设计(连接、紧固与传动)、机械零部件设计(轴系、支承与其他)、流体传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与控制技术、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等。
本版手册可供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维修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工具书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的有关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 作者简介 ◆
闻邦椿,1930年9月29日出生于杭州,祖籍浙江温岭,东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振动利用工程学科主要奠基者。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联合会(IFToMM)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转子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亚太振动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机械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振动工程学报》主编等职。曾获国际科技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一、二等科技奖10余项。
◆ 卷目 ◆
《机械设计手册》第6版
卷目 篇名
第1卷 机械设计基础资料 1.常用设计资料和数据
2.机械制图与机械零部件精度设计
3.机械工程材料
4.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
第2卷 机械零部件设计(连接、紧固与传动) 5.连接与紧固
6.带传动和链传动
7.摩擦轮传动与螺旋传动
8.齿轮传动
9.轮系
10.减速器和变速器
11.机构设计
第3卷 机械零部件设计(轴系、支撑与其他) 12.轴
13.滑动轴承
14.滚动轴承
15.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
16.弹簧
17.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和操作件
18.机架、箱体与导轨
19.润滑
20.密封
第4卷 流体传动与控制 21.液压传动与控制
22.气压传动与控制
23.液力传动
第5卷 机电一体化与控制技术 24.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设计
25.机电系统控制
26.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
27.数控技术
28.微机电系统及设计
29.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30.激光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31.电动机、电器与常用传感器
第6卷 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一) 32.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综述
33.机械系统概念设计
34.机械系统的振动设计及噪声控制
35.疲劳强度设计
36.摩擦学设计
37.机械可靠性设计
38.机械结构的有限元设计
39.优化设计
40.数字化设计
41.试验优化设计
42.工业设计与人机工程
43.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常用软件
第7卷 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二) 44.机械创新设计概论
45.创新设计方法论
46.顶层设计原理、方法与应用
47.创新原理、思维、方法与应用
48.绿色设计与和谐设计
49.智能设计
50.仿生机械设计
51.互联网上的合作设计
52.工业通信网络
53.面向机械工程领域的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
54.3D打印设计与制造技术
55.系统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坦白讲,最初拿到这套《机械设计手册》(2018新版6版,闻邦椿主编,现代机工版)时,内心是有些许压力的,因为书本实在太厚重了,感觉像要啃下一块硬骨头。然而,当我真正开始使用它,这份压力很快就转化为一种学习的动力和探索的乐趣。我是一个对机械原理充满好奇心的人,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凭借着一股钻研的劲头,一直坚持在机械领域摸索。这套手册的优点在于,它能够系统地解答我心中的各种疑问。比如,关于各种联结件的设计,手册中不仅有详细的计算方法,还对不同联结形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这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我记得有一次,我需要设计一个能够承受高频振动的连接件,在手册的帮助下,我了解到应采用何种螺纹规格、锁紧方式,以及如何进行预紧力的计算,从而避免因振动而导致的松脱。手册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且严谨,但又不失条理性和易读性。它不会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会解释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场景。这让我不仅能“用”,更能“懂”。而且,手册中的一些设计优化案例,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思路,让我能够从更高的维度去审视和改进自己的设计。这套书,更像是一次与行业顶尖专家的深度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对于一个长期在制造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机械设计手册》(2018新版6版,闻邦椿主编,现代机工版)就像是一本“圣经”。我经常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设备维修和改造工作,很多时候需要设计一些非标零件或者对现有零件进行优化。手册中的零件设计部分,为我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基础。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材料力学和弹塑性力学的内容,它解释了在不同载荷和应力条件下,材料的变形和破坏机理。这对我理解零件的承载能力、疲劳寿命以及如何进行强度校核至关重要。记得有一次,我们需要为一台老旧的生产线设计一套新的传动联轴器,以适应更高的转速和扭矩。在手册的帮助下,我能够根据载荷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计算出所需的关键尺寸,确保联轴器的强度和刚度都满足要求。手册中的各种常用件、标准件的参数和选用指南,也为我的日常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我再也不用四处搜寻零散的资料,一切尽在掌握。更重要的是,手册中的一些设计原则和经验总结,都凝聚了无数前辈的智慧和心血,这对于我们这些基层技术人员来说,是无价之宝。它不仅教会我“怎么做”,更教会我“为什么这么做”,让我从“匠人”向“工程师”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套《机械设计手册》(2018新版6版,闻邦椿主编,现代机工版)在我眼中,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部厚重的知识宝库,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亮点。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机械工程师,在项目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设计难题,而这套手册就像我的“定海神针”,总能给我提供最准确、最及时的参考。尤其是在零件设计部分,无论是材料选择、结构优化,还是强度校核、疲劳分析,手册都给出了详尽的计算公式、图表以及实际应用案例,这对于我这种还在摸索阶段的设计新手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记得有一次,我负责一个精密传动零件的设计,对某个关键受力点的应力集中情况感到非常困惑,查阅了很多文献都不得其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翻开了手册的机械零件设计那一卷,经过一番细致的查找,终于找到了与我遇到的情况极为相似的分析模型和解决方案,这极大地启发了我,最终顺利完成了设计。手册的编排也非常人性化,虽然卷帙浩繁,但索引清晰,查找起来并不费力。而且,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注重实际应用,很多内容都结合了最新的行业标准和技术发展,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的设计者来说尤为重要。手册中的插图和表格也十分精美,条理清晰,有助于我们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概念。总而言之,这是一套物超所值、值得信赖的机械设计经典巨著,它不仅是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更是我职业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评分对于许多在机械行业摸索多年的工程师而言,《机械设计手册》(2018新版6版,闻邦椿主编,现代机工版)早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一种质量的保证。我本人就是其中之一。这套手册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将深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工程实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尤其欣赏手册中关于强度校核和疲劳分析的章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载荷复杂、应力分布不均的零件,如何准确地评估其承载能力,预测其寿命,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手册中提供了多种先进的校核方法和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辅以大量的实例说明,这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应对这些挑战。我记得有一次,我负责一个高负荷齿轮的设计,需要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在手册的指导下,我不仅计算了齿轮的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还进行了应力集中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最终设计出的齿轮在实际运行中表现出色,远超预期。手册的语言风格非常精炼,直击要点,避免了冗余和不必要的修饰。这让我能够快速地掌握核心信息,并将它们有效地运用到我的设计工作中。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交流,总能获得新的启发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在我看来,《机械设计手册》(2018新版6版,闻邦椿主编,现代机工版)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工具书”,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利器”。我是一名在机械制造企业工作的工艺工程师,虽然不直接参与零件设计,但对设计环节中的各项参数和要求却有着深刻的理解。这套手册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我提供最准确、最权威的设计参考依据。我尤其关注手册中关于公差配合和表面粗糙度的内容。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装配性能以及产品的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手册中详细列出了各种标准公差、极限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指南,并对不同精度等级的零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为我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量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记得有一次,在处理一批加工精度要求极高的零件时,我通过查阅手册,准确地确定了所需的加工精度和检验方法,最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此外,手册中关于紧固件、弹簧、齿轮等标准件的选型和设计指导,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并为生产提供清晰的指导。
评分我是一名热爱钻研机械设计的学生,学校的课程为我打下了理论基础,但要真正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需要更系统、更全面的指导。《机械设计手册》(2018新版6版,闻邦椿主编,现代机工版)就是我实现这个目标最得力的助手。手册的内容极其详实,从最基础的机械原理到最前沿的设计技术,几乎涵盖了机械设计的所有方面。我尤其喜欢其中的零件设计和机构设计部分。手册以清晰的逻辑,将各种零件的结构特点、性能要求、设计步骤以及计算方法一一呈现。例如,在设计轴承座时,手册不仅给出了不同类型轴承的选择指南,还详细讲解了轴承座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润滑方式以及安装精度等关键要素。这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理解一个零件的设计过程。而且,手册中的大量图表和公式,都经过了严谨的推导和验证,为我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在做毕业设计时,我遇到的一个复杂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问题,在查阅了手册的相关章节后,我才真正理解了如何运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优化机构的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手册的编排非常人性化,虽然内容量巨大,但通过目录和索引,我能够快速定位到所需的信息。这对于我这样一个还在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评分作为一名在机械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见过不少机械设计相关的书籍,但《机械设计手册》(2018新版6版,闻邦椿主编,现代机工版)依然是我案头常备的重要参考。它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和前沿性。我尤其关注手册中关于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计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对材料性能和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册中对各种高性能材料(如合金钢、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以及设计要点的介绍,为我在选择材料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同时,手册中对精密加工、增材制造等新兴工艺的介绍,也让我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并将这些新技术融入到我的设计理念中。我记得有一次,我负责一个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的设计,对材料的耐高温和抗蠕变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手册的帮助下,我选择了当时最适合的镍基高温合金,并根据手册提供的设计准则,对零件的结构进行了优化,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此外,手册中关于可靠性设计和故障诊断的内容,也为我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路。它帮助我不仅能完成设计,更能设计出可靠、耐用的产品。这套书,早已超越了一本普通工具书的范畴,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智囊团”。
评分在我眼中,《机械设计手册》(2018新版6版,闻邦椿主编,现代机工版)并非是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一部需要“慢品”的百科全书。它所承载的,是机械设计领域几代人的智慧结晶,是无数次实践和验证的宝贵经验。我是一名对机械结构和运动原理有着浓厚兴趣的技术爱好者,虽然我的工作与机械设计不直接相关,但我喜欢通过阅读和学习来不断充实自己。这套手册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以系统、完整的视角,向我展示机械设计的全貌。我尤其被手册中关于各种连接件(如螺纹连接、焊接连接、铆接连接等)的设计原理和应用技巧所吸引。手册不仅详细介绍了每种连接方式的受力特点、强度计算以及设计注意事项,还对不同连接方式的适用场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在何种情况下选择何种连接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而且,手册中的一些基础理论讲解,例如材料的性能、摩擦与磨损、润滑等,都写得非常透彻,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零件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手册的排版和插图也十分精美,清晰易懂,为我的阅读增添了不少乐趣。它就像一位渊博的学者,耐心地为我讲解机械世界的奥秘。
评分不得不说,这套《机械设计手册》(2018新版6版,闻邦椿主编,现代机工版)在我心里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就像是我在机械设计领域的“百科全书”和“搜索引擎”。作为一名自由职业的设计师,我经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项目,而这些项目往往需要我迅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这套手册的内容之丰富、体系之完整,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我尤其欣赏手册中关于机械原理和传动设计的部分。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基本机构的运动特性和设计要点,还对复杂的传动系统(如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记得有一次,我需要为一个定制化的自动化设备设计一套动力传动系统,以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通过查阅手册,我不仅能够选择最合适的传动方式,还能够根据载荷要求,精确计算出各个传动环节的参数,从而确保整个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手册的语言风格既严谨又易懂,即使是比较复杂的理论,也能被清晰地阐述明白。而且,手册中提供的各种图表和计算公式,都经过了科学的验证,为我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这套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更拓展了我的设计思路。
评分说实话,起初我选择购买这套《机械设计手册》(2018新版6版,闻邦椿主编,现代机工版)是抱着一种“备而不用”的心态,毕竟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似乎很多知识都能在网上找到。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多么的片面和天真。我是一名拥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工程师,平日里接触到的项目五花八门,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对一些前沿或复杂的设计问题时,仍然会感到力不从心。这套手册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我在知识体系上的某些空白,也让我对一些基础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尤其欣赏手册中关于失效分析的部分,它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剖析了各种机械零件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并给出了预防和改进的建议。这一点对于提高产品可靠性,减少设计失误至关重要。在一次项目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液压系统的泄漏问题,经过多次排查,仍然找不到根本原因。我把手册中的相关章节仔细研读了一遍,结合手册中关于密封件选择和安装的详细指导,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密封件的安装方向存在偏差,导致密封失效。这个发现,不仅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调试时间和成本,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基础理论和经验总结的重要性。手册的语言严谨,逻辑性强,内容深入浅出,即使是比较晦涩的理论,也能被清晰地阐述明白。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指引我不断进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